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 字魯望。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生年不詳;約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卒。農學。
陸龜蒙出身官僚世家,其父陸賓虞曾任御史之職。早年的陸龜蒙熱衷于科舉考試。他從小就精通《詩》、《書》、《儀禮》、《春秋》等儒家經(jīng)典,特別是對《春秋》更有研究。在進土考試中,他以落榜告終。此后,陸龜蒙跟隨湖州刺史張博游歷,并成為張的助手。后來回到了故鄉(xiāng)松江甫里(今江蘇吳縣東南甪直鎮(zhèn)),過起了隱居生活,后人因此稱他為“甫里先生”。在甫里,他有田數(shù)百畝,屋30楹,牛10頭,幫工20多人。由于甫里地勢低洼,經(jīng)常遭受洪澇之害,陸龜蒙因此而常面臨著饑謹之苦。在這種情況下,陸龜蒙親自身扛畚箕,手執(zhí)鐵鍤,帶領幫工,抗洪救災,保護莊稼免遭水害。他還親自參加大田勞動,中耕鋤草從不間斷。平日稍有閑暇,便帶著書籍、茶壺、文具、釣具等往來于江湖之上,當時人又稱他為“江湖散人”、“天隨子”。他也把自己比作古代隱士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在躬耕南畝、垂釣江湖的生活之余,他寫下了許多詩、賦、雜著,并于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臥病期間自編《笠澤叢書》,其中便有許多反映農事活動和農民生活的田家詩,如“放牛歌”、“刈麥歌”、“獲稻歌”、“蠶賦”、“漁具”、“茶具”等,而他在農學上的貢獻,則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小品、雜著之中。
隋、唐以后,特別是“安史之亂”以后,中國的經(jīng)濟重心開始移向南方,使得長期以來“火耕水耨”的南方農業(yè)走上精耕細作的道路。其標志便是以“耕、耙、耖”為核心的耕作技術體系的形成。而總結這一體系的便首推陸龜蒙,他在《耒耜經(jīng)》一文中寫道:“耕而后有爬,渠疏之義也,散垡去芟者焉。 爬而后有礰礋焉,有磟碡焉?!彼€根據(jù)自己對“象耕鳥耘”傳說的理解,對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提出了“深耕疾耘”的原則。
在耕、耙、耖的技術體系中,耕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陸龜蒙對當時江東一帶重要的水田耕作農具——犁的各部構造與功能作了記述和說明,寫了《末鋁經(jīng)》一文。
耒耜本是兩種原始的翻土農具,傳說農業(yè)始祖神農氏“斷木為耜,揉木為耒”,實際上最初的耒只是一尖頭木棒,后來又在尖頭木棒的下端安裝了一個短棒,用于踏腳這便是耜。使用耒耜的方式,有一人的“力田”。二人的“耦耕”。三人或多人的“劦(協(xié))田”。后來隨著金屬工具和獸力的使用,耒耜便進化為犁。初期的犁僅僅是將原來耒耜一推一拔,改為連續(xù)推拔。到秦漢時,犁已具備犁鏵、犁壁、犁轅、犁梢、犁底、犁橫等零部件,但多為直的長轅犁?;剞D不靈便,尤其不適合南方水田使用。唐代時長轅犁改進為曲轅犁,并在江東一帶廣泛使用。
根據(jù)《耒耜經(jīng)》記載,江東曲轅犁為鐵木結構,由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評、犁建、犁梢、犁盤等11個零部件組成。犁鏵用以起土;犁壁用于翻土;犁底和壓鑱用以固定犁頭;策額保護犁壁;犁箭和犁評用以調節(jié)耕地深淺;犁梢控制寬窄;犁轅短而彎曲;犁盤可以轉動。整個犁具有結構合理、使用輕便、回轉靈活等特點,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傳統(tǒng)的中國犁已基本定型。陸龜蒙還對各種零部件的形狀、大小、尺寸也有詳細記述,十分便于仿制流傳。
《耒耜經(jīng)》一共記載了4種農具,除江東犁以外,還有爬、礰礋和碌碡,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農具專著,也是第一篇談論江南水田農業(yè)生產的專文。
陸龜蒙有釣魚、飲茶、作詩的嗜好,他對各種漁具和茶具都有了解,并為之寫詩歌詠。
養(yǎng)魚之法世傳有《陶朱公養(yǎng)魚經(jīng)》,而于取魚之法卻付諸闕如,實際上捕魚遠在養(yǎng)魚之前,捕魚之法和捕魚之具必定更多。陸龜蒙據(jù)自己多年垂釣江湖的經(jīng)驗,做了《漁具十五首并序》及《和添漁具五篇》,對捕魚之具和捕魚之術作了全面的敘述。在《漁具十五首》“序”中,介紹了13類共19種漁具和兩種漁法。19種漁具中有屬于網(wǎng)罟之類的罛、罾、罺、罩等;有屬于簽之類的筒和車;還有梁、笱、箅、矠、叉、射、桹、神、滬、(竹字頭加椮)、舴艋、笭箵。這些漁具主要是根據(jù)不同的制造材料和制造方法,以及不同的用途和用法來劃分的。兩種漁法即“或以術招之,或藥而盡之”。凡此種種,正如他自己所說:“矢魚之具,莫不窮極其趣。”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對他的漁具詩十分贊賞,認為“凡有漁已來,術之與器,莫不盡于是也”。在《和添漁具五篇》中,陸龜蒙還以漁庵、釣礬、蓑衣、篛笠、背篷等為題,歌詠了與漁人息息相關的五種事物??偟恼f來是非常全面的。
漁具之外,陸龜蒙還有《和茶具十詠》,對茶具作了敘述。唐代的飲茶風氣很盛,陸本人就是個茶嗜者,他在顧渚山下開辟了一處茶園,每年都要收取租茶,并區(qū)分為各種等級。顧渚山在浙江湖州,是個著名的產茶區(qū)。據(jù)《郡齋讀書志·雜家類》載,茶圣陸羽著有《顧渚山記》2卷。當年陸氏與皎然、朱放等論茶,以顧渚為第一。陸羽和皎然都是當時的茶葉名家,分別著有《茶經(jīng)》和《茶訣》。 陸龜蒙在此開設茶園。深受前輩的影響,他寫過《茶書》一篇,是繼《茶經(jīng)》、《茶訣》之后又一本茶葉專著??上А恫柙E》和《茶書》均已失傳。唯有陸羽的《茶經(jīng)》3卷傳世。 盡管陸龜蒙的《茶書》已失傳,然而他所作的《和茶具十詠》卻保留了下來,“十詠”包括茶塢、茶人、茶笱、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等10項,有的為《茶經(jīng)》所不見,可與之對照研究。
作為農學家,陸龜蒙的貢獻不僅在于農業(yè)器具方面,其他諸如植物保護、動物飼養(yǎng)等方面也多有建樹。 他對柑桔害蟲桔蠹的形態(tài)、習性及自然天敵作了仔細的觀察,寫了《蠹化》一文,盡管他的用意在于借物抒懷,然而此文卻是一篇古代關于柑桔害蟲生物防治的史料。陸龜蒙觀察了鳧(野鴨)和鹥(海鷗)對稻糧的危害。寫有《禽暴》一文,提出了網(wǎng)捕和藥殺的防治辦法。陸龜蒙還強調了田鼠對水稻的危害性,寫有《記稻鼠》一文,提到了驅趕和生物防治兩種防治辦法。在動物資源保護方面,他大聲疾呼保護漁業(yè)資源,在《南涇漁父》一詩中說:“孜孜戒吾屬,天物不可暴。大小參去留,候其孳養(yǎng)報。終朝獲漁利,魚亦未常耗。”竭力反對“藥魚”這種破壞漁業(yè)資源的做法,極力提倡“種魚”,采收魚卵,遠運繁殖,借以保護漁業(yè)資源。
陸龜蒙作為一位文學家,其成就主要在詩歌和小品文方面;作為農學家,其影響則主要在農具方面,而農具方面的成就又突出地體現(xiàn)在對江東犁的總結。由于犁在農業(yè)中的地位,犁的進化史就是古代農業(yè)史,這就決定了陸龜蒙在中國農業(yè)史上的地位,以致于研究中國犁的學者,言必稱頌陸龜蒙的《耒耜經(jīng)》。
陸龜蒙生于官僚世家,卻終身以農為業(yè),雖以隱土自詡,卻懷儒家之志,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每見于筆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和皮日休一樣“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更為可貴的是,他雖胸懷天下,飲譽文壇,卻能將歷來不為文人和士大夫所重視的農具,進行細致的研究總結,甘做小人之事,為中國古代農具發(fā)展史留下寶貴的文字記載。 這與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的自傳《甫里先生傳》和《江湖散人傳》,對其生平和個性作了總結。他在《江湖散人傳》中寫道:“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束于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币苍S正是因為擺脫了儒家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才使他成為中國農業(yè)史上著名的農學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33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學茶記】好巖茶是怎樣煉成的
下一篇: 寫茶詩最多的一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