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禪:清真一味悟玄機
酒氣醉詩情,茶香催禪心。茶葉的清淡之性與禪林的疏朗之風有相近之處?!段鍩魰肪砭耪f有一僧人間如寶禪師:“如何是和尚家風?”禪師答曰:“飯后三碗茶。”茶與禪的關系至少可以從生理學上得到解釋:佛教僧侶重視坐禪修定,長時間的正襟危坐,可使人昏沉疲倦,四肢麻木。為了調(diào)濟精神、補充營養(yǎng),又不致違犯戒條,茶水自然成為僧侶們最合適的飲料。
僧侶飲茶之風可上溯到東晉時期,《晉書 藝術傳》載,后趙昭德寺的道開禪師晝夜不臥,除日服數(shù)枚藥丸外,“時復飲茶蘇一二升而已”。所謂“茶蘇”,是一種用茶葉與果汁、香料配合制成的飲料,相當于如今的“天然營養(yǎng)液”。禪茶之風到唐朝尤盛,陸羽《茶經(jīng)》中記載的“煎茶法”即源于禪林中。而僧人之間交往酬答,也大抵清茶一杯,參玄論道。所謂“青云名士時相訪,茶煮西峰瀑布冰”(貫休《題蘭江言上人院》詩),可視為茶道的雛形。唐代的著名詩僧皎然不僅詩文垂史,而且也是烹茶高手,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云:“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p>
飲茶在禪林中成為固定的制度,是宋代以后的事情。當時禪寺皆設有“茶堂”,并有“茶頭”專管燒茶;寺中按時擊“茶鼓”召集僧眾飲茶。出家人最講究慈悲與施舍,樂善好施,廣結善緣,所以他們常以上等茶供佛,中等茶待客,而僧人自己卻只飲些下等“土茶”。在“農(nóng)禪”思想指導下,僧侶住往因地制宜,種植茶樹與五谷,以自食其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大禪師也親自參與。如《宗門葛藤集》就記述了溈山和仰山兩位高僧一邊摘茶、一邊即興酬答的佳話。
但茶禪的主要功能在于養(yǎng)生?!?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認為“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惰、輕身明目;宋代學者錢易的《南部新書》記:唐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東都有一僧人年120歲,唐宣宗李忱甚感奇怪,問僧人服什么藥而能長壽。其僧稱:“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本好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彼未娜毡旧藰s西從中國引進了禪寺的飲茶方法,著有《吃茶養(yǎng)生記》一書,是飲茶養(yǎng)生學的第一部專著,另一位日僧珠光訪華時,就學于克勤禪師,珠光學成回國,克勤禪師特意作書相贈,書曰:“茶禪一味”。
2、茶心:靈犀一點通萬象
茶本是無情物,卻因了飲者的學養(yǎng)、操守與品位而賦予不同的象征意義;因物賦情,傳情見色,便是茶道藝術的真諦。古代有一首《茶詩》云:“雖是草木中人(寓‘茶’字),樂為大眾獻身。不惜赴湯蹈火,欲振萬民精神。”即把自然界的普通植物升華出一種志存高遠的哲學境界,實現(xiàn)了由實用到審美的精神嬗變。如日本茶道鼻祖紹鷗說:“放茶具的手,要有和愛人別離的心情”,這種心情在茶道中稱為“殘心”、“茶心”,即品茶時一個簡單的動作、表情也需具備深沉的思緒與情感,漸漸地生發(fā)出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味道,抵達一種形而上的境界,方算是懂茶的人。茶道唯情,禪道唯心,這是根本的區(qū)別;所以相對于禪宗的“戒、定、慧、緣”而確立了茶道的“敬、和、清、寂”四大要旨,在出世的精神中融鑄著高尚而通脫的世俗道德——處世恭敬、為人平和、品質(zhì)清潔、身心靜寂。這種修身養(yǎng)性的境界與傳統(tǒng)的儒、道、釋的宗教價值觀殊途同歸。
以茶心觀照世相,由茶情推及人情,是一種才情與智慧的表現(xiàn)?!安韬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李覯《送黃承伯》詩),洋溢著超拔的才情;“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情”(蘇軾《汲江煎茶》詩),蘊藉著深邃的哲理。因此有人斷言:酒是詩,而茶近乎哲學——不置一詞而心有靈犀,空杯在握卻如攬兵戈風云。如《景德傳燈錄》載,僧侶問雪峰義存禪師:“古人道,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審將甚么對?’’禪師答曰:“吃茶去。”又有僧問保福從展禪師:“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從展禪師干脆舉起茶盞,以無言作答,此舉“靈犀一點,化通萬象”,是心靈深處的諧振,非常規(guī)可以理喻。試想:于風雨飄搖的午后,坐在古老的瓦屋紙窗下,升一盞紅泥小爐,溫茶在握,悠然自得地聽著梧桐滴雨的天籟,這大概就是“趙州茶熟人人醉,臥聽空林木葉飛”的那種美妙境界罷?
3、茶史:以茶會友達四海
一部茶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縮影。文道寓于茶道,茶風載以國風,自古及今概莫能外。我國茶史可追溯到神農(nóng)氏時期,茶風源于蜀地,起初作為藥用,唐代開始人工栽培,并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茶葉種植、品類、采制與飲用的專著《茶經(jīng)》,后來又被譯成多種文字遠播異域,作者陸羽也被后世譽為“茶圣”。公元五世紀,茶葉開始傳入國外,據(jù)考證,英語中Tea一詞即來自福建話“茶”的變音;東非產(chǎn)茶大國肯尼亞的斯瓦希利語中的Chai(茶葉)一詞則是廣東話“茶”的變音??夏醽喼两襁€流傳著一個優(yōu)美的典故:傳說古代中國有一位皇帝出巡,中途休息時在樹旁喝水,突然一陣疾風把兩片樹葉吹落杯中;皇帝沒有覺察而繼續(xù)舉飲,頓覺味道芳香甘醇,目清神爽,遂引起了注意,并由此發(fā)現(xiàn)了茶樹與茶葉的妙用。這種野生茶樹直到90年代初期還在云南思茅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7萬畝,其中位于瀾滄拉枯自治縣的一棵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樹。
茶文化在宗教發(fā)展史上也留下許多佳話。如唐代的日本高僧最澄、空海兩位禪師訪華留學,回國時帶回了中國的茶種和茶具,在寺院栽植茶樹;宋代日僧榮西從中國引進了禪寺的飲茶方法,并創(chuàng)作了《吃茶養(yǎng)生記》一書,可以視為日本茶道的經(jīng)典。文化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目前我國與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一起,作為世界茶葉生產(chǎn)、出口大國而雄踞世界茶葉市場;中國的綠茶素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而著稱于世,產(chǎn)量高、品種多,每年的出口量占國際市場綠茶貿(mào)易量的70%以上。所謂“以茶會友通四?!保栉幕牟d亦帶來經(jīng)濟的繁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65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性喝茶的好處
下一篇: 來點自然芳香的花草水果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