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曾認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盧仝的《七碗茶歌》也對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p>
古人結(jié)婚以茶為禮,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認為,茶樹只能以種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歷代都將“茶”視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潔”,可示愛情“冰清玉潔”;“茶不移本”,可示愛情“緊貞不移”。
一、打茶會
村里一些年輕的嫂嫂、年長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相互請喝茶3--5次。當(dāng)?shù)厝朔Q“打茶會”。一般,事先都會約好到哪家喝茶。主人在約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凈茶碗和專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著鄰里姐妹們的到來。客人一來到,主人就拿出她們珍藏在家中用石灰缸、甏、罐裝的細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沖入沸水,雙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ɑňG綠的茶湯,邊品茶邊拉家常。她們之中,有的拖兒帶女,有手拉孫兒孫女的,有邊做針線活邊品茶的,淡笑風(fēng)生,熱鬧非凡,很有意思。
二、三碗茶
按照中國傳統(tǒng)習(xí)俗,春節(jié)期間,難免親朋好友要互相拜訪,有客到來時,通常女主人須先給客人端上一碗“甜茶”,并送上祝福語,如:吃了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類的。然后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蘿卜絲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細嫩的香綠茶,配上一些小茶點。
三、請新娘子茶
姑娘出嫁后,家里的親朋好友和要好的鄰里,一般都要請新娘子去自家喝茶。如果是遠親,可以在過年正月的時候,邀請新娘子,也可以新娘子回娘家做頭趟客時補請。
四、親家母茶
女兒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親都要去看望女兒,這就是所謂的“望朝”。望朝時,身為父母親要隨身攜帶一些茶、烘青豆、橙子皮伴野芝麻等等東西,這種茶稱為“親家母茶”。
五、新娘子茶
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去請親家的親朋好友和長輩們到新娘子家來喝茶,娘家人這就是去喝“新娘子茶”了。
六、未來女婿茶
姑娘若未出閣,來串門的小伙子就會特別多。因此,姑娘家要備好茶,待有客人來時招待來客中的“未來女婿”。
“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禮,稱“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禮,則稱“受茶”、“吃茶”,即成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會被世人斥為“吃兩家茶”,為世俗所不齒,因此民間向有“好女不吃兩家茶”之說。
婚嫁用茶的習(xí)俗古來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具史料記載,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時,茶就是作為陪嫁品首次進入西藏。宋代陸游在《老學(xué)庵筆記》中記載,湘西少數(shù)民族的未婚男女,經(jīng)常相聚一起對歌,如遇上意中人時,男青年通常會含蓄地發(fā)出邀請:“小娘子,葉底花,無事出來吃盞茶”。茶之所以被婚嫁男女所青睞,是因為茶樹為常青樹,是至性不移之物,正如明代郎瑛所說:“種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fù)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币圆铻槠付Y喻示人們對從一而終的幸福婚姻的向往和美好祝愿?,F(xiàn)今,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區(qū)的男女青年訂婚、受娉、婚宴等,仍離不開茶,分別稱為定親茶、受聘茶、新娘子茶、傳茶等。
23、未婚少女茶規(guī)
流行于福建一帶農(nóng)村。未婚少女出外做客,不能隨便喝別人的茶水,倘若喝了,就意味著同意做這家的媳婦。此習(xí)俗流傳已久,當(dāng)?shù)卣J為茶樹至性不移,結(jié)婚必以茶為信物,因此,未婚女子不可隨便喝別人家的茶。
24、三 茶
舊時漢族婚俗。流行于江浙一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jié)婚時的“定茶”,同房時的“合合茶”。此俗現(xiàn)已不常見,但在某些地區(qū)仍有遺風(fēng)。行于湖南一帶,指提親、相親和入洞房前三次所沏之茶。媒人上門提親,沏以糖茶,含美言之意;男子上門相親,姑娘送遞的是一杯清茶,置貴重物品或錢鈔于杯中送還女方,姑娘收受則為心許,入洞房前,以紅棗、花生、龍眼等泡入茶中,并拌以冰糖招待客人,系早生貴子跳龍門之意。
25、食 茶
亦稱“走媒”。舊時漢族婚俗,流行于浙江西部地區(qū),媒人受男方之托,向女方提親,倘女方應(yīng)允,則泡茶、煮蛋招待,俗稱“食茶”??捎霉饒A干泡茶,或用三只水泡蛋,加白糖拌和,當(dāng)?shù)胤Q:“圓眼茶”和“雞子茶”。
26、茶 禮
也稱“下茶”、“聘禮茶”。定親的聘禮。以茶為禮取茶種“不移”之意,寓其白頭偕老。明代許次紓《茶疏》:“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jié)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猶名其禮曰下茶。”此俗最遲宋已有之,延續(xù)至近代。 。
27、蒙古族訂婚五道禮
蒙古族人訂婚時,男方須向女方送五道禮:第一道由媒人送去一皮桶奶子酒;第二道由三個男人送去五壺奶子酒;第三道由男家的婦女上女家拜年,禮品是饃饃和手絹,手絹里包著茶葉、糖果和葡萄干;第四道是茶葉一包,白哈達一條和皮帶一根;第五道是磚茶、糖果和酒。當(dāng)?shù)卣J為茶葉象征婚姻的美滿和諧。
28、撒拉族以茶訂婚
此習(xí)俗流行于內(nèi)蒙古、遼寧一帶撒拉族居住區(qū)。當(dāng)青年男女相愛或男方家長看中某閨女,就由家長出面請媒人去女家說親,如若同意,再由男方擇定吉日,由媒人去女家送“訂婚茶”。訂婚茶主要包括磚茶及其他禮品,女方接受“訂婚茶”,則表明婚姻關(guān)系以定。
29、總 茶
東鄉(xiāng)族婚俗禮品。流行于甘肅東鄉(xiāng)族自治縣及廣河、和政等地區(qū)。訂婚時,男方將一份彩禮送給女方“親家伍”中的某一戶,即表示向女方每個家伍成員送了禮,此份彩禮謂之總茶。下次議親之事,則由另一家代為受禮,即家伍各戶輪流接受總茶,表示許婚。
30、拿 茶
也稱“干禮”。保安族婚俗禮品。流行于甘肅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品一般都以茶葉為主,故名拿茶。接受了拿茶的女子,不能再同他人婚戀。
31、吃 喜 茶
亦稱“下定茶”?;刈寤樗?。男方備羊腿、牛肉、衣料、茯磚茶、米糕等表示吃穿不愁的禮品,女方回贈姑娘親手縫制的白帽、布鞋、手巾等禮品,以示對未婚夫的關(guān)心。在儀式當(dāng)天,男女雙方各備茶點招待內(nèi)親。也有在女方應(yīng)允后,由媒人于吉日將男方家的茯磚茶、衣料及紅綠頭繩送到女家,表示已經(jīng)訂婚。
32、送 茶 包
少數(shù)民族婚俗。流行于中國西北回族、東鄉(xiāng)族、保安族等聚居地區(qū)。男方先請媒人去女方說親,若女方家長同意,男方就準(zhǔn)備茯磚茶或毛尖、沱茶等,由媒人送往女家,即為“送茶包”。此后,男女雙方可通過親友了解對方的人品,以便確定是否締結(jié)婚約。
33、侗族坐夜打油茶
族婚俗茶飲。在廣西三江一帶,侗族青年男女戀愛時興“坐夜”,即雙方相識后,約定小伙子去女家做客,到那天的傍晚時分,小伙子在屋外唱山歌,經(jīng)反復(fù)試探,姑娘才開門讓他進屋。先進行禮節(jié)性對歌,再進入傾訴衷情的對歌和交談。對歌時,姑娘用打油茶招待小伙子。如果姑娘不提出休息,男方便不能離去,否則是不禮貌和不尊重女方,等姑娘再三提出休息后小伙子才能走。坐夜往往要延續(xù)到天亮才分開,通過多次活動,如果雙方中意,再通過明媒正取正式結(jié)婚。
34、吃 細 茶
侗族婚俗茶飲。貴州侗族地區(qū)的男女青年相好定情并征得男女雙方家長同意后,就擇定吉日,男方帶上一包糖和細茶親自登門。女方父母將糖擺列桌上,將細茶泡好,請寨上族中長輩和親戚朋友一起來吃,表示自家女兒已以訂婚。如有人再來提親,女方父母就直言相告:“我家的妹崽子已經(jīng)吃過細茶了?!?br>35、獻 茶 示 情
流行于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婚俗。每當(dāng)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晚,男女青年歡聚,獻茶對歌,談情說愛。所用茶為打油茶,吃茶前先歌,女問男答。女的獻茶分四道:第一碗茶碗上放筷子兩雙,以探男方有無對象;第二碗茶有碗無筷,試探男方智能如何;第三碗茶碗上放一根筷,試問男方是否鐘情于女方;第四碗茶上放一雙筷子,表稱心如意,雙雙對對。每獻一碗茶就對一次歌,歌對得順,茶獻得勤,戀情倍增。獻茶以成為侗族青年男女戀愛的媒介。
36、蜂蜜芝麻茶
云南拉祜族婚俗茶飲。拉祜族視茶為高尚禮品,青年人定親均以茶為禮,姑娘出嫁時,用炒熟的芝麻和蜂蜜泡茶招待賓客,寓意未來生活甜蜜。
37、佤族訂婚禮茶
云南佤族婚俗。當(dāng)?shù)啬信嗄甏_定戀愛關(guān)系后,男方要向女方父母正式求婚。事先,男方家里殺雞敬神,以求神靈保佑聯(lián)姻順利,再向女方贈送茶葉、芭蕉、酒等禮品,請女方家族的長輩分享,意在取得全體族人對婚姻的認可。
38、德昂族以茶求婚
云南德昂族流行以茶求婚,德昂語稱“登用”。此婚俗只在女方父母拒絕男方求婚,而姑娘本人又愿意嫁給男方時才會發(fā)生。小伙子征得姑娘同意,在約定的時間、地點把姑娘接走。男方須將一包干茶悄悄掛在女家門口,表示姑娘以離家。兩天后,男方須請媒人再帶一包茶葉、一串芭蕉和兩條咸魚到姑娘家提親。如果女家收下禮物,即表示同意這門婚事,如果退回禮物就說明堅決反對,男方只得將姑娘送回。
39、白族彩禮茶
云南白族青年從訂婚到結(jié)婚要送兩次禮,訂婚時送小禮,結(jié)婚時送大禮。小禮包括茶、煙、酒、糖以及紅、藍、黑、紫等六色布,六色金銀首飾。大禮包括茶等水禮及各式衣服20套,還 有嫁妝錢。
40、新 婚 請 茶
漢族婚俗,見于現(xiàn)代各城市?;槎Y除宴請男女雙方至親好友外,實行喜事新辦,賓客前來祝賀,只泡清茶一杯,擺糖果、瓜子等幾種茶點招待,即節(jié)約又熱鬧親切。
41、新 婚 三 道 茶
亦稱“行三道茶”。新婚男女在拜堂成親后飲用:第一道是兩杯白果湯,第二道是蓮子紅棗湯,第三道是茶湯。新郎新娘雙手接過第一道茶,對著神龕作揖以敬神;第二道茶敬父母;第三道茶一飲而盡。意在祈求神靈保佑新人白頭到老,夫妻恩愛,同時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
42、蘇 州 跳 板 茶
舊時蘇州婚禮茶俗。新女婿和其舅爺進門后,稍坐片刻,女家即撤掉臺凳,在左右兩邊靠墻處各放兩把太師椅,新女婿和舅爺坐頭二坐,另兩位至親坐三四坐。然后由“茶擔(dān)”托著茶盤,表演“跳板茶”,向四位賓客獻茶。由于托著木板茶盤跳舞獻茶,故稱跳板茶。
43、新 娘 茶
江西婺源一帶的婚俗。姑娘出嫁前,要用紅絲線把翠綠的嫩茶芽扎成瑰麗的花朵,稱為“茶花”?;槎Y結(jié)束后,新娘用“茶花”孝敬公婆及款待貴賓。來賓品嘗佳茗,夸贊新娘,祝?;楹蠹彝バ腋:椭C。以后由此派生出用紅絲線把茶葉扎成“婺源墨菊”等名茶,融飲用、觀賞、技藝于一體。
44、燒 新 茶
甘肅南裕固族婚俗。男女青年結(jié)婚第二天天亮之前,新娘第一次到婆家廚房點燃灶火,俗稱“生新火”再用新鍋熬一鍋新茶,曰“燒新茶”。茶燒好后,新郎請來全家老小,按輩分一一向新娘介紹稱謂。新娘則為全家每人舀一碗酥油茶
45、腌 茶 酒
漢族婚俗茶食。新娘招待鬧新房客人的便宴。流行于陜南大巴山地區(qū)的婚俗。新婚之夜,新娘將娘家腌制的“嫁妝菜”裝于碟中,放在桌上,并配有美酒。鬧新房的賓客邊飲酒邊品茶,新郎新娘要按鬧新房賓客的要求表演節(jié)目。
46、腌 菜 茶
陜南大巴山婚俗,新婚次日清晨,新娘擺出娘家腌制的“嫁妝菜”,沏上巴山香茗,請來賓和雙方親友品嘗。席間以唱歌助興。
47、送 喜 茶 錢
土家族婚俗。土家族青年男女結(jié)婚后第二天早晨,由新郎引領(lǐng),新娘端著茶盤,向前來賀喜的親友、長輩敬茶。此時,長輩要向新婚夫婦贈送“喜茶錢”,祝他們婚姻堅貞不移。
48、新 婚 交 杯 茶
湖南婚俗茶飲。新婚夫婦拜堂入洞房前飲用。交杯茶具用小茶盅,茶水為煎熬的紅色濃汁,要求不燙也不涼。由男方家的姑娘或姐嫂用四方盤盛兩盅,雙手獻給新郎新娘,新郎新娘用右手端茶,手腕互相挽繞,一飲而盡,不能灑漏湯水。交杯茶象征夫婦恩愛,家庭美滿。
49、新 婚 合 杯 茶
云南南部婚俗茶飲。青年男女舉行婚禮,都須共喝一杯茶,稱為“合杯茶”。是以普洱茶泡成的紅艷茶湯,象征喜慶吉祥,預(yù)示夫妻恩愛,白頭到老。
50、新 婚 抬 茶
亦稱“抬茶敬客”。是湖南桃江一帶的婚俗。新婚之日,新郎新娘要給賀喜的人抬上擂茶,等客人入坐后,新郎新娘雙手恭敬的將盛茶的茶盤抬起,每桌放一盤,送給客人,故稱“抬茶”。新婚夫婦抬茶時,接到茶的客人都須送一句吉祥話,多用雙關(guān)語,稱作“贊花詞”。
51、鬧 花 夜
湖南中部農(nóng)村婚俗。在結(jié)婚前一天晚上,男家答謝眾親友以往對孩子的關(guān)照,特舉行茶宴和酒宴款待。一般先辦酒宴,再辦茶宴。茶宴時,請民間藝人演唱花鼓戲,邊吃邊聽。一般是清茶加茶點,也有用擂茶的。
52、陪 嫁 茶 樹
云南德昂族婚俗。成親時,女方陪嫁除自用衣物外,還要陪嫁幾棵茶樹種到男家。茶樹必須是姑娘親自培育的,表示愛情永恒。如果離婚,則將茶樹歸還女家。
53、紅 糖 油 茶
云南僳僳族婚俗茶飲。舉行婚禮時,女方家要在油茶中加紅糖,配制“紅糖油茶”奉獻給客人們在喝“紅糖油茶”之前,要先喝一杯苦味濃茶,以祝新婚夫婦同甘共苦,先苦后甜。
54.白 族 鬧 棚 茶
云南白族婚俗茶飲。白族男女青年結(jié)婚時,男方在接新娘的頭天晚上舉行“鬧棚”,即邀請親戚朋友來家聚會,喝茶吃糖果等,同時請人唱以板凳為道具的簡單而又熱鬧的“板凳戲”,以表喜慶。按白族習(xí)慣一般喝雷響茶。
55、景頗族新婚舂茶
云南盈江景頗族婚俗。結(jié)婚之日的午夜,新郎新娘被寨內(nèi)的青年拉到樓下的石臼前,石臼內(nèi)放著茶葉、雞蛋、姜、蒜等。青年人戲逗新婚夫婦同持一根木棒舂搗石臼,且連續(xù)搗十下才能停。舂茶的意義在于表示新婚夫婦共同生活幸福美滿。
56、藏族婚禮茶
藏族聚居地的婚俗茶飲。新娘到夫家,有向夫家客人獻茶的風(fēng)俗,俗稱婚禮茶。獻茶時,新娘要唱歌,客人和唱。新郎新娘還要獻茶謝媒人。最后,要唱以茶為內(nèi)容的“送賓歌”。
57、瑤族新婚敬茶
廣西瑤族姑娘出嫁時的禮儀。新娘出嫁到夫家,均由陪娘撐傘來代替花轎。當(dāng)送親隊伍到男方所在的寨子,男方將煮好的茶水盛在茶盤的小茶盅里,由男方專人向新娘和送親人一一敬茶,并唱山歌互致敬意。最后,來到新房前敬茶對歌,放鞭炮,然后送入洞房。
58、壯鄉(xiāng)敬茶篩鞋
廣西壯族聚居地婚俗。壯族青年結(jié)婚,女方姐妹都要到男方送親。拜堂后,由送親的人唱一組“十說歌”,內(nèi)容是要男方多關(guān)照、教誨他們的親姐妹。接著男方擺酒席,并舉行敬茶敬酒篩鞋儀式,由男方捧出一面竹篩,依次來到女方送親者的面前,送親者依次將準(zhǔn)備好的禮鞋放入竹篩內(nèi)送給男方,男方也將紅包依次送給送親者們作謝。其寓意是夫妻和睦、吉祥。整個篩鞋過程以歌代話,互問互答,熱鬧有趣。
59、新 人 茶
貴州侗族聚居地區(qū)的婚俗茶飲。新人結(jié)婚之日,在喜氣洋洋的洞房內(nèi),不論白天或晚上,桌上都擺著糖果和茶水招待賀喜的客人??腿说絹?,必須唱支歌或說些吉利話,烘托喜慶氣氛。新郎新娘將香茶斟滿,托起紅漆茶盤送到唱歌客人面前,請他喝茶吃糖,稱吃新人茶,并說:“多謝貴言相贈”。
60、塔吉克族問安禮茶
新疆塔吉克族聚居地的婚俗。塔吉克族青年結(jié)婚一周后,新郎須在好友的陪同下,帶著油馕去向岳父母請安,稱為“問安禮”。岳父家則殺雞燉肉款待女婿和客人。女婿告辭時,岳父母要回贈禮品,一般是一個精美的茶葉袋、十個雞蛋、一條腰帶。塔吉克人喜歡飲茶,茶是富裕的象征,岳父母贈送茶葉袋,表示祝愿女婿家興旺發(fā)達。
61、畬族寶塔茶
福建福安松羅一帶畬族聚居地的婚俗。新娘過門時,男方要帶四位轎夫到女家,一進門,女家便將五大碗茶疊為三層:一碗作底,中間碼三碗,上面再壓一碗,形似寶塔。敬茶須干凈利落,接茶時則須一定的技巧,先用牙齒咬住最上面的茶碗,,再用右手手指夾住中間三碗,最后左手端住最底下的茶,然后,分送給四位轎夫,且一氣喝完碗中茶水。
62、福安新娘茶
福建福安婚俗。拜堂第二天,新娘上堂拜見夫家女眷,并敬糖茶。糖茶用茶葉、紅棗、冬瓜糖、冰糖、炒花生沖泡而成,沏入小茶盅。新娘茶甘甜可口,象征新娘從此與夫家女眷相處和睦,生活甜蜜。女眷們喝完新娘茶,要向新娘回贈紅包作為見面禮。
63、臺灣婚禮茶宴
臺灣婚禮茶俗。婚禮開始后,在禮堂一端設(shè)泡茶區(qū),中間放茶車一部,兩邊各兩部,并用鮮花連接。禮堂的中間擺一長桌,桌上擺茶點與料理。等賓客到齊之后,新人來到泡茶區(qū),新娘表演茶藝,新郎則向父母、證婚人等敬茶,儀式舉行約一小時左右,然后,在音樂聲中送客,婚禮結(jié)束。
64、跪 茶
舊時廣東順德婚俗,是當(dāng)時新媳婦初見公婆時的敬茶禮儀。新娘來時,男方堂屋先備好一張八仙桌,桌上有茶壺一把,茶盅兩個。新娘跨進堂屋,必須跪行到方桌前,叩頭三次,再跪行至桌后,又叩頭三次,然后直起身給公婆敬茶,每人一杯。此禮節(jié)今已不存在。
65、新 娘 茶
廣州、香港和澳門等地的婚俗茶飲。用上等茶葉沖泡,茶中放紅棗,寓吉慶之意。新娘初過門叩見公婆,必備新娘茶恭請公婆飲用;公婆接茶略為啜飲,連呼:“好甜,好甜!”并回贈紅包答禮。然后,新娘按輩分親疏向其他長輩、平輩和賀客一一奉茶致敬?,F(xiàn)代婚禮茶俗日趨簡化,奉新娘茶一般與婚宴結(jié)合進行。
66、擺 茶 宴
舊時四川西部丘陵地帶的婚俗。新婚第二天,新娘拿出從娘家?guī)淼奶枪?、瓜子、茶葉等,招待男方的親友和賓客。
看到大嘉茶城的官方微博你就明白了 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現(xiàn)在當(dāng)然沒有了,但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x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6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泡茶喝茶的學(xué)問
下一篇: 解析西藏的酥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