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是離不開茶具的,而茶具當中紫砂又占據(jù)了重要一部分
,紫砂之所以這樣出名,原因有良許多,除了樣式精美外,優(yōu)質(zhì)的紫砂壺能長久保持茶的香氣,使得口感長久不變。紫砂茶具成型的主要方式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
早期的制坯工具主要是一種竹刀
,后來逐步增添了木、角、石、金屬等質(zhì)料的工具,并用陶輪來拉坯和修坯。到清代,工具有十多種包括椎、碓、鏢、釵,有圭形、笏形、貝形、腎形制好的坯要經(jīng)由細致的修改
器坯陰干后裝匣缽進窯燒制
。傳統(tǒng)方式燒制紫砂器的窯是“龍窯”,即頭低尾高的斜式窯。龍窯一般長達40米,每隔1米為一節(jié),燒爐在頭部,燃料為木柴和柴草。窯背兩側(cè)各有50個燒火眼,從燒火眼投入燃料。窯身兩旁,每隔4到5米辟出個進出口,從這里裝坯、取器。每窯需以1100℃到1200℃的窯溫燒40-42小時;燒成后,停15-24小時,再開窯取器還有在燒成的紫砂器上施加特別裝飾的。故宮博物館藏時大彬方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12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