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
傳統(tǒng)經典誦讀
大道家園
傳統(tǒng)典籍
綜合瀏覽區(qū)
羲黃大學
文始法脈
道德經集釋
藥食同源
飲食營養(yǎng)
春季食療
夏季食療
秋季食療
冬季食療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藥浴
藥酒
健康綜合
刮痧
諸子百家
儒家
歷史探究
宗祠傳統(tǒng)
道家
詩詞歌賦
古玩字畫
國學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黃道吉日
搬家吉日
開業(yè)吉日
裝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經集釋
實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錄
首頁
>>
茶常識
南宋青瓷茶碗欣賞
品茶
2023-11-19 04:48:03
南宋青瓷茶碗欣賞
這件青瓷
茶
碗是南宋時杭州官窯生產的青瓷器
。茶碗壁薄胎細,胎色呈紫黑色
,釉面開裂
,裂片紋冰裂疏密不一,重疊交錯
,深淺不同,成為器物的裝飾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谘丶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口部釉面流落露胎色
,釉色文靜雅致
。胎釉呈色與文獻中所記“金絲鐵線”
、“紫口鐵足”的特征基本符合
。
北宋時
,宋徽宗曾在都城汴京設官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熬缚抵畞y”以后,遷都臨安(今杭州)
。南宋統(tǒng)治者為滿足宮廷之需,在臨安設置官窯
。根據(jù)史書記載
,南宋官窯有兩處,即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官窯
。有些學者認為“修內司”是個官署,史書上“置窯于修內司”只是由修內司管轄窯務而已,郊壇下官窯是南宋唯一的官窯
,根本不存在另一座“修內司官窯”
。
里千家的茶碗分類
《東洋見聞錄》
茶碗是茶道的靈魂
,是最重要的茶道具
,也是第一的茶道具
,同時也是種類最為豐富的茶道具。日本的茶碗并沒有中國的碗的種類那么多和豐富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
,基本發(fā)展出三期的趨勢,即從中國進口的唐物茶碗
,從朝鮮進口的高麗茶碗
,日本本國生產的和物茶碗
。其中
,高麗茶碗的種類最多。茶道入門即是從“識器”開始
,然后才是“修身”
,“靜心”
,所以雖然日本茶道講究禪寂,但是對于器物的要求和分別
,卻是非常嚴格的。日本茶碗的基本種類
。一共有三期,二十多種
,近100個小類 唐物是指從中國進口的東西的總稱,包括唐物茶碗
,唐物茶入
,唐物茶壺,唐物花入等等
。其中最為值錢的是唐物茶入
,然后才是唐物茶碗。
中國向日本出口瓷器
,要追溯到唐代
,所以叫做“唐物”
,當時是以贈送和私人攜帶的方式,把大量中國的瓷器帶回日本
,不過唐代的瓷器技術其實還不是很高明
。宋代大量瓷器出口到日本
,這個時候,唐物茶碗和中國茶道在日本流行開來
,這是唐物茶碗的鼎盛時期。德川幕府成立以后
,日本茶道發(fā)生了重大轉型,這個時候,高麗茶碗替代了唐物茶碗的地位
,直到今天
,唐物茶碗的觀賞和藝術價值都超過了使用價值,但是日本茶道講究的主要是使用價值
。其實中國各種各樣的瓷器
,都出口到日本過,但是出口瓷器并非精品
,和清宮舊藏的差距非常大,但是日本人還是非常珍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存唐物茶碗比較多的是竹貓神社
唐物茶碗主要有:
1 天目茶碗,其中包括禾目天目(兔毫建盞)
,油滴天目(鷓鴣建盞)
,曜變天目(異毫盞),俗稱建州三天目
。還有木葉天目
,玳皮天目
,龜鱉天目
,俗稱吉州三天目
。油滴天目中還有磁州天目
。除此之外,還有黃天目和灰披天目。這些都是唐物天目
。
2 青磁茶碗,即我們的“青瓷茶碗”
,有一般的青磁和珠光青瓷(劣化發(fā)黃的青瓷)兩個大類
3 染付茶碗,就是我們的”青花瓷“
4 赤繪茶碗
,也就是我們的”五彩瓷“
5 安南茶碗,越南北方原來的安南國生產的茶碗
,但是也算在唐物中。
天目茶碗:天目茶碗本來是指日本僧人帶回的黑色茶碗
,日本的僧人多在天目山修行
,從那里帶回了茶碗,主要是當時福建建州窯生產的一種叫做建盞的茶碗。后來
,日本人把所有的黑釉碗都叫做天目茶碗
,所以天目茶碗并不特指建盞。
禾目天目:禾目天目
,中國人叫做兔毫建盞
,是建州窯的主要產品
,由于極厚的掛釉在燒造的時候產生了流動,所以產生了一條一條的圖案
,這也是“窯變”的一種
。是宋代非常常見的一種碗
,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的古玩市場上都有大量的存世
。其中,毫色泛綠為佳
,而泛藍則為極品。但是禾目天目由于數(shù)量太多
,所以并沒有特別有名的藏品
。
油滴天目:油滴天目有兩種,一種是建州油滴
,在中國叫做鷓鴣盞,因為花紋像鷓鴣鳥的羽毛
。還有一種叫磁州油滴,在中國叫做雨點釉
,兩種碗一種是南方瓷
,一種是北方瓷
,風格迥然不同
。油滴天目是建州
窯另外一種施釉方式而成的碗,但是成功率非常低
,所以傳到日本就非常珍貴了
。油滴天目因為釉銀色,看上去就像油掛在上面而得名
,又以滴中帶藍為上佳
。
曜變天目:曜變天目是油滴天目偶然而成的珍品
,在全世界
,被認定為曜變的只有3只(據(jù)說曾經有5個除了已經認定的3個還有兩個
。一個是竹貓神社藏但未曾公開展出
。另外一個是本能寺之變時和織田信長一起焚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胺Q是謎一般的茶碗
。曜變茶碗可能是由于油滴中空氣爆裂卻沒有傷及碗面而成的
,所以油滴附近有異常耀眼的藍色。曜變茶碗在古代中國被認為不好看
,所以中國大陸發(fā)現(xiàn)了一些被砸碎的曜變瓷片。但是北宋時代,曾經有一些被進貢到朝廷
,被稱為“異毫盞”因為皇家認為有靡靡之音的感覺最后被打碎丟棄并禁止進宮
。
以上三種
,都是來自于福建的建州窯
,所以又叫做建州三天目。是日本茶碗中
,最為高級的品種
。
木葉天目:木葉天目又叫做樹葉盞
,是宋代江西吉州窯的有名作品。吉州窯在燒之前
,用一種特殊的貼花技術
,把樹葉
,剪紙等貼在碗面
,然后上釉燒造
,這樣就會出現(xiàn)奇特的花紋
。在喝茶的時候
,就好像一片樹葉漂浮在水面上,很有意思
。木葉天目一般都是大口徑的斗笠盞,是江西吉州窯非常普遍的一種產品
。
鱉甲天目:在《大正名器鑒》一書出版前,日本人并不區(qū)分玳皮天目和鱉甲天目
。鱉甲天目和玳皮天目的外觀迥然不同
,在中國
,兩種碗一直區(qū)別,玳皮天目叫做貼花盞
,而鱉甲天目叫做虎皮盞。其實主要的區(qū)別還是在碗內表面
。鱉甲天目是宋代吉州窯的名品
,用類似建窯的掛釉方式形成很有意思的類似老虎皮的花紋。器形和木葉天目一樣
,大多是大口徑盞
。
玳皮天目(玳玻天目 玳瑁天目):玳皮天目是吉州窯最為精美的茶碗
,在日本,有一件玳皮天目被評定為國寶
。玳皮天目的上釉方式和鱉甲相似
,但是內部都使用貼花的技術
,圖案一般都是吉祥的動物,文字
,其中以龍鳳
,生肖
,花草
,最為眾多。而窯變形成的和鈞窯相似的黃色花紋
,表現(xiàn)出了非常細膩的質感,堪稱是唐物中最為華麗的茶碗
。以上三種,都是來自于江西的吉州窯
,所以又叫做吉州三天目。比起建州三天目
,吉州三天目的名氣要略微遜色
。
黃天目:黃天目和灰披天目的外觀非常相似,都是南宋時代和元代南方燒造的黃色建盞
。其燒造的方式和傳統(tǒng)的宋代建窯有了很大的區(qū)別。是在釉料中加入草木灰形成特殊曜變的茶碗
,能夠造就星云一般的效果
。在中國
,黃天目茶碗很容易和北方的劣化青瓷混淆
,并且認為是比較低檔的茶具
。但是黃天目在日本茶道的轉型期被重視,其普通的外觀
,受到日本茶人的一致好評
。
灰披天目(灰被天目):灰披天目的時間跨度要比黃天目大,最早是指一批建窯的失敗品
,即掛黑釉失敗
,或者忘記掛黑釉的建盞
,所以盞面沒有出現(xiàn)黑色
,而全部是內層的黃釉
,看上去就好像覆蓋了一層灰一樣而得名。元時代
,建窯沒落后
,這種黃釉碗因為技術的沒落而大量出現(xiàn),并且少量出口到了日本
。和黃天目一樣,并不起眼的顏色
,沒有花紋
,甚至是非常古樸的顏色,大大激起了日本人的美感體驗
,因為日本人非常偏愛灰披天目茶碗
。
青磁茶碗:青磁,即中國的青瓷
,在日本是極端高級的茶具
,往往被當作觀賞器
,而不是使用器
。日本的青瓷,基本上都是南方龍泉窯的作品,時間跨度從宋代到明代
,主要以粉青和豆青為主
。古代,并沒有五大窯的碗流傳到日本
,而且五大窯的器物中,并沒有日本常見的茶碗這種器形
。
青瓷平茶碗:天目茶碗的特征是胎后
,碗高
,并且碗口有明顯的束口,這種束口的碗
,后來直接叫做天目型
,或者京型。而青瓷中
,大多是撇口的開放造型
,這種茶碗被叫做平茶碗
。青瓷茶碗中
,平茶碗比較多
。在中國
,青瓷一般不被用作茶器
,因為青瓷的顏色和茶湯沖突了
。日本也是一樣
,日本的青瓷茶碗大多是觀賞。比如這只以前介紹過的青瓷馬蝗絆
,就因為好看,所以被足利義政氏修補而產生了新的美
。在茶道具中
,青瓷茶碗的評價不高
,但是在觀賞器中
,則擁有遠遠高于其他茶具的藝術價值
。
珠光青瓷:珠光青瓷中國認為是一種劣化青瓷
,是燒造溫度不夠而達不到綠色的一種黃色的茶碗
。但是這種碗是一種中國同安窯的特殊茶碗
,是一種故意造成青瓷劣化的技法
。雖然茶碗是黃色但是也的確屬于青瓷的一種
。
染付茶碗:染付茶碗
,也就是指中國人的青花瓷。青花瓷對于中國人來說,本來也是和西域大有關系的
,因為中國古代沒有這種深藍色的染料,通過西域的傳來
,中國才有了這種顏色的瓷器。而這種瓷器的另外一個關鍵
,就是潔白如雪的陶土,也是只有在江西景德鎮(zhèn)的高齡山才能找到的,也就是高齡土
。明代時,青花在中國開始流行
,一部分傳到了日本
,但是純白和深色調,是中國喪葬的顏色
,也是日本傳統(tǒng)喪葬的顏色
。
安南茶碗:安南是古代越南北部的一個邦
,也就是古越南,這個地方時而被中國吞并
,時而成為中國的屬國
,所以這里的瓷器,在日本也被劃入唐物
。而越南也是當時少數(shù)掌握瓷器燒造的國家,技術來自于中國
。安南茶碗的種類很多,有彩瓷
,但是以比較粗糙的青花為主。而且安南茶碗的器形往往比較小
,德川幕府柳營御物就有一件非常珍貴的彩繪安南茶碗
。因為其獨特的風格,受到武士的鐘愛
。而安南茶碗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經常出現(xiàn)蜻蜓的圖案
,直到今天
,越南的瓷器仍然大多有蜻蜓
。高麗云鶴
,安南蜻蜓,一南一北兩種情趣
,常常被茶人津津樂道
。
赤繪茶碗:所謂赤繪茶碗
,就是我們中國的五彩瓷和斗彩瓷
,是明代以后興起的一種新興的瓷器表現(xiàn)形式
。是把繪畫藝術和瓷器結合起來的一種嘗試。日本人則稱為赤繪
。赤繪在茶道中不被重視,甚至并不是當作茶碗使用的
。但是作為觀賞器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以至于后來日本人的伊萬里瓷器
,就是模仿中國的斗彩
,最后不論品質工藝都遠遠超過景德鎮(zhèn)是的中國失去了傳統(tǒng)歐洲市場
,以致在民國以前說china就是指日本產瓷器而不是中國瓷器
。 當時世界上,中國是瓷器技術最為高超的國家
,其他國家,甚至是日本
,都沒有燒造陶瓷的技術。但是當時中國的屬國
,朝鮮和安南
,都得到了一定的技術
。
唐物茶碗在日本流行了大約500年以后
,日本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
,日本戰(zhàn)國時代是日本傳統(tǒng)茶道的一個大轉型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里
,禪寂的“和,靜
,清,寂”取代了足利幕府時代的“華
,美
,空”的美學趨向
,從此唐物茶碗開始衰弱,而在這個轉型期
,高麗茶碗走上了歷史的舞臺。高麗茶碗的種類非常多,唐物茶碗雖然有很多小類
,但是總體來說
,其實只有天目和青瓷兩個大類
,造型基本只有兩個,一個是束口型
,一個是撇口型。但是高麗茶碗的種類非常繁多
,有些甚至根本不是碗,而被日本人拿來當成了碗
。高麗茶碗對于日本本土茶碗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引導
,因為日本的瓷器燒造技術就是來自于朝鮮,所以日本的本土茶瓷
,帶有強烈的朝鮮風格。
高麗茶碗本身又根據(jù)時代的不同分為三期:
前期:1 云鶴茶碗 前期只有這一種
,是14-15世紀燒造的茶碗
中期:2 三島茶碗:包括禮賓三島
,古三島,三島桶
3 刷毛目茶碗:表面刷白釉的碗
4 粉引茶碗:乳白色釉的碗
5 井戶茶碗:茶人評價最高的茶碗,有大井戶
,古井戶(小井戶),青井戶(青瓷井戶)三個大類
。還有小貫入
,井戶脇兩個小類,一共5種
。
6 吳器茶碗:本來是朝鮮了貢器
7 割高臺茶碗(又直接叫作高麗):高臺被割了一刀或兩刀的碗
8 熊川茶碗:比較平的茶碗
9 堅手茶碗:又有本手堅手
,雨漏堅手,和手三個大類
。
后期:10 蕎麥茶碗:蕎麥色的陶土碗
11 柿之蒂茶碗:和蕎麥茶碗差不多的更加粗糙的陶土碗
12 魚屋茶碗:像魚肚子的茶碗
13 金海茶碗:有復雜花紋的茶碗
14 伊羅保茶碗:其中有古伊羅保和黃伊羅保(肌沙伊羅保)兩個大類
15 御本茶碗:融合了唐物風格的平茶碗和筒茶碗
。
從介紹就可以看到
,高麗茶碗的種類要比唐物多很多。
云鶴茶碗:云鶴紋是朝鮮早期瓷器常用的花紋
,云鶴也是高麗瓷器的象征
。早期的高麗茶碗幾乎都是這種青瓷鶴茶碗
,飛鶴造型的茶碗叫作狂言夸茶碗。造型非常類似于杯子
,而不是碗。后期的御本茶碗也大量采用了云鶴的花紋。
三島茶碗:三島茶碗是一種咖啡色的裝飾碗
,特點是把碗分割成幾個部分
,繪以白色的花紋
。
古三島茶碗(雕三島):高麗茶碗和中國茶碗一樣,區(qū)分得主要方面是裝飾花紋
,而不是器形
。但是高麗
茶碗的器形多變
,是非常有意思的
。古三島茶碗采用的是一種高撇口的造型
,這個造型非常獨特
,是唐物茶碗不具備的
。簡單樸素的刻花,加上除了白色以外的部分幾乎全部都是陶土的胎
,因此三島并不能算是完全的瓷器,而是陶瓷結合的碗
。但是這種古樸實日本人所欣賞的
。
三島桶茶碗:這是一種平底茶碗,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茶碗
,因為日本樂燒就是采用了這種桶造型,而后來
,桶茶碗干脆直接被叫成了樂茶碗
。但是后來又有所分類,直徑大于高為樂
,直徑小于高為桶
。和古三島一樣
,三島桶也多以白色裝飾
,只是器形不同。
禮賓三島茶碗:使用平茶碗撇口造型的一種大型的三島茶碗
,本來是朝鮮祭祀用的果盆
,但是在日本被當成了大型茶碗使用
。
刷毛目茶碗:刷毛目茶碗有刷毛目和無地刷毛目兩種
,區(qū)別在于,刷毛目是一種特殊的裝飾
,即在陶碗上
,直接刷上一層釉,作為裝飾花紋,而露出的“地”其實都是陶土
,并沒有釉,這種叫做無地刷毛目
,而先上一層黃釉
,再刷白釉的,叫做有地刷毛目,或者直接叫作刷毛目
。這種茶碗是朝鮮在釉料緊缺的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但是朝鮮特有的牛奶一樣質感的乳白色釉
,還是給碗一種強烈的溫厚的感覺。后來刷毛目主要成為了煎茶碗。
粉引茶碗:粉引是朝鮮一種比較特殊的白釉
,這種釉色表現(xiàn)出非常溫厚的感覺
,猶如粉末一般細膩,這種釉刷在碗上的裝飾叫做刷毛目
,而全部用在碗上,就叫做粉引
。刷毛目和粉引其實都是屬于三島系的,因為三島的白釉也是這種釉
。這種溫柔的感覺是中國白釉不具備的。而且粉引還會表現(xiàn)出一種粉紅色,雖然里面往往夾雜很多雜質
,但是其美感還是得到了廣泛的喜愛
,并且成為日本后來模仿的對象之一。
井戶茶碗:井戶茶碗如果翻譯成中文
,就是市井人家用的碗
。這本來是朝鮮的傳統(tǒng)青瓷
,也是朝鮮人的飯碗。后來被引入日本
。這種碗的口徑偏大,有兩個特征
,一個是琵琶色
,還有一個是梅花皮高臺。日本茶道轉型時期
,井戶茶碗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茶碗,被認為是群碗之王
。擁有極高的評價。
大井戶茶碗口徑在14CM到15CM之間
,表面有著猶如肌膚一樣的貫入紋路,底座上包裹著梅花皮
,擁有竹節(jié)一般的碗身
,琵琶一般柔和的顏色
。大井戶茶碗
,受到了茶圣千利休的格外偏愛,戰(zhàn)國時代
,大井戶茶碗超過了唐物天目
,成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大井戶茶碗是朝鮮的常用飯碗,因為朝鮮人的制作技術有限
,所以導致釉面出現(xiàn)了很多開裂,讓茶漬滲透進了貫入中
,結果卻形成了非常獨特的美感。而且高麗獨特的陶土
,讓大井戶的貫入非常非常密集,猶如人手的皮膚。而高臺的梅花皮
,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雖然看上去非常簡陋
,簡直就是一個破爛
,但是這種自然的親近感和渾然的感覺,卻恰好是人工難以達到的
,是朝鮮人無為而為之的
。大井戶就等同于日本茶道美學的精神,是日本茶道中最重要的一種茶碗
。
青井戶茶碗:同樣擁有竹節(jié)高臺
,但是青井戶的造型強調一種倒梯形的美感
。青井戶茶碗是一種青瓷,顏色主要是黃色
,但是和大小井戶不同的主要是它的造型
。沒有回收的碗的“腰”,只有筆直展開的撇口
,就好像人的正直
。同時也擁有梅花皮
,更小的體積,表現(xiàn)出了一種正直的傲骨
。所以青井戶其實是一種平茶碗
。
古井戶茶碗(小井戶):小井戶和大井戶的口徑一樣
,也在14-15CM左右,但是高度卻只有大井戶的一半
,因此是一種平茶碗
。日本的茶碗其實講究高碗和平碗的搭配
,因為大井戶和小井戶往往是成對出現(xiàn)的
。但是和青井戶不同,小井戶的碗身有明顯鼓出的腰,外形飽滿
,是平茶碗中造型最為規(guī)整的一種
。
吳器茶碗:擁有流暢造型
,并且底部不露胎
,全封閉上釉,極其高的連體高臺
,是吳器的特點
。吳器茶碗本來是朝鮮的一種貢具
,是一種帶雙耳的香爐,日本人把兩耳拔掉
,變成了茶碗,屬于高臺茶碗中的一種
。吳器有紅葉
,錐
,兩個樣式,是比較稀有
。
割高臺茶碗:割高臺和吳器一樣
,也是朝鮮用于祭祀的貢具
,本來也是有雙耳的,也被日本人拔掉了
。但是不同的是,割高臺如其名字
,把高臺給割掉了
,這是當時日本人故意改造的。因為日本當時有很多人信奉天主教
,因此故意把高臺割成十字
,代表十字架,割高臺代表了一種東西方美感的沖突和融合
。即保留了高麗茶碗古樸的特征
,又融入了對新信仰的解釋。
熊川茶碗:熊川茶碗來自朝鮮釜山港
,是一種造型獨特的茶碗
。在平茶碗和樂茶碗的造型之間
,有著比小井戶更加飽滿的腰
,并且筆直的口
,非常接近樂茶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哉f是樂茶碗的圓形
。同時口徑12厘米左右,是一種小型的高麗茶碗
。但是其外形和樂茶碗又有著明顯的不同,是體現(xiàn)飽滿美學的代表
。根據(jù)裝飾不同
,還有鬼熊川
。
堅手茶碗:堅手茶碗有各種各樣的造型
,有井戶形
,也有桐形,還有不規(guī)則形
。堅手的特點是超級厚的釉,堅手和粉引茶碗非常相似
,但是堅手和粉引屬于兩種不同的裝飾方式,堅手的釉非常厚
,甚至達到了天目茶碗的厚度
。
柿之蒂茶碗:柿之蒂是一種陶土碗
,表面有非常稀疏的釉裝飾
。顏色表現(xiàn)中褐色
,猶如柿子的秸稈
。在外形上
,柿之蒂在碗身上有一個明顯的角度
,是其最大的特點
。
魚屋(斗斗屋)茶碗:魚屋本來是界港漁業(yè)裝卸的市原家的店名
,特供陰陽師用與竹貓神社茶道用,所以這家店又叫做斗斗屋
,也叫做魚屋茶碗
。魚屋茶碗可以當作一種標準
,所以里面也包含了其他各種各樣的茶碗
。但是魚屋茶碗的特點是碗都像魚的形狀
。
金海茶碗:金海茶碗是后期高麗茶碗中比較特別的。因為在釜山附近的金海制作而得名
。在形狀上,金海茶碗擁有各種器形
,但是有一個總特點,就是碗口在制造的時候被故意捏成了不規(guī)則的形狀,看上去雜亂無章
,成為了其最大的特點。
伊羅保茶碗:伊羅保茶碗是后期高麗茶碗中最為特殊和最為重要的茶碗
,充分表現(xiàn)了自然中沙子的質感
,是其他茶碗所不具備的
,而其獨特的黃色
,也成為日本茶道文化轉型的一個標志
。
肌沙伊羅保茶碗(古伊羅保茶碗):肌沙伊羅保是日本入侵朝鮮前大量出現(xiàn)的黃色茶碗
,表面有褐色的猶如碎石的釉,釉質粗中帶細
,表現(xiàn)出一種沙石融合之美,由于其沙質的細膩猶如肌膚
,因此得名肌沙。由于胎比較薄
,所以造型反而更加堅挺和規(guī)整
,是后期高麗茶碗的代表中的代表。
伊羅保片身替茶碗: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裝飾,即一半是肌沙裝飾
,一般是刷毛目裝飾
,底胎都是黃色釉,在轉動的時候
,好像變成了另一只碗一樣。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茶碗
。
御本茶碗:在朝鮮名叫倭館的地方專門燒制的茶碗,是德川幕府成立以后
,也就是戰(zhàn)國時代之后最后一種
高麗茶碗
,從此之后,日本進入了和物茶碗的時代
。御本茶碗是專供柳營的
,一共有7種
,又叫做御本七作,正好代表當時高麗茶碗7個主要的造型
。
御本鶴立茶碗:御本鶴立茶碗是模仿遠古朝鮮云鶴茶碗的一種刻花茶碗
,在制作的時胎體上刻出一個鶴的圖案在上釉燒造
,連續(xù)燒2次的精細的作品
。這種碗結合了高麗茶碗的各種技法
,粉引,刻畫
,貫入
,刻畫,割高臺
,是對高麗茶碗的最終總結性的作品
。傳世量很小
。
在介紹和物茶碗(也就是日本制造的茶碗)之前
,首先要告訴大家,日本人究竟是怎么掌握瓷器燒造技術的
。因為日本人到了戰(zhàn)國后期
,仍然沒有瓷器的燒造技術。相傳
,日本最早燒造瓷器的人
,叫做長次郎
,是戰(zhàn)國末期生活在京都的一名窯工
,長次郎受到千利休的資助,專門燒造茶碗
,同時因為利休受寵,而得到了在京都權力者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