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陽:和客商一道做雙贏文章
“茶葉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聲譽。一個做生意的人失去了誠信
,就意味著失去了市場和客戶?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鞚h陽做生意講的就是質量和誠信
,他的
茶葉生意在全國各地做得紅紅火火
。
最近
,記者來到新昌中國茶市,只見朱漢陽正忙著把幾箱茶葉發(fā)往上海
、北京等地。朱漢陽是東茗鄉(xiāng)白巖村人
,年輕時就愛闖蕩
。早在2000年在外放過錄像,還開過服裝店
、辦過廠
。有一次
,他看到朋友做茶葉生意很不錯
,想到老家有這么多茶園
,憑借自己多年做生意的經驗也不妨試試
,想不到這一試,就試上了“癮”
。
都說做一行要愛一行,朱漢陽從浙東名茶市場一落成
,就落戶做茶葉生意
,如今經營了十多個年頭
。2003年自朱漢陽創(chuàng)立煌杰茶葉有限公司
,并以中國茶市的經營部為“總部”
,分別在山東和寧波開了茶莊。
朱漢陽十分注重及時充電
,當聽到鄉(xiāng)里要舉辦實用人才培訓班后
,他就在百忙之中參加培訓
。他說
,這幾年來
,客戶要求高
,茶葉市場競爭激烈,多參加培訓不但能增長知識
,而且能開闊視野。朱漢陽每次在聽茶葉專家講課后總是有所啟發(fā)
,為此
,他只要知道鄉(xiāng)里舉辦培訓班
,有時間就參加
,有時因生意忙脫不開身
,他就派員參加
。培訓班上
,茶葉專家的講課
,還真的給朱漢陽啟迪不小——茶葉生產只有走綠色機茶之路
,才能確保茶葉品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喝茶也很講究,茶葉質量自然是穩(wěn)定客戶的先決條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敝鞚h陽說
,“茶葉生產從管理
、采摘、攤青
、炒制等每一道工序都關系到質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睘榱颂岣吆头€(wěn)定茶葉質量,抓好茶葉生產的源頭
,朱漢陽在白巖村成立了一家綠毫專業(yè)合作社
。目前,社員已達70多人
,還建立了300多畝的綠色茶葉基地。去年
,已經將茶葉基地申報“綠色食品”。 農產品要增值
,農民要增收
,加工是關鍵。朱漢陽在茶葉基地投資建起了茶葉標準化生產線
,并新建了茶葉保鮮、儲藏和配送一條龍服務網絡
。在茶葉加工中
,以傳統(tǒng)加工工藝為主,為此
,他生產的茶葉品質具有“原汁原味”之口感
,深受客戶歡迎
。
朱漢陽是個重質量講誠信的人
,正如會客室里懸掛的一幅書法作品——“茶和天下”,以茶會友是他的經營理念
,誠信守信是他做生意的座右銘
。他說
,一開始創(chuàng)業(yè)是為了賺錢
,但是幾年經營下來,他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
。如今,和顧客一起品茶
,共同探討茶葉
,慢慢地顧客也就成了朋友
,只要一個電話
,就能做成一筆買賣。
朱漢陽說
,他賣出去的茶葉,中高檔茶最多只占40%
,低檔茶占了60%,他的茶葉只賣幾十塊一斤
。公司還在產品包裝上巧做文章,小包裝
、精包裝的各式茶葉禮盒將小小茶葉打扮得靚麗多姿
。在他的精心經營下
,“煌春”牌
龍井茶2010年獲得QS認證
,同年獲得“中綠杯”中國名優(yōu)
綠茶評比優(yōu)秀獎,2011年獲得上海國際
茶文化旅游節(jié)“中國名茶”評選金獎
。
“用電子商務做生意
,肯定是個發(fā)展趨勢!”朱漢陽說
。朱漢陽投資購置了電子商務的設備,聘請大學生在網上開起了淘寶店
。同時他表示
,等茶葉“綠色食品”通過驗收后
,將進一步加大網上宣傳促銷的力度
,在生產上大幅提高中高檔茶的生產比例,走生產精品茶之路
。
誰有關于描寫祖國山河風光的詩句、文章?
1.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4.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5.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6.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訪成都杜甫草堂
熊召政
一
春來惆悵浣花鄉(xiāng),無限江山一草堂
。
細雨酥泥紅滿路
,竹筒楠影綠盈窗。
每因戰(zhàn)亂傷襟袍
,歷盡滄桑壯酒腸。
流寓錦城聽杜宇
,詩人獨自話凄涼
。
坐在杜甫草堂的茶館里
,我寫下這首詩
。數(shù)年來借助銀翼,頻到成都
,也曾得暇三訪杜甫草堂。詩人出身的我
,一直想為這草堂寫點什么
,但不知為何
,總找不到感覺
。此番從峨眉山歸來,心如青衣江上的行舟
,還航行在盛唐的煙雨里。再來到這成都的杜甫草堂
,細細瀏覽柴門花徑
,穿過一叢叢凝煙滴翠的新竹
,看高大的楠樹把四月的煙雨中的春光,撐了一個滿庭
,心中便突然生起無盡的惆悵。于是
,就有了上面這首詩
。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
,詩人是繞舌的一群。中國以詩國著稱
,詩歌在中國,如其說是藝術
,不如說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
。在古代
,中國的為官者
,幾乎沒有誰不會寫詩,他們中產生了許多大詩人
,像屈原、宋玉
、鮑照
、庚信等等
。這情形在唐宋兩代尤為突出
。在唐有張九齡、王維
、柳宗元、元稹
、白居易
、韓愈
、杜牧
、李商隱等等:在宋有王安石、晏殊
、歐陽修、范仲淹
、蘇東坡
、辛棄疾
、陸游等等
,都是詩壇中雄視千古的人物,同時又都是高官
。同以上這些人相比
,杜甫官職卑微,所謂工部
,比之如今,充其量是個處長級別
。但論詩不論官
,何足掛齒的小官并不妨礙他獲得“詩圣”的地位
。
中華民族勤勞
、智慧,十分優(yōu)秀
,但同時又極盡虛榮之能事,凡事都要夸張
。譬于圣人
,全世界獲此封號的
,加起來恐怕也沒有咱中國多
。周公且是中國政治家中的第一位圣人,孔夫子是中國文化的第一位圣人
,有“萬世宗師”之美譽。另外
,諸如書圣
、草圣
、詩圣
、棋圣、藝圣
、畫圣、歌圣等等
,不一而足
。發(fā)展到當世
,愈演愈烈
。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
,實乃是遠古生民圖騰崇拜的余緒
。圣人是崇高的,不可企及的
,我輩仰望,竊竊慚愧自己的愚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钦驹谶@杜甫草堂中
,馬上就想到一個問題:為何這草堂
,從來沒人稱它為“詩圣草堂”而要直稱為“工部草堂”?難道圣人的頭銜
,還敵不過一個級別卑下的工部員外郎?
二
公元758年冬,從華州司功參軍任上棄官流浪的杜甫
,攜家?guī)Э趤淼匠啥迹柙⒂阡交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翌年春
,在友人的資助下
,在浣花溪上游選了一塊地
,蓋起了幾間茅屋。這便是最初的杜甫草堂
。杜甫在這里住了三年零九個月,寫下了兩百四十多首詩
,在他死后
,草堂數(shù)度易主終成廢墟
。直到一百多年后
,來成都做官的晚唐詩人韋莊,在浣花溪畔找到了草堂遺址
,緬懷先賢,他在遺址上頭蓋了一間茅屋
,這是后人紀念杜甫的第一座建筑
。又一百七十年過去,到了北宋神宗元豐年間
,有一位名叫呂大防的進士仕宦錦城
,在再度頃圯的韋莊版的草堂遺址上又一次重建
。這一次規(guī)模略大
,其壁間繪有杜甫遺像,供人瞻拜
。半個世紀后,已是南宋初年
,時任成都知府的張燾來到浣花溪邊
,面對草堂凋敝之甚
,遂再度培修
,新增二十六通石碑,遍刻杜詩一千四百多首
,歷時四月而成。經過這次修葺
,草堂漸有氣勢
,大殊于從前
。元明改朝換代之際
,草堂毀于戰(zhàn)火。明初
,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到了成都,下令重建草堂
,這次規(guī)模更為宏大
。自此
,終明一朝
,草堂修葺擴建了七次,亭館祠堂
,曲水園囿,草堂已成勝景
。明末
,張獻忠人蜀,殺人如麻
,川中浩劫
,草堂亦不能免。1670年
,清康熙朝川湖總督蔡毓榮履任成都,聯(lián)絡四川布政使金凌
、成都知府冀應熊倡議重修。清代累朝擴建五次
。民國期間,地方人土籌款對草堂中的工部祠與詩史堂進行了重建
。新中國成立后
,草堂成了杜甫紀念館
,成立了管理處
,向游人開放。1961年
,杜甫草堂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草堂建筑群
,為清嘉慶十六年重修所留下
。這穿逗式的民居建筑
,典型的川西風格
。層軒累閣,華堂麗廡
,清流散綺,雨浥紅渠
。此般景象
,華貴有如王府
,與詩人的故居相去甚遠
。
三
唐代詩人中,最窮的有兩個
,一個是杜甫
,另一個是杜荀鶇。如果給他們劃成分
,都是貧農
。在新中國
,他們可算是無產階級詩人
。宋代,曾主持過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礪
,為這草堂寫了十二首詩,第一首頭兩句“燦燦詩翁錦城西
,只緣詩好合窮棲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遍_宗明義就點明了杜甫的身份
,這個“燦燦詩翁”窮棲于人世。同時表述了一個觀點:唯其窮棲
,才能寫出好詩。杜甫自己也說過“文章憎命達”
。這無異于告訴人們:文學是窮人的事業(yè)
,這觀點與孔夫子的“倉廩實然后知禮節(jié)”顯然違背
。文學與財富的關系
,也就是說杜甫的立論是否正確,值得另寫一篇文章探討
,這里略下不表。在這里
,我想指出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中國的詩圣
,一個瘦骨嶙嶙的窮老頭子
,生前顛沛流離,為五斗米折腰尚嫌不能
,強抑嗽齒的窮愁,在達貴官人面前強顏歡笑的這位在大熱天吃腐牛肉中毒而死的詩人
,為何寓居三年多的一座草堂
,竟有如此的宏敞亮麗?在這草堂里,杜甫寫下了那首呼天愴地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如果草堂是今天這般氣象
,杜甫會如此痛哉惜哉,稍帶著還把搶走茅草的鄰家的孩子咒罵一番?
答案只有一個:這座草堂是后人蓋的
。從第二節(jié)里列舉的歷代重修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官府所為
。這樣就引出了第二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的官府
,為什么在杜甫生前如此吝嗇
,任其窮愁潦倒
。但在他死后,又要如此大費財力
,不厭其煩的修繕
、擴建這一座已沒有杜甫的杜甫草堂呢?生前窮愁死后榮耀都達到了極致
,這究竟是荒誕的黑色幽默呢,還是原汁原味的中國特色?
前面已經講過
,詩在中國,首先是一種生存方式
,其次才是藝術
。且不說官場的附庸風雅已成痼疾
,就是天生龍種威加四海的皇帝老兒
,同樣也要往詩人堆中湊。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
,幾乎是兩個文盲,然而都有詩傳世
,劉邦的《大風歌》寫得還不賴
。御制詩應算是中國詩歌中特殊的一種
。乾隆皇帝御制詩一萬多首
,這數(shù)量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位大詩人。盡管中國的統(tǒng)治階級愛好詩歌
,但愛詩與愛詩人是兩碼事
。歷史上,愛詩人的皇帝不多
,但給詩人制造苦難的皇帝卻不勝枚舉。遠的不說
,就說開創(chuàng)新中國的毛澤東
,他自己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可是
,這并不妨礙他無情打擊胡風、艾青等數(shù)以千計的詩人
、作家
。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的需要而殘酷迫害手無寸鐵的文人
,從來都不會有道德上的障礙
。
基于以上考慮,漫步在這杜甫草堂中
,我的確產生了“詩人獨自話凄涼”的感覺。
四
僅就園林而言
,杜甫草堂堪稱西南勝景
。鄧小平以八十高齡來游草堂時
,說:“來成都沒到杜甫草堂
,就等于沒來成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蔽也恢肋@句話確切的含義是什么。既可以理解成對杜甫的推崇
,提示國人不可丟掉了杜甫一生堅持的憂患意識
。又可理解為對這一片園林建筑的贊美
。是的
,田舍農居風格的草堂,如含蓄淡遠的水墨畫
,有著閑逸的韻致。特別是1996年動工興建的茅屋景區(qū),曲水林塘
,莫不充滿杜詩的意境
。在洞庭湖上客死孤舟的杜甫
,絕對想不到
,他靠友人贊助而建起的流寓蝸居,竟然被改造成錦城佳構
,從而吸引了八方權貴,萬國衣冠
。僅從這一點看
,詩人的榮幸,此地可稱為“海內孤本”
。
我在草堂中時,正值暮春
,煙雨蒙蒙
,園中游人熙攘。我細心觀察
,游人最少的地方,是杜詩碑林
。啊,他們并不為尋詩而來
,像游魚唼喋浮萍,他們需要的是這里春光的溪流
,娛情的小徑
。細心一想可以理解,在中國歷史中
,詩人是一種時尚。而在當今
,在利益追逐成為社會首選的今天
,詩人早巳變成了社會中的邊緣人物
。再沒有人愿意欣賞鏗鏘的音韻
,更沒有閑人來傾聽詩人的訴求。盡管這訴求發(fā)自心靈,注滿憂患
,也不借助于語言暴力。但是
,它仍不會吸引人們的注意
,因為,產生于情感的詩
,畢竟離銅臭太遠。
登黃鶴樓
熊召政
歷史播遷
,春秋數(shù)易
。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幾次焚毀
,又幾次重建
。耗資之巨,氣勢恢宏而趨鼎盛的
,則是今天的這一座了。
古時的黃鶴樓是文人騷客聚首之地
。五月登樓
,望短笛之梅
,落瓣于芙蓉雪浪
;九月憑欄,看長亭之柳
,系舟在米市漁街。弄筆者對此
,各有各的感悟:托興寄情
,寫憂患文章者有之;嘆鄉(xiāng)關無覓者
,更是不少。
今天登樓的人
,旺季時如蟻聚
。然而在這里發(fā)思古幽情的
,卻沒有幾個人了
。人們當然不必追尋漢朝的黃鶴翩然何處,唐代的白云又飄向哪里。雞犬桑麻的往事
,早已失落在滿樓喧響的迪斯科舞曲中。夾在旅游的人群中
,我也曾好幾次置身這高拔的仿古建筑
,臨觀蒼茫河漢
,回之望之
,歌之嘯之。
人的視覺世界建立在兩種經驗之上:重力線是垂直的
,水平線與它直角相交,成十字架結構
。九省通衢的武漢
,正在這十字架結構的交叉點上。萬里長江自西而東
,京廣鐵路自北向南,兩條大動脈在黃鶴樓前的長江大橋交匯
,車騎舟航
,達至東西南北
。而漫步黃鶴樓的高層回廊
,亦能任亂發(fā)飄然,把四面江山
,看個痛快。
倚樓西望
,蒼茫一片。乃是鶯飛草長的江漢平原
。這云夢大澤的遺址,尚有碧水千湖
。牧歌與漁歌揉成的水彩平疇上
,更有一水橫來。涌入楚地的長江
,開始有了大氣魄
。溯江而上,在進入南津關,探奇二百里三峽
,繼而去巴蜀買醉,天府搜神之前
,不妨先來欣賞葛洲壩的水利樞紐工程
。鬼斧神工
,聳大江鐵門
;經天緯地,鎖高峽洪波
,好一幅精美絕倫的智能風景畫。更有旋轉于江心的巨型水輪發(fā)電機
,讓你體會到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宏偉
。憑欄東眺,拍天而去的長江早已掙斷了西塞山前的千尋鐵鎖
。輪船穿梭在吳頭楚尾,往返穿過迷蒙煙雨
,當然也有二十四番花訊
。如果在黃花初吐
,紫蟹才肥的季節(jié)
,長江三角洲的沖積平原上,大小游船就多于過江之鯽了
。十年改革中的經濟建設,正在改變金粉故都
,煙雨六朝的江南情狀
。金山寺沒有了法海,寒山寺遠度的鐘聲
,已濾凈曠古的憂愁。買棹而去的游人
,可在江浙的鶯花月露中
,樂成一尾春江上的活潑潑的游魚。
在黃鶴樓上引頸面北
,胸中頓生俠氣
。在古典的中原大地,是誰在黃河的左岸磨劍
?又是誰在蕭蕭的易水上放歌
?古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他們的憂患意識凝為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情結
。中原逐鹿,多少人逐老了青春
,多少代又逐瘦了國脈。這一頭政權之鹿
,吸納數(shù)千年的中原精氣
,躍過一個又一個漫漶著霧障的歷史陷阱
,最后終于縱身一躍而上天安門城樓
,化為五顆金星,在人類文明的燦爛星系中閃射異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
,一場新的中原逐鹿戰(zhàn)又開始了
。不過
,人們逐的不再是政權之鹿,而是經濟之鹿
。這一只鹿,再一次凝聚全民族的信心和力量
,跳躍在中原大地嶄新的地平線上
。
當我站在黃鶴樓上遙望南方,俄頃中
,一顆心已隨著呼嘯而去的火車
,越洞庭煙波,過瀟湘峻嶺
,載欣載奔,去到南粵的椰林蕉雨中
,體會新世紀的大氛圍。南國多山
,山生霧
,霧生神秘,神秘而生智慧
。智慧則如南國山外的海
。在這片海中,中原之鹿更化為撥浪長鯨
。在世界經濟的大潮中,它儀態(tài)萬方
,錦鱗游泳
。飚風回溜
,概莫能阻
。在一個春天,它忽然一口氣吐出十四顆明珠
,在古老的東方海岸,串成了一條光芒四射的黃金項鏈這是我們民族新的自豪
。
置身黃鶴樓頭
,眼界寬,心界更寬
。與樓相對,漢陽的龜山之側
,是俞伯牙碎琴謝知音的古琴臺遺址
。龜蛇對峙
,控扼大江
;一琴一鶴,隔江呼應
。然而我眼前翩躚的
,不再是那一只漢朝的黃鶴
。我心中彈奏的
,也絕非春秋時代的那一張古琴。在今天
,恐怕沒有人愿意當跨鶴巡天的仙人了
。要么做中原大地的逐鹿英雄,要么當大海上的騎鯨勇士
。當然還有一種人生態(tài)度
,那就是在這黃鶴樓上看翻船。但這種人畢竟很少很少
。至于我,雖不能逐鹿騎鯨
,卻甘當勇士們的知音
,自覺幸甚至!
游洞庭西山記
熊召政
二千五百度的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