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盞,仍用瓷燒制,但由于茶類改變,宋時盛行的茶開始消衰,飲茶方式改變,此時所用的茶盞已由黑釉盞(碗)變?yōu)榘状苫蚯嗷ù刹璞K。明代的白瓷有非常高的藝術(shù)價值,史稱“甜白”。白瓷茶盞造型美觀,比例勻稱,料精式雅,在茶具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文震亨《長物志》中記載:“宣(指明宣德)廟有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zhì)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世(指明世宗)廟有壇盞,中有茶湯果酒,后有‘金大醮壇用’等字樣,亦佳?!睆堉t德《茶經(jīng)》日:“今烹點之法,與君謨不同,取色莫如宣(即宣德窯)、定(即定窯),取久熱難冷,莫如官(即官窯)、哥(即哥窯)?!睆闹锌梢钥闯?,明代以后,一些有名的燒制茶具瓷窯,繼續(xù)得到發(fā)展。總的說來,與前代相比,明代有創(chuàng)新的茶具當推小茶壺,有改進的是茶盞,它們都由陶或瓷燒制而成。在這一時期,江西景德鎮(zhèn)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無論是色澤和造型、品種和式樣,都進入了窮極精巧的新時期。
明代茶具,對唐、宋而言,可謂是一次大的變革,因為唐、宋時人們以飲餅茶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點茶法和與此相應(yīng)的茶具。元代時,條形散茶已在全國范圍內(nèi)興起,飲茶改為直接用沸水沖泡,這樣,唐、宋時的炙茶、碾茶、羅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種脫穎而出。明代對這些新的茶具品種是一次定型,因為從明代至今,人們使用的茶具品種基本上無多大變化,僅僅在茶具式樣或質(zhì)地上有所變化。另外,由于明人飲的是條形散茶,貯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時顯得更為重要。而飲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飲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飲茶全過程而言,當時所需的茶具,明·高濂《遵生八箋》中列了16件,另加總貯茶器具7件,合計23件。這些器具,名稱顯得古雅奇特。屬茶具的有:商象,即古石鼎,用以煎茶燒水歸結(jié),即竹掃帚,用以滌壺分盈,即杓子,用以量水;遞火,即火斗,用以搬火降紅,即銅火筋,用以簇火執(zhí)權(quán),即茶秤,用以秤茶團風,即竹扇,用以發(fā)火漉塵,即茶洗,用以淋洗茶靜沸,即竹架注春,即瓦壺,用以注茶湯運鋒,即果刀,用以切果甘鈍,即木砧墩,用以擱具啜香,即瓷瓦甌,用以品茶撩云,即竹茶匙,用以取果;納敬,即竹茶,用以放盞;受污,即拭抹布,用以潔甌。屬總貯茶器的有:苦節(jié)君,即竹爐,用以生火燒水建城,即箬制的籠,用以高閣貯茶;云屯,即瓷瓶,用以舀水燒水;烏府,即竹制的籃,
用以盛炭水曹,即瓷缸瓦缶,用以貯水器局,即竹編方箱,用以收放茶具;外有品司,即竹編提盒,用以收貯各品茶葉。其實,與唐、宋茶具相比,明代茶具要簡便得多,特別是茶具品種數(shù)量大為減少。高濂開列的23件茶具,很多與燒水、泡茶、飲茶無關(guān),似有牽強湊數(shù)之感,這在明·文震亨的《長物志》中已說得很明白:“吾朝”茶的“烹試之法”,“簡便異常”,“寧特侈言烏府、云屯、苦節(jié)君、建城等目而已哉!”
明代張謙德的《茶經(jīng)》中專門寫有一篇“論器”,提到當時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籠、湯瓶、茶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8件。不過,明代茶具雖然簡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樣講究制法、規(guī)格,注重質(zhì)地,特別是新茶具的問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藝的改進,比唐、宋時又有大的進展。特別表現(xiàn)在飲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是出現(xiàn)了小茶壺,二是茶盞的形和色有了大的變化。
對茶壺,明代最為崇尚紫砂或瓷制的小茶壺。文震亨《長物志》云:“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睆堉t德《茶經(jīng)》說:“茶性狹,壺過大則香不聚,容一、兩升足矣?!惫伲ǜG)、哥(窯)、宣(宣德窯)、定(窯)為上,黃金、白銀次,銅、錫者斗試家自不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39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何巧妙復原受潮茶葉
下一篇: 提梁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