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老舍茶館喝茶,感受的是京式茶文化。
愛茶之人,去到哪都喜歡往茶館
古色古香的中式門頭
登上二樓
,這里擺放著各式瓷器茶器、京劇人偶,全國各地的茶葉匯集于此。一側有小型特色清茶館一間,里面亭臺樓閣,不時飄出古琴樂聲和陣陣茶香。沿著紅漆原木臺階走向三樓,終于來到了品茶看戲的地方——西廳
。進門兩側墻上掛著各種老舍茶館輝煌歷史的老照片、名人書法字畫,還沒得看個仔細,就聽小二迎上來問著:“客官,您里邊請!”就這一句話,老北京茶館的味道更是撲面而來。戲臺上幕布已經拉開,看臺區(qū)則呈階梯狀
。紅木桌,四張凳,你一坐下,小二就會根據你購買的不同價位套票給你端上不同的宮廷細點、風味小吃。其中最便宜的套票,安排在最遠也是最高的區(qū)域,配的是茉莉綠茶一盞,南瓜子一份,宮廷紅棗糕和綠豆餅各兩塊。隨著茶水用精致的黃色蓋碗呈上,兩個青花瓷小方碟里盛著茶點、瓜子很快
皇城根下
,前門大街,老舍茶館,品茶聽戲,京味十足,叫人難忘。主要內容:《茶館》是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劇情片
,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序為背景,講述了20世紀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國普通民眾經歷的苦難和生活逐步崩潰的故事。該片改編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話劇
,由謝添執(zhí)導,于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
擴展資料
一
、主要角色介紹1
、王利發(fā)由演員于是之飾演,裕泰茶館的掌柜
。精明能干部
,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盡辦法跟上時代
2、常四爺
由演員鄭榕飾演
裕泰茶館的常客
3
由演員藍天野飾演,裕泰茶館的房東
他懷著實業(yè)救國的理想,變賣家產
,一心一意興辦工廠以求富國裕民。然 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頭來卻一事無成。4
、松二爺由演員黃宗洛飾演
,普通旗人,常四爺的好朋友講禮節(jié)
5、龐太監(jiān)?
由演員童超飾演
在平民百姓面前表現得傲慢不可一世,對“變法”懷著刻骨仇恨
二、獲獎記錄
于1983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館(1982年謝添執(zhí)導電影)
《茶館》以北京裕龍大茶館為背景
1. 汪曾祺散文好詞好句 我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說到歸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事.這個意思其實古人早就說過.黃梨洲<
"歸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
;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響的也只是這幾篇.歸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統(tǒng)派,我對他的那些談學論道的大文實在不感興趣.我曾想:一個思想迂腐的正統(tǒng)派,怎么能寫出那樣富于人情味的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呢?這個問題我一直還沒有想明白."他是真正做到 "無意為文"
,寫得象談家常話似的.他的結構 "隨事曲折".若無結構.他的語言更接近口語,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銜接處若無痕跡.他的<;項脊軒志>;的結尾: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平淡中包含幾許慘惻
,悠然不盡,是中國古文里的一個有名的結尾,"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趨舍不同,靜躁異趣,杜甫不能為李白的飄逸,李白也不能為杜甫的沉郁.蘇東坡的詞宜關西大漢執(zhí)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柳耆卿的詞宜十三,四女郎持紅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國的詞可分豪放和婉約兩派,其他文體大體也可以這樣劃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因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風,茅盾同志曾經很感慨地說:現在很少人寫婉約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邊城>
"第一條罪名是<
"第二條罪名,與第一條相關聯
,是說<;邊城>;寫的是一個世外桃源,脫離現實生活, <;迷城>;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的? <;邊城>;有沒有把現實生活理想化?這是個非常叫人困惑的問題."為什么這個小說叫邊城?這是個值得想一想的問題. <
"<
;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這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
,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為什么要浪漫主義
2. 汪曾祺作品里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有的小說
2、小說的語言是浸透了內容的
3
4
5、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篇小說寫得不錯
6
7
8、我想任何人的語言都是這樣
9
10
11、我的習慣是
12
13、語言的奧秘
14、若我在臨水照影里
15、他(聞一多)在很年輕的時候
3. 汪曾祺散文 語句 《汪曾祺散文 》語句:
1
2
3
4
、我以為語言具有內容性。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個作者的氣質、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態(tài)度,不是理念)。必須由語言入手,并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語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語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yǎng)。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包世成論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有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語言像樹,枝干內部汁液流轉,一枝搖,百枝搖。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5、國子監(jiān)
6
、祖父年輕時建造的幾進,是灰青色與褐色的。我自小養(yǎng)育于這種安定與寂寞里。報春花開放在這種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曬得那么多粉。固然報春花在我們那兒很少見,也許沒有,不像昆明。7
、她問了我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是,為什么我的小說里總有水?即使沒有水,也有水的感覺"8
、圖書館的管理員是一個妙人。他沒有準確的上下班時間。有時我們去得早了,他還沒有來,門沒有開,我們就在外面等著。他來了,誰也不理簡介汪曾祺: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
,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4. 關于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說故事像說著自己
——汪曾祺《我們都是世間小兒女》
2、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汪曾祺 《冬天》
3
——汪曾祺《文與畫》
4、寫小說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許多驚心動魄的事呢)
——汪曾祺《歲朝清供》
5
——汪曾祺《五味》
6
——汪曾祺《一輩古人》
7
——汪曾祺《跑警報》
8
——汪曾祺 《大淖記事》
9、愿少年
——汪曾祺《徙》
10
——汪曾祺《邂逅》
11
——汪曾祺 《蒲橋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