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發(fā)展
清代青花瓷
清王朝統(tǒng)一后,采取了一些開明措施
青花魚藻凸花牡丹大盤 [圖]*
順治青花
順冶時的瓷器胎子堅硬細密
,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塵霧狀黑點。立器胎體厚重,底足多細砂平底,有的有細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內(nèi)斜削;圓器胎體輕薄、滑潤,底足修成滾圓的泥鰍背,比較高深,兒乎沒有塌底現(xiàn)象;有的大盤是雙圈足或?qū)捜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順冶時紋飾一般很粗獷,滿繪器物
。有幾種紋飾是順冶時所獨有的,如常見于爐、罐上的非常粗獷的云龍,龍粗大威武,只露出頭、身順冶朝時帶官窯款的瓷器很少
,有雙圈六字兩行“大清順治年制”款及四字兩行“順冶年制”款,字體工整。民窯供器多署干支款,一般生活用器多無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款。清代康熙青花
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貴
,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以前的產(chǎn)品
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一1706)之間的產(chǎn)品
,其特點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潔,且呈現(xiàn)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最多層次變化可達數(shù)十層。繪畫技法則借鑒中國紙絹水墨畫“分水”皴染和西洋畫技法,使畫面富有立體感,粗獷的紋飾,已達歷代青花之冠,并成為后代的楷模。底款書本朝款識在中期成為定制,凡署“大清康熙年制”者,多數(shù)均為中期以后產(chǎn)品康熙晚期青花則指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的產(chǎn)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淺淡灰暗過渡
清代雍正青花
雍正朝的官窯青花
雍正官窯青花瓷器的胎子堅致潔白
雍正青花瓷器造型很多
清代乾隆青花
乾隆青花呈色穩(wěn)定,早期與雍正時無甚區(qū)別
漿胎是指明
、清兩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細泥漿制成的胎體輕薄、色如米漿的一種瓷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乾隆青花紋飾題材豐富多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38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瓷器發(fā)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