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jīng)》里的人物,凡是史上確有其人的,在陸羽生活的那個年代多半都是很著名的,我們這次要講的陶弘景也是其中之一。和其他大多數(shù)人不一樣的是,經(jīng)過了1000多年,到了如今,《茶經(jīng)》里的人物已經(jīng)沒有幾個還能叫得響了,但是,陶弘景卻又是一個不多見的例外。只要是談到中國古代文化,尤其是涉及到醫(yī)學和養(yǎng)生方面的時候,幾乎總是少不了要介紹一下他。
陶弘景,字通明,江蘇南京人?!恫杞?jīng)》介紹他的時候只說了他寫過的一本書叫《雜錄》,并引用了其中的一句話:“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僅此而已。陶弘景的生平雖然不算波瀾壯闊,卻也不那么簡單;他對茶的研究雖然不像陸羽那樣系統(tǒng),但是對后世的影響卻也相當深刻。
史書上說,陶弘景的母親夢到了青龍自懷中而出,并有兩位仙人手執(zhí)香爐來到她家,隨后就懷上了陶弘景。陶弘景的出生,因此也帶上了一絲神秘色彩,讓人覺得這人生來就不簡單。果不其然,10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葛洪的《神仙傳》,并立下從事養(yǎng)生研究的志向。長大后,身材高大,眉清目秀,一副標準的帥哥模樣。而且讀書萬卷,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無所不長。尚未成年之時,就被齊高帝蕭道成慧眼相中,召進皇宮給皇子做伴讀,并拜了一個奉朝請的閑官。小小年紀就受到朝廷這般重視,前途不說一片光明,至少也是星光燦爛,多少人做夢都想得到如他這般的好運。可是他卻在36歲,永明十年的時候,交上了辭職信,過上隱居的生活。
這一反常舉動,看似很傻,其實是極其聰明的。永明十年,可以說正是短命的齊朝由興至衰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朝政黑暗,國家沒有未來,讓他對自己的在朝為官建功立業(yè)也失去信心;再加上,前有西晉“八王之亂”,近有劉宋王室皇族內(nèi)部自相殘殺為鑒,在朝為官,搞不好哪天就會成為別人權(quán)利斗爭的犧牲品,這樣的官做著,風險實在也太大,倒不如辭了官,到山里隱居起來搞自己的研究瀟灑。他的辭職雖說是明智之舉,卻也不免有一絲無奈,因為這畢竟和傳統(tǒng)觀念中要求功名顯于天下是不相符合的。這一點,陸羽倒是跟他很相似。起初的時候,陸羽是極其想要入朝做官建功立業(yè)的,而他所生活的年代恰恰正是唐朝由鼎盛轉(zhuǎn)向衰弱的時候(《茶經(jīng)》也正是在“安史之亂”期間成書的),在親眼目睹了國家日漸凋敝,政治日益黑暗之后,入朝做官的機會也來了,但是,這個時候的陸羽已經(jīng)提不起做官的興趣了,倒是發(fā)現(xiàn),茶葉才是他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寄托,是可以終生相伴和追隨的,于是,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大山。
還是說陶弘景。雖然,辭官確有些無奈,但是,說他聰明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天知道他媽是不是夢見了神仙才有的他,即使是真如此,用科學的眼光看,這一點也并不能說明他就很特別,因此就沾了仙氣。但人家愣是(如果他不去宣傳這件事的話誰會知道呢?)要用這種方式把自己跟仙人綁在了一起。一次還不行,既然跟上天有熱線聯(lián)絡(luò),就會不斷接收到上天傳來的信息。既然,自己的道分很高,就得有個名分,就像英語雖然很好,但要別人信服你,你還得有個八級證書,可是又不能自己給自己授,所以,他就在夢里見到了也不知道是哪位佛,這位佛就給他授了一個菩提,叫“勝力菩薩”,夢醒了以后他就去鄮縣阿育王塔拜謁自誓,并受五大戒,做起“勝力菩薩”來。以前以為,他只搞道家的東西,現(xiàn)在看來,他是佛道釋通吃。當然,有必要稍微提一下,后來很看重他的梁武帝就對佛教非常非常感興趣,簡直是癡迷。
他雖然讓自己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卻不因此拿它來跟朝廷對著干。在皇權(quán)至上的中國古代,還沒有哪個教派可以危及到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劉宋時期就不乏妖言惑眾的各類神教大仙們,但是后來一個個都逃脫不了被殲滅的命運,陶弘景對此深有體會,所以,他只是隱居,從來不做可能威脅皇帝權(quán)威的事。而且隱也不是全隱。在辭職入山的時候,皇帝賜了他東西,公卿大臣們也贈送了他很多東西,據(jù)說在他臨行的時候,都造成了交通堵塞,被堵在南京郊區(qū)一個叫征虜亭的地方,盛況空前,“宋、齊以來,未有斯事”。見到大家拉拉扯扯的,舍不得讓他走,陶弘景也很給大家面子,就把車子停在了句容的茅山上,這個地方,從南京開車過去也就半個小時差不多。所以,雖然隱在了這里,但是皇帝有事情還是隨時可以找到他的。梁武帝拿下東昏侯,廢去齊和帝后自立為皇帝,選定國號時就是請教了陶弘景,才定名為“梁”的,且“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問”,因此,被時人稱為“山中宰相”。這種隱不知道要比顯高明多少!
不光如此,他又自得逍遙,想?yún)⒓诱尉蛥⒓?,不想了,還可以搞科研。當然,身在山中,他也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可以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科研和著書立說上,并且留下了一大堆至今仍有極大價值的作品,記述了茶的《本草經(jīng)集注》就是其中之一。
關(guān)于他用實驗的方法搞研究,也有一個很有啟發(fā)意義的故事。據(jù)說,有一天,他讀到《詩經(jīng)·小宛》,里面有:“螟蛉有子,蜾蠃負(抱)之,教誨爾子,式谷似之”幾句《詩經(jīng)》的舊注說,蜾蠃有雄無雌。繁殖后代,是由雄的把螟蛉的幼蟲銜回窩里,叫那幼蟲變成自己的樣子,而成為后代。他對此,表示懷疑。于是,找到一窩蜾蠃。經(jīng)過細心觀察,他終于發(fā)現(xiàn),那螟蛉幼蟲并非用來變蜾蠃的,而是蜾蠃銜來放在巢里,等自己產(chǎn)下的卵孵出幼蟲時,作為它們的食物。蜾蠃不但有雌的,而且有自己的后代。
中國有句古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碧蘸刖霸趤y世之中,不但能夠保全自身,獨善其身,又能夠影響時政,兼濟天下,并且著書立說,造福后世。這里面的超卓智慧和開闊胸襟豈是一杯茶就能品得盡的?
《答謝中書書》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實在是人間的天堂呀。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答謝中書書》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注釋 ?、胖x中書:其人為誰,有多種說法。一說是謝微,一說是謝朓,一說是謝覽,一說是謝朏。
?、乒舱劊汗餐勝p。
?、俏迳惠x: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惹嗔郑呵嗍[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伤臅r:四季。俱:都。
?、市合?/p>
?、藖y:此起彼伏。
?、滔θ沼j: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统流[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螌崳捍_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⑾康樂: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⑿復:又。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答謝中書書》賞析 從結(jié)構(gòu)上看,《答謝中書書》從富有審美意味的兩句開頭,接著有兩個不同時空層次的描寫,以靜見動,以動見靜,寫出了茅山美的性靈。至此出聲贊嘆:“實是欲界之仙都!”就是應有之筆。接著以反接收束全篇,深憾于自謝靈運以來竟無人妙賞此佳山水,一唱三嘆,搖曳生姿,文章雖短而含蘊不盡。
以駢文的主要特征來看,《答謝中書書》或許不是很嚴飭的。四四四四的句式對屬雖工,但基本上不用典藻飾。音律上平節(jié)和仄節(jié)的交替,也不完全合律。但它好就好在駢散兼行,散文的疏宕流暢之美和駢文的整煉之美結(jié)合得很好。謀篇見巧思,用語清麗含蓄,詩化了意境。
此文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堪稱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答謝中書書》創(chuàng)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謝中書書》作者介紹 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仕齊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后隱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經(jīng),創(chuàng)立茅山派。
入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對歷算、地理、醫(yī)藥等都有較深研究。卒謚貞白先生。著有《本草經(jīng)集注》《真誥》等。
陶弘景簡介
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一稱「華陽先生」,南朝著名道士。自承堯帝(陶唐氏)后裔,世居丹陽秣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為當?shù)孛T,祖先世代為官。其母郝氏懷胎時感異夢,于南朝劉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公元456年)生下陶弘景。陶弘景五歲便喜歡讀書,九歲已通讀六經(jīng)、善于作文。博覽群書,治學嚴謹,求知欲強,「讀書萬余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陶弘景早年便博通儒學,曾注解儒家經(jīng)典。懷抱鴻鵠之志,追求功名,希望有一番作為的他,卻在正值盛年的三十七歲(公元492年)選擇辭官歸隱。從外在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陶弘景面對戰(zhàn)爭連年、動蕩不安的政治局勢,除了厭倦官場之外,多次目睹好友卷入政治風暴而遇難,自然有避禍保身的想法;加上仕途不順,屢屢得不到升遷機會,當時世外隱士和門閥政治是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隱士作為當權(quán)者的智囊,生活上的困難便能透過當權(quán)者、官僚人員的資助來解決。南朝齊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陶弘景在茅山建造三層樓的道館,一樓接待賓客,弟子居于二樓,陶弘景獨自住在三樓。此舉雖是為了杜絕世俗干擾,但陶弘景仍和朝廷、名士有所往來。梁武帝即位后,請?zhí)蘸刖坝喍▏柡偷腔?,并?jīng)常拿國家大事征求陶弘景的意見,兩人關(guān)系密切,被當時的人稱為「山中宰相」。
南朝時期,佛教盛行,陶弘景的祖父和母親篤信佛教,使他可能從小就對佛教有些許認識。長大后的交游、拜訪對象,也不乏著名的佛教徒,甚至是佛門高僧。梁武帝時期舉國崇佛,陶弘景作為著名道士,勢必得對佛教做出回應,從他的作品來看,一方面進行佛道論爭,一方面卻也融攝佛教,到后來甚至主張佛道并重、三教調(diào)和。陶弘景曾夢佛授記,號「勝力菩薩」。梁武帝天監(jiān)十一年(公元512年),五十七歲的陶弘景到寧波禮拜阿育王塔,誓受佛戒,并且在茅山建造佛堂、佛塔。陶弘景頗善辟谷、導引之法,年逾八十歲,容貌卻像壯年。大同二年(公元536年),陶弘景預知死期,作《告逝詩》,卒于茅山朱陽館。由于兼修佛教,所以命令弟子采用佛道融合的喪葬儀式,埋葬在句容縣雷平山,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下詔,贈「中散大夫」之職,謚「貞白先生」。
陶弘景在十歲得到葛洪《神仙傳》,日夜研讀,萌發(fā)對養(yǎng)生、神仙之學的興趣。十五歲撰《尋山志》,二十七歲寫《水仙賦》,兩相對照之下,陶弘景所向往的,從流連山水、逍遙自在的生活,轉(zhuǎn)變成對長生的追求,文中出現(xiàn)許多暢游仙境、神人交流、服食仙藥的敘述,帶有濃厚的道教信仰色彩。二十九歲那年,陶弘景的母親過世,加上生了重病而感通一段神秘經(jīng)驗,此后三年守孝期間開始有系統(tǒng)的接觸道教經(jīng)典,拜興世館主孫游岳(公元399年——公元489年)為師,學習符圖經(jīng)法。孫游岳的弟子有數(shù)百人,只有陶弘景特別受到青睞,盡得真?zhèn)?。孫游岳死后,陶弘景到處尋訪隱逸之士,并廣泛搜求楊羲、許謐、許翙的手書真跡,加以整理、注釋成道教上清經(jīng)派的重要典籍《真誥》、《登真隱訣》等書,俱為研究六朝道教史的重要資料,其嚴謹?shù)男?狈椒ㄔ@胡適(公元1891年——公元1962年)贊賞?!墩嬲a》全書共七篇,在引用正史、吸收佛教的《四十二章經(jīng)》以外,還旁征博引三百余部道教典籍;將真人、神仙的口授之語記錄下來,闡述上清經(jīng)派的信仰、神學、仙話、神靈、禁誡、經(jīng)典、方術(shù)、人物等。另外,陶弘景匯集弟子周子良的冥通紀事成《周氏冥通記》,全書以日記的筆法敘述周氏感通仙真下降與靈異之事,內(nèi)容大致包含教誡、仙真事跡、見證、授經(jīng)箓、神仙品級、規(guī)勸、仙道修行等。陶弘景除了整理道教經(jīng)典,編定道教儀式,更建構(gòu)出一套道教神仙譜系觀念,纂集成《洞玄靈寶真靈位業(yè)圖》(現(xiàn)今收入《正統(tǒng)道藏》的版本經(jīng)過唐末道士閭丘方遠校定),將當時道教信奉的天神、仙真排定等級、座次,影響后世道教的神仙體系。
陶弘景博學多才,精通陰陽五行、天文歷算、地理方物、本草醫(yī)藥等領(lǐng)域,終其一生廣泛搜集并整理醫(yī)藥、養(yǎng)生、天文、占候、冶煉、兵法等書,喜好著述的個性使他留下諸多作品。陶弘景的醫(yī)藥成就乃延續(xù)祖父、父親的家學,加上經(jīng)年累月的勤學、整理和試驗,留下不少醫(yī)藥著作,希望可以成為家學的一部份,使后代子孫「永嗣善業(yè)」。例如他增補葛洪的《肘后方》;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基礎(chǔ),增補魏晉醫(yī)家之說,撰成《本草經(jīng)集注》,新創(chuàng)藥物的分類方式,沿用至今;而《養(yǎng)性延命錄》主要采集修身養(yǎng)性、延年益壽的方法。陶弘景的宗教實踐行為和他的學識密切相關(guān),例如他認為養(yǎng)生、服食、煉丹都和醫(yī)藥學相通,道教實踐必然涉及其他面向的知識。這也體現(xiàn)在陶弘景的工藝技術(shù)上,他曾為了修道所須而制作渾天象,用以觀測天文;他在為皇帝煉制金丹之余,不止一次奉詔命鑄造刀劍,顯示其冶煉技術(shù)高超,以品質(zhì)精良聞名,并編纂《古今刀劍錄》。可見陶弘景不但學識淵博,也是一位工藝大師。
總的來說,陶弘景是南北朝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整理道教經(jīng)典、道法及教義,奠定道教上清經(jīng)派的神學體系,編撰道書數(shù)十種,可謂當時道教學術(shù)的集大成者。陶弘景的弟子眾多,由于長期以茅山作為發(fā)展的根據(jù)地,因此又被尊為「上清派茅山宗」的開創(chuàng)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50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你絕對想不到:枸杞和菊花泡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