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瓷、絲都是燦爛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的美一直為世人所驚嘆。其中,茶是一種天地造化的美,作為“開門七件事”中的一件,是最為接地氣的美。
茶之美,美在自然。
一杯茶在手,立即就回到了山野,回到了村莊和農(nóng)家。
茶水中舒卷的樹葉,使你立即就想起草木蔥蘢的景色,聞到草葉的香氣,甚至春陽、秋雨、晨霧、夜露,土地巖石的滋味在口鼻中纏綿,自然之息浸潤于胸。
茶之美,美哉制作。人類之手的采擷,自有舞之蹈之德韻律。
拋、捻、搓,揉盡取人體的精氣。
特別是普洱茶的曬青,將太陽的能量聚合其中,百年不散。
餅、磚、沱的形制師法自然,又搭起了有益微生物后發(fā)酵的溫床,繁衍不息,滋味百變。
收藏、存儲、觀察、品鑒引人樂此不疲。
茶之美,美在品飲。
有生命的樹葉在水中復活,賞、聞、飲演出一場大戲。
賞其色,或碧綠、或青黃、或琥珀、或酒紅……悅目、清心,使人沉思,使人遐想。
聞其香,或花香、或草香、或木香、或藥香……不嬌、不媚,安神、平息、靜氣。
飲其味,溫湯入口,它是直接的,又不是直接的;它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它是單純的,又是復雜的;苦澀之后,常有回甘;回甘之時,常有兩頰生津;生津潤舌之變,常有舌底鳴泉;繼而順氣回腸,繼而繞梁三日,繼而歷久不忘!飲之不俗,品之亦雅,眾品得樂,獨飲成趣。
茶之美,美哉健康。茶之始,用為藥,神農(nóng)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當今都市人,水泥森林中的囚徒,所遇之毒,何止七十二?
亞健康、低免疫、基礎病、高污染、高輻射……茶就如一套太極功夫,幫助現(xiàn)代人避其鋒芒,以柔克剛。
特別是黑茶類的普洱茶,已步入了科學普洱階段,經(jīng)大量科學家的科研報告,對高血脂、高血糖等亞健康病癥已有明顯功效。
茶之美,美在文明。
茶對于中華民族由于歷史,由于文化,由于宗教,由于東方哲學,它已從有形之美,升華為一種無形之美;上升到一種精神層面,衍生出種種精神美德。,已是中華文化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大道無形,以難盡述。
有人說,美是心靈的營養(yǎng)。茶之美,滋養(yǎng)著人們的生活,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成為人們的心靈雞湯。
休閑之時,不妨來一杯茶,讓您擁有一個美麗心情。
文化 作為一種社會軟實力,對于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也是具有積極的作用的,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文化的社會功能,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br>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
當我們了解文化的各個層次及其核心部分之后,我們就可以明白茶文化與一般的飲食文化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即它除了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茶道精神是在茶藝操作過程中體現(xiàn)的,是人們在品茗活動中一種高品位的精神追求。人們走進現(xiàn)代的茶藝館,并不是為了解渴,也不僅僅是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滿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閑,可以說是一種高檔次的文化消費。經(jīng)營茶藝館都,當然講究經(jīng)濟效益,但同時也非常重視茶文化知識的普及和推廣,經(jīng)常舉行茶藝表演,開辦茶藝知識講座和培訓,積極參與茶文化活動,顯示出自覺的文化積極性,這是其他餐飲業(yè)所不能比擬的。對在茶藝館從事茶藝工作的人員,在文化素質(zhì)上的要求也要比餐廳服務員更高一些,她們除了服務顧客之外,還肩負著普及茶藝知識、推廣茶文化的高尚任務,應該具有一種使命感和榮譽感。
那么,茶文化到底具有哪些社會功能呢?前述的眾多有關茶道、茶德的論述,己包括這方面內(nèi)容,也就是說,那些茶德所要求做到的,就是茶文化的社會功能,就是茶文化對社會的貢獻。唐代劉貞亮在《茶十德》中曾將 飲茶 的功德歸納為十項:以茶散悶氣,以茶驅(qū)腥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禮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就是屬于茶道范圍。因此,除了增進人們健康、促進茶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弘揚 傳統(tǒng)文化 之外,還可以將茶文化的社會功能簡化歸納為下列三個方面:
1.以茶雅心?陶冶個人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靜?、?儉?、?潔?、?性?等,側(cè)重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通過茶藝活動來提高個人道德品質(zhì)和文化修養(yǎng)。
2.以茶敬客?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倫?等,側(cè)重于人際關系的調(diào)整,要求和誠處世,敬人愛民,化解矛盾,增進團結(jié),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3.以茶行道?凈化社會風氣。在當今的現(xiàn)實生活中,商品大潮洶涌,物欲膨脹,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人際關系趨于緊張。而茶文化是雅靜、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們繃緊的心靈之弦得以松弛,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以?和?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誠處世,以禮待人,對人多奉獻一點愛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處、相互尊重、互相關心的新型人際關系。因此,必然有利于社會風氣的凈化。范增平先生在《茶藝文化再出發(fā)》一文中曾將茶文化的社會功能具體歸納為下列幾個方面:
探討茶藝知識,以善化人心。
體驗茶藝生活,以凈化社會。
研究茶藝美學,以美化生活。
發(fā)揚茶藝精神,以文化世界。
范增平先生是以另一視角,從四個層面來論述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他這里所有的?茶藝文化?,實際上就是茶道精神,也就是茶文化的社會功能,與我們上面所述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可以互相參照,互為補充。我們每一個從事茶文化事業(yè)的茶人,都應該自覺地以此作為我們的最高指導原則和最高追求,為祖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目前,關于茶文化的許多名詞術語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亂的認識,茶藝界有許多人常常將茶道、茶德、茶藝混為一談,弄不清茶道和茶藝的區(qū)別,如有的叫茶藝館,有的叫茶道館。有的稱茶藝表演,有的稱茶道表演。需要進行深入的討論,加以界定,以求取得統(tǒng)一的認識。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茶藝、茶道和茶德問題。
什么是茶藝?各家的解釋是見仁見智并無統(tǒng)一而明確的定義。如臺灣茶藝專家季野先生認為:?茶藝是以茶為主體,將藝術溶于生活以豐富生活的一種人文主張,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季野:《茶藝信箱》98頁,臺灣茶與藝術雜志社出版)范增平先生認為:?茶藝包括兩方面,科學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藝,科學地泡好一壺茶的技術。二、藝術,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國茶藝之美是屬于心靈美,欣賞茶藝之,是要把自我投入整個過程當中來觀察整體。?(范增平:《臺灣茶文化論》280頁,臺灣碧山巖出版公司出版)臺灣茶藝專家蔡榮章先生認為:?茶藝?是指飲茶的藝術而言。講究茶葉的品質(zhì)、沖泡的技藝、茶具的玩賞、品茗的環(huán)境以及人際間的關系,那就廣泛地深入到?茶藝?的境界了。?(蔡榮章:《現(xiàn)代茶藝》202頁,臺灣中視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蔡先生還認為:?茶葉的沖泡過程不只是把茶葉的品質(zhì)完美發(fā)揮的技藝,本身也是一種發(fā)展個性的表演藝術。借著泡茶、品茗的過程,因為必須專心一致才能將茶泡好,才可以體會茶的境界,而且要有秩序才能表現(xiàn)美感與主客良好的關系,結(jié)果達到了修身養(yǎng)性與敦睦人倫的社教功能。?(同上,197頁)北京的茶文化專家王玲教授認為:?茶藝和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的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王玲:《中國茶文化》87頁,中國書店出版)陜西的作家丁文先生認為:?茶藝是指制茶、烹飪、飲茶的技術,技術達到爐火純青便成一門藝術。茶藝是茶道最重要的組分。?(丁文:《中國茶道》46頁、49頁,陜西旅游出版社)浙江湖州的茶文化莊家寇丹先生在綜合各家學說之后,認為茶藝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藝是研究茶葉的生產(chǎn)、制造、經(jīng)營、飲用的 方法 和探討茶葉的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zhì)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狹義的茶藝是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我們贊成按狹義的定義來理解,通俗地說,茶藝就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藝為主體,因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談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正如丁文先生所說,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便成為一門藝術。因此,我們不但要科學地泡好一壺茶,還要藝術地泡好一壺茶。也就是說,不但要掌握茶葉鑒別、火候、水溫、沖泡時間,動作規(guī)范等等技術問題,還要注意沖泡者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的藝術美感問題,?欣賞茶藝的沏泡技藝,應該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藝美。茶的沏泡藝術之美表現(xiàn)為儀表的美與心靈的美。儀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tài)、風度等;心靈是指沏泡者的內(nèi)?以精神、思想等,通過沏泡者的設計、動作和眼神表達出來。?誠如蔡榮章先生所說,茶葉沖泡過程?本身也是一發(fā)展表演藝術。?如果茶藝館的從業(yè)人員了解這一點,就不會將自己等同于一般飲食服務員,而是自覺在從事一項普及茶文化知識、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活動,是項很有意義的社會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64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只需嘴角上揚那就是最美好的故事
下一篇: 茶葉加工中揉捻技術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