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金壇一帶此際是否也同樣已經品茗為風呢?
過去的引證并不清晰,多引用“金壇設縣于隋
其實早在東晉時陽羨人杜育所寫的文字中就有“靈山維岳,奇產所鐘;蕨生荈草
,彌谷被岡……器則陶筒,出自東隅”等語。據考證,“荈”即當時對野茶的一種稱謂而隱居在茅山東麓的陶弘景就云“苦茶輕身換骨”
隨著道教和佛教的廣泛傳播
同屬金壇境內、茅山余脈之方山
唐代金壇籍田園詩人戴叔倫在《題橫山寺》中有“老衲供茶碗,斜陽送客舟”之句
,橫山即在顧龍山西南。以至到明清之際,乾元觀所制之茶,為江南上品,獨享“乾茶”之稱,有一擔稻換寺僧一斤茶之說。清初的金壇人于梅在《寺中遲古則師不至》中寫到:“一卷楞伽經,來就茶煙碧”。可見,茅山一帶的佛道宮觀自行制茶以待客之風
,最晚自初唐以下,歷千年而長續(xù)。而金壇人士飲茶之風足可上溯至魏晉,甚至更早。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72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上一篇:
紅茶的采摘工藝
下一篇:
如何判斷茶葉的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