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桓臺縣縣城西面約三公里,有一個近4000人的古老村莊——樓子莊。村里除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戶以外,基本上都姓張。據(jù)張氏族譜記載,元末,始祖張梾從當時的直隸省(今河北省)棗強縣杓山村遷到這里,迄今已經(jīng)有600多年的歷史。各個年代從祖莊遷徙到周邊市縣鄉(xiāng),甚至遷徙到省外海外的族人粗略估計約有十萬之眾。族人們不忘根之所在,稱自己的姓氏為“樓子莊張”。
在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樓子莊在改變中傳承,在傳承中改變,留下了深刻的歲月印記。村名的演變是最明顯的標志。樓子莊本來是一個渾然一體的自然村,1958年公社化后,分為晨光和東升兩個大隊。改革開放之后,恢復鄉(xiāng)鎮(zhèn)和村行政編制,1984年,晨光大隊更名為樓一村,東升大隊更名為樓二村。兩個村沒有明顯的地理界線,只有大致的分界。老祖廟位于村子的中心,以西大多屬于樓一村,以東大多屬于樓二村。在村里族人們的心中,始終沒有兩個村的概念,當被問到是哪個村的人時,都會說是樓子莊的。
宗祠在村落文化和宗族文化的傳承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村里尚有四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宗廟,是時代變遷最完好的物質(zhì)見證。
老祖廟是全體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明代天啟年間草創(chuàng),清代康熙十六年大修告竣。現(xiàn)存原廟堂三間,門上懸《杓山世家》匾,供奉張氏始祖及后三代牌位。墻上掛滿古碑拓片和書畫卷軸等。祖廟內(nèi)保存著二世祖張士中墓碑一塊,此碑原立于二世祖墓前,在上世紀70年代的平墳運動后,移至祖廟供奉。從碑文可以看出,此碑是在明永樂十四年,由三世祖樓村公張仲溫祖之妻三世祖母金氏用剪刀刻成,極為罕見和珍貴。此外,祖廟院內(nèi)還保存有康熙十六年所立家廟紀實碑一塊,現(xiàn)代修廟功德碑兩塊,記載著祖廟的歷史和族人的功德,也昭示著后世子孫。
長支世業(yè)祠位于老祖廟前面的大街向西約200米處,其所傳承的支系是后世子孫人數(shù)最多的,現(xiàn)存北廟堂五間,東廳三間,大門一座,院落寬敞完整,磚墻紅瓦,蔚為壯觀。
自老祖廟向南約100米,便是三支廟與靈壽祠。靈壽祠是為紀念明代萬歷年間任靈壽縣知縣的七世祖張一化所建。族譜載有時任浙江巡撫耿廷柏(新城人)所作傳記,記述了張一化為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謙遜多才等事跡。靈壽祠現(xiàn)存北廟堂三間,明式磚雕大門、兩邊耳房、院落及附屬設施俱全。三支廟東側緊鄰靈壽祠,有北廟堂五間及院落,保護也非常完好。
在村里所有宗廟中建制規(guī)模最大、最精致的當屬長支次廟,1970年,以此為基礎成立樓子聯(lián)中。直到1980年,廟的正殿、東殿和西殿一直都保留完好,被用作教室或老師宿舍。大殿的地基被墊高了一米多,非常雄偉,頂梁是整根松木,直徑約有40多公分,很多磚上都雕著圖案??上?1981年學校大改造時都被拆除了。在過去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老祖廟和支系廟或被用作生產(chǎn)隊的倉庫,或被改造成供銷社的小商店,想在想來,讓人唏噓不已。
過去,村子里的胡同也非常有特色,胡同的兩頭都有大門,晚上把大門一關,整個胡同里的人家非常安全。上世紀80年代初,很多胡同的門仍然保留著。夏季,白天婦女們在大門下邊聊天邊做針線活;晚上,男人們在大門下納涼下棋,聽老者講故事,好一派美麗的村落風景。到90年代,隨著街道拓寬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大門一個都沒有了。
村子的自然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村子的東北部有一片水域稱為“東灣”,曾經(jīng)魚蝦成群,蘆葦茂密,大人孩子都喜歡到這里游泳、摸魚、捉泥鰍。緊鄰東灣有一個小島,大樹參天,景色優(yōu)美。幾經(jīng)變遷,東灣現(xiàn)已干涸,“蒹葭蒼蒼,碧水茫?!币殉蔀橛肋h的記憶。
村子的西南部曾經(jīng)有大片祖墳,明清兩代建造。松柏參天,直徑大都在80厘米以上。每到傍晚,烏鴉落滿枝頭,堪稱一大景觀。1956年至1958年間遭大規(guī)模砍伐。惜哉!惜哉!
村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祖廟的南邊有一個大的水塘稱為大灣,在上世紀80年代前,大灣是樓子莊的露天電影院,那時候電影是農(nóng)村人最奢侈的娛樂,公社的放映隊來村里放電影大都在大灣里,大灣北面的坡比較緩長,離水較遠,銀幕就立在水邊,沿著坡坐滿了人,前低后高,是一個天然的影院?,F(xiàn)在,電視早已普及,電影成了影院里的時尚,大灣也已經(jīng)幾乎被填平了。
樓子莊張氏家族,詩禮傳家,科第聯(lián)芳,歷代及當代入鄉(xiāng)賢名宦者不勝枚舉。《張氏族譜卷后》收錄了明清兩朝張氏杰出族人的傳略,僅任知縣一職立傳的就有十多人,其他各種職位立傳的數(shù)十人之多。尤其在當今偉大時代,在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建功立業(yè)的族人更是不可勝數(shù),有的成為省局級官員,有的成為長江學者,有的成為勞動模范,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張氏祖莊樓子莊,見證了家國600多年不平凡的發(fā)展歷程,昭示著祖先留給后人的榮耀和期冀,承載著數(shù)萬族人的懷思與鄉(xiāng)愁,凝聚著族人的智慧和力量,激勵著后世子孫振興家國的信念和夢想!如今,村落的拆遷已經(jīng)納入縣域發(fā)展的大規(guī)劃,部分項目動工在即,但不論時代和村莊如何變遷,樓子莊永遠是族人心中的圣地,廣大族人必將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續(xù)寫新的輝煌。
注:文章內(nèi)容來源于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轉發(fā)分享,傳播中華孝道宗祠文化,功德無量?。?!平臺整理編輯,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swh/132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州張氏十一支系源流及始祖
下一篇: 泥溝張氏八世玱玉公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