性平;味甘;歸膀胱、肝、膽經(jīng)。
功效利尿,泄熱,平肝,利膽。治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jié)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淵,乳癰。用于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慢性肝炎,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鼻竇炎,尿路結(jié)石,膽道結(jié)石,小便不利、濕熱黃膽等癥。并可預防習慣性流產(chǎn)。
禁忌低血糖、低血壓患者慎服。
玉米須,也稱玉麥須。最早記載見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藥材,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
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須”,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把留著須的玉米放進鍋里煮,熟后把湯水倒出就是“龍須茶”,可以做全家人的保健茶。
玉米須的功效
味甘、淡,性平;歸腎、肝、膽經(jīng),無任何副作用。功效
利尿消腫,腎炎水腫,膀胱炎;平肝利膽,膽管炎、膽囊炎、膽結(jié)石、黃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抗過敏,鼻竇炎、蕁麻疹和哮喘,風濕痛;減肥,預防習慣性流產(chǎn)、妊娠腫脹、乳汁不暢,乳腺炎;消暑清熱,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強心、開胃、止喘;腳氣。適應癥
常用于治療腎炎浮腫;治膽囊炎、脂肪肝、糖尿??;煎水代茶,對腎炎、膀胱炎、膽囊炎、風濕痛、高血壓和肥胖均有療效。
醫(yī)學典籍
《滇南本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jié),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fā)熱,頭痛體困?!?/p>
《嶺南采藥錄》:“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若痛不可忍,煎湯頻服。”
《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利尿藥,對腎臟病,浮腫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為膽囊炎、膽石、肝炎性黃疸等的有效藥?!?/p>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能降低血壓,利尿消腫。治鼻血、紅崩?!?/p>
《中國藥用植物圖鑒》:“主治急性及慢性膀胱炎、尿道炎?!?/p>
《全國中草藥匯編》:“利尿消腫,平肝利膽。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慢性肝炎,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副鼻竇炎,尿路結(jié)石,膽結(jié)石,并預防習慣性流產(chǎn)?!?/p>
《福建藥物志》:“治肺結(jié)核、百日咳、乳糜尿、白帶?!?/p>
玉米須的作用
利水、消腫
在婦科方面,它可用于預防習慣 性流產(chǎn)、妊娠腫脹、乳汁不通等癥。玉米須對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都有一定的療效。
降三高
髙血脂、髙血壓、髙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其降壓機制主要是中樞性的,亦有認為主要是擴張末梢小血管的結(jié)果。玉米須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玉米須含維生素K,對維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礙有治療作用。
利膽作用
玉米須有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膽汁內(nèi)有機物和渣質(zhì)減少,粘稠度、比重和膽紅素含量降低。所以可作為利膽藥用于沒有并發(fā)癥的慢性膽囊炎或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
保護心臟的作用
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chǎn)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治黃疸
和退黃的茵陳配合,還可以治療肝炎導致的黃疸。
止血
因為玉米須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提髙血小板數(shù)目,能夠抗溶血,所以可以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藥,應用于膀胱及尿路結(jié)石,還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貧血。
抗過敏
因為它有抗過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療蕁麻疹和哮喘等。
開胃作用
玉米須有開胃作用,可用它煮水或熬米粥治療手術(shù)后、化療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 炎熱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須茶有相當不錯的保健作用。
減肥作用
玉米是粗糧中的減肥食品之一,玉米的種類很多,但是由于玉米的纖維素含量非常高,因此有很強的飽腹感,可以助你減少食物的攝入量。同時玉米還有促進身體排毒的作用。
催乳作用
《滇南本草》認為其“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jié)、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fā)熱,頭痛體困”。常用量30—60克,水煎服??纱呷?,可與豬腳燉服1日2次。
止瀉作用
對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特別是水瀉,玉米須或玉米芯水煎服有止瀉作用。
治濕疹
濕疹是夏季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表現(xiàn)為皮膚先出現(xiàn)紅色丘疹,粟粒樣皮疹或皰疹,繼而伴有滲出液,干燥后形成灰白色或黃褐色痂皮,搔后易發(fā)生感染。玉米須性平、味甘淡,有清利濕熱之功,濕疹多由濕邪所致,故用玉米須內(nèi)服外敷治療,有良效。
治腎結(jié)石
玉米須對尿液中草酸鈣晶體具有抑制作用。多項隨機對照的臨床實驗也發(fā)現(xiàn),玉米須煎水服用確能夠治療腎結(jié)石,有效率在六成左右,這個有效率雖然不是特別高,但作為一種非手術(shù)療法來說,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
治療慢性腎炎
取干燥玉米須50克,加溫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約得300~400毫升藥液,過濾后內(nèi)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療慢性血管球性腎炎9例,經(jīng)10個多月觀察,其中3例獲得痊愈,2例進步,其余4例療效不明顯。玉米須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利尿,腎功能改善,浮腫消退或減輕,尿蛋白消失或減低等方面。部分病例連續(xù)服用6個月未見毒性副作用。
治療腎病綜合癥
每次用干玉米須60克,洗凈煎服。每日早晚兩次。同時服氯化鉀1克,每日3次。臨床治療12例,其中10例伴有嚴重的周身性水腫,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腫較輕;治療3個月后,9例水腫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藥后15天水腫全消。一般于服藥3天即開始有利尿現(xiàn)象,同時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數(shù)病例血漿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紅試驗及血壓轉(zhuǎn)為正常。
治療急性溶血性貧血并發(fā)血紅蛋白尿
治療2例食用野生植物招鳥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即以玉米須1~2兩煎劑內(nèi)服,2例分別于服用4小時及6小時后,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醬油樣的血尿;以后黃疸減退或消失。治療過程中均曾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維生素丙及輸血。據(jù)觀察,玉米須不但能利尿,可能具有抗溶血、抗過敏及解毒等作用。
玉米須的營養(yǎng)價值
營養(yǎng)專家告訴我們,玉米須含有黃酮、苷類、礦物質(zhì)、有機酸及糖類等,具有抗氧化、抗腫瘤、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等作用。將玉米須在授粉前割下陰干存放,煎水代茶,對腎炎、膀胱炎、膽囊炎、風濕痛、高血壓和肥胖病均有一定療效。
黃酮及其苷類
玉米須中黃酮類物質(zhì)的含量多達2.1106%,而玉米葉中含量為1.1013%、玉米芯中含0.1662%、玉米粒僅含0.1411%,玉米須黃酮類物質(zhì)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5倍多。黃酮類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血管增生、消炎、抗變應性、和抗病毒的功效。
礦質(zhì)元素
礦質(zhì)元素不僅對人體內(nèi)的細胞代謝、生物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還參與人體內(nèi)多種酶的結(jié)構(gòu)與激活,構(gòu)成體內(nèi)重要的載體。其中,F(xiàn)e、Cu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并參與造血機能,其絡(luò)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除作為骨質(zhì)的主要成分外,還能增加毛細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減少滲出,具有抗炎消腫作用;人體攝入Mg減少時易患高血壓和心律不齊;Mg、Cu、Zn、Mn的存在對腦血管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Cr是正常糖代謝及脂代謝必需的微量元素,Cr與糖尿病關(guān)系近年來研究較多。
有機酸
玉米須中含多種有機酸,其中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軟脂酸、硬脂酸、山崳酸、油酸和亞油酸的百分含量依次為4.26%、4.35%、4.21%、0.51%、31.16%、13.32%、9.41%、7.82%和17.31%。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須含16種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達13.3%,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7種,含量占總氨基酸含量的1/3。綠原酸是植物在有氧呼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苯丙素類物質(zhì),具有利膽、抗菌、降壓、增高白血球及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多種藥理作用。玉米須中含綠原酸,但采收時期不同,含量差異明顯,采收時間延遲,綠原酸含量減少;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以及不同的栽培方法,均導致綠原酸含量的差別。
糖類
玉米須中含多種單糖、低聚糖和多糖。單糖,是糖的最小單位,可以被直接吸收與利用;低聚糖,即由3-10分子單糖組成的糖。根據(jù)其單糖的不同又可分為麥芽低聚糖和雜低聚糖兩種。麥芽低聚糖的終產(chǎn)物為葡萄糖,主要功能為供能。雜低聚糖被人體消化的能力有限,但對人體健康有益;多糖,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通常占熱量的55-70%),也是維持血糖水平的主要物質(zhì),同時對維持胃腸道功能很重要,也有利于某些慢性病如高脂血癥和結(jié)腸癌等的防治。
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尤其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與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xié)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防止其沉積于血管壁,對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揮發(fā)性成分
玉米須被鑒定并確認了46種揮發(fā)性化合物,相對含量以酯類為主,其中十六酸乙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為主要成分,相對含量分別為30.28%、20.53%和9.60%。6、其他除以上化學成分外,玉米須還含有生物堿、肌醇、VC、VK、尿囊素等。
玉米須茶
玉米須茶是指用玉米須制作的一種茶飲料。水煎代茶飲,可降低血糖,適用于糖尿病患者輔助治療,亦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
食材
取鮮玉米須30克左右(曬干樣約10克)
方法/步驟
(1)清水洗凈玉米須30G
(2)放入鍋中,加冷水400ML
(3)大火煮開后,小火5分鐘。
(4)待涼,用漏勺將玉米須撈出即可。
注意事項
新鮮的玉米嫩葉加入,可以讓口感更佳清甜
貼心提示
每天1-2次,空腹飯前喝。條件許可下晚上睡前喝一杯為宜。
玉米須治病驗方
利尿
常用于治療腎炎浮腫,每天用50~100克,水煎服。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可用玉米須,配西瓜子、赤小豆,水煎服。
利膽
治療膽囊炎、脂肪肝、糖尿病。常與茵陳、梔子配合應用。玉米須、郁金各50克,水煎服,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糖含量。
止血
玉米須、根、葉可治療吐血、衄血和尿血。尿血時,玉米須配薺菜花、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治高血壓
玉米須30克,水煎,空腹服。也可用玉米須30克,香蕉皮30克,水煎,溫服。常用玉米須與野菊花、決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壓癥狀。
治咳嗽
玉米須30克,陳皮10克,水煎服。
治尿路感染
玉米須30克,車前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療膽囊炎、膽結(jié)石、傳染性肝炎
玉米須30克,蒲公英15克,茵陳蒿15克,水煎服。
治腎炎浮腫、小便不利
玉米須、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適量,煎湯代茶,持續(xù)飲用。
治特發(fā)性水腫
玉米須50克,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1個月。
治前列腺炎
玉米須5克,馬齒莧10克,開水沖泡當茶飲,每日2次。
治糖尿病
玉米須30克,豬胰子2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肺結(jié)核咳嗽咯痰
玉米須30克,橘皮9克,加適量蜂蜜,水煎服。
玉米須服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玉米須有降糖、降壓的功能,如果平時就患有低血糖或低血壓的患者,在喝了玉米須水后,就會使癥狀越發(fā)嚴重。一旦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和進行治療,病人還有可能出現(xiàn)生命危險。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控制玉米須的使用量。另外,在服用玉米須水的時候排尿量會增加,如果此時沒有及時地進行補液,就會導致體液的迅速流失。所以也要及時補充水分。
玉米須有一定的利膽、利尿、降血糖的作用,民間多用以利尿和清熱解毒。如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患者,可用干燥玉米須50-60克,加10倍的水,文火煎開,每天分3次口服,對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十分有益,只是作用遲緩,以經(jīng)常飲用為宜。
玉米的營養(yǎng)價值:
1、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極佳補充食物
根據(jù)1994年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和許多研究中心一起做的研究顯示,攝取較高量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zhì),能降低43%罹患老年黃斑性病變的幾率。玉米含有黃體素、玉米黃質(zhì),尤其后者含量較豐。因此美國醫(yī)學家也認為,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極佳補充食物。
由于玉米中所含的胡蘿卜素、黃體素、玉米黃質(zhì)為脂溶性維生素,加油烹煮有幫助吸收的效果,促使發(fā)揮營養(yǎng)作用的效果。所以,吃玉米,可以時不時地炒著吃點,比如做道松仁玉米。
2、煮玉米時間越長,抗衰老作用越好
從抗自由基角度來看,美國康乃爾大學在《農(nóng)業(yè)與食品化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在攝氏115度下,將甜玉米分別加熱10分鐘、25分鐘和50分鐘后發(fā)現(xiàn),其抗自由基的活性依序升高了22%、44%和53%,也就是說,加熱越長時間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所以,在家中煮玉米,也最好能多煮一段時間。
玉米的養(yǎng)生功效:
從食療角度分析,玉米具有多種功能,如:開胃、利膽、通便、利尿、軟化血管、延緩細胞衰老、防癌抗癌等,適用于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老年人習慣性便秘、慢性膽囊炎、小便不利等疾患的食療保健。
1、健脾益胃
玉米在北方是粗糧,在南方則為飼料。但從藥食同源角度說,玉米的性味甘、平,歸胃、膀胱經(jīng),有健脾益胃、利水滲濕作用。
2、抗衰老
玉米以其成分多樣而著稱。例如玉米含有維生素A和E及谷氨酸,動物實驗證明這些成分有抗衰老作用。
3、防止便秘,防止動脈硬化
玉米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不但可以刺激胃腸蠕動,防止便秘,還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加速腸內(nèi)毒素的排出。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占60%,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
4、防癌
玉米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胡蘿卜素的含量是大豆的5倍多,也有益于抑制致癌物。
5、美膚護膚
玉米還含有賴氨酸和微量元素硒,其抗氧化作用有益于預防腫瘤,同時玉米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等,對保護神經(jīng)傳導和胃腸功能,預防腳氣病、心肌炎、維護皮膚健美有效。
6、降糖
玉米須有一定的利膽、利尿、降血糖的作用,民間多用以利尿和清熱解毒。如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患者,可用干燥玉米須50-60克,加10倍的水,文火煎開,每天分3次口服,對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十分有益,只是作用遲緩,以經(jīng)常飲用為宜。
7、通便
玉米渣及玉米梗芯有良好的通便效果。取玉米渣100克,涼水浸泡半天,慢火燉爛,加入白薯塊,共同煮熟,喝粥吃白薯,可緩解老年人習慣性便秘。
玉米的做法:蘿卜玉米濃雞湯
材料:雞,白蘿卜,玉米,姜片,姜絲,料酒,食鹽。
做法:
1、雞處理干凈,切成塊狀,用少量料酒腌制五分鐘。
2、熱鍋熱油,下姜絲炒香后,下雞塊炒至七八分熟,加冷水沒過雞塊,加姜片,蓋上鍋蓋,燜煮十分鐘。開蓋放入玉米塊和白蘿卜片,燜煮五分鐘,放入適量鹽。
3、大火三分鐘后,關(guān)火燜十分鐘出鍋即成。
1、利水、消腫
在婦科方面,它可用于預防習慣性流產(chǎn)、妊娠腫脹、乳汁不通等癥。玉米須對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都有一定的療效。
2、降三高
髙血脂、髙血壓、髙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其降壓機制主要是中樞性的,亦有認為主要是擴張末梢小血管的結(jié)果。玉米須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玉米須含維生素K,對維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礙有治療作用。
3、利膽作用
日常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膽囊炎或者是膽結(jié)石、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的情況,服用玉米須具有非常不錯的功效。
4、保護心臟的作用
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chǎn)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5、治療慢性腎炎
玉米須最為主要的功效就是利尿,泡水喝之后能夠有效的改善腎功能,對于身體浮腫的情況具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還具有減低尿蛋白或者是完全去除尿蛋白的作用,促進身體健康。
玉米須的吃法:
玉米須茶:玉米須50克(或鮮玉米須100克),洗凈,入鍋,加水500毫升,用小火,煎成250毫升,代茶飲用即可。該方具有清熱利水、輔助降血壓的功效,適用于高血壓患者,對并發(fā)水腫、小便不暢的患者尤為適宜。
玉米須蜂蜜粥:玉米須50克(或鮮玉米須100克),粳米100克,蜂蜜30克,將玉米須洗凈,切碎,剁成細末,放入碗中備用。
將粳米淘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煨煮成稠粥,粥將成時調(diào)入玉米須細末,小火繼續(xù)煨煮沸,離火稍涼后拌入蜂蜜即成。該方適用于肝火上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但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異常者忌用。
以上內(nèi)容參考:人民網(wǎng)-玉米須泡水竟然這么多好處!
玉米須茶是指用玉米須制作的一種茶飲料。
玉米又稱玉蜀黍、包蘿,系禾本科植物,各地都有載種。
它的花柱(玉米須)性味甘平甜和。
取鮮玉米須30克左右(曬干樣約10克)水煎代茶飲,可降低血糖,適用于糖尿病患者輔助治療,亦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
夏季吃玉米,大家都愛光煮玉米,把玉米須扔掉。
專家指出,這其實是浪費。
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須”,性平,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
把留著須的玉米放進鍋內(nèi)煮,熟后把湯水倒出,就是“龍須茶”。
“龍須茶”口感不錯,喝下去甜絲絲的,又經(jīng)濟實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
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
夏季暑氣重,龍須茶有涼血、瀉熱的功效,可去體內(nèi)的濕熱之氣。
它還能利水、消腫。
在婦科方面,它可用于預防習慣性流產(chǎn)、妊娠腫脹、乳汁不通等癥。
玉米須茶的功效玉米須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可以保護腸胃,促進腸胃蠕動,玉米須味甘性平。
其中其他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能增強人體新陳代謝、調(diào)整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能起到使皮膚細嫩光滑,抑制、延緩皺紋產(chǎn)生的作用。
在中藥里,玉米須茶又叫龍須,味甘性平,有廣泛的預防和保健用途。
由于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被玉米皮包裹著,需要靠玉米須吸收養(yǎng)分,所以玉米須中有很多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
在中藥里,玉米須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
中醫(yī)認為能利水消腫,泄熱,平肝利膽,還能抗過敏,治療腎炎水腫、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jié)石、糖尿病、鼻竇炎、乳腺炎等。
開水沖泡代茶飲,可以消暑清熱。
常飲有減肥作用,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大有裨益。
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
玉米須有非常不錯的降糖效果,廣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變廢為寶”。
玉米須含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藥用物質(zhì),如酒石酸、蘋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自古以來,玉米須在中國就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記載,玉米須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
不過,一直以來人們對玉米須的認識,僅限于它的利尿消腫作用,殊不知它還是一味治療糖尿病的良藥。
中國南方就常用玉米須加瘦豬肉煮湯治療糖尿病,在《嶺南采藥錄》中有此記錄。
此外,中國民間很多偏方中也有類似的內(nèi)容,或用玉米須泡水飲用,或?qū)⒂衩醉氈笾嗍秤?,都取得了不錯的療效。
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可以保護腸胃,促進腸胃蠕動,玉米須味甘性平。
其中其他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能增強人體新陳代謝、調(diào)整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能起到使皮膚細嫩光滑,抑制、延緩皺紋產(chǎn)生的作用。
在中藥里,玉米須茶又叫龍須茶,味甘性平,有廣泛的預防和保健用途。
由于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被玉米皮包裹著,需要靠玉米須吸收養(yǎng)分,所以玉米須中茶葉之家消息,有很多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它不僅能涼血、瀉熱,還可祛除體內(nèi)濕熱之氣,能夠利尿、消腫,制成茶后,就是很好的減肥瘦身飲料。
在中藥里,玉米須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
中醫(yī)認為能利水消腫,泄熱,平肝利膽,還能抗過敏,治療腎炎水腫、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jié)石、糖尿病、鼻竇炎、乳腺炎等。
開水沖泡代茶飲,可以消暑清熱。
常飲有減肥作用,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大有裨益。
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
玉米須有非常不錯的降糖效果,廣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變廢為寶”。
玉米須含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藥用物質(zhì),如酒石酸、蘋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自古以來,玉米須在中國就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記載,玉米須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
不過,一直以來人們對玉米須的認識,僅限于它的利尿消腫作用,殊不知它還是一味治療糖尿病的良藥。
中國南方就常用玉米須加瘦豬肉煮湯治療糖尿病,在《嶺南采藥錄》中有此記錄。
此外,中國民間很多偏方中也有類似的內(nèi)容,或用玉米須泡水飲用,或?qū)⒂衩醉氈笾嗍秤?,都取得了不錯的療效。
玉米須茶的做法方法一:把玉米須清洗干凈,用開水沖泡即可。
方法二:用玉米須煮水后服用。
方法三:玉米保留玉米須,放進鍋內(nèi)一同煮熟,然后吃玉米、喝湯水。
方法四:和冬瓜一起食用煮湯,這兩種都是有利于消腫的食物。
【藥理作用】①利尿作用:玉米須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較弱。
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經(jīng)過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強,無論口服、皮下或靜脈注射均有顯著效果。
利尿作用主要是腎外性的,對腎臟的作用很弱。
②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麻醉犬靜脈注射煎劑有顯著降壓作用,但對慢性頸動脈皮橋狗,每日服藥,連續(xù)3周,并無降壓作用。
甲在低濃度時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
③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須的發(fā)酵制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④利膽、止血作用:玉米須制劑能促進膽汁排泄,降低其粘度,減少其膽色素含量,因而可作為利膽藥用于無并發(fā)癥的慢性膽囊炎、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患者。
它還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數(shù),故可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藥應用于膀胱及尿路結(jié)石。
【功用主治】利尿,泄熱,平肝,利膽。
治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jié)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淵,乳癰。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燒煙吸入。
【選方】①治水腫:玉蜀黍須二兩。
煎水服,忌食鹽。
(《貴陽市秘方驗方》)②治腎臟炎,初期腎結(jié)石:玉蜀黍須,分量不拘,煎濃湯,頻服。
(《貴陽市秘方驗方》)③治肝炎黃疸:玉米須、金錢草、滿天星、郁金、茵陳,煎服。
④治勞傷吐血:玉米須。
小薊,燉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紅崩:玉米須,熬水燉肉服。
⑥治風疹塊(俗稱風丹)和熱毒:玉米須燒灰,兌醪糟服。
(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⑦治糖尿?。河袷袷蝽氁粌?。
煎服。
(《浙江民間草藥》)⑧治原發(fā)性高血壓?。河衩醉?、西瓜皮、香蕉。
煎服。
(《四川中藥志》)⑨治腦漏:玉蜀黍須曬干,裝旱煙筒上吸之。
(《浙江民間草藥》)【玉米須治病良方】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jīng),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jié)石和高血壓等。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fā)性生物堿。
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
故以本品為主藥所組成之驗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廣泛,茲舉例如下:1、肝硬化:玉米須,東瓜子,赤小豆,煎湯。
(此方劑量沒有記?。?、高血壓、頭昏腦漲: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
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3、眩暈: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4、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nèi)作數(shù)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5、咳嗽: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6、咯血:玉米須50g,冰糖50g,煎湯。
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7、鼻衄、吐血:玉米須、香蕉皮各30g,山梔子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8、特發(fā)性水腫: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腫。
玉米須50g,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連飲服1個月。
9、黃疸(黃疸性肝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煎湯。
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0、膽囊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蒲公英10g,煎湯。
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飲、多尿:玉米須50g,新鮮蕹菜150g,以清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
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內(nèi)服。
12、腎炎水腫尿少:玉米須50g,黃精10g,水煎服。
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黃赤:玉米須50g,車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湯。
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4、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玉米須、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飲。
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15、尿血:玉米須50g,白茅根18g,水煎服。
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16、產(chǎn)后腹痛:玉米須50g,水浸20分鐘,后水煎取汁。
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服時可每次加入紅糖20g。
治婦女產(chǎn)后小腹攣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9-15)
玉米須,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玉米須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粗壯,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節(jié)處常有氣生根。葉片寬大,線狀披針形,邊緣呈波狀皺折,具強壯之中脈。玉米須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腫、利濕退黃的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22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孕婦能吃玉米須水嗎
下一篇: 玉米須煮水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