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紅袍”其名來源于民間傳說中茶王“大紅袍”的來歷。
福建省武夷山是中國烏龍茶的發(fā)祥地,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巖韻千百年來一直暢銷海內(nèi)外,其中尤以茶王“大紅袍”最為名貴。近年,福建省武夷山的廚師們進行了反復(fù)研究,在挖掘考證古代茶菜記載的基礎(chǔ)上,廣泛收集民間茶食偏方,用現(xiàn)代烹飪工藝,制作出了別具一格的武夷茶宴系列菜肴幾十種,成為武夷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食之益健康
茶集防病、治病,藥食功效于一身,有“茶為萬病之藥”之說,從《神農(nóng)本草》、《神農(nóng)食經(jīng)》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歷代古籍對此都有不少記載。以茶入菜,則是中國人民發(fā)揮聰明才智、把茶的營養(yǎng)價值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融會貫通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又一養(yǎng)生保健之道?!蛾套哟呵铩吩疲骸皨胂帻R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薄稌x書》則說“吳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庇纱丝梢姡圆枞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制法講花樣
武夷茶宴選取茶葉上并不局限于武夷山特產(chǎn)紅茶、烏龍茶等巖茶,也把綠茶納入菜肴。這樣,能根據(jù)客人脾胃的溫涼調(diào)適,綠茶性驚,紅茶火厚,烏龍茶不涼不火,各取所取。
武夷茶宴菜式制法繁多,蒸熘爆炒燜燉等都能派上用場,或利用茶汁、或利用青葉、片葉生炸,研末烹湯,切葉混炒,或以茶為主料,或為配料,大抵有以下幾種:
化茶葉為菜肴。武夷巖茶味醇和鮮靈,又有著清純幽遠的香味。因此,直接用茶葉來做菜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大王獻寶”便是用面粉等食材包裹茶葉精制而成;“涼拌茶面”則將茶碾成粉末后攪拌以其他佐料后烹飪出鍋。
茶湯入肴。由于菜的秉性天賦各異,因此也不是所有的茶葉都合適用來做菜的。但把茶湯、茶汁與菜肴一同烹制,同樣可以使菜肴帶有濃郁的茶香。像“紅茶銀耳”這道湯,就讓人聞其名而知其味。
以茶代薪。把武夷巖茶代替薪柴,薰烤出的菜肴別具一番清香與風味?!袄蠘簾拧?,顧名思義,就是將豬排以武夷巖茶作為薪柴薰烤熟后再澆上湯料而成,肉香味中夾帶著一股茶香,食之別有風味。
命名顯文化
綜觀武夷茶宴,無論從菜肴的命名、外觀到它所營造出來的意境,無不散發(fā)出濃厚的文化韻味。“奇茗烏龍”直接以烏龍茶入菜名;“狀元紅袍”則化用了茶王“大紅袍”來歷的民間說法而名之;“大王獻寶”更是取之于大王率山民廣種武夷巖茶的武夷山民間傳說;“百花豆腐”則寓意武夷巖茶品種繁多,如百花齊放,賞之繽紛悅目,食之回味無窮。
吃法有講究
武夷茶宴,獨具武夷茶獨特的清香與韻味,味清不膩,食之齒頰留香。武夷茶宴中的菜肴味道大都比較清淡,不能大嚼大咽,而需像品茶一般品味茶美食,心要靜,氣要平,以悠悠之心對待眼前茶食。食罷茶宴,可以感覺就像腸胃得到了一次飲食的清理,而沒有一般盛宴后的沉重負擔。
第十五屆武夷山茶博會是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定期舉辦的一項盛大的國際性茶文化交流活動,從2010年開始每年夏季舉辦。茶博會主要展示茶葉的品種、特點、工藝、文化等方面,吸引眾多國內(nèi)外觀眾前來參觀和品嘗。
茶博會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茶文化藝術(shù)表演、茶文化研討等活動,以及茶葉展覽、茶文化產(chǎn)品推介、茶文化攝影比賽、茶文化創(chuàng)意設(shè)計大賽等。此外,還有許多特色活動,如茶園游覽、小茶宴、品茶比賽等。
武夷山作為中國著名的茶葉產(chǎn)地,擁有豐富的茶文化和鮮明的地方特色。通過茶博會,武夷山茶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推廣,同時也為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和旅游產(chǎn)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武夷山大紅袍茶是中國著名的名茶之一,也是福建武夷山茶葉中的代表商品。它產(chǎn)于長年覆蓋云霧的武夷山巖茶區(qū),海拔700米以上的峭壁間,以武夷巖茶的特殊氣候環(huán)境孕育而成。該茶葉色澤烏褐,形如龍虎,香氣高雅,口感醇厚,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其傳說故事傳頌已久。傳說大紅袍茶是唐代一位貢獻極大的官員從武夷山帶回來種植,此后,這種茶在武夷山逐漸流傳開來,成為出產(chǎn)于這一地區(qū)的名茶。據(jù)歷史記載,明朝萬歷年間,大紅袍茶已經(jīng)逐漸成為了一種聞名天下的稀有品種。
大紅袍茶的文化內(nèi)涵包括它所代表的歷史沿革、制作技藝、品嘗文化等方面。武夷山大紅袍茶深受人們的喜愛,被譽為“巖茶之王”,吸引著無數(shù)的茶客前往武夷山,品嘗這一世界級名茶,領(lǐng)略武夷山大紅袍茶的文化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90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欣賞茶葉的外形美
下一篇: 玳玳花茶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