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廣州人叩手謝茶,我很吃驚。許多外地人都喜歡到茶樓感受廣州獨特的茶文化,但真正懂得諸多飲茶禮節(jié)的人恐怕不多。有人給你斟茶時,要行叩手茶禮;給整桌的人斟茶,要按順時針逐一斟過來,而且要一圈到底;如需續(xù)水,應自揭壺蓋;服務員將茶壺蓋反扣,表示已經埋單……廣州人飲茶的歷史已有幾百年了,從清代街邊巷口粗陋廉價的“二厘館”到現在裝潢講究的茶樓、酒店,從簡單的茶點到現代精致的各式點心,從最早聚在里頭發(fā)牢騷的搬運工和建筑工到現在嘆茶聊天的生意人和各種“有閑人”,飲茶環(huán)境和茶樓里的茶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廣州人獨特的飲茶禮節(jié)至今未變。
湖南來的許先生告訴筆者,他第一次上茶樓飲茶,就被廣州的早茶嚇了一大跳。首先是茶樓里的人聲鼎沸,他沒想到有這么多廣州人到酒店來吃早餐。各式點心、雞爪豬肚,擺了滿桌,除了碟子小點,跟喝酒吃飯沒什么區(qū)別。賓主落座后,服務員推著小車在桌間穿梭,客人點餐后,服務員會在單上蓋個章,是諸如小點、大點、特點之類的印章,而那些印章就是價格。
一壺茶喝畢,許先生的朋友把壺蓋揭開,擱在茶壺上。可是,許先生以為自己的朋友沒蓋好,趕緊把壺蓋蓋上。朋友笑著說:“這是等服務員來續(xù)水。服務員一看壺蓋擱在茶壺上,就會自動過來加水。另外,如果客人埋了單,服務員還會把茶壺蓋反扣過來。”
讓許先生很不解的是,有的老人,只點一壺茶、兩塊芋頭糕或蘿卜糕就一坐老半天。他說,在他們湖南,這樣高檔的酒店,只點這么兩樣東西,肯定要遭服務員白眼了。后來他才知道,這就是廣州老人“一盅兩件三小時”的愜意生活。
從河北老家來廣州做保姆的趙小姐說起廣州人的飲茶禮節(jié),也有一肚子話。趙小姐的雇主家住荔灣區(qū),她的主要工作是照顧雇主的媽媽李阿婆。李阿婆年逾古稀,尤喜喝茶,而且茶友眾多。趙小姐每天必做的功課便是陪李阿婆上茶樓喝早茶。老人家起得特別早,在公園里鍛煉一會兒,就直奔茶樓了。尤其是周末,起得更早,說是去晚了,她的位子會被別人搶了。還說從前茶樓少茶客多,要喝茶,天沒亮都得去“霸位”。去得晚了,就得坐臨時搭在過道上的臺,有時“搭臺”也滿了,就得“踩凳腳”,就是用腳踩住正在喝茶的茶客的凳腳間的橫木,表示在等位。
趙小姐之前聽說廣州人喝茶有叩手指的禮節(jié),所以第一次跟李阿婆上茶樓時就謹記了這一條。李阿婆的茶友給她們斟茶,斟到她面前時,她趕緊伸出食指在桌上敲了幾下。李阿婆小聲告訴她:“長輩給你斟茶,不能用單指叩桌面,要用雙指的!”
據民俗專家介紹,這還是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留下的傳統,原是隨從怕泄露皇帝身份而行的謝茶禮。
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飲茶是很多人都喜愛的。在茶館臨窗而坐,聚幾個親朋好友,邊飲茶邊暢談,好不愜意啊。廣州人嗜好飲茶,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慣,也是廣州的一大特色。但你知道廣州的飲茶風俗嗎?廣州 飲茶文化 的獨特之處在哪嗎?
廣州人飲茶并無什么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飲茶有一不成文規(guī)矩:茶客們平??梢源挚跔€舌,但斟茶和飲茶日寸,得互敬互讓,即便是十分熟落的老友,對方給自己斟茶,也一定以兩指輕叩桌面,表示謝意。這種叩手茶禮一直維持至今,成為嶺南的一種民情風俗。問其淵源,廣州人的叩手謝茶,有一個故事:
據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他只帶一個仆人,來到廣州西關泮溏村口“享順樓”小茶樓飲茶。一個伙計手捧兩個茶盅,里面裝著茶葉,放在乾隆與仆人桌前。然后,另一伙計右手挽一個大的銅水煲,來到乾隆帝面前,左手拎起茶盅蓋:右手往上一提,妻時,一股滾水從銅饅嘴瀉下,勢如青龍吐水。乾隆嚇了一跳,可再一看茶盅,恰好灌滿大半盅茶,周圍點滴不漏。
乾隆十分驚訝,問伙計:“為什么要這樣沏茶?”
伙計笑答:“官人,這是蝦眼水沖茶,老規(guī)矩了,水剛剛開,才起泡眼,廣東人俗稱蝦眼水,需要從高處往茶沖撞,第二回才在低處沖茶,只有這樣,茶才會出味?!?br>
“為什么你能做到滴水不漏?”乾隆又問。
伙計一笑,說:“熟能生巧吧?!?br>
乾隆聽得高興,站起來,自己拎起銅水煲,學著伙計的模樣,往仆人的茶盅里沖茶。
這一下,可把那仆人嚇得幾乎掉了魂,乾隆給仆人斟茶,自己如何變得起!按朝中規(guī)矩,這屬皇帝賞賜,要跪在地上叩頭謝恩,三呼萬歲的。但如今皇上微服出巡,不能暴露他的身份。仆人情急之下,連忙屈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做成屈膝的姿勢,中國名茶網在茶盅邊的桌面上,“篤篤篤”連敲幾下,表示叩頭謝恩。
每逢周末或假日,廣東人便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嘆早茶?。?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見,喝早茶在廣東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愉快的消遣,在這個層面上來說與其他娛樂活動并無二致。
廣州人與嘆茶的歷史
廣州人,早上九、十點鐘光景,施施然挾份報紙上茶樓去飲茶,說確切一點應該是去?嘆茶?,這是廣州人獨特的生活情趣。廣州人愛飲茶之風起于何時?難以考究。但廣州人飲茶歷史久遠則是可以肯定的。搜索
相傳南越國君趙佗,喜愛飲茶,經常帶著一班臣下到臨江的小樓茶敘。有一日,趙佗與僚屬品茗,一輪紅日升起,映得珠江浮光耀金,非常壯麗,趙頓時豪情勃發(fā),順手抓了一把茶葉灑向江中,那片片的茶葉忽而化成飛舞的銀鶴群,那鶴群忽而又幻化成一群仙女,飄然降落樓上,向趙佗奉上香茶。這個民間傳說,可以把廣州人飲茶的歷史上溯到西漢初期。
從史料看,被譽為茶圣的唐代陸羽,曾到廣州活動過,他的《茶經》很早就在廣州廣泛流傳,成為廣州飲茶的?經典?。由此,廣州人的飲茶之風也可以上溯到幾個世紀以前。
若以茶樓為標志,廣州人飲茶的歷史起碼亦有幾百多年??甲C廣州茶樓其前身是?二厘館?。在清代的咸豐、同治年間,這種?二厘館?在廣州城鄉(xiāng)已很普遍。
廣州早期的茶居叫做?二厘館?。?二厘館?多在街邊巷口開檔,上用樹皮做頂,中用竹木搭建,下擺幾張木臺木凳,旁邊生個爐子,爐上放一煲白粥、一鍋油 老板兼伙計就站著搓捏面粉,或將面切成面條,下到油鍋做成?油炸鬼?(油條),同時,還賣些芋頭糕、松糕、缽仔糕之類。茶價二厘(當時1毫錢等72厘)。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廣州的?二厘館?遍布大街小巷,有首民謠這樣唱道:?去二厘館飲餐茶,茶銀二厘不多花。糕餅樣樣都抵食,最能頂肚不花假。?
后來出現茶居,茶居自然比二厘館高級些,飲茶也講究起來,當時只有?一盅?,還沒?兩件?。?一盅?就是指用石灣粗制的綠釉壺泡茶,每人一盅炳茶。茶客多是做?三行?(建筑工人的通稱)和做苦力 (搬運)的勞苦大眾,他們勞累一天,倦縮了一夜,次日清早,借此茶居尋求片刻的喘息,會會工友,了解一下市道行情,發(fā)發(fā)牢騷。每天清晨四五點鐘,茶居大門一開,工友們蜂擁而人,一兩千個座位,十來分鐘便座無虛席。茶友們像約好似的,天天就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只要誰一缺席,就互相打探,看看發(fā)生了什么意外事情。
到了晚清,廣州市場更加繁榮,一些堂皇體面的茶樓在廣州興起。清朝光緒年間,在當時商業(yè)中心十三行,辦起了廣州第一間像樣的茶樓?三元樓"?。樓高四層,當時稱為?高樓?,裝飾得金碧輝煌,高雅名貴。從此以后,人們才把飲茶的地方叫?茶樓?,把品茗稱之為?上茶樓?。與此同時,一些茶居逐漸擴大經營,發(fā)展成茶樓,雖然名字仍帶?居?,如陶陶居、陸羽居、怡香居等,但門面裝修大都豪華富麗,經營推陳出新。
當然,上茶樓不僅是喝點茶那么簡單,嘆茶的內容,包括了吃點心。當時廣州人飲茶多是?一盅兩件?。所謂 ?一盅?,就是一個鐵嘴茶壺配一個瓦茶盅,壺里多放些粗枝大葉的茶,茶葉苦澀而沒有香氣,但可提神和沖洗腸胃。茶客中流行著?清早一杯茶,不用請醫(yī)家,也能通坑渠?,也就是所謂可以清腸胃,可以保健養(yǎng)生。所謂?兩件?,多是粗糙的松糕、芋頭糕、蘿卜糕之類,雖然不怎么香口,但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勞動人民頗覺實惠。
后來,茶樓為了迎合達官貴人的要求,開始選用靚茶,并用山泉水泡茶;?兩件?的質量也精細起來,或馬蹄糕或燒賣,或糯米雞或叉燒包等等。慢慢逐步形成廣州茶樓的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是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廣州處在亞熱帶,氣候悶熱潮濕。茶樓一般高三層,底層有六七米高,二三層各高五米左右,四面是高框玻璃窗,空氣流通,地方通爽,座位舒適,廳內懸掛字畫、條幅、楹聯等,環(huán)境布置清雅。
二是茶靚水滾。茶靚茶的品質上乘,能滿足茶客的口味;水滾泡茶要沸水,能品嘗出茶的真味。泡茶還要?高沖低泡?,讓沸水飛瀉入壺,使茶葉上下翻動,充分泡出味來。
三是點心精美多樣。點心花式品種多,以大類品種分,有常期點心、星期點心、四季點心、席上點心、節(jié)日點心、早點、午點、晚點,以及各具特色的招牌點心。
當時清早起來飲茶的,有豪商巨富、達官貴人,他們借飲茶乘機打探行情,建立關系。那時沒有電視和收音機,信息的交流、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大多在茶居,在飲茶間進行;也有三教九流,借著茶居做些偷訛拐騙、相妄選美的事;有前來茶居消磨時光的。可見,當時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yè)為什么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
茶樓發(fā)展到現代的酒家,更上一個臺階。當代的酒家在裝修上舍得花大本錢,有單間的,搞雅座的,既有輝煌的大廳,也有雅致的中廳。有中式的,西式的;有日本式,東南亞式;各式各樣的'擺設,開各種茶座,讓不同階層的市民有更多的選擇。
現在廣州茶樓不單只是經營早市,而是開早、午、晚三市。既有早茶,也開設下午茶,至于夜茶,樣式更豐富,吃燉品,吃海鮮都可以?,F在廣式點心制作精細,花樣很多,常見的有:蝦餃、燒賣、粉果、芋角、叉燒包、馬蹄糕、糯米雞等。
現在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多聚在西關一帶茶樓和白云山腳的鹿鳴酒家,并邊嘆茶邊玩鳥賞鳥(多在鹿鳴酒家);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人的飲茶茶禮
廣州人飲茶并無什么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飲茶有一不成文規(guī)矩:茶客們平??梢源挚跔€舌,但斟茶和飲茶日寸,得互敬互讓,即便是十分熟落的老友,對方給自己斟茶,也一定以兩指輕叩桌面,表示謝意。這種叩手茶禮一直維持至今,成為嶺南的一種民情風俗。問其淵源,有一個故事:
據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他只帶一個仆人,來到廣州西關泮溏村口?享順樓?小茶樓飲茶。一個伙計手捧兩個茶盅,里面裝著茶葉,放在乾隆與仆人桌前。然后,另一伙計右手挽一個大的銅水煲,來到乾隆帝面前,左手拎起茶盅蓋:右手往上一提,妻時,一股滾水從銅饅嘴瀉下,勢如青龍吐水。乾隆嚇了一跳,可再一看茶盅,恰好灌滿大半盅茶,周圍點滴不漏。
乾隆十分驚訝,問伙計:?為什么要這樣沏茶
伙計笑答:?官人,這是蝦眼水沖茶,老規(guī)矩了,水剛剛開,才起泡眼,廣東人俗稱蝦眼水,需要從高處往茶沖撞,第二回才在低處沖茶,只有這樣,茶才會出味。?
?為什么你能做到滴水不漏乾隆又問。
伙計一笑,說:?熟能生巧吧。?
乾隆聽得高興,站起來,自己拎起銅水煲,學著伙計的模樣,往仆人的茶盅里沖茶。
這一下,可把那仆人嚇得幾乎掉了魂,乾隆給仆人斟茶,自己如何變得起!按朝中規(guī)矩,這屬皇帝賞賜,要跪在地上叩頭謝恩,三呼萬歲的。但如今皇上微服出巡,不能暴露他的身份。仆人情急之下,連忙屈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做成屈膝的姿勢,在茶盅邊的桌面上,?篤篤篤?連敲幾下,表示叩頭謝恩。
乾隆覺得十分好笑,伙計看了大為不解,問仆人,這是什么意。仆人隨口而出:?這是叩手茶禮。?
從此,這種叩手茶禮便逐漸在茶居流行開來,后來成了廣東人飲茶的禮儀,如今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的華僑中依然十分流行。
最早的叩手指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手指握空拳,叩手指關節(jié),后來才漸漸轉變到現在的只用中指和食指并攏輕叩指尖了。
廣東風俗——新年贈橘
在我國的廣東地區(qū)流行著新春佳節(jié)互贈橘子的風俗,這個風俗是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緊密相連的。在民間,人們習慣上把橘字寫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時節(jié)民間用橘子相互饋贈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們的護身符。
通常,女人到親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時候都要準備一些紅橘,用籃子提上作為新春的禮物,而所得的回贈禮物也都是這些東西。
在廣東的海豐,小輩給長輩拜年時要以叩頭作揖賀年,而長輩就用紅紙包著錢或拿柑橘賞給小輩。與中國各地的風俗一樣,小輩向長輩拜年是向長輩致敬,長輩自然要犒賞小輩.至于用什么食物贈給小輩,自然是要選擇孩子愛吃并且有吉利意義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選為這種有特殊意義的食品了。至于賞賜紅包,則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買些他們愛吃,愛玩的東西,這是后來為簡化手續(xù)而變化的,雖然意思相同,但還是不如傳統的送個橘子更有意義。
在潮州,人們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諧音又是“大吉”,因而,到親戚家賀年都要帶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賀客帶來的互換,以便互盡好意,各得吉祥。假如新春佳節(jié)期間甲家的孩子打了或罵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須送一對大桔去賠禮,而甲家的爸媽也不責備自己的兒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諒了甲家的孩子。這說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賠禮以吉祥獻給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沒有不吉利的事情發(fā)生了。
http://finance.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63/46/class026300001/hwz565970.htm
飲涼茶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苦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后,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種時尚飲料。 飲早茶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y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梢?,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yè)為什么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飲"功夫茶" 廣州人在閑暇時以飲"功夫茶"為樂趣。飲"功夫茶"原來在潮汕地區(qū)盛行,現已在廣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般大,薄胎瓷,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則選用烏龍茶。放茶葉要把壺里塞滿,并用手指壓得實實的。據說壓得越實茶的香味越濃,越醇。水最好是經過沉淀的,或是礦泉水。沏茶時要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里,開頭一兩次要倒掉。斟茶時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后淡的情況。飲茶之時,一面品茗一面談天說地,這叫?quot;功夫"。 飲糖水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認為經煲制某些藥材、豆類、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潤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種名目繁多: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眉豆沙;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鳳凰奶糊;藥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還有燉蛋、燉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湯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jié){、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后飲用的為熱飲;冷凍后飲用的為冷飲,冷飲又常常與冰室(供應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飲專門店,廣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館冰室)連在一起。 宵夜 宵夜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一般是晚間十時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晚上自己動手煮食;有的單獨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邊大排檔或茶樓食肆的夜市中進食,因而市里漸漸地形成了多條"夜食街",以及各個茶樓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樓中的夜市往往開設有音樂茶座,以招徠食客。 生 產 習 俗 擇日開工新春佳節(jié)過后,各行各業(yè)都喜歡選擇一個好兆頭的日子開工。當天在工作場所門前燃放爆竹志慶。山區(qū)農民則在開工之日在田地插香燭奉神,用鋤頭在地里鋤幾鋤以示正式開工,然后燃放爆竹,取意開工吉利。 鄰里幫工沙田區(qū)農民每逢興建房屋或者辦理婚喪事宜,其新戚鄰里一般都主動樂意幫忙,屆時主人家供應飯食,無須計較酬勞。 干塘蓄塘養(yǎng)魚的人家當在魚塘捉完大魚,將塘水放干后,任何人都可以下去捕捉剩下的魚蝦,塘主全不介意。 生 活 習 俗 服飾穿戴沙田區(qū)婦女勞動時喜用毛巾包頭,稱此毛巾為津頭布;山區(qū)婦女則用布包頭,稱為包頭布。沙田區(qū)和部分民田區(qū)婦女都習慣用圍裙裹在上衣前面。民田區(qū)的圍裙多用小銀元作裙扣,或在裙邊繡花,圖案別致;沙田區(qū)的圍裙則比較簡樸,但也有用銀元作裝飾的。 清朝覆滅后,香山的男人很快就剪掉長辮,改留平頭裝甚至剃光頭,居城者逐漸留西裝,俗呼“花旗裝”。女孩子一般在四五歲的開始留長發(fā),及長,未婚者用紅頭繩扎辮尾,婚后梳散辮或束發(fā)髻。30年代后,有錢人家逐漸興燙發(fā),一般人家則多插扁平骨針或鐵質的“松頭夾”。建國后亦無大改變,只是年青婦女喜結雙辮。入80年代后燙發(fā)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逐漸講究發(fā)型的多樣化。 飲 食 嗜 好 飲茶中山城鄉(xiāng)居民一般喜歡在閑暇時間上茶樓酒飲茶吃點心,城區(qū)和各墟鎮(zhèn)都設有茶館酒肆,有的每日開早午晚三市,顧客絡繹不絕。 打邊爐(吃火鍋)冬天里,許多人都喜歡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邊煮邊吃青菜、豆腐和各種肉類,包括魚片、肉片、各種禽畜的內臟和海鮮等。沙田區(qū)居民還喜用狗肉和鯉魚打邊爐。 吃禾蟲,禾蟲是中山稻田里野生軟體小蟲,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鐵、磷和各種維生素,其味鮮美,城鄉(xiāng)居民歷來喜愛,視之為席上佳肴。民間烹調方法甚多,或煎、燉、煲,鮮禾蟲,或曬禾蟲干,腌制禾蟲醬,后者甚至是農家常年的備用菜。 吃狗肉中山城鄉(xiāng)居民都喜吃狗肉,烹調方法則各地不一,多數用綠豆先煲后燜。小欖人也喜用狗肉打邊爐。 蛇餐城鄉(xiāng)居民中的有錢人家喜在冬天吃蛇餐。食法有所謂“三蛇燴”(三蛇指金腳帶、飯鏟頭和過樹榕等毒蛇)、“龍虎鳳大燴”(即蛇貓雞同煲)、龍鳳羹(老母雞煲蛇)、水蛇花生湯(粥)等。 吃田鼠中山部農村居民喜吃田鼠。田鼠是稻田里的害蟲,毛黃肉多,農人多在秋冬之間捕捉,臘制為田鼠干,其味鮮美;也有的以烏豆、老姜煲湯。 吃麻鴨中山農村盛產家鴨和野水鴨,兩者肉質俱佳。沙田地區(qū)居民用鍋燜全鴨,俗稱“燎鴨”,民田地區(qū)多用子姜燜鴨,酒館用以烹制中山名菜“霸王鴨”,石岐居民喜在夏天煲冬瓜薏米荷葉鴨湯。秋冬季節(jié),人們喜腌制成肉質甘香可口的臘鴨。 吃田螺、石螺中山水網地帶盛產田螺和石螺,居民普遍嗜吃,多米纖粘詞爨ㄊ常?程鍇?用裨螄蒼詵姑媲逭簟?
http://www.tour028.com/jingdian/ReadNews.asp?NewsID=1500&BigClassName=%B9%E3%B6%AB&SmallClassName=&SpecialID=3
冬至是陰歷二十四個節(jié)氣之一,正是冬季之中。中國古代對冬至節(jié)非常重視,而且有頭賀的習慣?!逗鬂h書》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氣,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薄稘h書》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升,是個吉日,值得慶賀。至今在一些地區(qū)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图胰朔Q冬至為“冬節(jié)”、“亞節(jié)”。
冬至這天,在客家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習俗。廣東客家地區(qū),冬至之日,縣城多祭祀祠堂。如興寧縣城祭祀祠堂熱鬧非凡,有歌曰:“月尾冬至節(jié),祠堂多景色,一姓人都齊,豬羊來祭設,雖無祠堂份,去看也做得。他日發(fā)了財,主祭我做得。”這天,客家人家家做糯米糕,“叛丸”,殺雞祭祖敬神,一家團聚,俗稱“添歲”。廣東客家話“丸”與“圓”同音,“雞”與“佳”同音,因此,有“團圓”、“佳好”之意。有趣的是,贛南地區(qū)客家人“冬至”掃墓祭祖如同清明節(jié)。而閩西客家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總是做一些應時食品,如糯米糍粑等來慶賀這個節(jié)日。還蒸曬干糧、芋干、飯皮,并堆米屑收藏,稱“冬屑”。長汀人稱為“冬年”。此時,農民當年收成已畢,為慶豐收,家家歡宴,進服補藥和滋補食物。主要是豬蹄燉當歸、五加皮、熟地、黨參之類或公雞燉補藥,還有吃狗肉等。
流傳著這樣的民諺:“冬至至長長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長?!倍寥帐且荒臧讜冏疃痰囊惶臁6吝@天主要有二俗。其一,進補。鄉(xiāng)民人認為冬至是最佳的進補時令,此日進補最有效用。鄉(xiāng)民們進補首選的是狗肉。他們普遍認為狗肉最補,具有較高的食療和藥用價值。對于山高水冷,相對缺醫(yī)少藥的山區(qū)的客家人來講,狗肉確實有不少的誘惑力。家鄉(xiāng)有“小狗補腎、中狗補血、老狗去風濕”的說法。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認為狗肉美味可口,不管怎樣烹制都清香撲鼻,令人飄飄欲仙,食欲大開。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之說。因此,冬至這天,鄉(xiāng)民大都買小狗宰殺,用狗肉配一些如當歸、黨參、熟地、黃芪、人參等補血補氣的中藥煨或清燉后食用,且須早晨起來服用。也有一些鄉(xiāng)民取豬蹄、公雞等配補藥燉食。其二,釀米酒、制臘味等。家鄉(xiāng)人認為冬至以后至立春的水,是冬水。冬水所做的食物可保存較長時間不易變質,做的豆腐乳不易生蟲。所以,冬至這天大都洗壇炊米釀米酒,殺雞宰鴨制臘味,浸豆磨豆做豆腐乳,摘菜洗凈腌菜干等。家庭主婦忙里忙外好不熱鬧,整個山村到處洋溢著過冬至的熱鬧氣氛。
http://www.anylover.net/archiver/?tid-47157.html
農歷年的最后一天,稱“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農歷一年中的首日,俗稱為大年初一,與初二、初三稱為春節(jié)??图胰说倪^年涵蓋了春節(jié),從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就進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從一進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農具,忙忙碌碌四處赴圩辦年貨,戶戶動手打黃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顏片、麻糕等各色糕點,迎接新年。其中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塵”,以示除舊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農歷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晚餐較為豐盛,飯后祭灶,送“灶神”,是日謂之“偷心日”,客家人多在此日“動土”,無須請先生看風水朝向以及選時辰,一如冬至日。
“除夕”又稱“大年”,這一天,家家戶戶大門上都貼上春聯,門楣和窗戶上還貼上紅紙條。這天家家宰雞殺鴨。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過節(jié)不忘祖宗恩德。除夕的年夜飯,吃得特別早,一般下午四五點鐘就開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團圓飯,同喝辭歲酒,孩子們慶長大,老人們賀添歲。飯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動手,打掃餐廳,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開水燙過,清除油葷腥味,俗稱“凈齋”。接著,大人們拿出新衣裳,讓全家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家中所有大小房間都點上明燈,正廳或餐廳燒炭爐或火盆,要燒最大的樹兜,叫做喂年豬,寄寓來年養(yǎng)大肥豬,五谷豐登。大人包紅包給小孩壓歲,囑咐孩子聽話,好好學習,人長一歲,要更懂事,一家人圍爐而坐“守歲”,回顧舊歲,展望來年,通宵達旦。
正月初一午夜零時,人們爭先恐后焚香鳴炮,迎接新年,是謂“搶春”,認為起得越早這年的福氣越好。戶主燃放開門炮,向“吉利”方向而行,謂之“出行”。清晨穿新衣,先拜祖宗,后拜尊長,道“恭賀新禧”。男人帶小男孩提籃備茶酒魚肉祭社公、龍神;小孩邀集眾人一同把牛趕進山去,且一路燃放鞭炮相送,是謂“送春?!薄T绮统运兀ㄚM縣王母渡一帶地方全天吃素),謂吃了一年康康健健,意在免災保健康。是日,大人小孩整天玩樂,但不得出家門,尤忌小孩坐在別人家門檻上,婦女在曬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線,納鞋底、鞋墊、休閑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數豆子”,小孩喜歡燃放鞭炮等,整個村坊顯得十分熱鬧。初二開始走親訪友拜年,新年初見互道“恭喜發(fā)財”,各家由一名大人帶小孩去給長輩拜年,舊時小輩給長輩下跪,長輩給小孩發(fā)紅包壓歲,并說些吉利祝愿的話,壓歲錢多少各依血脈親疏、交情厚薄而異,多少都有打發(fā)。宗教信眾多于此日上山敬神禮佛。一般家庭從初二開始備“九龍盤”,內盛臘鴨、豬肝、香腸等小吃,另加花生、瓜子、果碟待客,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內親來訪多有吃酒娘蛋吃滿碗等厚待。此時節(jié),鄉(xiāng)間各地文娛活動豐富,請大戲(在宗祠祖堂的戲臺演出)、唱采茶、打龍燈、獅子燈、鯉魚燈、打獅等,從初二開始一直鬧到正月十五夜,達到高潮后散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00591.html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y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梢?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廣州早茶是一種民間飲食風俗。廣州人飲早茶,有的是當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圍坐一桌,共享天倫之樂。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則以此消閑。消閑族大多為街坊退休老人,他們一般來得最早,離去最遲,從早上茶館開門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檔”。這類茶客不去豪華酒家、高檔茶樓或賓館,而到就近街邊經濟實惠的小茶館。如去高檔茶樓,人均消費可以和酒宴差不多?!罢堅绮琛币彩菑V州人一種通常的社交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27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不同地域的飲茶禮儀
下一篇: 我國邊藏人的喝茶風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