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乾隆年間(1736—1795)普洱地區(qū)的濮家茶莊祖?zhèn)鲙状家灾撇枋鄄铻闃I(yè)。這一年,又到了歲貢之時,濮氏茶莊的團茶被普洱府選定為貢品,于是少莊主與普洱府羅千總一起進京納貢。這年的春雨時斷時續(xù),毛茶沒完全曬干,因趕時間 將沒有完全曬干的毛茶壓餅、裝馱進貢。當時從普洱到昆明要走十七八天,從昆明到北京要走三個多月,從春天到夏天,總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趕到京城。 到了京城發(fā)現(xiàn),原本綠色泛白的茶餅變成了褐色。護送茶葉進京的茶莊少主人和羅千總因為貢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斷生命,但卻在無意間發(fā)現(xiàn)茶的味道變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紅濃明亮,他們覺得滋味很好,于是一行人斗膽把霉變后的茶餅呈了上去。
乾隆是一個喜歡品茶、鑒茶的皇帝。這天,正是各地貢茶齊聚、斗茶賽茶的吉日,乾隆看著全國各地送來的貢茶真是琳瑯滿目。突然間,他眼前一亮,發(fā)現(xiàn)有一種茶餅圓如滿月,湯色紅濃明亮,猶如紅寶石一般,顯得十分特別。一聞,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綿甜爽滑。乾隆大悅道:“此茶何名?滋味這般的好。”又問:“何府所貢?”太監(jiān)忙答道:“此茶為云南普洱府所貢,無名?!薄捌斩?,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無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賜名普洱茶。清政府便將普洱茶正式列入貢茶案冊。
后來,濮少莊主伙同普洱府的茶師根據(jù)這餅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藝,其他普洱茶莊也紛紛效仿,于是普洱茶的制茶工藝在普洱府各茶莊的茶人中代代相傳,并不斷發(fā)揚光大。從此,普洱茶歲歲入貢清廷,歷經(jīng)兩百年不衰。清代宮廷一直有“夏喝龍井、冬飲普洱”的傳統(tǒng)。
20世紀60年代,北京故宮的茶庫里存放著清宮沒有吃完用完的普洱茶貢茶數(shù)噸,當時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魯迅的遺孀許廣平珍藏的清宮普洱茶,在北京廣東大廈拍賣,其中一塊(約3克),拍出1。2萬元(約合1451美元)。專家將藏品中的散塊普洱茶用開水沖泡,茶塊很快融開,茶湯呈褐泛紅色,茶香陳厚,經(jīng)數(shù)次沖泡后茶塊全部融化。
收藏普洱茶已經(jīng)成了一種新的時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00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鐵觀音茶的復(fù)雜制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