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發(fā)源于中國,唐代陸羽所著《茶經(jīng)》,對炙茶、碾末、取火、選水、煮火、煎茶、酌茶的程序、規(guī)則作了細致的論述。是唐代精神把茶從粗俗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使它達到理想境界。千百年來,由于茶人不斷積累了經(jīng)驗,提高煮飲水平,并加以總結(jié)上升成理論,使茶學很快成為一門顯學,吸引了不少佛門高僧、學問大師、文人墨客習其事、書其事、詠其事。于是,茶事不再是一門簡單的勞作,茶藝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風景。
傳世墨寶中,留下了許多涉及茶的佳句。如西漢《急就章》里,有“極柞所產(chǎn)谷口荼”句,這是迄今所見在書信中最早出現(xiàn)的荼(即茶字)的,《急就章》又是千百年來章草書體的典范。唐代高僧釋懷素狂草名貼《苦筍貼》中,《苦筍反茗異常佳》是目前所見古代墨跡中以“茗”稱“茶”的較早的一個范例,其筆影至今。至于在印章中出現(xiàn)的“茶”字,則一直可上溯到戰(zhàn)國以前,距今已有2000余年了。
在現(xiàn)存或有關文獻記載中可查到的以茶為題材的繪畫,最早要數(shù)湖南長沙馬王堆墓葬中出土的西漢時期《敬茶仕女圖》。唐宋以后,“品茗”已成為繪畫的重要內(nèi)容。如唐代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宋代錢選《盧仝烹茶圖》及元代趙子昂《斗茶圖》,洋洋大觀,如珠璣般在藝術長河中閃爍。
茶與墨之所以會結(jié)緣,一方面兩者均為文人墨客清供,另一方面都具“清”、“雅”、“質(zhì)”的美學特征,令眾多藝術家在這里尋找心靈的凈土、思維的綠園。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對茶與書畫的議論十分精辟:“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堅,是其操同也。譬如賢人君子黔晰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狈置魇且陨喜杳钅杂髑甯摺?/p>
徜徉在五千年的文化隧道中,把盞之間,使人頓悟:澄清的茶湯,飄流了遷客騷人的疲憊,留住了稚嫩如香片的赤子之純真。一片香葉,賦予我們作為人的虔誠,又遺傳給我們作為生命的謙遜和自尊。茶與墨,德操同一也;人與茶,本質(zhì)上只有杯里杯外之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95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日照眢青
下一篇: 浮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