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茶常識

      說說普洱茶區(qū)

      茶百科 2023-07-17 22:22:18

      理論上的普洱茶

      ,除工藝外還要具備:原料和加工都必須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nèi)
      。普洱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范圍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州
      、普洱市、臨滄市
      、保山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xiāng)鎮(zhèn)

      四大產(chǎn)區(qū)(綠色)

      西雙版納版納州茶區(qū)

      西雙版納

      ,意為“十二個千畝(十二,傣語讀為“西雙”
      ,“版納”
      ,意為“千畝”,即一個征收賦役的行政單位)
      。整個西雙版納現(xiàn)有古茶園8.2萬畝
      ,分布于兩縣一市的19個鄉(xiāng)鎮(zhèn)100多個村寨之中。版納茶區(qū)是普洱生產(chǎn)歷史最悠久
      ,產(chǎn)量最高的區(qū)域之一
      。轄2縣1市,即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h
      、勐臘縣、景洪市
      。著名的“勐海茶廠”就誕生于勐海
      ,而清代名重一時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臘縣(只有其中的攸樂茶山位于景洪市)

      西雙版納古茶山分布(瀾滄江以東6座,以西8座)

      上述的14大古茶山

      ,位于瀾滄江以西的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h占7個,以東的勐臘縣占5個
      ,景洪市有一個在江西
      ,一個在江東

      古六大茶山:

      面積兩千多平方公里,分別為:易武(慢撒)

      、倚邦
      、蠻磚、革登
      、莽枝
      、攸樂

      1、易武(慢撒)

      釋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

      、漫撒茶山
      、曼臘茶山等。易武勐臘縣城北方
      ,距勐臘110公里
      。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
      。慢撒在易武之北
      ,同歸易武茶區(qū)。

      古樹產(chǎn)地:易武

      、慢潵
      、麻黑、落水洞
      、刮風寨
      、老丁家寨
      、曼秀、大漆樹等

      茶山歷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種植茶樹

      ,明末清初之后,隨著六大茶山聲名鵲起
      ,大量外地人遷入經(jīng)營茶葉生意
      。早期慢撒地區(qū)茶葉生產(chǎn)貿(mào)易量很大,后來由于種種原因
      ,轉(zhuǎn)至易武
      。清末時一些普洱茶歷史上著名的茶莊開始出現(xiàn),如鴻慶號
      、同慶號
      、同興號、安樂號
      、乾利貞號等等

      古樹現(xiàn)狀: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產(chǎn)量最大

      。清朝后期以來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
      。目前易武茶區(qū)保留有少量沒有矮化的分散古樹和大量矮化的古樹茶園。這些茶園自然環(huán)境相對較好
      ,保證了茶的山場氣韻
      。不過因為易武茶成名早,古樹存在過度采摘和養(yǎng)護不當?shù)那闆r
      ,近年來茶質(zhì)有所下降
      。加之市場上仿冒品較多,需仔細甄別

      茶質(zhì)特色:易武茶湯水柔和順滑

      ,口感清甜,苦澀感較弱
      ,回甘較好
      。有“茶中皇后”的稱號

      2、倚邦

      釋名:“有茶樹

      、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最北部

      ,今屬象明鄉(xiāng)管轄,涵蓋19個自然村
      ,面積360平方公里
      ,海拔跨度較大,從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
      。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樹產(chǎn)地:倚邦

      、曼松、嶍崆
      、架布
      、曼拱、麻栗樹等

      茶山歷史:倚邦茶區(qū)歷史悠久

      ,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樹
      。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為貢茶
      ,令倚邦茶聲名遠播。有“吃曼松
      ,看倚邦”之說
      ,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樹現(xiàn)狀:倚邦茶區(qū)的獨特之處在于大葉種和小葉種茶樹混生

      。在曼拱
      、倚邦、麻栗樹等地還保留有小規(guī)模的古茶園
      ,其中不乏中小葉種古樹
      。名聲較大的曼松茶區(qū),因為歷經(jīng)破壞
      ,古樹存量很小
      。這也是曼松古樹一茶難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場出現(xiàn)的可能性為零

      茶質(zhì)特色:倚邦古樹茶因為有中小葉種原因

      ,苦味很淡,澀比苦略顯
      ,回甘較快
      ,香氣獨特,微有蜜韻
      。其中曼松茶苦澀不顯
      ,湯質(zhì)甜滑飽滿,杯底留香幽長

      3

      、蠻專
      ,亦稱 “曼莊”

      釋義:“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南部,東部與易武茶區(qū)接壤

      ,面積約300平方公里
      。海拔1100米左右。

      古樹產(chǎn)地:曼莊

      、曼林
      、曼遷
      、八總寨等

      茶山歷史:曼專種茶歷史悠久,清代時已有盛名

      ,《本草拾遺》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
      、蠻專者味較勝”。歷史上茶園多但茶號少
      ,清末民初時多賣給易武茶號加工
      ,“易武七子餅一半是蠻磚茶”。

      古樹現(xiàn)狀:綜合來說

      ,蠻專茶區(qū)是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中古樹資源保存最好的茶區(qū)
      。不僅老樹保留較多,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的也較好
      ,基本沒有經(jīng)過矮化
      。但是近年來也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的勢頭,比如為了增加產(chǎn)量
      ,砍伐茶園的大樹以增加光照
      ,這會對茶質(zhì)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

      茶質(zhì)特色:湯質(zhì)飽滿厚滑

      ,山野氣韻較強
      ,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
      ,苦澀較輕
      ,喉韻深沉

      4、革登

      釋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安樂村

      ,莽枝與倚邦茶區(qū)之間
      。海拔1300米左右。

      古樹產(chǎn)地:值蚌

      、新發(fā)

      茶區(qū)歷史: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

      ,《普洱府志》記載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但今已不存
      ,也是破壞較為嚴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園歷經(jīng)破壞,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

      ,近年來被清理出來
      ,大小葉種混生。

      茶質(zhì)特色:山韻明顯

      ,苦澀較弱
      ,回甘較好,湯質(zhì)順滑

      5、莽枝

      釋名: “(諸葛亮)埋銅 (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

      ,與革登同屬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安樂村
      ,海拔1400米左右。

      古樹產(chǎn)地:秧林

      、紅土坡
      、曼丫、江西灣
      、口奪等

      茶區(qū)歷史:千年前已有少數(shù)民族在此居住種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

      ,清初
      ,莽枝茶山的牛滾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清雍正時期因為牛滾塘事件與土司發(fā)生矛盾
      ,引發(fā)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
      、成立普洱府
      ,從而帶來六大茶山以至于整個普洱茶的繁榮時期

      古樹現(xiàn)狀:莽枝古茶山歷經(jīng)破壞,存留已經(jīng)不多

      ,而且存在為了增加光照來增加產(chǎn)量
      ,破壞古茶林中大樹的情況。古樹茶品質(zhì)有明顯下降

      茶質(zhì)特色:與革登茶類似

      ,茶氣稍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酀^弱
      ,回甘較快,杯底香較好

      6

      、攸樂

      釋名:基諾族的世居地,基諾族過去稱攸樂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諾鄉(xiāng)

      ,基諾山東西長75公里
      ,南北寬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現(xiàn)存最大的古樹茶區(qū)
      ,海拔575至1691米
      ,平均氣溫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龍帕

      、司土老寨、么卓、巴飄等

      茶山歷史:傳說基諾人是諸葛亮軍隊的后裔

      ,基諾山種茶的歷史非常久遠
      。清代攸樂山產(chǎn)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
      、倚邦等地加工
      ,著名的“可以興”茶磚就是用攸樂茶制作的。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園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間

      ,面積約3000畝
      ,幾百年的古樹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
      ,近年來存在過度采摘的情況
      ,茶質(zhì)有所下降。

      茶質(zhì)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澀略重

      ,回甘較好
      ,山韻明顯,水質(zhì)略薄

      新八大茶山:

      后起的八大茶山

      ,位于瀾滄江以西,從北往南
      ,分別為:曼糯
      、勐海勐宋、南糯山
      、帕沙
      、賀開、布朗山
      、景洪勐宋;巴達在西部

      1、曼糯

      茶山地理: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h最北端
      ,屬勐往鄉(xiāng)勐往村,同普洱的瀾滄和思茅區(qū)交界
      。這里是瀾滄江出普洱市
      、進入西雙版納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
      。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主要有三個寨子,大寨

      、上寨
      、中寨。

      茶山歷史:這里曾是勐海通往瀾滄的古道,歷史上曾經(jīng)是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

      。后來勐海通往瀾滄的道路改道
      ,曼糯茶區(qū)逐漸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樹資源

      古樹現(xiàn)狀: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經(jīng)過較大破壞

      ,很多古樹被砍掉種糧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畝左右
      。茶山環(huán)境歷經(jīng)破壞
      ,植被比較單一。

      茶質(zhì)特色:山野氣韻清晰

      ,苦澀明顯
      ,回甘較慢,香氣較濃郁

      2

      、勐宋(勐海)

      釋名:“山頂上的壩子”

      茶山地理:勐海縣勐宋鄉(xiāng)

      ,東接景洪市
      ,南連格朗和鄉(xiāng),隔流沙河與南糯山對望
      。其中那卡茶區(qū)海拔1600米
      ,保塘茶區(qū)海拔1700-1800米
      。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大安、南本

      、保塘新寨
      、保塘舊寨,壩檬
      、大曼呂
      、那卡(臘卡)

      茶山歷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區(qū)之一,那卡也是版納最負盛名的產(chǎn)區(qū)之一

      ,一百多年前即有漢人遷入經(jīng)營茶葉生意
      。大曼呂等地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園,成為勐海茶廠的重要原料來源

      古樹現(xiàn)狀:勐宋地區(qū)的古茶園目前還有3000畝左右

      。其中以那卡茶的最為出名,保塘茶區(qū)保護的最為完好
      。那卡古茶園種植密度較大
      ,其中有一定小葉種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畝。保塘古茶區(qū)與森林灌木共生
      ,古茶分布密度較低
      ,散布在森林里。還保留了一定量較粗大的老樹

      茶質(zhì)特色:那卡

      、保塘等古樹茶普遍茶香純正,苦澀明顯
      ,山野氣韻強
      ,回甘較慢

      3、南糯山

      釋名:“(產(chǎn))筍醬(之地)”

      茶山地理: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h格朗和鄉(xiāng)
      ,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h城24公里
      。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
      。年平均氣溫16-18度

      古樹產(chǎn)地:竹林寨、半坡寨

      、姑娘寨等

      茶山歷史:南糯山種茶歷史悠久

      ,享有盛名,傳說當年諸葛亮南征時曾在此種茶
      ,雖系傳說
      ,但古濮人種茶的歷史則十分久遠,后來哈尼人遷入南糯山開始種茶
      ,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樹王即是歷史的證明
      。在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后,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
      ,民國時期這里是云南機器制茶的發(fā)祥地
      。八十年代大規(guī)模開發(fā)茶園時對古樹有一定的破壞。

      古樹現(xiàn)狀:目前南糯山古茶園約12000畝

      ,是版納地區(qū)最為著名和面積最大的古茶山
      。古茶園分布在9個自然村,由于分布較廣
      ,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區(qū)別以半坡老寨的茶最為出名
      。由于代經(jīng)歷史變遷,南糯山古樹
      ,矮化老樹
      ,臺地茶并存
      ,古樹茶品質(zhì)有所下滑。

      茶質(zhì)特色:湯質(zhì)飽滿

      ,回甘較快
      ,山野氣韻較顯。傳統(tǒng)上南糯山茶香氣較飽滿
      ,苦澀明顯
      ,近年來苦澀較弱,香氣較不顯

      4

      、帕沙

      釋名:“一座山

      ,一條河”

      茶山地理:勐海縣格朗和鄉(xiāng)西南帕沙村

      ,處于南糯山與布朗山之間
      ,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氣溫22℃
      ,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

      、帕沙中寨
      、、南干
      、老端等

      茶山歷史:帕沙村唐宋時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種茶,目前仍保留相當數(shù)量古樹

      古樹現(xiàn)狀: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園有2900畝左右

      ,每個寨子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古樹資源。幾百年樹齡的古樹存量很多
      ,大樹成片
      ,基本未經(jīng)矮化,保護較好
      。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樹茶較為出名。

      茶質(zhì)特色:帕沙古樹苦澀明顯

      ,但可以化開
      ,清甜亦顯,生津明顯
      ,山野韻味

      5

      、賀開

      釋名: “最先看到太陽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縣勐混鎮(zhèn)賀開村

      ,北連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區(qū)
      ,東鄰拉達勐水庫
      ,西面腑望勐混壩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樹產(chǎn)地:曼弄新寨

      、曼弄老寨,邦盆老寨
      、曼邁
      、曼蚌、曼囡等

      茶山歷史:賀開拉祜屬古羌人余脈

      ,很早就在賀開一代種茶
      。當?shù)厝艘灾T葛亮為茶祖,每年有儀式祭拜
      。當?shù)剡€流傳這古茶樹的傳說
      。近代賀開也是版納較為著名的茶區(qū)之一。

      古樹現(xiàn)狀:賀開現(xiàn)有連片古茶園9000畝以上

      ,分布于賀開
      、曼蚌2個村委會7個寨。賀開古茶園在西雙版納所有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
      ,具有一定觀賞價值
      。在曼弄新、老寨之間有十幾株樹齡近千年的大茶樹
      。古茶園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為良好

      茶質(zhì)特色:湯質(zhì)飽滿,略有苦澀

      ,苦澀化甘較快
      ,山韻明顯

      6、布朗山

      釋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h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

      ,南與緬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
      ,年平均氣溫18.7度
      。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對海拔較低
      ,約1200米

      古樹產(chǎn)地:老班章、新班章

      、老曼娥
      、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歷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

      ,濮人在云南種茶的歷史非常悠久
      ,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
      。目前在老曼娥寨還保留有較大規(guī)模的古茶園。老班章古樹在本世紀早期開始逐漸為人所知
      ,從外形到滋味
      ,都具有明顯特點,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稱譽
      ,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場價格的重要參考點

      古樹現(xiàn)狀: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園兩千多畝,以老班章樹齡較老

      ,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好
      ,新班章亦存有相當數(shù)量的古樹。老曼娥寨的古茶園面積更大
      ,有三千畝以上
      。總體來說
      ,當?shù)厝藶榫S護老班章聲譽
      ,茶園生態(tài)保護和管理不錯,但和大多數(shù)名山一樣
      ,存在過度采摘的情況
      ,茶質(zhì)有所下降。

      茶質(zhì)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壯

      ,滋味濃烈
      ,苦澀明顯,生津回甘快而持久
      ,茶氣明顯
      。老曼娥茶與老班章類似,苦澀度更重
      ,化開時間更慢

      7

      、勐宋(景洪)

      釋名:“山頂上的壩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龍鎮(zhèn)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

      ,也是云南緯度最低的古茶區(qū)
      ,海拔1500-1800米。降雨適中

      古樹產(chǎn)地:勐宋大寨

      、苗鋤山、曼遷老寨
      、曼家坡坎、曼窩科
      、曼加干邊
      、曼加角
      、曼賣窯等

      茶山歷史:勐宋村的村民小組大部分是愛尼人(哈尼支系),曼傘村老寨是布朗族

      ,種茶都有久遠歷史
      。曼遷老寨附近的古茶園中,存有樹齡十分古老的古茶樹
      。清朝時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古樹現(xiàn)狀:作為中國最南部的古茶山,因為其地理位置偏僻

      ,勐宋茶區(qū)自然環(huán)境保存較好
      ,目前仍有五千畝古茶園,長勢良好
      。勐宋茶分為甜茶和苦茶
      ,甜茶苦澀淡而苦茶味極苦,長久不化
      ,本來不被村民用于出售
      ,現(xiàn)在已成為版納古樹中之名品。

      茶質(zhì)特色:山韻明顯

      ,香氣飽滿
      ,湯質(zhì)厚重,杯底香強
      ,甜茶苦澀較短
      ,回甘較快;苦茶苦澀明顯,回甘較弱

      8

      、巴達

      釋名:“仙人腳印”

      茶山地理: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h西部,原屬巴達鄉(xiāng)
      ,今屬西定鄉(xiāng)
      ,西隔南覽河與緬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樹產(chǎn)地:曼邁

      、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歷史:巴達茶的出名主要是因為1962年發(fā)現(xiàn)的巴達野生大茶樹

      ,為云南成為世界茶發(fā)源地做出了貢獻,勐海茶廠在巴達地區(qū)也有規(guī)模龐大的臺地茶基地
      。其實除了野生茶和臺地茶
      ,巴達的栽培古樹茶資源也很優(yōu)秀,是當?shù)氐牟祭首逑让穹N植的
      ,章朗古寨已有超過1400年歷史

      古樹現(xiàn)狀:巴達章朗

      、曼邁等地的古樹茶園自然環(huán)境保存較好,茶園與森林共生
      ,古茶樹自然生長
      ,大多沒有矮化,有少量小葉種
      。古茶園共有兩千畝以上

      茶質(zhì)特色:山韻飽滿,香氣純正

      ,苦澀明顯
      ,湯中有甜,回甘快而明顯

      ——————

      普洱市茶區(qū)

      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

      。事實上
      ,作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無論從歷史
      ,還是現(xiàn)有的普洱古樹資源來看
      ,都和普洱茶有著不解之緣。普洱市境內(nèi)古樹茶面積達83187公頃
      ,約合124萬畝
      。其中野生茶樹居群78633公頃,是普洱茶產(chǎn)區(qū)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頃(2006年普查數(shù)據(jù))

      從景谷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化石(茶樹遠祖)

      ,到鎮(zhèn)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樹王
      ,再到邦葳的過渡型茶樹王,還有樹高最高(27米)的孟連勐馬鎮(zhèn)臘福野茶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

      ,占地面積45385平方公里
      ,轄九縣一區(qū)

      1、須立貢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縣聯(lián)珠鎮(zhèn)

      ,海拔1400-1460米
      ,常年平均氣溫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為赤紅壤
      、紅壤。

      茶山歷史:須立貢茶在清代為皇家貢茶

      ,聯(lián)珠鎮(zhèn)是茶馬古道上著名驛站

      主要產(chǎn)地:菜園、班中

      、碧勝
      、勇溪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山面積643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菜園村的大葉綠茶

      、碧勝村的須立貢茶等
      。相比較而言菜園村茶園的管理比須立貢茶所在的碧勝村要好一些
      ,長勢更強
      。碧勝村的須立貢茶園內(nèi)保存了一定樹齡比較老的古樹,是清代貢茶的原產(chǎn)地

      2

      、龍壩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縣通關龍壩鄉(xiāng)

      ,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0-17.9℃
      。年降水量1350mm
      。土壤為紅壤和黃紅壤。

      主要產(chǎn)地:竜賓

      、勐里
      、大乜多、竜場
      、打洞
      、石頭、曼婆

      古樹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287公頃

      ,茶園管理一般
      ,長勢中等

      3、通關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縣永平鎮(zhèn)

      ,海拔1520-1820米
      ,常年平均氣溫14.9-16.8℃,年降水量1391mm
      。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chǎn)地:永平、新武

      、景壩
      、畢庫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山面積287公頃,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永平村大葉綠茶和新武村大葉綠茶
      ,茶園管理一般,長勢中等

      4

      、壩溜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縣壩溜鄉(xiāng)

      。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氣溫11.9-16.4℃
      ,年降水量2197mm
      。土壤為紅壤。

      主要產(chǎn)地:老朱、聯(lián)珠

      、老彭
      、罵尼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山面積247公頃,呈零星和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老朱寨瑪玉茶和聯(lián)珠村羊八寨瑪玉茶
      。茶樹分布密度較小,管理中等
      ,長勢強

      5

      、迷帝貢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縣新?lián)徉l(xiāng)。海拔1300-1940米

      ,常年平均氣溫14.2-18.3℃
      ,年降水量1293mm,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chǎn)地:界碑

      、新塘、班包
      、那憲

      茶山歷史:明神宗時期已開始種茶

      ,清代進一步發(fā)展,成為茶馬古道驛站之一
      。原稱米地茶
      ,因為成為清代貢茶受皇帝喜愛,故稱“迷帝”茶
      。界碑趙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賜“歲俸京師”牌匾
      ,文革時遺失。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山面積195公頃

      ,代表品種為界碑村迷帝貢茶
      ,最大的老茶園有300多畝。

      茶質(zhì)特色:迷帝茶苦澀明顯

      ,回甘較快
      ,茶香清揚,有少許蘭香
      ,山韻明顯

      6

      、景星豪門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與墨江縣西部景星鄉(xiāng),北回歸線附近

      。海拔1530-1990米
      ,常年平均氣溫14.2-16.9℃,年降水量1360mm
      。土壤為紅壤
      、黃棕壤
      、紫色土。

      主要產(chǎn)地:新華

      、景星
      、正龍

      茶山歷史:景星有數(shù)百年種茶歷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廠

      ,是墨江茶廠的前身

      古樹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283公頃,呈塊狀和零星分布

      。代表品種有新華村大團葉綠芽茶和景星村中葉茶
      。景星茶園經(jīng)過歷年的開發(fā)種植,茶園中古樹和小樹混栽
      ,老樹大都經(jīng)過矮化處理,芽頭明顯增多

      茶質(zhì)特色:苦澀明顯

      ,略有甜味,香氣較弱
      ,生津回甘明顯
      ,山野韻不顯

      7、困鹿山

      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寧洱縣寧洱鎮(zhèn)

      ,海拔1090-1640米
      ,常年平均氣溫16.5-19.0℃,年降水量1700mm
      。土壤為赤紅壤
      、紅壤。

      主要產(chǎn)地:寬宏

      、西薩
      、謙崗

      茶山歷史:困鹿山原作困盧山,是清代貢茶產(chǎn)地之一

      ,寬宏村的哈尼人種茶歷史超過400年

      古樹現(xiàn)狀:茶園多在村寨邊,糧茶間作

      。代表品種有寬宏村困鹿山大葉茶
      ,西薩村大葉茶,還有當?shù)厮追Q的細葉茶屬于白毛茶一種
      。寬宏村古茶園有古茶樹372棵
      ,樹齡400年以上,大葉種和小葉種共生
      ,這種成片的未經(jīng)矮化的古茶園比較難得
      ,是明清普洱本地產(chǎn)茶的重要證明。

      茶質(zhì)特色:山野氣韻明顯,湯質(zhì)飽滿

      、甜滑
      ,苦澀較弱,回甘較快

      8

      、國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縣國慶鄉(xiāng)

      ,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氣溫19.2℃
      ,年降水量2360mm
      。氣候濕熱多雨。土壤為赤紅壤

      主要產(chǎn)地:絡捷

      、么等
      、田房、嘎勒
      、博別
      、和平

      茶山歷史:江城歷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經(jīng)之路,受六大茶山貿(mào)易影響

      ,江城很早開始種茶
      ,在絡捷、田房等地種茶歷史都超過200年以上
      。絡捷即是彝族語“茶葉”的意思

      古樹現(xiàn)狀:茶園都在村寨邊上,目前古茶山面積有387公頃

      ,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絡捷普家村老樹茶,田房村田房大樹茶
      。國慶古茶呈不同樹齡混布
      ,部分沒有修剪的老樹較為高大。不同產(chǎn)地茶園維護情況不一
      。受易武茶價格上漲的影響
      ,與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國慶茶價格也有所上揚。

      茶質(zhì)特色:苦澀較弱

      ,湯中帶甜
      ,回甘較好,湯質(zhì)飽滿程度較易武老樹略遜
      ,略顯不夠醇厚

      9

      、老倉福德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東縣北部的安定鄉(xiāng)和文龍鄉(xiāng),無量山東坡

      ,海拔1600-2100米
      ,常年平均氣溫11.6-14.6℃
      ,降水量1280-1390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夾有未風化砂礫

      主要產(chǎn)地:迤倉、中倉

      、外倉
      、河底、民福(以上為安定鄉(xiāng))
      ,邦崴(注:和瀾滄的邦崴不是一地)
      、邦邁、義昌(以上為文龍鄉(xiāng))

      茶山歷史:老倉福德的古茶園

      、古茶樹和茶馬古道,證明景東是普洱茶古老產(chǎn)區(qū)
      。民國14年云南省省長唐繼堯曾為“老倉茶”頒發(fā)優(yōu)等獎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463公頃,呈塊狀分布,茶園大多在村寨邊

      。代表植株有文龍鄉(xiāng)邦邁村的山茶
      ,安定鄉(xiāng)迤倉村的勐庫茶。老倉福德茶區(qū)種植密度低
      ,管理粗放,產(chǎn)量相對不高,但這反而使老倉福德茶保留了較高的品質(zhì)

      茶質(zhì)特色:老倉福德茶雖然樹齡不很高,但茶氣充盈

      ,湯質(zhì)飽滿
      ,回甘持久,有無量山北部茶的山韻特點

      10

      、金鼎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無量山西坡景東縣林街鄉(xiāng)及景福鄉(xiāng)

      ,海拔1800-2000米。常年平均氣溫10.6-14.6℃
      ,降水量1292-1413毫米
      ,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土壤沙性較重

      主要產(chǎn)地:巖頭

      、龍洞、箐頭
      、丁帕
      、清河(以上屬林街鄉(xiāng))
      ,金雞林、公平
      、岔河
      、勐令(以上屬景福)。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320公頃

      ,呈零星塊狀分布
      。代表植株有景福鄉(xiāng)金雞林村金雞林茶和林街鄉(xiāng)巖頭村大盧山茶。金鼎是無量山古茶區(qū)之一
      ,茶樹密度較低
      ,管理粗放,普洱茶品質(zhì)優(yōu)良
      。目前百年以上古樹尚有近千畝

      茶質(zhì)特色:苦顯澀弱,苦能化甘

      ,湯質(zhì)飽滿
      ,山韻明顯

      11、漫灣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東縣漫灣鎮(zhèn)

      ,無量山西坡
      。海拔1700-2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3.6-14.6℃
      ,降水量1291-1307毫米
      。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夾有未風化石礫

      主要產(chǎn)地:漫灣

      、安召、溫竹等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205公頃

      ,呈零星塊狀分布。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和溫竹村茶
      。本區(qū)同樣是無量山古茶區(qū)之一
      ,茶樹密度稀,管理粗放
      。漫灣也是優(yōu)質(zhì)的普洱茶產(chǎn)區(qū)

      茶質(zhì)特色:苦顯于澀,苦能化甘

      ,山野韻明顯

      12

      、御筆古茶山

      茶山地理:無量山東坡的景東縣文井鎮(zhèn)和錦屏鎮(zhèn)。海拔1700-2000米

      ,常年平均氣溫13.6℃
      ,降水量1300毫米
      。土壤為紅壤,沙性較重

      主要產(chǎn)地:山心

      、丙必(長地山)、清涼村(以上屬文井)
      ,山?jīng)_
      、黃草嶺(以上屬錦屏)。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279公頃

      ,呈塊狀分布
      ,茶園多在村寨邊。代表品種有文井鎮(zhèn)山心村茶
      ,錦屏鎮(zhèn)山?jīng)_村生態(tài)茶
      。茶園管理一般,樹勢生長較強
      。御筆古茶山現(xiàn)有百年以上茶樹近千畝

      茶質(zhì)特色:苦澀較重,回甘較快

      ,回甘明顯
      ,澀能生津,山韻一般

      13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東縣龍街鄉(xiāng)

      、大街鄉(xiāng)、花山鄉(xiāng)
      ,哀牢山西坡中上部。海拔1300-2100米
      ,常年平均氣溫12.6-17.6℃
      ,年降水量1180-1320毫米。土壤有赤紅壤
      、紅壤
      、黃棕壤。

      主要產(chǎn)地:東山

      、和哨(以上屬龍街)
      ,大街、氣力
      、三營(以上屬大街)
      ,文崗、營盤
      、撇羅
      、文岔
      、蘆山(以上屬花山)。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457公頃

      ,呈塊狀和零星分布
      ,茶園多在村寨邊,部分和糧田間作
      。代表品種有花山鄉(xiāng)蘆山村大石房野茶
      ,龍街鄉(xiāng)栘衣樹村荃麻林大樹茶。茶樹零星種植
      ,管理較好
      ,長勢較好。本區(qū)是哀牢山古茶區(qū)
      ,同時也是歷史上普洱茶北上大理的重要通道
      ,保存有部分茶馬古道遺跡。

      茶質(zhì)特色:苦顯于澀

      ,苦能化干
      ,湯質(zhì)飽滿

      14、振太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鎮(zhèn)沅縣振太鄉(xiāng)

      ,無量山西坡
      ,海拔1377-1857米,常年平均氣溫16.0-18.4℃
      ,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
      。土壤為赤紅壤、紅壤
      、紫色土

      主要產(chǎn)地:山街、抬頭

      、界碑
      、興隆、塘房
      、沙河
      、文怕、長安
      、小寨
      、黃梨。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883公頃

      ,呈零星塊狀分布
      。此古茶區(qū)種茶歷史超過250年,大多在村寨邊
      ,代表樹種有山街村大茶樹和小寨村大葉茶
      。茶園管理中等
      ,長勢強弱不一

      15、老烏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鎮(zhèn)沅縣按板鎮(zhèn)

      ,海拔2057-2240米
      ,常年平均氣溫14.1-15.2℃,年降水量1390-1502毫米
      。土壤為紅壤
      、黃棕壤。

      主要產(chǎn)地:文立

      、羅家
      、那布等。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417公頃

      ,呈塊狀分布
      ,茶園多在村寨邊,代表品種有文立村文立大茶樹
      。老烏山是高海拔無量山系代表
      ,當?shù)匾妥宸N茶歷史超過500年,茶葉品質(zhì)優(yōu)良

      茶質(zhì)特色:老烏山茶湯質(zhì)飽滿

      ,茶氣渾厚,山韻悠長
      ,香氣低沉
      。是優(yōu)質(zhì)的高海拔高古普洱茶品種,也是茗壽堂栽培與過渡型高齡古樹的重要產(chǎn)區(qū)

      16

      、田壩古茶山

      茶山地理:

      位于鎮(zhèn)沅縣田壩鄉(xiāng)和按板鎮(zhèn)

      。海拔1770-1816米,常年平均氣溫16.5℃
      ,年降水量1180-1215毫米
      。土壤為紅壤和紫色土。

      主要產(chǎn)地:

      老海塘

      、茶山箐、民強
      、瓦橋(屬田壩)
      ,聯(lián)盟(屬按板)。

      茶山現(xiàn)狀:

      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200公頃

      ,呈塊狀分布
      。茶園多在村寨邊,代表品種有民強村的大葉茶
      。百年以上古樹尚有數(shù)百畝
      ,茶園管理中等
      ,長勢較強。

      茶質(zhì)特色:

      山韻明顯

      ,湯質(zhì)飽滿
      ,杯底香顯,苦顯澀弱

      17

      、勐大古茶山

      茶山地理:鎮(zhèn)沅縣勐大鎮(zhèn)

      ,海拔1428-1910米,常年平均氣溫15.8-18.1℃
      ,年降水量920-1910毫米
      。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

      主要產(chǎn)地:大井

      、文況(砍盆箐)
      、文蒙、文開
      、文卜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252公頃,呈塊狀分布

      ,多在村寨邊
      ,茶園管理較差,茶葉品質(zhì)優(yōu)良
      。代表品種有文況村砍盆箐茶
      。砍盆箐茶外人知之不多
      ,但在當?shù)叵碛惺⒆u
      ,價格一路上漲

      18、馬鄧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鎮(zhèn)沅縣者東鄉(xiāng)

      ,海拔1760-1810米
      。常年平均氣溫16.2℃,年降水量1118-1205毫米
      。土壤為赤紅壤
      、紅壤。

      主要產(chǎn)地:麥地

      、馬鄧

      茶山現(xiàn)狀:馬鄧古茶山清嘉慶年間開始種茶,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約117公頃

      ,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麥地村的大綠茶和馬鄧村的老馬鄧茶,茶園管理一般,長勢較好
      。馬鄧茶是鎮(zhèn)沅傳統(tǒng)名茶
      ,綠茶茶質(zhì)醇厚,香氣明顯
      ,享有盛譽

      茶質(zhì)特色:杯底留香,苦澀較弱

      ,回甘較快
      ,湯中帶甜。大麥地茶和馬鄧茶類似而苦澀稍顯

      19

      、文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分布于景谷縣景谷鄉(xiāng)

      ,海拔1610-2010米。常年平均氣溫20.3℃
      ,年降水量1296毫米
      。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chǎn)地:文山(文山頂

      、大石寺)
      、苦竹山、景谷(即小景谷)
      、文召
      、云盤、文聯(lián)
      、山、文東

      茶山歷史:小景谷種茶歷史久遠

      ,最為人稱道的是清末名人紀襄廷在景谷推廣種茶,除了大面積種茶扶貧
      ,他又在小景谷開辦恒豐源茶莊
      ,使小景谷漸成重要的普洱茶集散地。當年紀襄廷時代的茶樹現(xiàn)在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品種優(yōu)良
      ,產(chǎn)茶品質(zhì)出色。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1112公頃

      ,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文山村勐庫茶和云盤村紅橄欖茶。茶園管理中等
      ,長勢較強。小景谷茶區(qū)是資深普洱茶人比較關注的區(qū)域,古茶園分布廣泛
      ,茶樹生長狀態(tài)較好
      。在苦竹山、文山頂?shù)鹊乇4媪艘恍潺g較高
      ,品質(zhì)較好的古樹

      茶質(zhì)特色:山韻較好,湯質(zhì)飽滿

      ,香氣幽長
      ,回甘較好,湯中帶甜
      ,甜中有涼

      20

      、秧塔古樹

      秧塔古茶山

      茶山地理:景谷縣民樂鎮(zhèn),海拔1110-1780米

      ,常年平均氣溫18.7℃
      ,年降水量153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

      主要產(chǎn)地:大村

      、白象、桃子
      、民樂

      茶山歷史:秧塔白茶是少數(shù)有明確史籍記載的普洱貢茶之一,在清代名重當時

      ,貢內(nèi)廷者稱白龍須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114公頃,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為大村秧塔大白茶
      ,白象村大葉子茶。茶園管理中等
      。秧塔白茶作為世界最古老的白茶樹種尤為珍貴
      ,茗壽堂所選用的是其中最古老的五百年以上古樹,可稱是母樹級的茶品
      。其他兩三百年的普洱茶樹和一兩百年的白茶分布也很廣泛

      茶質(zhì)特色:香氣濃郁,甘香明顯

      ,回甘細膩

      21

      、南板黃草壩古茶山

      茶山地理:景谷縣東部鳳山鄉(xiāng)和正興鎮(zhèn),海拔1710-2350米

      ,常年平均氣溫18.7℃
      ,年降水量1530毫米
      ,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主要產(chǎn)地:黃草壩(大尖山)

      、平田
      、順南、南板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面積458公頃

      ,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是平田村的細紅茶
      。黃草壩茶山大小葉種共生
      ,村寨邊的大樹茶和山坡上的野放茶都有,茶樹長勢較好
      ,品質(zhì)優(yōu)良

      茶質(zhì)特色:黃草壩茶香氣幽長,山韻明顯

      ,苦澀較弱
      ,回甘較快,湯質(zhì)飽滿

      22

      、聯(lián)合龍?zhí)凉挪枭?/p>

      茶山地理:位于景谷縣威遠鎮(zhèn)

      ,海拔1510-1760米,常年平均氣溫20.1℃
      ,年降水量1341.8毫米
      ,土壤為紅壤和紫色土。

      主要產(chǎn)地:龍?zh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lián)合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335公頃,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龍?zhí)链宕笕~茶和聯(lián)合村大葉茶
      。長勢較好,品質(zhì)優(yōu)良

      23

      、團結(jié)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谷縣永平鎮(zhèn)團結(jié)村

      ,海拔1090米,常年平均氣溫20℃
      ,年降水量1410毫米
      。土壤為赤紅壤。

      主要產(chǎn)地:團結(jié)

      茶山現(xiàn)狀:團結(jié)茶山主要是漢族

      ,茶樹樹齡以一兩百年老樹為多,現(xiàn)有古樹茶山面積198公頃
      ,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團結(jié)村剛榨茶
      。茶園管理一般,長勢較好

      24

      、景邁山古茶園

      景邁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邁縣惠民鄉(xiāng)

      ,是現(xiàn)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1100-1570
      ,常年平均氣溫16.5-19℃。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
      。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

      古樹產(chǎn)地:景邁(大平掌)、芒景

      、芒洪
      、勐本、芒埂
      、翁洼
      、翁基、老酒房等

      茶山歷史:據(jù)景邁山緬寺碑記載景邁山大面積種茶歷史超過1300年;而據(jù)布朗族史料

      ,種茶更早在1800年前。布朗先祖叭巖冷的傳說則更為久遠
      。在建國初
      ,景邁茶曾被布朗族頭人獻禮給毛主席。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1095公頃

      ,呈塊狀分布
      。代表品種有芒景村的芒洪古茶和景邁村古茶。景邁山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好
      ,茶樹基本沒有經(jīng)過人為矮化
      ,和其他樹木混生,這也是景邁茶獨特香氣的原因之一
      。同時景邁山高齡古樹(500年)存量較大
      ,是我國十分珍貴的古樹茶資源地。

      茶質(zhì)特色:干茶

      、茶湯
      、杯底香俱佳,山韻優(yōu)雅
      ,苦澀明顯
      ,回甘快而持久。湯質(zhì)飽滿

      25

      、邦崴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瀾滄縣富東鄉(xiāng)

      ,海拔1640-1780米
      ,常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
      。土壤為紅壤

      古樹產(chǎn)地:那東、小壩

      、南滇

      茶山歷史:那東一代拉祜族種茶有幾百年歷史,而邦崴古樹的知名主要是因為邦崴村的過渡型茶樹王的帶動

      。1992年和1993年國內(nèi)和國際兩次研討會確認了過渡型茶樹王
      ,成為中國是普洱茶源產(chǎn)地的直接證據(jù)。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211公頃

      ,茶樹多在村寨邊分散分布
      ,代表植株有那東村那東老茶樹和小壩村大平掌大茶樹。邦崴過渡型茶樹王也在此茶山中

      茶質(zhì)特色:苦澀較明顯

      ,回甘較快,香氣幽長
      ,山韻明顯
      ,生津明顯

      26、文東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瀾滄縣文東鄉(xiāng)

      ,海拔1740-1970米
      ,常年平均氣溫14.5-16.0℃,年降水量1200毫米
      。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

      古樹產(chǎn)地:小寨、帕賽

      、水塘
      、栘(木+衣)樹。

      茶山歷史:小寨佤族種茶歷史超過五百年

      ,帕賽漢族種茶也有近五百年歷史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96公頃,呈塊狀分布

      。茶樹散生
      ,茶糧間作。古樹
      、小喬木
      、新茶混種。代表品種有小寨村老茶樹
      ,帕賽村老茶樹
      。茶樹長勢較好
      ,品質(zhì)優(yōu)良。

      茶質(zhì)特色:苦澀明顯

      ,蘭香高揚
      ,多泡之后猶在,不輸景邁
      ,回甘較快
      ,湯質(zhì)飽滿

      27、東卡河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瀾滄縣東朗鄉(xiāng)大平掌村

      ,距離縣城21公里
      。海拔1550米。土壤為黃沙壤

      茶山現(xiàn)狀:茶樹生長與村邊山梁和山坡上,多數(shù)與林木共生

      ,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
      。古樹大都自然生長,沒有人為矮化

      茶質(zhì)特色:苦較明顯

      ,回甘較快,茶香高揚
      ,湯質(zhì)飽滿
      ,湯中帶甜

      28、臘福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孟連縣勐馬鎮(zhèn)臘福村

      ,海拔1570米
      。離邊境只有幾公里路程。土壤為黃棕壤

      茶山現(xiàn)狀:熟悉普洱茶山的人可能會聽說過臘福大黑山野生茶

      ,而對臘福大寨附近的栽培型古樹了解較少。臘福古茶分布較為分散
      ,以舊寨周圍為多
      。保留了一些樹齡較老的古茶樹,綜合品質(zhì)較好

      茶質(zhì)特色:山韻較強

      ,苦澀較重,香氣明顯悠長
      ,湯中帶甜
      ,回甘較好

      29、芒中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孟連縣娜允鎮(zhèn)景吭村

      ,海拔1020米

      茶山歷史:娜允古鎮(zhèn)是孟連宣撫司所在地

      ,土司府至今保存完好。芒中的古茶園即是孟連傣族土司的御用茶園

      茶山現(xiàn)狀:芒中古茶園雖然茶樹并不高大

      ,但是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茶樹和其他樹種共生
      ,采摘適量
      ,保證了茶樹的品質(zhì)。

      茶質(zhì)特色:山韻較強

      ,苦澀較弱
      ,苦中帶甜,回甘較好
      ,湯質(zhì)飽滿

      30

      、佛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西盟縣西部,年平均氣溫13.5℃

      ,年降水量近3000毫米
      。海拔1700-2200米。

      茶山現(xiàn)狀:西盟佛殿山一代的野生古茶近年來引起關注

      ,從初步考察來看
      ,無論就面積還是樹齡,都是屈指可數(shù)的
      。除了野生古樹茶
      ,佛殿山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過渡型古茶樹群落,這些茶樹群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

      茶質(zhì)特色:香氣沉穩(wěn)幽長

      ,苦澀明顯,回甘較快而持久
      ,湯質(zhì)飽滿

      ——————

      臨滄市茶區(qū)

      臨滄市因臨瀾滄江而得名

      。境內(nèi)共有茶園總面積130萬畝,其中
      ,野生古茶樹群落40萬畝
      ,栽培型古茶園65萬畝(百年以上古茶園9萬多畝)

      臨滄下轄1區(qū)7縣,各區(qū)縣均有大片的古樹資源

      ,按茶葉產(chǎn)量排名
      ,依此為:鳳慶、云縣
      、永德
      、雙江、耿馬、臨翔區(qū)
      、滄源
      、鎮(zhèn)康(按2009年產(chǎn)量)

      鳳慶

      位于臨滄北部

      境內(nèi)古茶樹資源5.6萬畝,鳳慶縣的鳳山

      、勐佑
      、大寺、三岔河
      、雪山等地均有上千畝的栽培古茶園
      ,詩禮鄉(xiāng)古黑村也有古茶樹

      鳳慶香竹箐大茶樹,位于小灣鎮(zhèn)華峰村

      ,樹齡高達3200年
      ,是人類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樹齡最長、樹干最粗的人工栽培大茶樹

      作為云南產(chǎn)茶第一大縣

      ,幾乎全縣皆適宜種茶
      。歷史悠久,出產(chǎn)歷史上著名的“太華茶”
      。鳳慶茶廠
      ,曾經(jīng)是我國紅茶標準的制定者。產(chǎn)生國家級良種:鳳慶大葉種

      云縣

      位于臨滄東北部

      野生大茶樹分布于每個鄉(xiāng)鎮(zhèn)

      ,較為著名的有:幸福鎮(zhèn)大宗山(蔑笆山村)1.5萬畝,涌寶鎮(zhèn)堂梨樹村1600畝
      ,漫灣鎮(zhèn)的大丙山1000余畝
      ,愛華鎮(zhèn)黃竹林箐等

      位于漫灣鎮(zhèn)的白鶯山,在大丙山中部

      ,被稱為“古茶園自然博物館”
      ,古茶樹1.24萬畝。茶樹品種豐富
      ,展示了從野生茶樹到栽培茶樹不同階段的演變歷史

      永德

      位于臨滄西北部

      距今約兩三千萬年歷史的茶樹始祖:中華木蘭在永德縣被發(fā)現(xiàn)(茶樹是由寬葉木蘭經(jīng)中華木蘭演化而來)

      ,歷史悠久的永德,被稱為“萬茶歸宗”的地方

      永德也是云南野生茶林面積最廣的縣

      ,達到11萬多畝
      。11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野生茶樹,尤其是明朗
      、烏木龍
      、亞練、大雪山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護區(qū)(10萬余畝野生古茶林)和棠梨山原始森林(約1.5萬畝原始野生型古茶樹)
      。忙肺茶山是永德縣的著名茶區(qū),主要生長著勐板忙肺群體種
      ,樹齡基本在80年左右

      雙江

      位于臨滄南部

      全縣茶園面積6.8萬畝

      。其中勐庫鎮(zhèn)
      ,被稱為普洱茶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誕生于此的勐庫大葉種茶,是最有名的云南大葉種茶

      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樹資源為勐庫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

      。千年野生古茶樹群落地處大雪山中上部
      ,分布面積約1.2萬畝,勐庫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nèi)外發(fā)現(xiàn)的海拔最高
      、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種群落

      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園位于勐庫鎮(zhèn)冰島村的冰島古茶園

      ,已有500年的歷史。冰島茶的種植范圍主要是在雙江縣勐庫鎮(zhèn)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
      、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耿馬

      位于臨滄西南部

      野生古茶樹5.7萬畝

      ,尤其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有3萬畝。芒洪鄉(xiāng)的原始森林地帶也有古茶樹群落
      ,如芒洪鄉(xiāng)大浪壩等地

      臨翔區(qū)

      位于臨滄中東部

      古茶樹群落2萬畝,省級良種:邦東大葉茶源于邦東鄉(xiāng)

      ,野生茶樹分布于南美鄉(xiāng)和邦東鄉(xiāng)大雪山等地
      ,著名的昔歸、忙麓等古樹茶即是產(chǎn)于邦東鄉(xiāng)

      滄源

      臨滄西南部

      古老崖畫著稱于世

      ,距今已3000多年歷史
      ,畫有采茶情景。古茶樹約3萬畝
      ,單甲
      、糯良兩鄉(xiāng)最多,著名的有糯良鄉(xiāng)大黑山古茶山

      鎮(zhèn)康

      臨滄西部

      古茶樹最有名的當數(shù)“鎮(zhèn)康大山茶”

      ,明代灣甸茶最負盛名
      ,鎮(zhèn)康北部即屬于勐統(tǒng)灣甸茶區(qū)的一部分

      ——————

      保山市茶區(qū)

      保山已不屬于瀾滄江流域,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產(chǎn)地區(qū)來說

      ,保山所生產(chǎn)的曬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視
      。但保山地區(qū)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區(qū)幷沒有完全開發(fā),相對于西雙版納勐臘
      、景洪
      、勐海等地都已經(jīng)被過度采摘的情況,此地區(qū)的茶質(zhì)仍然十分厚質(zhì)飽滿
      。古茶樹分布面積近1.5萬畝
      ,栽培古茶園分布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騰沖壩外古茶園,上營文家塘古茶園和昌寧漭水鄉(xiāng)黃家寨古茶園
      。尤其是高黎貢山系的古樹
      ,口感雖然未有超過其他三大茶區(qū)的特色,但其陽剛的茶氣,純正的山韻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古樹茶資源

      此外

      ,在德宏
      、紅河、文山等地州
      ,均有古茶樹分布
      。如德宏州的潞西、瑞麗
      、梁河;紅河州的元陽
      、金平;文山州的廣南、馬關
      、麻栗坡等等
      。盡管這些地區(qū)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分布面積不大,但卻分布著云南較多的茶組植物種類

      昌寧縣黃家寨古茶園

      昌寧縣石佛山古茶樹群

      昌寧縣茶山河村保家洼子古茶樹群

      昌寧縣沿江羊圈坡野生古茶樹群

      昌寧縣聯(lián)席芭蕉林野生古茶樹群

      昌寧縣聯(lián)席破石頭栽培型古茶樹

      昌寧縣楊柳茶山

      昌寧縣德昂寨古茶園

      昌寧縣五峰山

      隆陽區(qū)阿貫山古茶園

      隆陽區(qū)道人山古茶園

      施甸縣擺馬村古茶園

      龍陵縣鎮(zhèn)安古茶園

      騰沖縣壩外古茶園

      騰沖縣上營文家塘古茶園

      騰沖縣高黎貢山古茶樹群

      保山市其他古茶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09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云南白族三道茶介紹
      云南白族三道茶去過云南的人都會聽說白族的三道茶
      ,而較為正宗的三道茶,則需要深入云南大理
      ,去白族聚居的鄉(xiāng)鎮(zhèn)
      幾種在夏天祛濕的飲茶方法(堅決不冷飲)
      夏季雨量充沛
      ,南方地區(qū)天氣比較潮濕
      ,所以人們比較容易濕氣重,尤其容易得濕熱證或形成濕熱體質(zhì)
      ,如面色稍帶污垢
      、食欲容易不佳、精神容易倦怠、頭身困重等
      。此時不妨試試夏天祛濕茶配方
      。1、五花祛濕茶配方:金銀花
      懷孕能喝綠茶嗎
      懷孕能喝綠茶嗎孕婦可以喝點淡淡的綠茶
      ,不宜過濃,適量就好
      ,孕婦還是要謹慎為好
      。孕婦喝什么茶好:1、薄荷茶
      ;薄荷茶是一種應對孕婦過激妊娠反應而專門制作的準媽媽保健茶
      實木茶盤怎么保養(yǎng)
      實木茶盤怎么保養(yǎng)茶盤一般用來放置茶杯茶壺的東西,但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經(jīng)常接觸水
      。那么日常使用中
      明、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
      明代官窯明代采取“官辦民燒”的形式
      ,開始有官廠
      ,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zhèn)設御器廠
      ,也稱景德鎮(zhèn)御窯廠
      ,特派廠官,經(jīng)費出自地方
      ,編役人夫
      ,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
      為什么玫瑰花茶泡了就白了
      為什么玫瑰花茶泡了就白了玫瑰花本身含有花青素
      ,水泡過之后花是會變白,但是玫瑰花茶泡了較長時間以后才會變白的
      ,不可能一泡就變白
      。如果一泡就變白,有可能是買到了假貨
      。玫瑰花茶的沖泡方法:1
      冬天喝什么茶更養(yǎng)生
      冬天,天寒地凍
      、萬物蟄伏
      、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中醫(y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于抑制狀態(tài)”
      ,那么冬天喝什么茶更養(yǎng)生呢
      老舍茶館一碗老茶品味北京
      老舍茶館一碗老茶品味北京轉(zhuǎn)天安門累了吧?逛大柵欄乏了吧?那就老舍茶館坐坐吧
      。順著前門往西
      ,轉(zhuǎn)過街角,就會看見一棟古色古香
      、有一對金龍飛舞的老北京建筑
      鑒別安溪鐵觀音
      鑒別精品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問
      ,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民觀形聞香即可鑒別茶葉優(yōu)劣
      ,高者能品斷是茶產(chǎn)何地何村,幾年生茶樹
      ,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
      。外行人品飲鐵觀音可從“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