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DongtingBiluochun]亦稱“嚇煞人香”。產(chǎn)于江蘇蘇州吳縣洞庭東西山一帶的螺形炒青綠茶。唐代陸羽《茶經(jīng)·八之出》載有“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宋代朱長文《吳郡圖經(jīng)續(xù)》:“洞庭山出美茶,舊人為貢……”。洞庭小青山塢水月寺即唐代貢茶院遺址,今尚存有一斷石碑,上刻宋代詩人蘇子美詩:“萬株松覆青云塢,千樹梨開白云園,無礙泉青夸絕品,小青茶熟占魁元?!敝燎蹇滴跄觊g洞庭茶遂演化成碧螺,清代王應奎《柳南續(xù)筆》:“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chǎn)野茶數(shù)株,每歲土人持竹筐采歸,……歷數(shù)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其茶異香,土人呼嚇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駕幸太湖,撫臣宋犖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題之日“碧螺春”,自此,地方大吏歲必采辦進奉。春分至谷雨時節(jié),采摘一芽一葉初展,經(jīng)攤青、殺青、炒揉、搓團、焙干制成。每500克干茶有芽葉六萬多個。分一至七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茸毫密披,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滋味鮮醇,湯綠清明,葉底柔嫩,素有一嫩三鮮(色鮮、香鮮、味鮮)之稱。主銷京、津、滬、穗等大城市及港臺地區(qū),外銷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
1、洞庭湖碧螺春產(chǎn)自太湖。
2、洞庭碧螺春一般指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洞庭碧螺春產(chǎn)自蘇州市吳中縣的西南方位,在太湖之濱。在歷史上,古太湖有兩座山,一曰洞山,一曰庭山。這兩座山一般被合稱為洞庭山。
洞庭碧螺春是一種中國綠茶,在湖南省洞庭湖周邊的茶園中生長,因其外形細長曲折,像螺融融而得名。以下是其基本知識:
1.外形:螺形卷曲,呈珠芽形狀,色澤翠綠。
2.香氣:清香高雅,帶有花果香。
3.口感:滋味鮮爽,入口回甘,口感細潤。
4.泡法:水溫70-80℃,用瓷壺或玻璃杯泡茶,第一泡可稍微沖一下,第二泡開始就可以沖3-5分鐘。
5.儲存:儲存在通風、干燥、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茶葉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珍品。
洞庭碧螺春的外形特征是卷曲如螺。
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余年歷史。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環(huán)境獨特,四季花朵不斷,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以江蘇省吳縣太湖之濱的東、西洞庭山出產(chǎn)的茶葉為最佳。碧螺春條索緊結,蜷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泡在開水中,杯中猶如雪片飛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葉。湯色碧綠,味道清雅,經(jīng)久不散。
碧螺春茶葉,是蘇州著名特產(chǎn),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是一種馳名中外的綠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蘇州洞庭碧螺春茶葉則全部用嫩芽制成。0.5公斤(500g)碧螺春約有6萬個“一旗一槍”,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
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chǎn)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產(chǎn)品產(chǎn)地
碧螺春屬于綠茶,因產(chǎn)于江蘇吳縣的洞庭山區(qū),故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山分東西兩處,洞庭東山為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洞庭西山則為太湖上的小島。東西洞庭山均為果茶間種。
這里,太湖碧水,煙波浩渺。茶樹與批把、桔子、楊梅等果樹交錯相間,枝葉相連,根脈相通;從果樹枝葉中透過來的稀疏的陽光,浸透著花果之香。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產(chǎn)于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為洞庭碧螺春,它的茶色澤澄綠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采制于碧螺峰上,碧螺春屬于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唐朝作為貢品,又被稱為功夫茶、新血茶。
碧螺春為什么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chǎn)地在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因此得名洞庭碧螺春,又有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根據(jù)它色澤碧綠,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這些特點的特征而賜名,在購買的時候,挑選好的碧螺春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1、好的碧螺春,沖泡之后看上去柔和自然,添加了其他東西的碧螺春則是黃暗的。
2、好的碧螺春茶葉外形是曲卷起來的,茶葉香味撲鼻,有一股濃郁的花香味。
3、好的碧螺春茶葉體型緊實,手感很好,沖泡的時候,會迅速下沉,很有質(zhì)感。
4、好的碧螺春非常細嫩,茶葉本身也會很細,每一斤茶葉大概需要6萬左右的小嫩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22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人劉禹錫詠茶之詩
下一篇: 唐代盧仝茶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