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只有兩個動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就是這么簡單,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來繁雜的一切,其實又何嘗不是這么簡單?有些事何必糾結(jié)于心?有些人何必糾纏不清?很多時候,看淡一些,看輕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樣,不過拿起和放下罷了。
茶不過兩種姿態(tài):浮、沉;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浮沉?xí)r才能氤氳出茶葉清香;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人風(fēng)姿;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則成就茶藝。茶若人生,沉?xí)r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這茶盡具凈之后,自有人會記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滿溢。
低調(diào)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yōu)雅背影。安靜一點,淡然一點,沉穩(wěn)一點,隨意一點。品茶,品人生百態(tài)。在一杯茶面前,世界安靜了下來,喧囂、浮華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間,只剩下最純凈的自己,在這一刻,茶與禪是如此地默契,茶...融水之潤、木之萃、土之靈、金之性、火之光,禪...冥思、純厚、枯寂、洞徹,解茶之曠達隨心,釋茶之圓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與禪...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千利休禪師說:“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適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每個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凈土,可容花木,可納雅音。日日在此間醒來,不問凡塵,靜心享受其中!
喜歡茶,無可否認的理由,那就是健康。維生素C:茶葉維生素含量很高,只需25克就可滿足一日的需要。誰不想青春永駐呢?茶多酚:它最吸引人的功效就是抗衰老。維生素B:它對皮膚有好處。無機鹽和礦物質(zhì):人體必需這些元素。陶冶情操:飲茶,就是品味一種文化。
月色朦朧,將塵世喧囂沖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湯色一點點淡去,慢慢讀懂茶的品格與韻味。當你用心品茶時,茶葉綻放出的美麗、茶香亦是不同。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懷凈土,盈一眸恬淡,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愿每個人,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茶道的人生感悟
有了識茶的基礎(chǔ),才能進入更高境界。我收集整理的茶道的人生感悟,希望大家喜歡!
茶道的人生感悟1 飲茶的最高境界,則是識道。飲茶有道,道在何處?有人說:茶禪一味;有人說:和敬清寂;有人說:道在屎橛;種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可惜都太過高深叫人一頭霧水。所以我們不妨這樣來看,茶是一種精神的物質(zhì)載體,茶道就是飲者通過飲茶這個活動形式,感悟到某種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這個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很難用儒、釋、道任何一家的理論來固定。有時候,哪怕只要有一些小小的,甚至很世俗的感悟,也就夠了。到了此種境界,就不再是一般的飲而是“品”了。飲茶之樂趣,或許也就在于此。
茶飲到一定程度,便要講究境界。第一是識茶。中國茶品類繁多,各有特色。飲者的最起碼功夫,要一嘗便知什么茶。至少也要懂得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的區(qū)別。其次便是要分辨得出茶的優(yōu)劣。茶的品質(zhì)差別極大,也極細。同是綠茶,龍井與碧螺春有差別;同是龍井,特級與一級有差別;同是烏龍茶,巖茶與鐵觀音有差別;同是巖茶,本山與外山有差別。雖然不必如專業(yè)茶師那么精確,至少也要聞得出香型,喝得出醇厚淺薄,這才能品出韻味。
有了識茶的基礎(chǔ),才能進入更高境界:首先是識水。茶既是一種飲料,就要講究泡茶之水的質(zhì)量。對此古人已有許多高論,經(jīng)典的說法是“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而且要如王安石一樣能喝得出江中水與江尾水的區(qū)別。今天情況已有許多變化。對于都市飲者來說,真正的泉水井水無處可覓,江水則污染得不能飲用。比較容易得到的就是優(yōu)質(zhì)礦泉水。注意不要用純凈水,更不宜用自來水。有了好水后,還要懂得沖泡的方法。一般來說,綠茶比較簡單,八十度左右開水即可。烏龍茶的溫度要求則較高,既要現(xiàn)燒,又不能沸滾太久。有了好茶好水,還要有好的茶具。這便是識器。
中國的茶器,是一門洋洋大觀之藝術(shù)。最好的當然要數(shù)江蘇宜興紫砂壺。名壺價值勝過黃金。除此,還有許多茶器如德化、景德鎮(zhèn)的瓷茶器也很漂亮。對于一般飲者來說,要懂得欣賞。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茶水與器具相配的道理。比如,烏龍茶要用“曼生壺,若琛甌”,必須將茶水從壺里倒到小甌里,考究的還配有拇指大小的聞香杯,先聞后飲,所以又叫功夫茶。綠茶就最好用玻璃杯,看茶葉在晶瑩剔透中如花般綻放,未飲先醉,自然別有風(fēng)味。識器的還一重意思是要能識大器。即飲茶時的外部環(huán)境。品茶是一種高雅的休閑活動,可在陳設(shè)典雅的茶室中邊飲邊聽若隱若現(xiàn)的輕音樂;可在朋友家中自泡自飲,隨心所欲,慢慢啜品。可在花前月下,樹旁水邊,席地持壺,與自然為伍。不管什么環(huán)境,當以清靜、潔凈為上,方有情趣。
識得水識得器,就該識人了?,F(xiàn)在人們飲茶,已經(jīng)不僅僅是解渴解乏,而是一種交際、休閑的方式。這也是如今都市中茶館大興的根本原因。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若要使這茶飲的身心兩暢,選擇什么樣的人一起喝茶就十分重要。因為喝茶跟喝酒不同,酒是越喝越熱鬧,越喝越興奮,所以人多一些,雜一些不要緊。而茶呢,一般來說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淡泊,所以共飲者就不宜多,品格也要高雅。
茶道的人生感悟2 喝茶,一直鐘于綠茶,不分冬夏。
甚喜洞庭碧螺春,用20cm的透明玻璃杯,取少許葉芽,入沸水。靜坐觀葉片緩緩舒展,在水中浮浮沉沉,用最美的身姿與年華,演繹著無聲蹁躚的舞蹈。形體纖弱,茸毛遍布,碧清翠綠,其味淡淡,這些是碧螺春的特性,而茶湯澄凈清明,溫香幽雅也是我鐘愛它的理由。心事紛擾之時,看著這一幕,也會緩緩地放下心靈的羈絆,融在那樣冗長的時光中了。
那日,和一位朋友閑聊茶道,談到普洱。朋友說,普洱的特性是厚重、深沉、且有底蘊。喜歡普洱的人大都是沉著穩(wěn)妥之人,有一定的生活閱歷,經(jīng)歷過生活中的苦,所以在普洱的苦中也能感知到甘甜。
已近而立,“厚重、深沉、底蘊”,這六個字是我期許中日后的人生狀態(tài),認為自己應(yīng)該經(jīng)歷更多,于是想著走近普洱,嘗試普洱,也是在接納另一種人生姿態(tài)。
江南的街頭,有我在隨意地閑走,這是個秋風(fēng)乍起的日子,路邊大片的梧桐葉子跟著風(fēng)炫舞,訴說著輪回的故事。
古街的端頭,有一間很古樸雅致的茶藝軒,裝潢考究,全是木制仿古風(fēng)格,墻體上擺放著各異精裝的茶禮盒,亦有材質(zhì)齊全的茶具。邊隅處,置放著一張棗紅色根雕茶藝桌子,桌子上擺有玲瓏的功夫茶具。一個富態(tài)的中年女人,倚著桌子閑坐,慵散地翻著一本書,卻掩蓋不住那優(yōu)雅的氣質(zhì)。
我笑著望著她,她起身,也微笑。
有熟悉的古箏曲在屋子間彌漫開來,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我問她有沒有普洱賣,她回問我要茶粒還是茶磚。我說,不是送人,只是自己喝。我又說,你認為我適合什么我就買什么。她笑著說,你適合喝優(yōu)雅的花茶。我只是淡淡地笑。
在她給我裝好茶粒后,我向她請教普洱的特性以及泡制要領(lǐng)。
她抬眉看了我一眼,讓我坐下,陪她喝一盞茶,我應(yīng)允著坐下。
她說,遇見也是有緣,既然你愛茶,那么我教你。
我連忙致謝。
她小心翼翼用茶刀切下一小塊普洱茶磚備用,用沸水燙滌、預(yù)熱紫砂茶具,然后投茶、醒茶、濾茶,一步一驟,有條不紊,動作熟絡(luò)優(yōu)雅,可見技術(shù)爐火純青。她做得異常投入,我也看得異常仔細。
自始至終她沒有過多介紹要注意的細節(jié)步驟,只告訴我要用100℃的沸水沖茶,且要掌握好水的沸騰時間,過長會減少水中氧氣而影響到茶的活性。
她只告訴我普洱注重的是沖泡茶人的心境,那是一種一人得神,萬物寂靜的如水心境。如果有了那種心境,即使用普通的瓷杯,直接沖水泡茶,掌握好水溫,也能炮制出專業(yè)茶具泡的茶湯。
她又說,而這種淡水心境你是有的,你給我的感覺便是這樣。
我笑著,突然感覺這世上,有些人,即便不了解,即便只有一面之緣,也會相通。
而普洱茶的這些特性與炮制時要注意的要領(lǐng),讓我驀然就想到茶與人生。
社會是沸水,我們是那壓制的普洱茶。普洱要有沸水才會有醇香,一如我們過盡千帆、歷盡多舛才能淡定坦然。普洱是漸進成熟的我們,閱過萬千風(fēng)景后的低調(diào)與穩(wěn)重,懂得如何駕馭自己,收放自如。
而那清香幽雅的`,用玻璃杯炮制的綠茶是年少時的我們,用80、90℃的水沖泡,簡單、純凈、保留著茶葉原有的碧翠色澤。外界的人隔著玻璃杯能窺探我們的內(nèi)心,而我們也不停地向外張望,透過玻璃杯看七彩的世界。
綠茶的清幽不同于普洱的清寧。
有一年夏天,有人讓我嘗試冷水沏茶。他說,飲冷水茶不刺激,不突兀,適合你。
信他,于是我喝了整個夏日的冷水茶,不溫不火,幾乎沒有什么太多的感覺?,F(xiàn)在想來,冷水茶一如溫室里的花朵,恒溫,卻無法開出原本屬于自己的馨香。冷水茶的人生,沒有逼仄綺麗的磨練,就不能彰顯本真的自己。
思緒被另一曲古箏喚回。
她已把一小杯茶放在我的面前,茶湯色澤暖黃,在微寒的深秋,優(yōu)雅地冒著一股裊裊的熱氣,已借著鼻息沁入心脾,頓感溫暖。小心地端起茶杯,輕淺地呷一口,入喉,溫潤醇滑、韻陳甘厚、唇齒留香。幾乎在同一時刻感受到厚重、深沉、底蘊這六個字,也幾乎在同一時刻愛上普洱。
于是,我陪著她,她陪著我,一起喝完了那一壺茶。之間只是簡潔的交流,關(guān)于茶,關(guān)于古箏,關(guān)于人生。
她沒有問及我的情況,對她,我亦是。
黃昏漸臨,我起身作別,她十分熱情地送我一只青花瓷蓋碗,有清麗繾綣的紋飾。我沒有說謝謝,我知道,謝謝已無法表達我對這次相遇的感激。只是看著她的眼睛,深情地說,下次來我泡給你喝。她笑著點頭。我卻倏然對這個城市,以及整個人生多了幾分親切感。
夜闌人靜時,月光清幽,灑在我的案臺,播放器里一曲古箏曲緩緩地流淌。
取出被自己閑置了好幾年的一套紫砂功夫茶具,聽著怡人的箏音,按她的程序一步步操作,雖有些生澀,心卻寂靜得如無風(fēng)湖水。
斟下自己炮制的第一盞普洱,只是那樣靜靜看著,不品,已然生香……
我知道,自己已從碧螺春人生步入普洱人生。
茶道的人生感悟3 禪茶一味
禪茶一味
最初,茶與佛教的關(guān)系是茶為僧人提供無可替代的飲料,而僧人與寺院促進了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制茶技術(shù)的進步,進而,在茶事實踐后,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思想內(nèi)涵方面的共通之處,如“靜、苦、凡”。
其一曰靜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將“靜”作為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鑒、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靜。佛教坐禪時的無調(diào)以及佛學(xué)中的“戒、定、慧”三學(xué)也都是以靜為基礎(chǔ)。佛教禪宗便是從“靜”中創(chuàng)出來的。在靜坐靜慮中,人難免疲勞發(fā)困,此時,唯有茶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茶便成了禪者最好的“朋友”。
其二曰“苦”
佛理以“四諦”為總綱。即“苦、集、滅、道”。佛以為,人生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等,佛法求的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參禪即是要看破生死觀、達到大徹大悟,求得對”苦”的解脫。茶性也苦。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情則上清矣”,從茶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產(chǎn)生多種聯(lián)想,幫助修習(xí)佛法的人在品茗時,品味人生,“參破”苦諦。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曾說:“須知道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一語中的。茶道的本質(zhì)確實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瑣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領(lǐng)悟大道理。
;
1、人生,少年,中年,老年,就如喝茶的三個階段。頭遍苦澀,正如初入社會磕絆坎坷。二遍舌底生津,在拼搏后收獲財富,穩(wěn)重和信心。第三遍茶已逐漸淡去,猶如年紀漸大,耳順易平心靜,經(jīng)過時光的洗練,心中一片清澈,誠如茶之味淡,茶水愈加透明。
2、拿得起的人,處處是擔(dān)當;拿不起的人,處處是疏忽。放得下的人,處處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是迷途。
3、茶涼了,就別再續(xù)了,再續(xù),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別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來的感覺了;情沒了,就別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慢慢的都會遠,漸漸的都會淡,擁有時,好好珍惜,離開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沒有人是應(yīng)該要陪你走到最后的。
4、人生就是一個圓缺的過程,起起伏伏,坎坎坷坷,缺了要自信,圓了要清醒。
5、人生如茶,沉?xí)r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對一般茶來說,初次泡時,其味道苦澀繼而轉(zhuǎn)為干爽,起初時 苦澀艱辛,而后甘美宜人,最后轉(zhuǎn)為平淡。
人生如茶,人一生的經(jīng)歷都仿佛融入一壺茶水之中,隨著滾燙的開水沖入,茶葉翻騰,水花滾動,到最后回味平靜. 因此,人們常把少年時期的涉世茫然用剛沏泡的頭道茶水的渾濁來形容,此時應(yīng)該去除泡沫,沖洗茶具,而后才能讓茶湯清澈見底,韻味有神。這正如少年時期一樣,應(yīng)摒棄浮躁,讓心靈慢慢沉靜下來,這樣才會凸顯出年輕生命的韻味來。
二道茶則比喻為人的青壯年時期。二道茶水中所含的茶堿和茶多酚最多,同時還夾有或多或少的其它味,所以喝起來帶有較濃的青澀苦味。正如青壯年時期的人們,辛苦打拼,經(jīng)歷了一段艱難困苦的時期,也為人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第三道茶水才是真正的茶葉好壞韻味體現(xiàn),這道茶湯最醉,最甘甜就是最具有,因而人們用這道茶來形容中年時期,經(jīng)歷了前兩個時期的青澀與艱辛,這個年紀的人都已經(jīng)有所成就,所以用這道茶來形容人生中年后的成果收獲期是最恰當不過的。
第四道茶水雖清淡韻暇,卻能讓人回味起前幾道茶來。就仿佛步入老年時期的人們,往往會懷念年輕時的一幕幕美好時光:少年時的琴瑟懵懂,青壯年時期的拼搏,中年時期的成就與滿足,每一幕都令人感慨萬千,最終化為一縷茶香,縈繞在清新恬淡的生活中。因此,用第四道茶湯形容老年時期實在很貼切。
也有人將第一道茶比為生命,第二道茶比喻為愛情,第三道茶則化為人生。生命是苦澀的,正如第一道茶,或濃烈或平淡,功名利祿,起起伏伏,其中還夾雜著苦澀苦澀的味道,使生命也變得厚重起來;愛情是甘甜的,即便其中有小矛盾,小分歧,最終也仍會化甘為美,留住余香;人生是平淡的,也應(yīng)該平平淡淡,當一切化為塵土,一切歸于平靜之后,看透人生的大起大落,想必此時的人們,一定要懂得人生。
在這個功名利祿的世界中,人人都在為生存而奔波,忙忙碌碌地實現(xiàn)著自己的希望與夢想。與其別生活的工作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不如沖泡一杯清茶,享受一份獨有的心情,塑造一片淡然的心境。在淡淡的甘美之中細細品嘗茶中所獨有的韻味,在那暮然回首之中感悟真正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59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悟】茶人生
下一篇: 什么茶抗輻射|上班族喝什么茶抗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