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茶常識

      愛的深度:曬紅(紅茶)的沖泡方法

      茶百科 2023-11-18 12:38:48

      愛的深度:曬紅(紅茶)的沖泡方法

      原創(chuàng)作者簡介葉羽晴川

      ,屬鼠,獅子座,武赤壁是故鄉(xiāng)
      ,亦是茶葉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
      。自幼喝
      ,長大亦愛茶
      ,至今已成癡
      。數(shù)年來
      ,已出版茶文化專著二十余本
      。在泛華文地區(qū)均有廣泛影響。


      來自云南2000多米海拔的地方

      ,在西南溫煦的陽光之下成長
      ,當(dāng)我與你相遇的時候,你給了我一個溫暖的下午

      初次相遇

      ,并不來自于隆重和尊貴。只是這樣一個很平常很平常的下午

      取出茶的時候

      ,每一根茶葉都沉甸甸的,也就是常說的壓手
      。這種感覺給人是踏實的
      ,歡喜的。


      當(dāng)茶葉投入蓋碗中

      ,聽到蓋碗里傳來的清晰的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穆曇魰r
      ,你仿佛就覺得是一場大師級音樂會啟幕的序曲,充滿了期待和激動

      精致源于對細(xì)節(jié)的無限挑剔

      。所以,當(dāng)你的指頭接觸到這一款茶葉
      ,內(nèi)心不由得要顫栗
      ,當(dāng)你的耳朵聽到這聲音,你幸福之門也逐漸的開啟
      。只是
      ,這只是個開頭嗎?后來的節(jié)奏又會是怎樣的呢?

      這是我于曬紅的一次共舞,當(dāng)內(nèi)心的的歡喜洋溢著的時候

      ,時光立即從匆忙中變得沉靜
      ,從模糊中變得清晰。


      水聲從安靜到唧唧有聲

      ,到恍如遠(yuǎn)去的身影
      ,我知道
      ,牽手的時候到了。當(dāng)水如珍珠般的落入蓋碗之中
      ,我可以聽到你輕輕的呵氣如蘭的呼吸
      ,那是慵懶而溫柔的,那是柔軟而嫵媚的
      。不忍心喚醒
      ,我只是讓水輕輕的沒過你。讓你在這一種溫暖和柔軟中緩緩的清醒
      。因為共舞的時候快到了,你我都必須保持最好的狀態(tài)

      振作起來吧

      ,振作起來讓我們未來的人生絢爛,美麗而幸福
      ,不是為了別人
      ,而是自己。


      再次注水

      ,一直讓水溢出蓋碗
      ,讓水面上微小的毫毛流出來。當(dāng)水面再次清凈了
      ,再次平靜了
      ,我知道,你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
      ,一切都是如此完美

      經(jīng)過水的滋潤,對你的身形如此完美

      ,多一分則胖
      ,少一分嫌痩。你的色彩也是紅得如此深沉
      ,卻一丁點兒都不世故
      。一入口,本以為你會說什么的
      ,卻不知
      ,你只是沉默,把你的芳香
      ,你含蓄的沉穩(wěn)的愛遞給了我的味蕾和嗅覺
      。不事張揚,卻又再一次深深的攫取


      人生會有無數(shù)次的相遇

      ,分離
      ,這一次,我也是深深的感恩和感動
      ,這來自云南的一抹紅

      (曬紅是我遇到的一款來自云南的紅茶,遇到了就深深喜歡

      ,最近我的日常茶基本上就是它了
      。)

      沖泡生普洱茶的方法

      沖泡生普洱茶的方法

        引導(dǎo)語: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qū)域 內(nèi)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后發(fā)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不同的泡法會有不同的品位

      ,下面我們來看看普洱茶的普洱茶的沖泡與品飲

         普洱茶沖泡時用的茶具

        準(zhǔn)備好普洱茶沖泡中所需要的茶具,如上圖

      ,從左到右的茶具分別為:茶盤毛刷
      ,背夾,蓋碗
      ,公道杯
      ,漏網(wǎng)架,漏網(wǎng)
      ,被子和茶針
      ,隨時提供沸水的設(shè)備。

        準(zhǔn)備好這些茶具后

      ,下面介紹普洱茶的沖泡步驟

         普洱茶的沖泡步驟

        第一步 選取10克普洱茶放入蓋碗中

        第二步 沿蓋碗邊沖入沸水,用蓋來翻動普洱茶

        第三步 倒出茶湯

      ,一般普洱茶都要洗茶
      ,生茶一般1-2次,熟茶2-3次

        第四步 沖洗漏網(wǎng)

      、杯子等茶具。

        第五部 沿蓋碗邊沖入沸水

      ,每次沖沸水后倒入公道杯中
      ,此稱為“一泡”,每次加之
      ,洗茶不記在內(nèi)

        第六步 將蓋碗內(nèi)的普洱茶湯,通過漏網(wǎng)流入公道杯中

        第七步 將公道杯中的普洱茶湯分別倒入杯子中

      ,這時便可品茗。

        第八步 再次將廢水沖入蓋碗中

      ,茶湯淡了可以稍微在蓋碗中停留的時間久一點

        紅茶要怎么沖泡口味更佳呢

        六大茶類當(dāng)中唯一不同的就是紅茶。但沖泡紅茶的方法大致相同

      。對于紅茶的喜愛還是更多于其它類茶葉
      。因為紅茶那誘人的`芬香讓偶經(jīng)久難忘。想要沖泡一杯口感美味的紅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哦

        如果你將泡好的紅茶倒入冰冷的茶杯當(dāng)中

      ,這樣就會大大的降低了紅茶的熱度,同時也減少了紅茶香氣的發(fā)揮
      。所以我們在沖泡紅茶時候
      ,要用熱水將茶壺及茶杯燙過一遍。等紅茶泡好以后在倒掉茶杯中的水
      。最后注入泡好的紅茶
      。此時的口感才是最佳的哦。

        飲用紅茶時候最好不要等其涼了以后在喝

      。冷掉的紅茶不僅會影響到原本暖胃的功效。紅茶放置過長還會降低其本身的營養(yǎng)元素

        紅茶最好用敞口的杯子來沖泡

      ,等到茶水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在添水,每杯的紅茶加水最好不要超過三次哦

         泡茶的三大常識介紹

        泡茶講究茶具

      、用水、水溫
      、環(huán)境
      、心境、甚至著裝(禮服)等等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
      ,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還有沖泡茶葉的時間
      ,這些都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
      、滋味展現(xiàn)充分準(zhǔn)確。下面就我們就 泡茶的三大常識 做一詳細(xì)介紹

         選茶葉

        從習(xí)慣來講

      ,有些人愛喝綠茶,有些人愛喝紅茶
      ,還有一些人愛喝花茶
      、烏龍茶等。而且還有明顯的地域性
      ,可能和當(dāng)?shù)氐臍夂驐l件
      、人文條件有關(guān)
      ,沒法說誰好誰壞,可以選自己愛喝的茶葉

        從營養(yǎng)健身角度來講

      ,紅茶比較適合于身體較虛弱的人,如果在其中加些糖
      ,效果會更好;青年人以綠茶為好;花茶有疏肝解郁
      、理氣調(diào)經(jīng)的功效;紅茶、沱茶
      、烏龍茶有助于減肥;綠茶的解毒效果更佳
      ,對體內(nèi)毒素較多的人有好處。

         選茶具

        茶具首推紫砂茶壺加瓷器茶杯

      ,日常喝茶用的最多的可能是玻璃杯了
      ,還有一些不銹鋼的、搪瓷的
      、紙質(zhì)的等
      。由于日常工作較忙,所以往往一杯茶要分幾次喝
      ,中間往往會蓋上蓋子防灰塵
      ,這樣回頭來再喝茶就不是味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钥紤]用紫砂壺或者紫砂杯
      ,由于透氣性好,所以茶不容易變味

         選水

        《茶經(jīng)》中說山泉水最好

      ,江河湖水次之,井水要差一些;現(xiàn)在還有自來水
      、純凈水和礦泉水等
      。用上等山泉水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對于普通大眾來說
      ,用自來水最常見,不過用自來水沏茶
      ,最好用無污染的容器
      ,先貯存一天
      ,待氯氣散發(fā)后再煮沸沏茶為好。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泡茶的三大常識介紹

      ,一般說來
      ,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guān),水溫愈高
      ,溶解度愈大
      ,茶湯就愈濃;反之
      ,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
      ,茶湯就愈淡
      ,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dāng)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里必須說明一點

      ,上面談到
      ,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后(水溫達(dá)100℃)
      ,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
      ,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泡茶的三大基本常識

        泡茶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NO

      ,泡茶的三大基本常識要訣把握的是
      ,茶葉、茶具及泡茶用到的水
      。我就以此為主題解說解說

         泡茶三要素一:選茶 。不同的茶葉沖泡出不同的茶香

      、功效
      ,甚至熏陶出別樣心情。比如說
      ,綠茶能排毒
      ,紅茶能調(diào)理虛弱的身體
      。而烏龍茶助減肥
      ,花茶能理氣疏肝。選擇適合自己的茶葉
      ,便開始下一步

         泡茶三要素二:茶具 。沖泡茶葉的茶具

      ,以紫砂壺和瓷器杯為佳
      。當(dāng)然日常時候用的玻璃杯也很好。前者的茶具好處在于透氣性比較強(qiáng)
      ,茶葉不容易產(chǎn)生變味

         泡茶三要素三:水 。對于我們普通的大多人民來說

      ,用自來水來泡茶是最常見的了
      。自來水泡茶最好先將其放于容器當(dāng)中存儲一天后在煮沸泡茶。泉水泡茶最佳
      ,其次是江河湖水
      ,而后是井水

      ;

      云南的曬紅屬于什么茶

      曬紅和滇紅的工藝差別: 曬紅:采青 → 萎凋 → 揉捻 → 發(fā)酵 → 曬干

      滇紅:采青 → 萎凋 → 揉捻 → 發(fā)酵 → 烘干

      有人說曬紅和滇紅只在最后一步驟有差異

      ,非也!在發(fā)酵階段就有明顯的不同
      ,曬紅是有氧發(fā)酵
      ,正因于此,才造就了“隔年香”的特點
      ,活性細(xì)胞才得以保留
      ,和普洱茶一樣具有陳放的價值,因為可以轉(zhuǎn)化的越來越好
      。一般滇紅是剛開始形美色艷.香郁味重.湯色紅濃
      , 但是兩年之后就慢慢的“褪色”,越往后品飲的價值越低
      。而生曬紅茶正好相反

      可以這么做比喻:滇紅就像云南的“野姑娘”,隨著時間的馴服會越來越“溫順”

      ,魅力是遞減的
      。而曬紅就像一位妙齡少女,清雅淡素
      ,時間愈長愈顯韻味
      ,魅力是遞增的。

      曬紅和滇紅的口感差別: 曬紅口感:湯色透亮清澈

      ,因為是2020年的茶
      ,“隔年香”的特點,入口即香
      ,清香淡雅
      、茶湯綿柔順口,喉韻漸顯沉香
      ,優(yōu)雅花果香
      ,杯底留香持久,茶氣強(qiáng)烈醇厚
      、回甘生津.滋味獨特適口性強(qiáng)
      。茶質(zhì)豐厚耐泡,茶湯濃厚
      ,湯質(zhì)細(xì)膩入口留香持久

      滇紅口感:滇紅以“香氣高揚”“茶湯紅濃”而聞名。含有濃郁的花香和微妙的烤香,有稍許刺激性.茶色金黃.口感圓潤.條索肥碩烏潤

      ,不管是加奶還是加檸檬依然蓋不住濃烈的香味

      那古樹茶厚稠豐富的口感,加上甜如蜜的潤滑滋味

      ,保留純料古樹茶的鮮甜豐富韻味
      ,香甜、醇厚且回甘十足
      。續(xù)沖多回仍保氣與味厚實
      ,層次變化十二泡有余,既有古樹的內(nèi)質(zhì)豐富特點
      ,也保留了日曬之大自然的日光清新氣息

      “ 越是純粹的事物,越不需要裝飾

      ,就能呈現(xiàn)出它的美 ”
      !茶杯里的香氣、茶湯的橙黃透亮都是純粹的展現(xiàn)
      ,將緊促的生活步調(diào)
      ,緩下來,喝喝茶明神靜氣
      ,讓香氣和韻味帶著你深度放松~

      找一篇文章,內(nèi)容和荼有關(guān)的
      。100分
      。找到答案再加100分。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

      ,茶樹最早出現(xiàn)于我國西南部的云貴高原
      、西雙版納地區(qū)
      。但是有部分學(xué)者認(rèn)為茶樹的原產(chǎn)地在印度
      ,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
      。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
      ,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xué)專著
      ,自戰(zhàn)國時代寫起
      ,成書于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yuǎn)古以來
      ,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
      ,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據(jù)考證: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
      ,遠(yuǎn)在上古時代
      ,傳說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
      ,以便從中發(fā)現(xiàn)有利于人類生存的植物
      ,竟然一天之內(nèi)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葉而得救
      。這雖然是傳說
      ,帶有明顯的夸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
      ,人類利用茶葉
      ,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jù)考察
      ,“茶”字最早出現(xiàn)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
      ,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
      ,在此之前
      ,“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
      ,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rèn)識
      ,僅僅根據(jù)它的味道,把它歸于苦菜一類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當(dāng)人們認(rèn)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qū)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chǎn)生了


      茶與糧食
      ,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由于氣候等原因,當(dāng)?shù)夭⒉划a(chǎn)茶
      ,官府為了增強(qiáng)控制少數(shù)民族的力量
      ,對茶葉的供給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dá)到“以茶治邊”的目的
      。與此同時
      ,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yīng),俞且
      ,以少量的茶
      ,交換多數(shù)的戰(zhàn)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fù)擔(dān)
      ,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
      ,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成為當(dāng)?shù)厝嗣裆畹谋匦杵罚耙蝗諢o茶則滯
      ,三日無茶則病”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然而
      ,中國在茶業(yè)上對人類的貢獻(xiàn)
      ,主要在于最早發(fā)現(xiàn)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
      ,并把它發(fā)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
      ,“古人夏則飲水
      ,冬則飲湯”,恒以溫湯生水解渴
      。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xí)
      ,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歐美一帶
      ,被認(rèn)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
      , “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
      , “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
      ,“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
      。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chǎn)和貿(mào)易
      ,除朝鮮
      、日本以及中亞
      、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后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jì)以后,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fā)展起來的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
      ,名品薈萃
      ,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
      、烏龍茶
      、花茶、白茶
      、黃茶
      。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
      ,又富欣賞情趣
      ,可陶冶情操。品茶
      、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
      ,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
      。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
      ,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于中國
      。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
      ,清飲雅嘗
      ,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
      ,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
      。同樣質(zhì)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
      、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shù)不一
      ,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
      ,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
      ,掌握科學(xué)的沖泡技術(shù)
      ,使茶葉的固有品質(zhì)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捌凡琛辈坏氰b別茶的優(yōu)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lǐng)略飲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
      ,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
      ,可以消除疲勞
      、滌煩益思、振奮精神
      ,也可以細(xì)啜慢飲
      ,達(dá)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shù)境界
      。品茶的環(huán)境一般由建筑物
      、園林、擺設(shè)
      、茶具等因素組成
      。飲茶要求安靜、清新
      、舒適
      、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
      ,山水風(fēng)景更是不可勝數(shù)
      。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shè)茶室
      ,讓人們小憩
      ,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
      ,禮儀之邦
      ,很重禮節(jié)。凡來了客人
      ,沏茶
      、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dāng)有客來訪
      ,可爭求意見
      ,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
      ,對茶葉適當(dāng)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
      ,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
      ,一般用茶杯泡茶
      ,如已喝去一半
      ,就要添加開水
      ,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
      ,水溫適宜
      。在飲茶時也可適當(dāng)佐以茶食、糖果
      、菜肴等
      ,達(dá)到調(diào)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葉的分類

      1.以色澤(或制作工藝)分類:

      茶類名 制作特色 代表產(chǎn)品
      綠茶 不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零) 龍井茶,碧螺春
      黃茶 徽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10-20m)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榮
      白茶 輕度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20-30m) 君山銀針
      青茶 半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30-60m)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
      ,凍頂烏龍茶
      紅茶 全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80-90m) 祁門紅茶
      ,荔枝紅茶
      黑茶 后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100m) 六堡茶,普洱茶

      2.以季節(jié)分類:

      ①春茶----是指當(dāng)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
      ,雨量充份
      ,再加上茶樹經(jīng)過了半年冬季的修養(yǎng)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
      ,色澤翠綠
      ,葉質(zhì)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特別是氨基酸
      。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②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
      ,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
      ,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
      、香氣多不如春茶強(qiáng)烈
      ,由于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
      、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
      ,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


      ③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
      。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jīng)春夏二季生長
      、新梢芽內(nèi)含物質(zhì)相對
      ,減少葉片大小不一
      ,葉底發(fā)脆,葉色發(fā)黃
      ,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④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
      ,氣候逐漸轉(zhuǎn)冷后生長的
      。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nèi)含物質(zhì)逐漸增加
      ,所以滋味醇厚
      ,香氣濃烈。

      3
      、按其生長環(huán)境來分:

      ①平地茶----茶芽葉較小
      ,葉底堅薄,葉張平展
      ,葉色黃綠欠光潤
      。加工后的茶葉條索較細(xì)瘦,骨身輕
      ,香氣低
      ,滋味淡。

      ②高山茶----由于環(huán)境適合茶樹喜溫
      、喜濕
      、耐陰的習(xí)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
      。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
      ,造成了高山環(huán)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
      、降雨量
      、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
      ,這些環(huán)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
      ,顏色綠
      ,茸毛多。加工后之茶葉
      ,條索緊結(jié)
      ,肥碩。白毫顯露
      ,香氣濃郁且耐沖泡


      飲茶禮儀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著嚴(yán)格的敬茶禮節(jié)
      ,還有著奇特的飲茶風(fēng)俗
      。我國飲茶,從神農(nóng)時代開始
      ,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
      。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
      ,這是我國漢族同胞
      ,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tǒng)美德與禮節(jié)
      。直到現(xiàn)在,賓客至家
      ,總要沏上一杯香茗
      。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
      。開個茶話會
      ,既簡便經(jīng)濟(jì),又典雅莊重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
      ,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fēng)俗
      。南宋都城杭州
      ,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
      ,并配以各色細(xì)果
      ,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
      。這種風(fēng)俗
      ,就是在茶杯內(nèi)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的
      。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
      。古人結(jié)婚以茶為識
      ,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
      ,否則就會枯死
      ,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
      ,女方接受男方聘禮
      ,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
      ,并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
      。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
      。三茶
      ,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jié)婚的定茶
      ,同房時的合茶
      。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
      ,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
      ,要回送幾缸紹興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槎Y時
      ,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
      ,第一杯百果
      ,第二杯蓮子、棗兒
      ;第三杯方是茶
      。吃的方式,接杯之后
      ,雙手捧之
      ,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觸
      ,即由家人收去
      。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
      ,作揖后才可飲
      。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
      ,現(xiàn)在當(dāng)然沒有了
      ,但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xí)。

      茶葉基本成份及功效

      、茶葉基本成份

      1
      、兒茶素類: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
      、澀味及收斂性

      2、咖啡因:帶有苦味
      ,是構(gòu)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3、礦物質(zhì):茶中含有豐富的鉀
      、鈣
      、鎂、錳等11種礦物質(zhì)


      、茶葉基本成份之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
      ,具有苦
      、澀味及收斂性
      。在茶湯中可與咖啡因結(jié)合而緩和咖啡因?qū)θ梭w的生理作用
      。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
      、抗腫瘤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
      、抑制血小板凝集
      、抗菌、抗產(chǎn)物過敏等功效


      2
      、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gòu)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紅茶茶湯中
      ,與多無酚類結(jié)合成為復(fù)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xiàn)象
      。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xù)
      ,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
      、礦物質(zhì):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
      、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zhì)
      。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
      ,屬于堿性食品?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蓭椭w液維持堿性
      ,保持健康。
      ①鉀:促進(jìn)血鈉排除
      。血鈉含量高
      ,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多飲茶可防止高血壓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錳: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強(qiáng)免疫功能
      ,并有助于鈣的利用
      。因不溶于熱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
      、維生素:
      ①類胡蘿卜素:在人體可轉(zhuǎn)換為維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飲咽才可補(bǔ)充。
      ②B群維生素及維生素C:為水溶性
      ,可由飲茶中獲取


      5、其他機(jī)能成份:
      ①黃酮醇類具增強(qiáng)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
      、抗炎癥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過程中強(qiáng)迫茶葉進(jìn)行無氧呼吸而產(chǎn)生
      ,稱佳葉龍茶可以防高血壓


      茶葉的選購

      茶葉的品質(zhì)好壞,在沒有科學(xué)儀器和方法鑒定的時候
      ,可以通過色
      、香、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
      。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zhì)量的優(yōu)劣
      ,通常采用看、聞
      、摸
      、品進(jìn)行鑒別。即看外形
      、色澤
      ,聞香氣
      ,摸身骨,開湯品評


      ①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
      。綠茶中的炒青應(yīng)呈黃綠色,烘青應(yīng)呈深綠色蒸青應(yīng)呈翠綠色
      ,龍井則應(yīng)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
      ;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
      ,質(zhì)量必定不佳
      。綠茶的汽色應(yīng)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
      ;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
      ,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yīng)烏黑油潤
      ,湯色紅艷明亮
      ,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huán)
      ,俗稱“金圈”
      ;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
      ,必是下等紅茶
      。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

      ②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
      ,如綠茶具清香
      ,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
      ,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
      。若香氣低沉
      ,定為劣質(zhì)茶;有陳氣的為陳茶
      ;有霉氣等異味的為變質(zhì)茶
      。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ú鑴t更以濃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葉的滋味
      ,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
      、澀、甜、鮮
      、酸等多種成分構(gòu)成
      。其成分比例得當(dāng),滋味就鮮醇可口
      ,同時
      ,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
      ,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
      ,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
      ;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
      ,甚至澀口、麻舌
      。上等紅茶滋味濃厚
      、強(qiáng)烈、鮮爽
      ;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
      。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
      ,但飲后口有回甜


      ④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zhì),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采摘的鮮葉直接相關(guān)
      ,也與制茶相關(guān)
      ,這都反應(yīng)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
      ,外形光
      、扁平、直
      ,形似碗釘
      ;好的珠茶,顆粒圓緊
      、均勻
      ;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
      、劃一
      ;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
      。如果條索松散
      ,顆粒松泡
      ,葉表粗糙,身骨輕飄
      ,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茶葉感官審評術(shù)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biāo)準(zhǔn) GB/T 14487-93 The terms of tea sensory tests
      1 主題內(nèi)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了一套評茶術(shù)語和定義。 本標(biāo)準(zhǔn)適用于我國各類茶葉的感官審評


      2 各類茶通用術(shù)語

      2.1 干茶形狀術(shù)語
      2.1.1 顯毫 tippy 茸毛含量特別多
      。 同義詞 茸毛顯露
      2.1.2 鋒苗 tip 芽葉細(xì)嫩,緊卷而有尖鋒。
      2.1.3 身骨 body 茶身輕重

      2.1.4 重實 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2.1.5 輕飄 light 身骨輕,茶在手中份量很輕。
      2.1.6 勻整 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細(xì)
      、長短
      、大小較一致,比例適當(dāng),無脫檔現(xiàn)象。 同義詞 勻齊
      ;勻襯
      2.1.7 脫檔 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當(dāng)

      2.1.8 勻凈 neat 勻整,不含梗樸及其他夾雜物。
      2.1.9 挺直 straight 光滑勻齊,不曲不彎
      。 同義詞 平直
      2.1.10 彎曲 bend 不直,呈鉤狀或弓狀
      。 同義詞 鉤曲;(耳環(huán))
      2.1.11 平伏 flat and even 茶葉在盤中相互緊貼,無松起架空現(xiàn)象

      2.1.12 緊結(jié) tightly 卷緊而結(jié)實

      2.1.13 緊直 tight and straight 卷緊而圓直。
      2.1.14 緊實 tight and heavy 松緊適中,身骨較重實

      2.1.15 肥壯 fat and bold 芽葉肥嫩身骨重
      。 同義詞 雄壯
      2.1.16 壯實 sturdy 尚肥嫩,身骨較重實。
      2.1.17 粗實 coarse and bold 嫩度較差,形粗大而尚重實

      2.1.18 粗松 coarse and loose 嫩度差,形狀粗大而松散

      2.1.19 松條 loose 卷緊度較差。 同義詞 松泡
      2.1.20 松扁 loose and flat 不緊而呈平扁狀

      2.1.21 扁塊 flat and round 結(jié)成扁圓形或不規(guī)則圓形帶扁的塊

      2.1.22 圓渾 roundy 條索圓而緊結(jié)。
      2.1.23 圓直 roundy and straight 條索圓渾而挺直
      。 同義詞 渾直
      2.1.24 扁條 flaty 條形扁,欠圓渾。
      2.1.25 短鈍 short and blunt 茶條折斷,無鋒苗
      。 同義詞,短禿
      2.1.26 短碎 short and broken 面張條短,下段茶多,欠勻整

      2.1.27 松碎 loose and broken 條松而短碎。
      2.1.28 下腳重 heavy lower parts 下段中最小的篩號茶過多

      2.1.29 爆點 blister 干茶上的突起泡點

      2.1.30 破口 chop 折
      、切斷口痕跡顯露。
      2.2 干茶色澤術(shù)語
      2.2.1 油潤 bloom 干茶色澤鮮活,光澤好

      2.2.2 枯暗 dry dull 色澤枯燥,無光澤

      2.2.3 調(diào)勻 even colour 葉色均勻一致。
      2.2.4 花雜 mixed 葉色不一,形狀不一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葉底

      2.3 湯色術(shù)語
      2.3.1 清澈 clear 清凈、透明
      、光亮
      、無沉淀物。
      2.3.2 鮮艷 fresh brilliant 鮮明艷麗,清澈明亮

      2.3.3 鮮明 fresh bright 新鮮明亮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葉底。
      2.3.4 深 deep 茶湯顏色深

      2.3.5 淺 light colour 茶湯色淺似水

      2.3.6 明亮 bright 茶湯清凈透明。
      2.3.7 暗 dull 不透亮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葉底

      2.3.8 混濁 suspension 茶湯中有大量懸浮物,透明度差。
      2.3.9 沉淀物 precipitate 茶湯中沉于碗底的物質(zhì)

      2.4 香氣術(shù)語
      2.4.1 高香 high aroma 茶香高而持久

      2.4.2 純正 pure and normal 茶香不高不低,純凈正常。
      2.4.3 平正 normal 較低,但無異雜氣

      2.4.4 低 low 低微,但無粗氣

      2.4.5 鈍濁 stunt 滯鈍不爽。
      2.4.6 悶氣 sulks odour 沉悶不爽

      2.4.7 粗氣 harsh odour 粗老葉的氣息

      2.4.8 青臭氣 green odour 帶有青草或青葉氣息。
      2.4.9 高火 high-fired 微帶烤黃的鍋巴或焦糖香氣

      2.4.10 老火 over-fired 火氣程度重于高火

      2.4.11 陳氣 stale odour 茶葉陳化的氣息。
      2.4.12 劣異氣 gone-off and tainted odour 煙
      、焦
      、酸、餿
      、霉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zhì)所產(chǎn)生的氣息
      。使用時應(yīng)指明屬何種劣異氣。
      2.5 滋味術(shù)語
      2.5.1 回甘 sweet after taste 回味較佳,略有甜感

      2.5.2 濃厚 heavy and thick 茶湯味厚,刺激性強(qiáng)

      2.5.3 醇厚 mellow and thick 爽適甘厚,有刺激性

      2.5.4 濃醇 heavy and mellow 濃爽適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匚陡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刺激性比濃厚弱而比醇厚強(qiáng)。
      2.5.5 醇正 mellow and normal 清爽正常,略帶甜

      2.5.6 醇和 mellow 醇而平和,帶甜
      。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強(qiáng)。
      2.5.7 平和 neutral 茶味正常
      、刺激性弱

      2.5.8 淡薄 plain and thin 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無味。 同義詞 和淡
      ;清淡
      ;平淡
      2.5.9 澀 astringency 茶湯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覺。
      2.5.10 粗 harsh 粗糙滯鈍

      2.5.11 青澀 green and astringency 澀而帶有生青味

      2.5.12 苦 bitter 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2.5.13 熟味 ripe taste 茶湯入口不爽,帶有蒸熟或悶熟味

      2.5.14 高火味 high-fire taste 高火氣的茶葉,在嘗味時也有火氣味

      2.5.15 老火味 over-fired taste 近似帶焦的味感。
      2.5.16 陳味 stale taste 陳變的滋味

      2.5.17 劣異味 gone-off and tainted taste 煙
      、焦、酸
      、餿
      、霉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zhì)所產(chǎn)生的味感。使用時應(yīng)指明屬何種劣異味

      2.6 葉底術(shù)語
      2.6.1 細(xì)嫩 fine and tender 芽頭多
      。葉子細(xì)小嫩軟。
      2.6.2 柔嫩 soft and tender 嫩而柔軟

      2.6.3 柔軟 soft 手按如綿,按后伏貼盤底

      2.6.4 勻 even 老嫩、大小
      、厚薄
      、整碎或色澤等均勻一致。
      2.6.5 雜 uneven 老嫩
      、大小
      、厚薄、整碎或色澤等不一致

      2.6.6 嫩勻 tender and even 芽葉勻齊一致,嫩而柔軟

      2.6.7 肥厚 fat and thick 芽頭肥壯,葉肉肥厚,葉脈不露。
      2.6.8 開展 open 葉張展開,葉質(zhì)柔軟
      。 同義詞 舒展
      2.6.9 攤張 open leaf 老葉攤開

      2.6.10 粗老 coarse 葉質(zhì)粗梗,葉脈顯露。
      2.6.11 皺縮 shrink 葉質(zhì)老,葉面卷縮起皺紋

      2.6.12 瘦薄 thin 芽頭瘦小,葉張單薄少肉

      2.6.13 薄硬 thin and hard 葉質(zhì)老瘦薄較硬。
      2.6.14 破碎 broken 斷碎
      、破碎葉片多

      2.6.15 鮮亮 fresh bright 鮮艷明亮。
      2.6.16 暗雜 dull and mixed 葉色暗沉
      、老嫩不一

      2.6.17 硬雜 hard and mixed 葉質(zhì)粗老、堅硬
      、多梗
      、色澤駁雜。
      2.6.18 焦斑 scorch batch 葉張邊緣
      、葉面或葉背有局部黑色或黃色燒傷斑痕


      3 綠茶術(shù)語

      3.1 干茶形狀術(shù)語
      3.1.1 細(xì)緊 wiry 條索細(xì)長緊卷而完整,鋒苗好。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紅茶和黃茶干茶形狀

      3.1.2 緊秀 tight and slender 緊細(xì)秀長,顯鋒苗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高檔條紅茶干茶形狀。 同義詞 苗秀
      3.1.3 蝌蚪形 tadpole shape 圓茶帶尾,條茶一頭粗

      3.1.4 圓頭 roundy piece 條形茶中結(jié)成圓塊的茶

      3.1.5 盤花 spiral 含芽尖,加工精細(xì),炒制成盤花圓形或橢圓形的顆粒。
      3.1.6 卷曲 curly 呈螺旋狀或環(huán)狀卷曲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茶干茶形狀

      3.1.7 細(xì)圓 fine round 顆粒細(xì)小圓緊,嫩度好,身骨重實。
      3.1.8 圓緊 round and tight 顆粒圓而緊結(jié)

      3.1.9 圓結(jié) round and tightly 顆粒圓而結(jié)實

      3.1.10 圓整 round and normal 顆粒圓而整齊。
      3.1.11 圓實 round and heavy 顆粒稍大,身骨較重實

      3.1.12 粗圓 coarse and round 顆粒稍粗大尚成圓

      3.1.13 粗扁 coarse and flat 顆粒粗松帶扁。
      3.1.14 團(tuán)塊 round drop 顆粒大如蠶豆或荔枝核,多數(shù)為嫩芽葉粘結(jié)而成

      3.1.15 扁癟 flat and thin 葉質(zhì)瘦薄無肉,扁而干癟

      3.1.16 黃頭 yellow head 葉質(zhì)較老,顆粒圓結(jié),色澤露黃。
      3.1.17 扁削 sharp and flat 扁茶邊緣如刀削過,不起絲毫皺折

      3.1.18 尖削 sharp 扁削而尖鋒顯露

      3.1.19 扁平 flat 扁直坦平

      3.1.20 光滑 smooth 表面油潤發(fā)亮。
      3.1.21 光扁 smooth and flat 扁平光滑

      3.1.22 光潔 smooth and clean 表面尚油潤發(fā)亮

      3.1.23 挺秀 tender and straight 挺直、顯鋒苗
      、造形秀美

      3.1.24 緊條 tightly 扁條過緊。
      3.1.25 狹長條 narrow 扁條過窄
      、過長

      3.1.26 寬條 broad 扁條不緊過寬。
      3.1.27 折疊 unflat 葉張不平呈皺疊狀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白茶干茶形狀

      3.1.28 寬皺 broad and shrink 扁條折皺而寬松。
      3.1.29 渾條 roundy leaf 扁條不扁呈渾圓狀

      3.1.30 細(xì)直 fine and straight 細(xì)緊圓直
      、兩端略尖,形似松針。
      3.2 干茶色澤術(shù)語
      3.2.1 綠翠 green jade 碧綠青翠
      、鮮艷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葉底。
      3.2.2 嫩綠 tender green 淺綠嫩黃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湯色和葉底

      3.2.3 深綠 deep green 綠得較深,有光澤。
      3.2.4 墨綠 black green 深綠泛烏有光澤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白茶干茶色澤
      。 同義詞 烏綠
      3.2.5 綠潤 green bloom 色綠而鮮活。富有光澤

      3.2.6 起霜 silvery 表面帶銀白色有光澤

      3.2.7 銀綠 silvery green 色深綠表面銀白起霜。
      3.2.8 灰綠 greyish green 綠中帶灰,光澤不及銀綠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白茶干茶色澤

      3.2.9 青綠 blueish green 綠中帶青。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綠茶葉底色澤和烏龍茶干茶色澤
      3.2.10 黃綠 yellowish green 以綠為主,綠中帶黃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綠茶湯色和葉底
      ;黃茶干茶和葉底的正常
      色澤及白茶不正常的干茶色澤。
      3.2.11 綠黃 greenish yellow 以黃為主,黃中泛綠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湯色和葉底

      3.2.12 露黃 little yellow 面張含有少量黃樸、片及黃條。
      3.2.13 灰黃 greyish yellow 色黃帶灰

      3.2.14 枯黃 dry yellow 色黃而枯燥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白茶干茶色澤。
      3.2.15 灰暗 greyish dull 色深暗帶死灰色

      3.2.16 灰褐 greyish auburn 色褐帶灰無光澤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紅茶干茶色澤。
      3.3 湯色術(shù)語
      3.3.1 綠艷 brilliant green 綠中微黃,鮮艷透明

      3.3.2 淺黃 light yellow 黃色較淺。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茶和白茶湯色

      3.3.3 深黃 deep yellow 黃色較深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白茶和黃茶湯色。
      3.3.4 紅湯 red liquor 湯色發(fā)紅,綠茶已變質(zhì)

      3.3.5 黃暗 yellow dull 色黃而暗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葉底色澤。
      3.3.6 青暗 blue dull 色青而暗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綠茶
      、壓制茶和紅茶葉底色澤。
      3.4 香氣術(shù)語
      3.4.1 一般綠茶香氣術(shù)語
      3.4.1.1 馥郁 fragrance 芬芳持久,沁人心肺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烏龍茶和紅茶香氣

      3.4.1.2 鮮嫩 fresh and tender 具有新鮮悅鼻的嫩茶香氣。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紅茶香氣

      3.4.1.3 鮮爽 fresh and brisk 新鮮爽快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綠茶滋味、紅茶香味和烏龍茶滋味

      3.4.1.4 清高 clean and high 清香高而持久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茶和烏龍茶香氣。
      3.4.1.5 清香 clean aroma 清鮮爽快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烏龍茶香氣

      3.4.1.6 花香 flowery flavour 茶香鮮悅,具有令人愉快的似鮮花香氣。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烏龍茶和紅茶香氣

      3.4.1.7 板栗香 chestunt flavour 似熟栗子香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茶香氣。
      3.4.1.8 甜香 sweet aroma 香高有甜感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茶
      、烏龍茶和條紅茶香氣。
      3.4.2 烘青花茶香氣術(shù)語
      3.4.2.1 鮮靈 fresh lovely 花香新鮮充足,一嗅即感

      3.4.2.2 濃 heavy 花香濃郁,強(qiáng)烈持久

      3.4.2.3 純 pure 花香、茶香比例調(diào)勻,無其他異雜氣。
      3.4.2.4 幽香 gentle flowery flavour 花香文靜
      、幽雅柔和持久

      3.4.2.5 香薄 thin aroma 花香短促,薄弱 同義詞 香弱
      3.4.2.6 香浮 weak aroma 花香浮于表面,一嗅即逝。
      3.4.2.7 透蘭 magnoma 茉莉花香中透露玉蘭花香

      3.4.2.8 透素 tea aroma 花香薄弱,茶香突出

      3.5 滋味術(shù)語
      3.5.1 爽口 brisk 有刺激性,回味好,不苦不澀。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烏龍茶和紅茶滋味

      3.5.2 鮮濃 fresh and heavy 鮮潔爽口,富收斂性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紅茶滋味。
      3.5.3 熟悶味 stewed taste 軟熟沉悶不爽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茶和紅茶滋味

      3.6 葉底術(shù)語
      3.6.1 青張 blue leaf 夾雜青色葉片。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烏龍茶葉底色澤

      3.6.2 靛青 blue 藍(lán)綠色

      4 黃茶術(shù)語

      4.1 干茶形狀術(shù)語
      4.1.1 扁直 flat and straight 扁平挺直

      4.1.2 肥直 fat and straight 芽頭肥壯挺直,滿坡白毫。形狀如針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綠茶和白茶干茶形狀

      4.1.3 梗葉連枝 whole flush 葉大梗長而相連。
      4.1.4 魚子泡 scorched points 干茶有如魚子大的突起泡點

      4.2 干茶色澤術(shù)語
      4.2.1 金黃光亮 golden bright 芽頭肥壯,芽色金黃,油潤光亮

      4.2.2 嫩黃光亮 tender yellow bright 色淺黃,光澤好。
      4.2.3 褐黃 auburnish yellow 黃中帶褐,光澤稍差

      4.2.4 青褐 blueish auburn 褐中帶青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壓制茶干茶、葉底色澤和烏龍茶干茶色澤

      4.2.5 黃褐 yellowish auburn 褐中帶黃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烏龍茶干茶色澤和壓制茶干茶、葉底色澤

      4.2.6 黃青 yellowish blue 青中帶黃

      4.3 湯色術(shù)語
      4.3.1 黃亮 yellow bright 黃而明亮。有深淺之分
      。此術(shù)語也適用于黃茶葉底色澤和白茶湯色

      4.3.2 橙黃 orange yellow 黃中微泛紅,似桔黃色,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41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
      明代官窯明代采取“官辦民燒”的形式
      ,開始有官廠,專燒進(jìn)貢的瓷器
      。如在景德鎮(zhèn)設(shè)御器廠
      ,也稱景德鎮(zhèn)御窯廠,特派廠官
      ,經(jīng)費出自地方
      ,編役人夫,設(shè)窯達(dá)五十幾座
      為什么玫瑰花茶泡了就白了
      為什么玫瑰花茶泡了就白了玫瑰花本身含有花青素
      ,水泡過之后花是會變白
      ,但是玫瑰花茶泡了較長時間以后才會變白的,不可能一泡就變白
      。如果一泡就變白
      老舍茶館一碗老茶品味北京
      老舍茶館一碗老茶品味北京轉(zhuǎn)天安門累了吧?逛大柵欄乏了吧?那就老舍茶館坐坐吧
      。順著前門往西,轉(zhuǎn)過街角
      ,就會看見一棟古色古香
      、有一對金龍飛舞的老北京建筑,那就是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的“老舍茶館”
      鑒別安溪鐵觀音
      鑒別精品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xué)問
      ,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民觀形聞香即可鑒別茶葉優(yōu)劣,高者能品斷是茶產(chǎn)何地何村
      ,幾年生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