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翠竹[Huangshan CuizhuD 主產(chǎn)安徽歙縣紹濂石耳山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研制于1990年。采摘一芽二葉,經(jīng)攤青、殺青、做形、烘干、揀剔、復焙制成。分特級、一至三級。扁平挺直似竹葉,色綠隱翠,白毫顯露,香氣清鮮幽長,滋味鮮醇回甘。主銷安徽及蘇南的大中城市,少量銷至上海、北京。
黃山屹立在安徽省南部,早在一億多年前,它就躍起于地表之上。經(jīng)過第四紀冰川的洗禮,更顯得雄偉秀麗。黃山屬南嶺山脈,全山面積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 劃入風景區(qū)的部分共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 號稱方圓五百里。在風景區(qū)內(nèi),大小山峰不計其數(shù)。有名的達七十二座,即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蓬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最高峰蓮花峰海拔一千八百六十米。
自古以來,登黃山的道路,分為東、南、西、北四條,現(xiàn)因南面與公路相通,故一般游入皆從南路湯口入山,黃山溫泉區(qū)是接待游人的中心。紫石峰前的黃山賓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層大樓,賓館前逍遙溪(一名桃花溪)水奔流,溪上有一座拱形橋十分雅致。游人在這一帶可參觀煉玉亭和觀瀑樓。桃花溪上的?人?字瀑是黃山三大瀑布之一,每到雨后,便有兩條白龍飛馳而下,十分壯觀。紫石峰下巖縫中涌出的溫泉是黃山?四絕?之一。水質(zhì)清微,味道甘美,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42度左右。據(jù)傳每隔三百年左右涌出一次朱砂,泉水呈現(xiàn)血紅色,所以自唐代起,便稱為朱砂泉。古人有詩寫道:?五岳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從溫泉出發(fā),經(jīng)?大好河山?石刻,跨過回龍街,拾級而上,便來到慈光閣。慈光閣本是明代的慈光寺,新安畫派創(chuàng)始人浙江和國圃大師石濤都曾在這里居住和作畫。?慈光閣?三字是董必武一九六五年來黃山時所題。由慈光閣上行,經(jīng)妙妙亭和飛來洞,再攀過一段陡峭的石階,便到了立馬亭。對面青鸞峰上有十個石刻的大字?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每個字六米見方,深兩寸半。字刻在懸幽絕壁上,下臨深谷, 令人嘆為觀止。由于這一巨大的石刻題字和立馬亭的緣故,一些人便把青鸞峰稱作立馬蜂了。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曾在青彎峰懸崖上發(fā)現(xiàn)過數(shù)條第四紀冰川的擦痕。
經(jīng)過打鼓洞,就來到半山寺,游人一般在這里喝茶休息。這里可看到對面天都峰畔一塊形狀如雞的奇石,巖石上刻有?空中聞天雞?五字。從半山寺上行,可由路旁一條三里長的路,攀登天都峰。路是一九八三年新辟的,須手扶鐵索前進,奇險無比,人稱?天梯?。上天都峰最險的一段路叫鯽魚背,這段路長約十米,寬只一米,兩側(cè)下臨萬丈深淵,山風吹來,確使人膽顫心驚,游人需手腳并用,才能順利通過。過了鯽魚背,再過三個石河,就到達天都峰頂。天都峰海拔一千八百一十米,是黃山的第三高峰,峰頂有?登峰造極?石刻。只有親自登上天都峰的人,才能體會這?天上都會?的神奇,才能領(lǐng)略出?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場空?這話的含意。
從天都峰頂下山后仍由原路上山,經(jīng)過小心坡,渡仙橋,便來到一線天。這是兩座山峰相夾而成的一- 條獨道,只容一人通過。仰望長空,藍天-線,因此得名。過了一線天,說進人文殊洞,洞邊高崖上有形似?獅?、?象?的二石,俗稱?獅象把洞門?。出洞后,視野豁然開朗,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棵千年古松一迎客松了。 黃山因山高風大、冰寒雪冷,山上的松樹多頂平如蓋,松針短粗,枝千虬勁,葉色濃緣,宵有頑強的生命力,?黃山松? 譽滿天下,迎客松最負盛名,一年四季都伸出熱情的手臂,迎接著遠方來客。
迎客松旁即是玉屏樓。玉屏樓的前身名文殊院,建于明萬歷年間,是普門和尚按其夢境修建的廟字。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贊頌它是?黃山絕勝處?,民間還有?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的評語。文殊院早巳廢圮,現(xiàn)在的玉屏樓是一九五五年新建的。這里位于天都、蓮花兩高峰之聞,背倚玉屏峰,山石奇特、古松婆娑,風景十分優(yōu)美。它又是上下山的中間接待點,游客多在此就罄或住宿,迎客松前更是從早到晚擠滿了等候留影的游人。
從玉屏樓出發(fā),經(jīng)過蓮花嶺、蓮磊峰,便來到黃山第一高峰一蓮花峰下,沿途可觀賞?蒲團松?、?犀牛望月?等景。蓮花峰主峰突起如蓮房,周圍群峰如片片蓮瓣,象一朵怒放的蓮花。從峰麓至峰頂約三里,須穿過四個石洞。峰頂只有一丈見方左右,中間有香沙井,終年積水不竭。站在峰頂,極目四望,真是?一覽眾山小?。
下蓮花峰,經(jīng)百步云梯。鰲魚峰,便來到天海。天海在前、后、東、西四海之間,地勢平坦,海拔一千七百米左右。由于云霧從足底升起,云天一色,故稱天海。鰲魚峰因酷似一條張著巨口的鰲魚而得名,峰前有好幾塊石疙瘩,從百步云梯看去,很象?鰲魚吃嫘螄?,但若從天海、光明頂?shù)鹊鼗赝?,魚背上似乎還臥著一頭石龜,故又稱?鰲魚馱金龜?。路右還有著名的?鳳凰松?,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感。
從天海前行,即到達黃山第高峰一光明頂。 ?光明頂?是佛教用語,指佛頭頂?shù)娜夥课?,意即最高處。這里地勢高曠,視野開闊,是黃山觀日出、晚霞和云海的最佳處。
由光明頂西行,可直到仙桃峰下。降上有一石,高約十米,寬約八米,厚約三米,總體積約二百四十立方米,重約一百二十萬斤。此石上尖下圓,形似巨桃。仙桃峰因此得名,又因這一龐然大物,與下面的山石毫不相連,好似天外飛來,敞人亦稱?飛來石?。
若從光明頂前行,經(jīng)東海門,便可到達北海。北海地處光明頂、始信峰、獅子峰和白鵝嶺之間,海拔一千六百多米,風景薈萃,又有從云谷寺來的纜車相通,故一般游人皆在北海過夜,北海賓館是黃山三大賓館之一。
出北海賓館左折西行不遠,便可到西海排云亭,亭前修有防護鐵欄,下臨不測深淵。這里是觀賞奇石的好地方,對面山上有?仙人曬靴?、?仙女繡花? 、?仙人踩高蹺? 以及?武松打虎?等奇觀,千奇百怪的山石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帶給游人無限遺想,猶如進人仙境。排云亭還是觀看云海和晚霞的理想場所。
出北海賓館北行,可到消涼臺。臺突出于蘭面臨空的一座危巖上,是觀云海和日出的佳處,游客可先欄遠眺。離開情涼臺右行,可經(jīng)望鄉(xiāng)臺和望仙臺攀登獅子峰。在望仙臺可跳望峰北一座平頂峰上的奇石,石似猴形,面朝太平縣, 故稱為?猴子望太平?,當出現(xiàn)云海時,人們便稱做?猴子觀海?。
獅子峰象一只臥地的雄獅,這一帶風景十分秀麗。過去,廟前曾有一副對聯(lián):?豈有此理說也不信;其正妙絕到此方知。?民間也疏傳著?沒到獅子峰,不見黃山蹤?的說法。下獅子峰,可至古剎獅子林舊址,附近有麒麟、寶塔等奇松和蒲團、風凰等古柏,還有四季噴涌的天眼泉。右邊的石鼓峰上有?靈龜探海?.丹霞嶺上有?達摩面壁?等名勝。
返回清涼臺,經(jīng)十八道彎、書籍峰等地可至后海。黃山后海的主要風景點是松谷庵景區(qū)。松谷庵位于疊障峰下,原名松谷草堂,本是宋末名士張尹市隱居之地,明宣德年間( 1426年)改建為廟宇。松谷古剎有兩水環(huán)繞,寺周古木爹天,翠竹遍野,廟前還有青龍、白龍、黃龍、烏龍、老龍等五潭,山水十分優(yōu)美。這里產(chǎn)的?松谷雨前?茶久負盛名,至此觀景品茶,更是別具情趣。游完松谷庵后,可直接乘車經(jīng)輔村返回黃山市。
出北海賓館東行,可至散花精舍。因此處百花艷麗,人喻為天女散花而得名。精舍門前,有一筆直的石柱直新云際,柱端較尖,似一筆頭,柱頂又生一奇松,好象一枝巨大的毛筆上怒放著一朵鮮花,故名為?夢筆生花?。?夢筆生花?峰左前又有一五岔形山峰,因形似筆架,所以人稱?筆架峰?。石筆對面正好安置著放筆的?筆架?,真是鬼使神差,妙手天成。
從?夢筆生花?行至黑虎松前是一分路口,左行約一里可至始信峰。峰高一千六百六十八米,又名琴臺。從黑虎松有行可至白鵝嶺,這里是黃山三線往復式客運索道的終點,由此至云谷寺直線距離只有二千八百二十一米,可裝載40名游客的載引車雕往返一次只需要十五分鐘。游人可從云谷寺乘纜車至此,再赴北海等處游覽,也可由此萊纜車直下云谷寺。
云谷寺處于群峰環(huán)抱之中,古名擲缽禪院,因南宋右丞相程元鳳在此讀過書,又稱丞相源。明崇禎年間,更名為云谷寺。此處海拔只有八百九十米,山巒重疊,云霧縹緲,棟、泉、松、石,處處入畫。原來的廟宇今已不存,解放后新蓋了不少建筑。這里有兩棵千年古樹,名叫?異蘿松?,樹上長著針葉、園葉,結(jié)有球果、紅果,令人驚異不止,實際上它們并不是松樹,而是一株南方鐵杉和一株華東黃衫。這里產(chǎn)的黃山毛峰茶,是有名的特產(chǎn),也是全國名茶之一。
由云谷寺可乘車經(jīng)苦竹溪返回湯口,沿途可觀賞黃山最長的一道瀑布九龍瀑。黃山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6.6C,最高氣溫也不過27 C,是署名的避暑勝地。
黃山時雨時睛,游人需備雨衣,衣服亦應(yīng)多備,以供不時之需??稍谏较率孪荣徱恍≈裾?,這?第三條腿?還是很起作用的呢!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集天下名山之美于一身,不愧為大自然的驕子。黃山的迎客松在向人們招手,歡迎中外游客到黃山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09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四種喝普洱茶人的心態(tài)
下一篇: 綠楊春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