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國的國飲
,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喝的飲料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呛芏嗯笥言谂莶钑r卻未必得法,甚至長期堅持某種不正確的泡茶方法
。我們總結了五種常見不合適的泡茶方法,也針對不同的
茶葉列出了不同的沖泡方式
,希望能幫到愛茶的朋友們
。
不合適的方式一:習慣于泡濃茶

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
,一般需要5-8克左右的茶葉
,
白茶3-5克。有的人喜歡 泡濃茶
,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
,對胃腸刺激性太大
。泡一杯茶以 后可續(xù)水再泡3-4杯。
不合適的方式二:茶時間過長
茶葉浸泡1分鐘以內飲用最佳
,有些只需幾秒或10幾秒就可出水
,不宜久泡。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他可溶性物質浸泡出來
。時間太長
,茶水就會有苦澀味
。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
,易發(fā)生化學變化
,不宜再飲用。
不合適的方式三:用保溫杯泡茶
沏茶宜用陶瓷壺
、杯
,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
,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 ,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
,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堿過多
,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yǎng)成分
。
不合適的方式四:扔掉泡過的茶葉
大多數人泡過茶后,把用過的茶葉扔掉
。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
,可以把茶葉咀嚼后再將茶葉吐掉
,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
、粗纖維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
不合適的方式五:用沸水泡茶
用沸騰的開水泡茶
,要因茶而異
。泡
黑茶、
紅茶、
青茶或白茶中的貢眉、壽眉
,可以用沸水沖泡,水溫高才能泡開茶葉
,讓茶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充分釋放
。但如果 是
黃茶、
綠茶,用沸水沖泡則會破壞很多營養(yǎng)物質
。例如維生素C
、維生素P等
, 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
,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
。 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
。尤其是綠茶
,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
,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
、爽涼味
。
說了這么多錯誤的泡茶方法
,那改如何正確泡茶呢?怎樣泡茶才能使口味更好呢?根據茶葉的品種不同
,沖泡時方法也略有不同。
綠茶
用80℃~85℃水沖泡
,現泡現飲。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
,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
、
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
,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
,茶與 水的比例以1:50為佳
,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
。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
,茶湯不但會變黃
,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fā)散失
。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
。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
,過20秒或半分鐘再沖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
,否則茶湯會發(fā)黃。
紅茶
先用熱水燙杯
,再沸水沖泡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常見的有高檔工夫紅條茶和紅碎茶
。與綠茶不同的是
,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
。因而泡紅茶最好
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
,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
,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
。
紅茶可以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的翻滾舒展
。具體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約1/10的熱水燙杯
,再投入3~5克茶葉
,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進行沖泡
。泡紅茶要蓋上蓋子
,這樣茶香會更濃郁。
烏龍茶
烏龍茶可用沸水多次沖泡
。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如
鐵觀音、
大紅袍等
。泡烏龍茶時邊上要 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沖
,第一泡要倒掉
,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后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
。烏龍茶可沖泡多次
,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
,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
,以2~5分鐘為宜。
泡烏龍茶最好用紫砂壺
,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
,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
,泡后加蓋。
黑茶
黑茶應先洗茶
,再沸水沖泡。黑茶是后發(fā)酵茶
,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 自然的陳化
,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
。黑茶,沖泡時也要用100℃ 的沸水
。第一次沖泡黑茶
,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
,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
,再倒入開水
,蓋上杯蓋
。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 質
,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后續(xù)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
。
黑茶一般用專業(yè)的茶具來泡,紫砂壺
、蓋碗杯都可以
,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
,為了保持茶葉的芳香,泡茶最好選用金屬離子含量低的“軟水”
,如純凈水和高品質的礦泉水
。
不同的泡茶方法介紹
不同的泡茶方法介紹
宜興式泡法
1
、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
,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
,類似小碟)
。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
,聞取茶香
。
溫壺:將熱水沖入壺中至半滿即可
,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后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
。(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
,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葉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沖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
干壺:執(zhí)起茶壺
,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
,以七分滿為宜
。
洗壺
,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
,再沖八水將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
,以備再用。
泡茶需掌握技巧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飲茶
,然而茶是具有其特性的,同樣的茶在不同的人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姿態(tài)
。一般而言,泡茶技術
,主要是根據茶類的不同
、加工方法的不同、茶的特性等方面去把握茶的用量
、開水的溫度、沖泡的時間等
。
泡茶首先要講究的是用水
。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要求有三點:甘而潔,活而鮮
,貯水得法。現代人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
,天然水包括泉水(山水)
、江水(河水)、溪水
、井水、湖水
、雨水
、雪水等。在天然水中
,雨水和雪水屬軟水
,溪水、江水(河水)
、泉水屬暫時硬水
,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而蒸餾水為人工軟水
。
水的溫度也很關鍵的
。按照唐朝陸羽的理論:當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
,并微有沸聲時
,是第一沸;當鍋邊緣連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時,是第二沸;水面波浪翻騰著也就是第三沸了
。“三沸”之后
,不宜接著煮
,因為水已煮老,不能再飲用
。
另外,注水手法的變化也會使茶湯的滋味產生變化
。同一道紅茶由不同的人泡出來差別很大
,除去一些水質、器皿的影響外
,注水出湯的手法是一個關鍵,同一種大紅袍
,不同的手法會影響茶葉中物質釋放的先后與快慢
,滋味呈現自然不同。
泡茶目的在釋放茶里的物質
,沖泡時順其性,茶湯便好喝
。對于芽葉細嫩的
、不發(fā)酵的茶來說
,沖泡時需要懸壺高沖
,以降低水溫,并使茶葉在水中充分滾動
,以達到受熱均勻
,才能使茶葉綻放美麗的形狀。另一方面
,要使茶葉受熱均勻,就不可定點沖泡
,那樣會使得定點部位的茶葉過分受熱以至茶葉細胞被燙死。
如果茶是要顯出高香的
,就應該高沖
,以讓味道充分顯出來,比如綠茶和花茶等
。對于類似普洱、鐵觀音和巖茶這樣的注重韻味的茶
,一定要低沖
,而且不能從中間注入。注水要定點且力度要均衡
,環(huán)繞注水就如兵困圍城,茶勁將發(fā)卻被壓郁悶死;應該順勢而為
,有流暢之意
。
用一種茶,不同的沖泡手法泡出來的茶的味道也不同
。比如同為武夷山大紅袍,用沸水直沖
,就會香氣高揚
,但不持久,滋味霸道回甘卻不明顯;中投法入水
,提壺高沖卻不直接淋在葉上,香氣輕揚幽遠
,滋味鮮爽順滑
。從清理茶盤、擺放茶杯
、燒水、提壺
,這些泡茶前的準備工作都應安靜
,這樣就把外界的喧鬧“隔絕”在外
。等壺里的水開了以后
,放在桌面上
,當水已經不再翻滾,安靜后
,拎起開水壺
,讓水從壺嘴流出
,水流均勻平穩(wěn)地順著杯子的邊沿平滑流入
。
還有,茶葉品鑒時
,心境也很關鍵。只有靜下心來
,才能體會出茶葉本身的自然韻味
。泡茶亦是如此,心態(tài)平和安靜
,注水出湯自然順暢和諧;心情不平,茶性不解
,泡茶的時候難免乍呼
,泡出來的茶湯也會有這樣那樣的.詬病。
正統(tǒng)的詔安式茶藝欣賞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
,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都有其特殊的飲茶泡茶方式,而且所使用的茶具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
。下面我們來認識下詔安式茶藝吧
,詔安式屬于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小縣城,是福建與廣州接壤的縣
,與廣東的泡茶方式可能會有點影響。
詔安式茶藝是福建閩南一帶居民所特有的泡茶方式
。它較為講求泡茶的技術
,因此皆以宜興式標準單口茶壺,配上蛋殼杯來泡茶
。
備茶﹕壺把方向與主泡者約呈45度角
,將欲用之茶葉置于紙中
,折疊包起后,以手壓碎約一一三次,并依茶形整理出──碎
、斷、條三類
,置于一側備用
。
燙壺﹕詔安式泡茶法是不綁壺蓋的。先將壺蓋斜置于壺身上
,以熱水一并燙過。燙壺最應注意的是其時效性的掌握
,一般控制恰當
,壺壁剛好熱透后,緊接著置茶
,應可隨即聞到被蒸散出來的茶香。
置茶﹕將適才在紙張上壓碎的茶倒入壺中
,需依﹕碎→斷→條
,由后下至前上,逐層置入
。
時聞﹕由于是以燙杯時間的長短來掌握
,所以每泡的燙杯方式稍有不同
。
第一泡﹕沖水時,需將熱水沿著壺口
,以一半在內,一半在外的方式沖入壺內
。切勿直沖
,以免水流過強破壞茶形而阻塞了流口的順暢。
燙杯﹕杯內注入三分之一的熱水
,雙手各拿一個茶杯,以對杯方式將水倒入另兩杯且旋轉一兩圈
,從聲音的清脆程度
,可以立即分辨出杯子的造工精制與否,而燙杯動作之俐落靈巧更可表現出泡茶的手藝
。
干壺:將壺底在茶巾上沾過
,使不滴水以保持清凈。
倒茶﹕在杯子之間
,緩緩的輪流來回倒出
,以使茶湯均勻,至茶流成滴即停
。
奉茶﹕將茶送至桌中,請客人取其近者品茗
。詔安式泡茶通常擺置四個杯子
,若品茗者只有三人,便將第四杯倒與在座的長者或尊者
。
第二泡﹕燙杯方式與第一泡略有不同的是
,需將杯內注入熱水至杯面呈表面張力
,即將溢出為止
,再以雙手中指各輕撥杯子使其略傾,倒掉少許水
,再以食
、拇指拿起杯子,倒掉剩余的水
。
第三泡﹕燙杯方式與第二泡不同的是
,此泡以單手單杯輪流操作。三泡茶是詔安式所推薦的
,因為第三泡以后的茶味不純,且破壞味余韻故不取
。
去渣﹕將壺底朝上,手執(zhí)壺把
,輕搖令茶渣自然倒出
,最后
,再沖入少許開水,搖晃壺身
,將茶渣清出。
還原:清潔茶具
,并歸位還原
。
喝紅茶有什么好處
經常喝紅茶還有防治流感
、中風及皮膚癌的效果
。 喝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去油膩
、開胃口、助養(yǎng)生,促進食欲,可利尿
、消除水腫
。喝紅茶可強壯心臟功能。喝紅茶最好加牛奶
,喝茶不加奶的人,體內草酸比例相對較高
。草酸一般都能隨尿液排出體外
,但是,對部分人來說仍會有些草酸積聚在體內
,最后形成腎結石。牛奶中的鈣可以與草酸結合
,使其順利排除
。建議晚上最好喝紅茶。
如何喝紅茶
喝紅茶按使用的茶具不同
,又可分為杯飲法和壺飲法。
一般情況下
,工夫茶紅茶
、小種紅茶、袋泡紅茶
、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即置茶于白瓷杯
、玻璃杯中
,用沸水沖泡后飲。紅碎茶和片末紅茶則多采用壺飲法
。即把 茶葉放入壺中,沖泡后為使茶渣和茶湯分離
,從壺中慢慢倒出茶湯
,分置各小茶杯中
,便利飲用, 茶葉殘渣仍留壺內
,或再次沖泡,或棄去重泡都很方便
。這種方法很適宜于茶館酒肆招待客人
,或三五友人共聚議事時用。采取何種飲法
,在接待賓客時
,要慎加研究
,因為同一飲法
,有些地方認為“同飲一壺茶”是親熱的表現,但在湖南
,如用壺斟茶招待客人
,就會被認為不合禮節(jié)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肚灏揞愨n》載:“湘人于茶,不惟飲其汁
,輒并茶葉而咀嚼之
。人家有客至
,必烹茶
,若就壺斟之以奉客,為不敬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啟茶碗之蓋
,中無所有,蓋茶葉已入腹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苍S不用壺飲法的原因就在于此
。
品位茶葉的欣賞藝術
茶人欣賞茶葉
,重在從茶葉中去發(fā)掘文化美﹑藝術美﹑工藝美和自然美。茶在中國茶人的眼里是鐘山川之靈異,得天地之和氣的靈物
。茶以名山秀水為宅,以明月清風白云為伴
。在真正的茶人眼里
,茶具有無限的美感。當然
,茶人們在欣賞茶葉時,除了聯想之外
,還有具體的方法。
這些方法可歸納為“五品”及“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
。
(一) 五品:是指調動人體的所有感覺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賞茶
。包括“耳品”:注意聽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紹;“目品”:用眼睛觀察茶的外觀形狀﹑茶的湯色等;“鼻品”:用鼻子聞茶香;“口品”:用口舌品鑒茶湯的滋味韻味;“心品”:對茶的欣賞從物質角度的感性欣賞升華到文化的高度這五種方式
。
(二) 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賞茶葉的具體方法
,這些方法應綜合應用﹑相互補充,才能欣賞到茶的全貌
。
1. 三看
頭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觀形狀
,即看是芽茶
,還是葉茶;是珠茶
,還是條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澤﹑質地﹑均勻度﹑緊結度﹑有無顯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湯的色澤
,即看茶湯是否清澈鮮艷明亮并具有該品種應有的色彩
。三看葉底
,即看沖泡后充份展開的葉片或葉芽是否細嫩﹑均齊﹑完整,有無花雜﹑焦斑﹑紅筋﹑紅梗等現象
,烏龍茶還要看是否“綠葉紅鑲邊”
。
2. 三聞
即干聞﹑熱聞
、冷聞
。干聞主要聞干茶的香型,以及有無陳味﹑霉味和吸附了其他的異味
。熱聞是指開泡后乘熱聞茶的香味
,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種香型又分為馥郁﹑清高﹑鮮靈﹑幽雅﹑辛銳﹑純正﹑清淡﹑平和等表現形式
。冷聞是指溫度降低后再聞茶蓋或杯底留香
,這時可聞到在高溫時,因茶葉芳香物大量揮發(fā)而掩蓋了的其他氣味
。
3. 三品
茶要細細品啜。頭一品主要是品火功
,春茶的加工工藝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曬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這時應讓茶湯在口腔內流動
,與舌根﹑舌面﹑舌側﹑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觸
,看茶味是濃烈﹑鮮爽﹑甜爽﹑醇厚﹑醇和還是苦澀﹑淡薄或生澀
。第三品是品茶的韻味
。只有帶著對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賞到好茶“香﹑清﹑甘﹑活”
,妙不可言的韻味
。
4.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
,一是舌根回味甘甜
,滿口生津;二是齒頰回味甘醇,留香數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
,氣脈暢通,五臟六腑如得滋潤
,使人心曠神怡
,飄然欲仙。
陸羽把茶稱為“南方之嘉木”
,盧仝把茶餅稱為“月團”,黃庭堅把茶稱為“云腴”
,蘇東坡把茶比作“佳人”
,乾隆皇帝把茶比作“潤心蓮”,在這些茶人眼里
,茶中不僅包含著大自然的信息
,而且可聯想到人類的高尚品質
,可看到歷史的縮影
。
品茶品人生: 茶與人生
功夫茶的沖泡流程欣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功夫茶呢?不過應該經常有人會和工夫茶混在一起了吧。功夫茶其實并不是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
,所以才會叫做功夫茶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功夫茶的流程吧。
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
,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
,依次傳遞欣賞嗅品一番
。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沖入空壺
,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盤
。應備有茶匙、漏斗
,不宜用手抓茶置放
,以免手氣、雜味混入
。
沸水沖入壺中,刮去壺面茶沫
。再沖入開水
,但不要沸滾的,第一泡茶
。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
。等候茶水泡好
,用剛才溫壺及潤茶的茶水,清洗茶杯
。在泡好第一泡茶時
,提壺運行數周
,為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
,切忌倒茶時一杯倒?jié)M再倒第二杯
,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容易犯的錯誤
。
尊老愛幼、互相謙讓
,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
,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功夫茶全套步驟中最講究的一環(huán)
,從欣賞茶色
、茶味
、茶香到嗅、啜并舉
,玩味再三
。功夫茶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
,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
,從中還可以品位出沏泡的學問。
其實不要看上面寫的這樣其實操作起來還有有很多不容易做到的地方
,每個步驟都要注意的
,不然就不能體現出功夫茶里面所包含的功夫了
。
;
怎么泡茶最正確的方法
要泡出一杯好茶
,我認為最正確的方法是用心最重要。用心了
,就能泡出一杯好茶
。需要用心去準備器具
,用心去精確選擇茶葉數量
,用心去掌握水溫和泡茶時間。只有做的這些你才能把完美的把泡茶的:溫壺
、置茶
、溫潤、醒茶
、沖泡
、奉茶、品茶這幾個步驟發(fā)揮到極致
。
下面跟大家聊聊泡茶的這個步驟
一、溫壺:就是用熱水淋茶壺
,提高茶壺溫度
,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
二
、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里
,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
,放入茶則(普及一下,茶則就是從茶葉罐里取茶葉用的工具和量器)
。
這時可以請朋友賞茶
,也借這個機會與朋友交流,介紹他們認識此茶的特色
,香氣
、顏色
、外觀等
。賞完茶后再放回原處。
三
、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
,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來
。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舒張
,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衛(wèi)生
,但并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法
,一般適合珠露茶
,巖茶這種類型的
。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
,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醒茶可以讓泡出來的茶更香更淳
。
五
、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
,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都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
六
、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
,茶味均衡并沉淀雜質
。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
,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
,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于衛(wèi)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于第一泡)
。
七
、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
,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
,拇指放六點鐘方位
,并以八點鐘方位喝茶
。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
,溫茶
,與冷茶的滋味。
最后提醒大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
,會破壞很多營養(yǎng)物質。例如維生素C
、P等
,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
,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
,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
。尤其是綠茶
,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
,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
、爽涼味
。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沖泡方式嗎?
綠茶的沖泡
細嫩綠茶的沖泡
,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潔凈
,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壺)
、瓷杯或茶碗沖泡。杯
、碗內瓷質潔白
,便于襯托碧綠的茶湯和茶葉。泡茶的水質要好
。通常選用潔凈的優(yōu)質礦泉水,也可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
。水的酸堿度為中性或微酸性
,切勿用堿性水,以免茶湯深暗
。煮水初沸即可
,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
。沏茶的水溫
,要求在80℃左右最為適宜,因為優(yōu)質綠茶的葉綠素在過高的溫度下易被破壞變黃
,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也會在高溫下氧化使茶湯很快變黃,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也很快揮發(fā)散失
,使茶湯失去香味
。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為1:50~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為宜
,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
。沖泡的手法很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