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采集后必須進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發(fā)酵、干燥等,這些步驟決定了各類茶葉在色、香、味、形的質(zhì)量。而經(jīng)過這些加工工藝出來的茶口感或濃烈或平滑,滋味或苦澀或香甜,每個人都有自己鐘情的茶。
那么品茶的時候,你是否嘗到過“酸”呢?茶有哪些酸味?為什么會“酸”呢?什么酸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下面就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武夷酸
一些品質(zhì)優(yōu)異的武夷巖茶,自然存化期內(nèi)是會出現(xiàn)“武夷酸”的。
19世紀中葉,歐美茶葉專家學者在巖茶中發(fā)現(xiàn)“單寧”(兒茶素)并分離出“武夷酸”,后經(jīng)證實武夷酸是沒食子酸、草酸、單寧和槲皮黃質(zhì)等對人體有益的混合物。1847年,羅萊特從武夷巖茶中分離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證實武夷酸乃是沒食子酸、草酸、單寧和槲皮黃質(zhì)等的混合物。
武夷巖茶武夷酸與工藝酸的區(qū)別要注意,武夷酸“酸而不膩”,而工藝失誤造成的酸味,容易給人帶來發(fā)嘔的感覺,姑且稱之為“酸嘔”。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追求武夷酸。正所謂:“武夷酸雖好,不要貪杯哦”!
故:正宗的武夷酸是好的,“酸嘔”是不可取的!
觀音酸
鐵觀音的假酸即本地話叫青酸,是發(fā)酵時間不長的酸,即是當天采摘當天炒的;另一個酸叫青王酸,即傳統(tǒng)制法的酸,是真正的由半發(fā)酵得來。
品茶人說的觀音酸,應該是一種由齒頰到喉嚨的一種類似吃過糖后泛酸的那種微酸帶微澀,回甘生津,舌后兩側(cè)有一種收斂的感覺。多見于酸氣明顯的觀音的頭三泡,但往往酸氣明顯的觀音回甘顯、韻味足!
拖酸,拖酸是由一種新工藝形成的,這樣的工藝本身不可取,更別說酸了。
故:青酸、青王酸是好的,拖酸是不可取的!
紅茶酸
一般來說,發(fā)酵后茶葉會有一定的酸味,但是喝著很明顯的感覺茶湯發(fā)酸的話,是紅茶在制作發(fā)酵過程中堆積太密,或者是發(fā)酵過度了,因為紅茶是全發(fā)酵茶,如果發(fā)酵過度或者時間掌握不好,再烘干就會導致發(fā)酸。
另外放的時間太長,紅茶受潮了,保存不當也會有酸味的。還有就是泡茶的時候水溫的問題了,這個也是看紅茶的細嫩程度了,不耐高溫的紅茶,如果水溫過高,會導致紅茶酸味明顯。理論上紅茶有明顯的酸是工藝失誤造成的,故不可取!
熟普酸
于普洱而言,熟普本身具備酸、甜、苦、澀、香、滑的特點,其酸能化而轉(zhuǎn)甜,韻達喉底而不鎖,茶湯順滑,此外還須低堆味,這點老熟普比較明顯,轉(zhuǎn)化好的熟普有的顯果香酸。(可取)
除此之外,熟茶若渥堆工藝失當也會使茶品帶有酸餿味。這種負面的酸餿味,品飲時會有酸而不化的感覺,同時會造成兩頰緊鎖等令人不悅的感覺。這種酸味是大家最不喜歡的。(不可取)
“酸”從哪里來?
茶品中的酸,其實可細分為正面的酸與負面的酸。茶葉中正面的酸味可以看做是茶葉中活性物質(zhì)在味道方面的呈現(xiàn)之一。而負面的酸,往往是因為制程或倉儲的失敗所致。
酸味的主要來源:
1、野生茶,由于原料本身的原因,其口感常帶有酸味。
2、采摘級別低,一芽四葉帶老梗。其因梗老難殺熟,成品茶出現(xiàn)酸味的幾率較
大。夏季采摘制作的茶葉會出現(xiàn)酸味,有地區(qū)夏天已進入雨季,水分含量大。
3、手工殺青過程中,抖悶結(jié)合,悶炒時間過長,或者輕殺青輕揉捻,成品茶出現(xiàn)酸味的幾率較大。
4、曬干過程中,沒有及時曬干,含水量過高,成品茶容易出現(xiàn)酸味。
5、茶葉進入發(fā)酵,在濕熱作用下或有微生物參與的情況下,發(fā)酵過程沒有控制適度,沒及時干燥,導致成品茶出現(xiàn)酸味。
2-5點,現(xiàn)究其原因會發(fā)現(xiàn)主要是因為水分的參與,茶葉進入無氧發(fā)酵形成有機酸。
茶葉會帶酸并不都是品質(zhì)不好的表現(xiàn),主要看其在茶湯內(nèi)的濃度及各成份的主次比例協(xié)調(diào)。好茶的口感,理應具有在“酸、甜、苦、澀、香、甘、滑、重”方面均衡的表現(xiàn)。
正確認識茶之“酸”,學會辨識區(qū)分正面或負面的酸味,是每一個愛茶之人理應掌握的入門功課。
沒有任何關系!
茶堿是一種生物堿,分子式C7H8NO。存在于茶葉中,為可可堿的異構(gòu)體。1889年由A.科塞爾發(fā)現(xiàn)。含一分子結(jié)晶水的茶堿熔點272~274C;能溶于水、乙醇、氯仿,還能溶于堿類、氨水和稀酸中,難溶于乙醚。茶堿經(jīng)甲基化即生成咖啡堿。
希望我的回答能得到您的滿意!
茶葉不能說酸堿性,應該說茶水是堿性的
茶葉是酸性的還是堿性的?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綠茶得到全世界的喜愛,更多人關注綠茶是對健康重視的體現(xiàn),而綠茶是酸性還是堿性的這個問題很多人問我們,其實不難嗎?從綠茶葉的本質(zhì)我們給大家做個關于綠茶是酸性還是堿性的分析。
綠茶中還含有許多解毒因子,它們易與血液中有毒物質(zhì)相結(jié)合,并加速其從小便排出。綠茶是指采取茶樹新葉,未經(jīng)發(fā)酵,綠茶是堿性的,經(jīng)殺青、揉擰、干燥等典型工藝,其制成品的色澤,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主調(diào)。
常飲綠茶還能防癌和降血脂,幫助電腦族抵御電腦輻射和減肥等好處。吸煙者多飲綠茶可減輕尼古丁的傷害。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綠茶葉中含有咖啡堿、茶堿、膽堿等生物堿,屬于堿性飲料,可中和因過食肉食美味等導致的酸性體質(zhì),維持血液的酸堿平衡,起到消除疲勞、提神醒腦的作用。
綠茶中的兒茶素含量高達25%以上,研究證實,綠茶有明顯的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從而起到預防冠心病發(fā)生的作用。
綠茶是酸性還是堿性的:綠茶屬于堿性的物質(zhì)!主要是綠茶的很多元素決定的。
綠茶一般都生長的大山中,而大山上巖石比較多,導致綠茶是堿性的嗎得到基礎回答,因為巖石里含的堿性的物質(zhì)多,茶葉樹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因為綠茶是屬于堿性的!
市場上常見有信陽毛尖,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劍葉、峨眉春語、采花毛尖等等,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
綠茶的特性決定了它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nèi)的天然物質(zhì)和堿性的物質(zhì)。其中茶多酚、咖啡堿保留了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
綠茶珍品信陽毛尖,是大別山區(qū)的一顆燦爛明珠,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信陽茶葉網(wǎng)推薦的信陽毛尖綠茶也是屬于堿性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理解了綠茶是酸性還是堿性的,重復一下,綠茶屬于堿性茶類,這和綠茶的生長環(huán)境、所含化學營養(yǎng)成分都是分不開的。
茶葉是堿性還是酸性是一個很糾結(jié)的問題,茶葉堿性的嗎?NO!應該這樣說茶是強堿性食物,茶湯是酸性,當然能調(diào)體液的酸堿度,只要腸胃正常,不過量就一定無事的,不過最好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因綠茶性涼紅茶性溫。
茶葉是非酒精的三大飲料之一,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那么,我們通常喝的茶湯到底是酸性還是堿性呢?有人說茶是酸性的,因為喝茶刮胃有助于消化,也有人說茶是堿的,因為有茶堿,眾說紛紜。本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與實驗。
一、茶葉是堿性還是酸性測試的材料與方法
1.茶葉:條紅茶(一級)、綠茶龍井)、綠茶(珍螺)、綠茶(炒青)各取3克,烏龍茶(色種)、烏龍茶(鐵觀音) 各取5克。
2.測定用具:天平秤、廣泛PH試紙、茶具、開水。
3.方法:將各種茶葉分別裝入110 毫升的鐘形杯中,用開水沖泡。泡后分別在5分鐘、15分鐘、30分鐘、12 個小時(隔夜茶)用PH試紙測定。其方法是取一張試紙浸入茶湯半秒鐘后取出,與比色卡進行比色,評估出PH值。
二、茶葉是堿性還是酸性結(jié)果分析
PH值是用來表示酸堿性強弱的指標,PH值等于7時為中性,PH值小于7時為酸性,PH值大于7時為堿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PH值越大堿性越強。測定結(jié)果如下表。從表中可以看出:
1.不同茶葉的酸堿性有所不同。綠茶酸性最弱,紅茶和烏龍茶酸性相對強些,但都為弱酸性,說明茶湯酸堿度與茶葉種類和制作方法有關。
2.不同浸泡時間測得的茶葉酸堿度也有所差別。沖泡5min時酸性最弱,接近中性;沖泡后浸15分鐘的茶湯酸性有所增強,基本達到最大值,繼續(xù)延長浸泡時間,若采用試紙測定,基本測不出其變化。
3.不同嫩度的茶葉酸堿度也不同。芽茶酸性相對比葉茶弱,即茶葉越嫩,酸性越弱,茶葉越老,酸性越強。
三、茶葉堿性的嗎,討論與小結(jié)
1. 茶湯的PH值總體來說是在5.5-7范圍之間,均屬于弱酸性。但其酸性的強弱與茶葉類別,沖泡時間以及茶葉老嫩有一定關系。
茶葉是非酒精的三大飲料之一,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那么,我們通常喝的茶是酸性還是堿性呢?有人說茶是酸性的,因為喝茶刮胃有助于消化,也有人說茶是堿的,因為有茶堿,眾說紛紜。
本文針對茶是酸性還是堿性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與實驗。
一、材料與方法
1.茶葉:條紅茶(一級)、綠茶(龍井)、綠茶(珍螺)、綠茶(炒青)各取3克,烏龍茶(色種)、烏龍茶(鐵觀音)各取5克。
2.測定用具:天平秤、廣泛PH試紙、茶具、開水。
3.方法:將各種茶葉分別裝入110毫升的鐘形杯中,用開水沖泡。泡后分別在5分鐘、15分鐘、30分鐘、12個小時(隔夜茶)用PH試紙測定。其方法是取一張試紙浸入茶湯半秒鐘后取出,與比色卡進行比色,評估出PH值。
二、結(jié)果分析
PH值是用來表示酸堿性強弱的指標,PH值等于7時為中性,PH值小于7時為酸性,PH值大于7時為堿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PH值越大堿性越強。從測定結(jié)果中可以看出:
1.不同茶葉的酸堿性有所不同。綠茶酸性最弱,紅茶和烏龍茶酸性相對強些,但都為弱酸性,說明茶湯酸堿度與茶葉種類和制作方法有關。
2.不同浸泡時間測得的茶葉酸堿度也有所差別。沖泡5min時酸性最弱,接近中性;沖泡后浸15分鐘的茶湯酸性有所增強,基本達到最大值,繼續(xù)延長浸泡時間,若采用試紙測定,基本測不出其變化。
3.不同嫩度的茶葉酸堿度也不同。芽茶酸性相對比葉茶弱,即茶葉越嫩,酸性越弱,茶葉越老,酸性越強。
三、討論與小結(jié)
1.茶湯的PH值總體來說是在5.5-7范圍之間,均屬于弱酸性。但其酸性的強弱與茶葉類別,沖泡時間以及茶葉老嫩有一定關系。
2.用廣泛PH試紙測出的茶湯酸性的大致范圍。
既然茶湯是酸性的,那為什么又說茶是堿性食物呢?
酸性食品、堿性食品不是根據(jù)表觀、直接pH值來定的,而是根據(jù)其在體內(nèi)的水解產(chǎn)物而定。堿性食品,同酸性食品相對。堿性食品的劃分不是根據(jù)口感,而是根據(jù)食物在人體內(nèi)最終的代謝產(chǎn)物來劃分的。如果代謝產(chǎn)物內(nèi)含鈣、鎂、鉀、鈉等陽離子,即為堿性食物;反之,硫、磷較多的即為酸性食物,所以醋和蘋果味道雖酸卻是堿性食物。
茶湯中不是有茶堿嗎?為什么會顯弱酸性?
茶飲的理化研究認為,絕大多數(shù)的茶品,綠茶、花茶、烏龍茶、紅茶、普洱生茶的茶湯酸堿度測定都呈弱酸性,短暫的沖泡一般PH值在5.5-6.5左右,可樂汽水的PH值大概在2.2左右,胃酸在1-2之間。研究發(fā)現(xiàn),是茶湯呈現(xiàn)弱酸性的物質(zhì)主要是茶多酚和鞣酸類物質(zhì),在初期沖泡過程中,酸性物質(zhì)溶出較快,而后期茶堿類物質(zhì)開始溶出,使茶品,特別是發(fā)酵程度高的茶類,如巖茶(閩北烏龍茶的代表)、紅茶的酸性略有下降。如果悶茶時間過久,比如幾個小時,酸度繼續(xù)增加,對于有胃疾的朋友,切忌飲用過久悶著的茶,特別是隔夜茶。在這些茶品中,研究發(fā)現(xiàn),沖泡水溫越高,酸性物質(zhì)溶出越快。
常見食物的酸堿性,你的健康指南:
1.強酸性食品:蛋黃、奶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堿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5.中堿性食品:蘿卜干、大豆、紅蘿卜、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6.強堿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堿性健康食品,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茶不宜空腹飲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10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堡茶那些事兒你可曾有不知道,
下一篇: 白茶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