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始祖、二世祖塋墓,于一九五六年,自肥城西關藥王廟前遷安于張家花峪莊后祖塋,占地 1.31畝,艮山坤向。祖塋因年久及歷史演變,塋貌有損,當下我張氏宗親,人丁興旺,豐衣足食,族人慷慨解囊,于公元2019年秋月重修祖塋。
墓后建有一長21.9米,高 1.9 米的圓弧形風水墻,像一把太師椅。三位先祖,坐擁在一長 15 米,寬 11.9米,高0.5米的石砌土臺之上,巨椅之間。始祖、二世祖墓廬分別為2.8米、2.6米直徑的圓形墓,周遭大理石襄貼,六角形外沿,正前方是1.8和1.6米的墓碑,甚為莊嚴 ! 土臺正前方為三步石階,大理石鋪就。臺階下是一長25米,寬 17.7 米的廣場,供族人祭祀瞻仰之用!上下廣場皆用水泥方磚鋪就。墓廬右側(cè),也就是廣場西北角設一“重修祖塋碑”,正面碑文為《重修祖塋記》后面碑文是闔族支脈省內(nèi)分遷現(xiàn)居地。墓地周植蒼松翠柏,環(huán)境優(yōu)美!
幸賴張家花峪支全體族人的慷慨支持和續(xù)譜委員會的報本善愿,終至圓滿,成就了吾輩族人的闔族夙愿!
吾始祖張公,昔本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大柳樹村之故族人也,于明洪武五年壬子之歲,攜其家眷遷于肥城老縣城西關西首居住。至三世祖,鳳遷公、岐遷公又分別遷居張家花峪、柳溝村,另開壽域各覓佳城,綿延至今。
始祖公諱元照,字明遠,號耀星,修德行仁,得蒼天以護佑,積善種福,幸昊穹而垂青,遂有二子之盛嗣。自始祖公始,至于今六百余載,已傳二十五代,人口逾六千矣。本邑張家花峪、柳溝為兩根基地也,又分遷田家花峪、雷家莊、上峪、河口、河洼、李家林、南儀仙、東付村、三環(huán)及長清萬德孫家莊等地之張氏者,咸系吾祖一脈相傳也。
始祖公、二世祖公之生平事跡,生卒年月,何時奉安,亦無可考,誠為吾族彌天大撼也!百年壽地原址亦在肥城老縣城西關藥王廟前有墳墓碑石可稽。新中國成立后因政府建設糧倉占用,于一九五五年迎奉至張家花峪村之祖塋。
吾祖后裔昌盛,始祖奉安之后,墓廬應時有所修繕,有咸豐八年重修譜碑記,可佐之史料為據(jù),參知康熙四十四年及咸豐八年兩次重修墓廬的確切時間,然二次奉安于今已六十余年矣,且無碑可憑,恐后人不知何世之祖,實為始遷之宗也。而今欣逢盛世,我族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之時,祖塋太過陋簡,目睹心痛情傷!古人云:報本為人之本,尊親孝道之根。于是,合族擎敬祖報本之志,公議修繕踴躍恭奉資金,積極貢獻物力,以報祖恩于萬一,藉以告慰始祖在天之靈,彰顯后嗣敬祖之情。
銘曰:
赫赫始祖,木本水源,功似大海,情比天高,厚愛深恩,澤我后昆,亮節(jié)高風,惟祖德之崇峻,共治水而綿長!
己亥年 乙亥月 吉旦
闔祖(各支村名詳列于后)敬立
【版權聲明】轉(zhuǎn)發(fā)分享,傳播中華孝道宗祠文化,功德無量!??!轉(zhuǎn)載自辛未先生。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swh/134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濮陽六張|張公藝:崇德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