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認(rèn)為人的一生應(yīng)有愛好嗜好,甚至應(yīng)該有“癖”,有“癮”。那么,他的諸多愛好與嗜好中,什么可以稱之為“癖”呢?他自認(rèn)為是“水淫茶癖?!敝^張岱為“茶癖”,決非溢美之辭,大量事實說明這一美譽(yù)非張岱而莫能擔(dān)當(dāng)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紹興人。他出生于一個世宦及書香之家,其高祖張?zhí)鞆?fù)、祖父張汝霖均為進(jìn)士,曾祖張元忭為狀元,父親張耀芳亦以副榜入仕。父祖輩身居高官又著述甚豐,人稱天復(fù)、元忭為“談、遷父子”。張岱自幼受祖父寵愛,博覽群書,精于史學(xué)及詩文。但科場不利,未能早年中式。及40歲后,國難當(dāng)頭,1646年6月,紹興為清軍攻占,張岱為完成《石匱書》忍受精神與肉體痛苦,避兵于嵊縣西白山中。此時,“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shù)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直至?xí)r局稍定,才回到紹興家中。張岱一生著述弘富,除有明一代史書《石匱書》200卷外,《陶庵夢憶》、《西湖夢錄》、《瑯擐文集》等游記、回憶小品尤為人稱道。文學(xué)史上評其為明代后期小品文大家。
張岱在69歲時作的《自為墓志銘》中,敘述了自己有廣泛的愛好,除棋琴書畫、孌童美食外,“兼以茶淫桔虐,書蠹詩魔?!彼竭^遼寧河北,游歷過黃河、長江中下游各省,也常盤亙于南京、蘇州、杭州各繁華城市和名山大川,交結(jié)佛老、宦達(dá)、伶妓和工匠商賈各式人等,了解各處風(fēng)情習(xí)俗,物產(chǎn)土宜。他認(rèn)為人的一生應(yīng)有愛好嗜好,甚至應(yīng)該有“癖”,有“癮”。在《祁止祥癖》文中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蹦敲?,他的諸多愛好與嗜好中,什么可以稱之為“癖”呢?他自認(rèn)為是“水淫茶癖?!敝^張岱為“茶癖”,決非溢美之辭,大量事實說明這一美譽(yù)非張岱而莫能擔(dān)當(dāng)之。
張岱對紹興茶業(yè)的發(fā)展作出過極大的貢獻(xiàn),在第一章《茶史》中曾生產(chǎn)力敘述過他所首創(chuàng)的“蘭雪茶”及其特色。其時,日鑄茶衰落,他請了徽州歙人專事松蘿茶的師傅來紹興傳授經(jīng)驗。在《蘭雪茶》一文中他說:”遂募歙人人日鑄。勺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蘿。“此茶焙成后,又以禊泉水,雜入茉莉,“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秀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與雪濤并瀉也……余戲呼之蘭雪?!碧m雪一經(jīng)出現(xiàn)后,立即得到人們的好評,紹興人原來喝松蘿茶的也只喝蘭雪茶了,甚至在徽州各地,原來惟松蘿茶的也改為蘭雪茶,只喝蘭雪茶了?!安皇乘商},只食蘭雪”,“松蘿貶聲價俯就蘭雪。”他不僅創(chuàng)制了蘭雪茶新品種,而且其品茶之精,味泉之專達(dá)于出神入化、異乎尋常的地步,這在他的《閔老子茶》一文中有生動的記述。幾經(jīng)識茶品水之后,南京著名老茶人閔老子最后只好說:我70多歲了,精于茶的鑒賞,自以為無人可比,今日卻讓我見到你,于是兩面三刀人成了莫逆至交。他又發(fā)現(xiàn)和保護(hù)了紹興的幾處名泉,如“禊泉”、“陽和泉”等,使紹興人能用上上等泉水煮茶品茗。
張岱在《露兄》一文中還寫有《斗茶檄》文。當(dāng)時紹興城內(nèi)有不少茶店,其中一店用水用茶特別講究,“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進(jìn)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有天合之者?!睆堘诽貏e喜歡這家茶店,于是就給它取了個“露兄”的店名。其出典是宋代米芾說過:“茶甘露有兄”的句子。又為它作了一篇《斗茶檄》指出:“水淫茶癖,爰有古風(fēng);瑞草雪芽,素稱越絕。”現(xiàn)在這家茶肆,“水符遞自玉泉,茗戰(zhàn)爭來蘭雪”,還有不少可口茶食,因此飲這樣的茶真是“一日何可少此”,“七碗茶吃不得了,盧仝茶不算知味?!北M情贊美了這茶肆,也就是紹興茶肆的至味至風(fēng)。
積多年的經(jīng)驗,張岱曾撰有《茶史》一書,手稿交于閔老子“細(xì)細(xì)論定”,并計劃出版。其目的是“使世知茶理之微如此,人毋得浪言茗戰(zhàn)也。”但不久戰(zhàn)禍四起,清兵八關(guān)后隨即南下,張岱生活發(fā)生急劇變化,家庭遷移,逃難避亂,在匆促中稿本散失,只存序文,后輯于《瑯擐》中,這是紹興茶史也是中國茶史上一大損失。
張岱在紹興茶史上的突出地位罕有倫比,他對中國茶史的發(fā)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xiàn)。
張岱
張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學(xué)家,還是一位精于茶藝鑒賞的行家。
張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蘇、浙、魯、皖等省,閱歷廣泛。他家經(jīng)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明亡后披發(fā)入山,安貧著書。其著作有《石匱書》、瑯環(huán)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張岱的興趣廣泛,平時非常注意社會上的各種人物、動態(tài)、人民生活、風(fēng)俗習(xí)慣,以至飲食、蔬果等許多方面。這些往往為舊時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卻偏有欣賞、記錄的興趣與勇氣。他寫過一篇《自為墓志銘》,非常坦率的承認(rèn)自己少為“紉子弟,極愛繁華”, 稱自己為“茶淫桔虐”。
張岱品茶鑒水之精到,《陶庵夢憶》中“閔老子茶”一節(jié)贏余得極為生動:余曰:“香樸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便胨笮υ唬骸坝枘昶呤?,精賞鑒者無客比。”遂定交。張岱不愧為辨茶識水的行家。
張岱精于品茶,還悉心改制家鄉(xiāng)的日鑄茶,創(chuàng)制出一種“蘭雪茶”?!叭砧T雪芽”在宋朝已列為貢品,有“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之譽(yù)。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寧松蘿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時,蓋過一時,美國過日鑄。張岱“遂募歙人入日鑄”,一如松蘿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進(jìn)而他又探究泉水,發(fā)現(xiàn)“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服,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氣。余戲呼之蘭雪?!保ā短这謮魬洝ぬm雪茶》)如此四五年后,蘭雪茶風(fēng)磨茶市,紹興之飲茶者一改往日飲松蘿的習(xí)慣,反倒非蘭雪不飲。后來,連松蘿茶亦改名“蘭雪”了。蘭雪茶有此名聲,功歸張岱。
杜濬寫有一篇《茶丘銘》。這篇短文一開頭就說:“吾之于茶也,性命之交也。性也有命,命也有性也。天有寒暑,地有險易。世有常變,遇有順逆。流坎之不齊,饑飽之不等。吾好茶不改其度。清泉活火相依不舍,計客中一切之費(fèi),茶居其半。有絕糧無絕茶也?!?br>對于杜濬“吾有絕糧無絕茶”,鄧之誠教授是不相信的。他在《清詩紀(jì)事初編》卷二有關(guān)杜濬的紀(jì)事中說:“茶值十倍于糧,茍能絕茶,其糧無絕理!”其用意似乎說杜濬僅僅是唱唱高調(diào)的茶癖而已。
杜濬流寓金陵,住在雞鳴山右側(cè),茅屋數(shù)間,不蔽風(fēng)雨,但他安居若素,吟嘯自若。他一生貧窮,晚年尤甚?!督衲曦毧谔柖氖住防铮艦F寫下他當(dāng)時忍受饑貧的情況,其中寫一個絕糧之日的情況:“炎威無計出蓬門,那得朝饔與夕餐?稚子默然吾獨愧,始知交謫反為恩?!保ㄔ娤伦⒌溃骸敖^糧之日,家人胥讒。而幼女慧黠,獨無一語?!保┯幸淮危H家故人的兒子汪茀厥遠(yuǎn)道來訪。他無法招待,只得將心愛的宋代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典換了幾個錢,買米煮幾頓飯吃。這一年中秋節(jié),杜濬全家只喝了一頓粥,無心賞月就蒙頭大睡了。不料,緊關(guān)的大門被人敲開,原來是有名的說書家柳敬亭派人送來好酒及“青蚨”(銅錢)一千。來人丟下錢和酒,飛腿即跑,杜濬全家當(dāng)即再飲酒賞月。第二天才看到柳敬亭來信的封面上,還批了八個字:“來人受賞,我就天誅。”才知道當(dāng)晚來人飛腿即跑的緣由,不免大笑。這些忍饑挨餓的慘況,在這24首口號詩及注解中歷歷如數(shù),確是真實情況的記錄。
清初文壇一代宗匠王士禎,在自己的《香祖筆記》中記下這么一件事,他問杜濬“君詩如何?”杜濬回答:“但覺高歌有鬼神,誰知餓死填溝壑?”這也可證明貧窮與饑餓,確實在有些時期嚴(yán)重地威脅杜濬的生活。
杜濬在極為困苦的情況下,卻有熟友從外地送六安梅花片(六安、霍山等地所產(chǎn),僅次于銀針、雀舌者),及嶺南的黃熟香(一種香料)??梢姟拔嵊薪^糧無絕茶”的茶,有些是外地友人贈送的,這些友人不知道杜濬已進(jìn)入整日饑腸轆轆的地步,否則也不至于此了。
杜濬的“有絕糧無絕茶”,并非虛假夸張。在他較富裕時,家中曾有收藏名茶的錫茶瓶,大大小小共十個。這時也不得不睜一眼閉一眼,讓家中人拿去,換了麥子來糊口了。當(dāng)時,雖然有的“茶價十倍于糧”,但也有不少是廉價的普通茶?!肚灏揞愨n》飲食類里有一則“李客山與客啜茗”故事。記述長洲(今江蘇蘇州)布衣李果“艱苦力學(xué),忍饑誦經(jīng),樵蘇不繼,怡然自得”?!傲加阎?,輒呼小童取一錢,就茶肆潑茗,共啜之”。這種一個小錢兩人共啜的茶,決不會比糧價高?!稉P(yáng)州畫舫錄》卷十一里,又記載了杜濬去揚(yáng)州時,常與柳敬亭到長堤賣茶的“喬姥茶桌子”邊飲茶邊談心的事。這個“喬姥茶桌子”似乎是一個小小的露天茶室,“置大茶具,以錫為之,小頸修腹,矮竹幾杌數(shù)十”。并且明確標(biāo)明其茶價為“每茶一碗兩錢”。這茶價似乎也比糧價低。
杜濬曾經(jīng)有過家道小康的日子,他飲茶也有過較高的規(guī)格與習(xí)慣。原先他即使飲用龍井等好茶,只是“初烹”,“一戰(zhàn)”(有不少人還用古代烹茶習(xí)慣,不是沖泡)而后就丟棄了。杜濬在《茶丘銘》里,自說是有一次聽人談到“出關(guān)諸壯士,走窮荒險惡,……道渴欲死,求馬溲不可得”。然后他才幡然悔悟,“念向來暴殄之罪,殆不可贖”。從此他就對“再烹之茶……也覺津津有余味”了。而且他比林黛玉早有“花?!敝e,花僅是“耳目之玩”,對于如同生命一般的茶葉,于是在飲用之后,便將其“檢點收拾,置之凈處。每至歲終,聚而封之,謂之茶丘”。他并且磨石刻銘寫道:“石可泐(音勒去聲,意為石可能依其紋理而開裂。)交不絕。”對這些廢茶葉寄予極深厚的懷念。
杜濬有一首《茶喜》詩,其詩的序言贊美了茶的作用。他的頌茶決沒有半點生津止渴之談,也沒有說到一般的提神滌煩,而只是說:“夫予論茶四妙:曰湛,曰幽,曰靈,曰遠(yuǎn)。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聞見,導(dǎo)吾杳冥?!倍荚诰裆?、文化上的范疇之內(nèi)。
“湛”顯示精深與深邃,《漢書·揚(yáng)雄傳》中說揚(yáng)雄“默而好深湛之意”。《楚辭·招魂》說:“湛湛江水兮土有風(fēng)?!薄罢俊币脖磉_(dá)了厚重之意,《楚辭·九章·哀郢》說:“忠湛湛而愿進(jìn)兮?!?br>“幽”顯示靜雅與閑隱,柳宗元《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說:“幽蔭薈蔚?!边@種賞心悅目的環(huán)境,會使人人樂而忘返。
“靈”含蓄了神靈、靈性、靈爽等等的內(nèi)涵。但最主要的還是刻劃了靈感——一種神秘的精神狀態(tài);思想高度集中,腦海無聲地洶涌澎湃,突然奇特的創(chuàng)造能力出現(xiàn),促使百思不解的疑難,得心應(yīng)手而獲得答案。一團(tuán)亂麻的思緒,可以輕而易舉地順理成章,詩詞美句會汩汩不斷地流如涌泉。
“遠(yuǎn)”在空間范圍上是指遠(yuǎn)道、遠(yuǎn)景、遠(yuǎn)方、遠(yuǎn)游。在時間概念上是指遠(yuǎn)古、遠(yuǎn)世。在思緒上是指遠(yuǎn)慮,遠(yuǎn)果。人常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币簿褪钦f“寧靜”能使人離開立足的尺寸之地,放眼古今中外,飄游于任何意念欲望向往到達(dá)的地方。
茶的色、香、味,能使人進(jìn)入“湛”、“幽”、“靈”、“遠(yuǎn)”的境地。飲茶以后的默感,更能使人體會這些境地的適意與樂趣。
杜濬認(rèn)為這四個字還沒有盡意寫出自己的美好感受,于是再進(jìn)一步作了補(bǔ)充:“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聞見,導(dǎo)吾杳冥?!备魇潜扔魇挛锏母?、根源。杜濬在這里引申為自己學(xué)識、智能的基礎(chǔ)與本質(zhì)。形容飲茶將這些基礎(chǔ)與本質(zhì),予以洗濯和刷新,使他們放出光芒,更高更好地發(fā)揮其機(jī)能?!懊牢嶂且狻?,即言一切愿望與智慧,在飲茶中能達(dá)到完美的奔放。“改吾聞見”可以說改變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飲茶后,一切世俗煩惱無影無蹤,走入淡泊寧靜、閑雅率遠(yuǎn)的超凡世界。一切事物、景色、語言等,都以嶄新特異的恣態(tài)出現(xiàn)?!案奈嵋娐劇币部烧f是從感性認(rèn)識進(jìn)入理性認(rèn)識的飛躍,開擴(kuò)和提高了自己的視野與聽覺?!拌泌ぁ痹干畎涤撵o之地。這里是指飲茶能引導(dǎo)自己到了“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的境界里,丟棄了無窮無盡的煩瑣;隨心所欲地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寫自己樂意寫的詩,這豈非最大的愉快嗎?
杜濬有茶癖,也寫了不少茶詩,使人百讀不厭。其《落木庵同蒲道人啜茗》一詩,似可觀賞到其論茶四妙的精神風(fēng)貌:“苦茗生平好,逢師此共斟。綠江無盡意,白首有同心。山月照逾淡,松風(fēng)吹使深。黃鵬知飲愜,枝上送佳音?!痹谶@首詩里,飲茶的湛、幽、靈、遠(yuǎn)都能表達(dá)出來?!熬G江無盡意,白首有同心”寫出了迷人的景色與深厚的茶誼。身在這人世間,又超過了這人世間,在“別有天地”里矜伐自賞。山月、松風(fēng)、黃鵬等,都在兩人啜茗中起了質(zhì)的變化,賦予了擬人的新意。他們又在飲茶的陶冶下,融合在一起。那些“照逾淡”、“吹使深”、“知飲愜”、“送佳音”都使人感到深湛適意,幽爽傲世,靈感奔放,韻高致遠(yuǎn)。《國朝詩觀》中說杜濬的詩句里都是一些尋常事物,“他人尋思不到,經(jīng)茶村手,便覺風(fēng)趣洋溢。其才高,其筆妙也?!?br>杜濬的“論茶四妙”,是他對飲茶恰到好處的總結(jié),也是對我國傳統(tǒng)飲茶文化的高度概括。這“論茶四妙”,也是杜濬成為茶癖詩人的真正原因。
張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學(xué)家,還是一位精于茶藝鑒賞的行家。
張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蘇、浙、魯、皖等省,閱歷廣泛。他家經(jīng)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明亡后披發(fā)入山,安貧著書。其著作有《石匱書》、瑯環(huán)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張岱的興趣廣泛,平時非常注意社會上的各種人物、動態(tài)、人民生活、風(fēng)俗習(xí)慣,以至飲食、蔬果等許多方面。這些往往為舊時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卻偏有欣賞、記錄的興趣與勇氣。他寫過一篇《自為墓志銘》,非常坦率的承認(rèn)自己少為“紉子弟,極愛繁華”, 稱自己為“茶淫桔虐”。
張岱品茶鑒水之精到,《陶庵夢憶》中“閔老子茶”一節(jié)贏余得極為生動:余曰:“香樸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賞鑒者無客比?!彼於ń弧堘凡焕楸娌枳R水的行家。
張岱精于品茶,還悉心改制家鄉(xiāng)的日鑄茶,創(chuàng)制出一種“蘭雪茶”?!叭砧T雪芽”在宋朝已列為貢品,有“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之譽(yù)。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寧松蘿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時,蓋過一時,美國過日鑄。張岱“遂募歙人入日鑄”,一如松蘿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進(jìn)而他又探究泉水,發(fā)現(xiàn)“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服,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氣。余戲呼之蘭雪?!保ā短这謮魬洝ぬm雪茶》)如此四五年后,蘭雪茶風(fēng)磨茶市,紹興之飲茶者一改往日飲松蘿的習(xí)慣,反倒非蘭雪不飲。后來,連松蘿茶亦改名“蘭雪”了。蘭雪茶有此名聲,功歸張岱。
明時,紹興已開出游少茶館,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有天合之者?!睆堘穼@家茶館特別喜愛,并親為其取館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還為其作《斗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風(fēng),瑞草雪芽,素稱越絕,特以烹煮非法,向來葛灶生塵,更兼賞鑒無人,致使羽經(jīng)積蠹。邇者擇有勝地,復(fù)舉湯盟,水符遞自玉泉,茗戰(zhàn)爭來蘭雪,瓜子炒豆,何須瑞草橋邊,桔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內(nèi),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廬仝茶不算知味,一壺?fù)]塵,用暢清談,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br>
曾聲名遠(yuǎn)播,一時名重虎跑、惠泉的紹興名泉棗禊泉,一度掩沒,已不為人知了,是張岱重又發(fā)現(xiàn)的。他在《禊泉》一文中記述其經(jīng)過:
甲寅夏,過斑竹閹,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 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余倉卒見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禊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fā)。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腭,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釀酒,或開禊泉茶館,或甕而賣,及饋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飲其水,甘之,恐不給,封鎖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張岱的文集中記述甚多。張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風(fēng)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劇談謔笑,十三年于此“的會稽魯云谷;有每與他嗓茶“輒道白門閔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顛石,子奠竹,桑茶,東坡肉”的季弟山民和與他茗戰(zhàn)“并驅(qū)中原,未知鹿死誰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癡”。
岱還好玩賞茶具。他弟弟山民獲得一瓷壺,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壺銘:“沐日浴月也其色澤,哥窯漢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飲食?!边€有一只宣窯茶碗,張岱有銘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傳靜夜?!绷碛幸话炎仙皦?,未鐫制作者印,張岱確認(rèn)出于龔春之手,特作壺銘:“古來名畫,多不落款。此壺望而各為龔春也,使大彬骨認(rèn),敢也不敢?”
張岱稱得上是明末清初之際的一位茶道專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3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普洱茶在不同貯藏條件下品質(zhì)及成分變化···
下一篇: 蒲松齡自制蜜餞菊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