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茶是什么時候開始藥用的。如今,茶不僅僅是人們飯后的飲料,還被視為能治多種疾病的中藥。人們喝茶時,喜歡在茶中放一味或幾味中藥,自制成藥茶,以達到保健養(yǎng)生、防病祛病之目的。那么,茶是什么時候開始藥用的呢?茶的發(fā)展歷史是什么樣的?
茶,長期以來,被視為多種功能的中藥。 歷代醫(yī)籍所記載的藥茶方,至少有二百多方。有單味的,也有復方;有用于治療疾病的,又有養(yǎng)生保健、延年益壽的。品種繁多,的確稱得上祖國醫(yī)學一萃。
在茶葉利用的四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作為藥用。茶葉作為藥用,在我國很多古書上就有記載。例如:《神農(nóng)本草》這部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對茶的功用,就有明確的記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辈⒂小吧褶r(nóng)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毕鄠鳎荷褶r(nóng)在品嘗百種草藥時,當嘗到金綠色滾山珠而中毒,正巧倒在茶樹下,而茶樹葉上的露水流入口中,使之蘇醒得救。這雖說是傳說故事,但卻記載了茶葉有解毒功能這一事實。三國時名醫(yī)華佗在《食論》中寫下了“苦茶久食益意思”,指出飲茶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漢代名醫(y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記述有“茶治便膿血甚效”的驗證。梁代名醫(yī)陶弘景云:“久喝茶可以輕身換骨”。這雖有夸張之嫌,但也說明了茶葉有強身保健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盛唐時期,在朝廷命蘇敬等編寫的《唐本草》中云:“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主下氣,消宿食。下氣消食,作飲,加茱萸、蔥、姜良。”陳藏器《本草拾遺》中也記有“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著名醫(yī)學家王燾的《外臺秘要》第三十一卷中有“代茶新飲方”一節(jié),詳細記述了藥茶的制作,使用和主治疾病,開創(chuàng)了藥茶制作的先河。藥王孫思邈編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食治節(jié)中稱茶“令人有力,悅志”并記有茶藥方十余方。孟洗《食療本草》中也有用藥茶治“腰痛難轉(zhuǎn)”、“熱毒下痢”的記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30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存茶誤區(qū)不是年份夠就行
下一篇: 選茶的四項原則教你輕松選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