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
,是北宋的皇帝趙佶不僅工書畫
、精百藝,他還對烹茶品茗尤為精通。他在位的時候,以帝王之尊,編著了一篇《茶論》。此文被后人稱為《大觀茶論》。一個皇帝,以御筆著茶論,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皇帝尚且評茶論具,群臣也就趨之若騖
,一時間,王公貴族、文人雅士紛紛效仿,以烹茶品茗為時尚,而且挖空心思地弄出花樣來品茶、煮茶、論茶,甚至是斗茶。這斗茶始于唐代,興在宋朝
。唐時稱之為“茗戰(zhàn)”,宋代時叫“斗茶”。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農(nóng)、茶人們比新茶優(yōu)劣的一項茶事活動。就是這樣個本屬于民間的賽事,卻被趙佶引人宮中,樂此不疲地玩起來。對于斗茶在宋代
,還流行一種茶事游藝,叫做“分茶”。趙佶在《延福宮曲宴記》里,記述了分茶的過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執(zhí)親王等曲宴于延福宮,……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顧諸臣日: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趙佶皇帝的《大觀茶論》
,寫得很詳細(xì),也很具體趙佶對于茶的論述
,精辟而又通俗,比如他在《大觀茶論》里,是這樣寫的:“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要須蒸及熟而壓之,及千而研,研細(xì)而造,則和美具足。入盞則馨香四達(dá)。秋爽灑然安吉白茶
白茶為六大茶類之一。
但安吉白茶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北宋慶歷(1041-1048年)年間:“白葉茶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說:“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
”北宋皇帝在說了白茶可貴之后又說:“芽英不多
”自有這個記載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
因此,安吉的白茶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豐鎮(zhèn)的馬鈴岡發(fā)現(xiàn)野生白茶樹數(shù)十棵,“枝頭所抽之嫩葉色白如玉
安吉白茶樹為茶樹的變種
春季發(fā)出的嫩葉純白
如此珍奇的茶樹品種
1982年
當(dāng)時縣林科所的技術(shù)人員劉益民
因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為6.19%—6.92%
安吉白茶,1996年每500克售價1500-2200元
安吉地處天目山北麓
,這里群山起伏,樹竹交蔭,云霧繚繞,雨量充沛安吉還有“中國竹鄉(xiāng)”之稱,植被覆蓋率為60%
生產(chǎn)實踐表明
也許正是竹鄉(xiāng)獨(dú)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72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特級碧螺春預(yù)計本月上市
下一篇:
解讀為何正宗碧螺春高質(zhì)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