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
在現(xiàn)有的典籍和傳說中
,易武地區(qū)對茶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傳說中易武茶山在漢朝已有茶,孔明來時才教授采茶飲茶的方法,因此易武人稱孔明為茶祖。他們在每年農(nóng)歷7月23日,舉行孔明生日集會紀念,稱為茶祖會。而到了清嘉慶、道光年間,這里年產(chǎn)的干茶已達7萬余擔。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間,許多石屏人紛紛遷居易武種茶樹,進一步促進了易武茶葉的種植,使易武成為一座著名的茶山。因茶而興,因茶而旺,茶葉讓易武商賈云集,也讓易武產(chǎn)生了一批在普洱茶史上名號極響的茶莊,留下了一批極具收藏價值的普洱茶珍品。當然,易武之所以后來居上
,超越江北六大茶山,并非只是仰仗產(chǎn)量。這里山高霧重清雍正七年
,清政府在易武設(shè)置了“錢糧茶務(wù)軍功司”,專門管理茶葉、糧食的購銷貿(mào)易,而雍正九年(公元1732年),隨著普洱茶被立為貢茶,易武茶區(qū)(易武、曼撒兩茶山)每年必須解決貢茶66666斤,貢茶未完成前茶葉不許上市買賣。可以說正是借助產(chǎn)量與茶葉卓爾不群的品質(zhì),當年的易武成為了云南為數(shù)不多的富庶之地,并被稱為“利潤城”。商業(yè)的繁榮與茶葉產(chǎn)量的猛增
,還讓易武成為了“茶馬古道”的始發(fā)地,那一時期,以易武為中心的茶馬古道朝四方散射開去,主要的有易武—老撾的烏德—豐沙里—越南的奠邊府—海防—香港;易武—尚房—老撾的南塔—萬象;易武—勐臘—老撾的勐百察—泰國的米賽;易武—思茅—景谷—大理—中甸—拉薩;易武—江城—揚武—昆明—昭通—宜賓—北京。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78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沈從文的靜心茶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