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走向繁復
元移宋鼎,中原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受到嚴重打擊
與宋代茶藝崇尚奢華、繁瑣的形式相反
選茗藝茶
刻意追求茶原有的特質香氣和滋味,是明人的特色之一
花茶的發(fā)明雖在宋代,但到明代時
水質評鑒
,是品茶的又一要素,也是明代茶書論述的又一重點。前人一貫對水的鑒別十分重視,明代也有專著,如田藝蘅撰的《煮泉小品》(1554年),全書5000余字,分為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靈水、異泉、江水、井水、緒談十類,議論夾雜考據,洋洋地闡述了各類水的具體狀況,雖然不乏可議之處,但仍不失為一本系統(tǒng)的烹茶用水著作。在宋
、元時代之后,中國人所飲用的茶,固形茶是最通行的;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代以后,認為固形茶是奢侈浪費,已經失去茶的真味,同時要人民節(jié)省勞力,於是廢止末茶(使固形茶成為粉末的)而鼓勵人民喝一種連茶葉的煎茶。這一種從固形茶到煎茶的大變化,使得中國茶書的根底發(fā)生動搖,但隨著煎茶的普及,關於茶的知識的需求也格外提高從明代開始,有茶政之設
清代
清代伊始
進入封建末世的清代
,雖然有過"康乾盛世",但終究無可挽回地走上了政治經濟的式微之路。在這種新的格局下,中國茶文化雖然不免受到影響,而飲茶卻更為平民化、更為普及,只是清代二百六十多年間,茶的著作只有十多種,其中有的還下落不明,與明代的盛大狀況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然而
,清代的癡茶、愛茶豐富地載錄清代茶事的書
《清稗類鈔》還多方面記載了不同階層的品飲活動。茶肆飲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18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中國茶文化處處貫徹著和諧精神
下一篇:
顧渚紫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