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這種茶葉的味道是非常的好的了,許多人都很喜歡喝大紅袍茶了,當然了,大紅袍茶有非常不錯的功效和作用的哦,我們多喝一些大紅袍茶可以幫助我們起到很好的美容和抗衰老的作用的哦,但是人們對于大紅袍茶和鐵羅漢的區(qū)別不太了解了,其實這來兩種茶葉的區(qū)別也是比較多的哦。
鐵羅漢屬于武夷山茶,是特別著名的茶類,鐵羅漢為宋樹名,它的葉子特別的長葉長,可以用來泡茶喝。大紅袍是所有巖茶中的茶王.。它的口號特別的好,香味特別持久,都是喜歡品茶的人特別喜歡的。那么鐵羅漢和大洪山都有自己的好,那么他們兩個到底是鐵羅漢好還是大紅袍好呢?
鐵羅漢和大紅袍的妙處
鐵羅漢的口感是很難用我們的文字來表達的,只有你自己品嘗了才知道它的感覺。它給人的感覺是很大氣、滋味特別的醇厚、喝下去以后喉部會有往上冒氣的感覺,喉韻中有一股香味、甜味和叢味,而且鐵羅漢特別的耐泡。大紅袍喝起來口感也特別好,最主要它的香味久久不散去。
鐵羅漢和大紅袍的區(qū)別
鐵羅漢的采制技術經過了很多種工藝,它的外形條索粗壯,顏色是綠褐油潤的,香氣馥郁有一種蘭花的香味或者是果香,而且這種香味特別的持久。鐵羅漢沖泡后的茶湯顏色明亮橙黃,葉片紅綠相間。
大紅袍外形條索緊結,顏色是綠色的,沖泡后湯色是特別的明亮的,口感也特別的棒,口齒留香,香味不散。如果查驗它達到好壞看沖泡的葉底就好,葉底應該軟亮勻齊,葉底紅邊明顯。
相信
武夷巖茶的“四大名叢”就是指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這四種茶的品質都非常好,并且,這四種茶的茶樹是灌木型,生長出來的時候就像是樹叢一樣,所以才會稱為“四大名叢”。
武夷山的茶歷史悠久,由于天然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使得武夷山的茶非常具有特色,隨著一年四季的氣候、溫度等因素的變換,茶的外觀口感都會有所不同。在唐代的時候,武夷山的茶就已經小有名氣了,到了宋代飲茶的風氣興起時,武夷山的茶更是受到了人們的喜歡,就連宋代對茶頗有研究的皇帝也很喜歡武夷山的茶。后來為了讓武夷巖山種出來的茶品質更好,還專設置了御茶園來養(yǎng)殖茶。
武夷山的“四大名叢”里,大紅袍是這其中品質最好的。由于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的懸崖峭壁上,晝夜溫差很大,加上旁邊終年有一口細泉灌溉,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使得大紅袍擁有獨特的味道和口感。再加上大紅袍的采摘、制茶的技術比其他茶葉都要復雜,大紅袍的價值就更勝一籌了。白雞冠這個名字是由于這種茶的外觀彎彎的,還帶點絨毛,茶葉還有點泛白,看起來就像是雞冠一樣,所以才取名為白雞冠。
鐵羅漢又叫烏龍茶,鐵羅漢生長在洞中和武夷山后山中,它也有獨特的香氣,回味甘甜還帶點天然的花香。據(jù)說這種茶還有治病的功效。水金龜由于受到陽光照射以后就像金色的烏龜一樣才被叫為水金龜,這種茶每年產于五月中旬,即使是濃稠的時候味道也不苦。這四種茶就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好的四種,除了這幾種,武夷山的其他的茶也很有特色。
大紅袍又是怎么區(qū)分等級的呢?各等級都有怎么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按區(qū)域劃分
大紅袍按區(qū)域分可分為:正巖茶,半巖茶和洲茶。
1、生長于武夷山風景區(qū)內的,即為正巖茶,其中包括三坑、兩窠、兩澗以及內外鬼洞等。
(1)大紅袍母樹:
“古有名茶樹,生于絕壁間”說的就是生長于九龍窠陡峭絕壁上的大紅袍母樹。由于產量稀少,被視為稀世之珍。大紅袍母茶共有六株,其中四株為奇丹,兩株為北斗。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訪華,毛主席將200g大紅袍母茶茶葉作為贈送給美國總統(tǒng)禮物。這200g茶葉已是當年大紅袍母茶產量的半壁江山,可見大紅袍母茶之珍貴。自2006年5月起,武夷山市政府決定停采、留養(yǎng)母樹大紅袍,實行特別保護和管理,故大紅袍母樹茶葉已成絕品。
(2)三坑兩窠兩澗:
三坑指慧苑坑、牛欄坑(牛欄坑盛產肉桂俗稱“牛肉”)、大坑口,兩窠指九龍窠(大紅袍母樹所在地)以及竹窠,兩澗指流香澗和浯源澗,武夷山風景區(qū)內的精品正巖大紅袍沖泡10道之后仍有余香,湯汁醇厚回甘,香氣高雅。是不可多得的烏龍精品,是武夷巖茶的扛鼎茶品。
2、半巖茶指位于武夷山風景區(qū)之外,但仍處于武夷山境內的大面積栽種的大紅袍。
半巖茶區(qū)盛產名樅“肉桂”和“水仙”也出產“水金龜”、“鐵羅漢”、“白雞冠”等名樅。
各類名樅,由于精心選種栽種,用心炒制烘烤,品質名優(yōu)以致歷來愛好者都不惜重金索購。然而,名樅茶的產量很少,品質各具特色,加上神話傳說,名樅茶更為珍貴,常有難以品嘗之福。
3、武夷山境外以及周邊平原茶園大面積栽種的即為洲茶。
宋代范仲淹譜歌道:“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笨傊?,武夷巖茶大紅袍與武夷風光一樣享譽天下,正所謂“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
2002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武夷巖茶》標準文本中將武夷巖茶產區(qū)劃分為名巖區(qū)和丹巖區(qū),2006年該標準文本中將武夷巖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限于武夷山市所轄行政區(qū)域范圍。
二、根據(jù)品質的不同劃分
大紅袍按品質劃分可分為:特級大紅袍、一級大紅袍、二級大紅袍。
1、特級大紅袍
春季采制的大紅袍為級別最好的。春茶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污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茶葉品質最佳的。所以眾多頂級名茶均出自春茶前期。
外形緊結、壯實、稍扭曲、勻整;色澤帶寶色或油潤;香氣銳、濃長;滋味巖韻明顯、醇厚、固味甘爽、杯底有香氣;湯色清澈、艷麗、呈深橙黃色;葉底軟亮勻齊、紅邊或帶朱砂色。
2、一級大紅袍
夏季采制的大紅袍由于采制時正逢炎熱季節(jié),雖然茶樹新梢生長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說,很容易老化。
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的含量明顯減少,使得夏茶滋味不及春茶鮮爽,香氣不及春茶濃烈。
夏茶中花青素、咖啡堿、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從而使滋味稍微苦澀,品質稍遜于特級大紅袍。
外形緊結、壯實、較勻整;色澤稍帶寶色或油潤;香氣濃長;滋味巖韻顯、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湯色較清澈、艷麗、呈深橙黃色;葉底較軟亮勻齊、紅邊或帶朱砂色。
3、二級大紅袍
秋季氣候介于春夏之間,在秋茶后期,氣候雖較為溫和,但雨量往往不足,會使采制的大紅袍茶葉顯得較為枯老。
特別是茶樹歷經春茶和夏茶的采收,體內營養(yǎng)有所虧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葉,內含物質顯得貧乏,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茶葉滋味淡薄,而且香氣欠高,葉色較黃。所謂“要好吃,秋白露”,其實,說的是茶葉“味道和淡”罷了。
外形緊結、較壯實、較勻整;色澤油潤、紅點明顯;香氣幽長;滋味巖韻顯、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湯色金黃清澈、明亮;葉底較軟亮、較勻齊、紅邊較顯。
三、根據(jù)茶香的不同劃分
大紅袍按茶香劃分可分為:清香型大紅袍、熟香型大紅袍
1、清香型
其特點清鮮,花香中帶綠茶的清高鮮爽。滋味甘爽,但帶青澀。品種特征明顯易鑒別,但巖韻不夠突出。湯水橙黃至黃綠色,較淡。葉底鮮活,賞心悅目,但香氣不耐儲藏,品質易變。
該類型適合于剛接觸武夷巖茶的新消費者。
2、熟香型
其香氣濃沉厚重(不顯清高),杯底香(掛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巖韻強而耐泡,但常帶雜味(如悶味、陳味等)而欠清純。
湯色深濃、久泡不易退。葉底無看相,品種特征淡化。茶性更溫和、不傷胃。
該類型適合于“老茶鬼”。
四、母樹大紅袍、純種大紅袍與和商品大紅袍的差異
1、母樹大紅袍
大家比較熟悉,位于武夷山景區(qū)九龍窠內,共有6個品系(皆由種子發(fā)芽長成)6株茶樹,不是同一個品種,葉型、發(fā)芽期等都不一樣。
2、純種大紅袍
指母樹大紅袍中的某一品系單獨扦插繁育(無性繁殖)栽培后,單獨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紅袍。此大紅袍也不能稱為二代、或三代大紅袍,因為無性繁殖不存在代數(shù)。
3、商品大紅袍
指母樹大紅袍中某兩個以上品系的茶葉拼配在一起的大紅袍(一般有4—5個品系的茶葉)。每個品系也都是用無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紅袍也不能稱為二代、或三代大紅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99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紅袍的副作用都有哪些
下一篇: 大紅袍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