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片和黑條,因其內含物質的相對欠缺和品質不良,一般被認為是普洱茶中的次品和多余物而被剔揀。
黃片有兩種,一種是老黃片(老滑片),是上一年度或上一輪生長中余留的老葉,其質地堅硬,木質化特征明顯,這是生長細胞衰老和死亡過多造成的碳化結果。另一種是小黃片,小黃片是未成熟葉(魚葉)在衡定的殺青溫下,由于內含物質不足,尤其是葉綠素在脫鎂氧化中損失殆盡,多酚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與聯(lián)苯鄰醌一起反應產生大量茶黃素,這些色素在未被水溶解之前,沉著于茶葉表面而形成“黃片”。由此可見,黃片的成因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內含物不足,二是殺青溫度的過低。如果適當殺青溫度,并同時提高殺青葉的降溫速度,就能很好的保持葉片中的葉綠素,阻止茶體自身的氧化速度,魚葉也就不容易形成黃片了。有條件的初制所大都采用滾筒殺青,出料時,質地較輕的黃片被冷風吹得很遠,因而殺青葉中只會留下很少的黃片等待剔撿。
黑條是一種見于成熟葉(真葉)和老黃片之間的過剩成熟葉(一般為二層葉)經加工后形成的茶葉,其品質比真葉差,但比黃片好。黑條越多,等級越低。黑條的成因與黃片類似,不同之處在于黑條的內含物較黃片豐富,由于殺青溫度的相對衡定,未能完全抑制的多酚化合物迅速褐變、沉著,形成黑條。夏秋茶(雨水茶)因鮮葉含水量過高,茶葉自身氧化時間較長,而更容易形成黑條。
黑條的外形特征是:葉體墨綠,表面粗老,無彈性,色澤灰暗,葉面蜷曲成條狀。
老黃片(老滑片)的外形特征是:表面粗糙,葉體褐紅,葉質脆而易碎,與小黃片一起多用于制作袋泡茶,色橙黃或橙紅。
小黃片的外形特征是:表面細膩,葉脈不顯,色微黃或黃綠,葉肉薄而易碎,無彈性,光潔度也不如真葉那么鮮亮。
夏季茶或雨水茶,因生長期短,含水量高,如采摘和加工不及時,就會因自身氧化而褐變,而整體顏色灰暗無光,而且黑條、黃片較多,也是夏茶與春、秋茶的一個不同之處。
茶葉品質隨季節(jié)變化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講,春茶好,秋茶次,而夏茶最差。
黑條在一餅茶中多少比例算正常,反過來說就是一餅茶黑條占多少比例不好?
那么剔除黃片后,一餅茶中大家認為這種黑條占多少為好呢?
算級數(shù)這種黑條又算多少級?
黑條的多少對普洱茶湯的口感有何影響?
文/張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02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膳系列——鳳凰鹽水鴨
下一篇: 茶膳系列——烏龍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