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型多功能炒茶機是一種新機型,用它炒制扁(條)茶為主的名優(yōu)茶,可減輕勞動強度,降低工本,提高工效,增加收入。
一、槽型多功能炒茶機應用效益
1、每公斤機制扁茶與手炒成本比較 據(jù)對淳安、建德、桐廬、余杭四縣(市)調(diào)查,平均機制成本為8.65元,手炒為21.35元,機制比手炒節(jié)省成本12.7元,節(jié)支59.5%。
2、每小時炒制中檔扁茶工效比較 四縣(市)調(diào)查,平均每小時機制扁茶0.9kg,0.14kg,平均提高工效542.9%。
二、槽型多功能炒茶機應用技術
1、攤放 鮮葉采下后需經(jīng)6—12h的攤放,失水率為15—20%。
2、殺青理條壓扁 機器鍋體往復運動135—140次/min,鍋溫160—180℃,專用油潤鍋;投葉量三槽300g,五槽500g;炒2min左右時,手觸茶葉不粘粘,略降鍋溫,壓棍續(xù)炒約2min出鍋,拋散攤放回潮,時間約30min。
3、分篩 用蔑制茶篩分篩殺青葉,分篩面和篩底付制。
4、整形初干 鍋體往復運動120次/min,鍋溫約70℃,專用油潤鍋;投葉量三槽400g,五槽500g;約炒制1min后,換重壓棍,炒制3min后,調(diào)整鍋體往復運動100次/min,然后炒5—6min出鍋,失水率為10—15%。攤涼回潮40min后付制。
5、整形足干 鍋體往復運動120次/min;鍋溫約60℃;投葉量三槽300g,五槽500g;初干葉下鍋預熱后輕壓棍壓1min再重壓棍,炒至茶葉粗條能脆斷,出鍋攤涼。干茶進行分篩,篩面茶用龍井炒鍋進行手工鋪炒,以達到光潤的目的。然后去末、勻攤、包裝、儲藏待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25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舒茶早芽炒制步驟
下一篇: 談談我國茶葉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