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向來有“早茶晚酒”的說法,作為飲食結構的補充,茶和酒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先不說茶,單說酒。根據清代修撰的府、縣志記載,古代泉州人常飲唯醇酒,其釀法很多,名果佳花皆供糟,多為家釀,有金蒲五月春、金英酒、荔枝酒等,其中以金蒲五月春為勝。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番薯傳人泉州后,又出現了番薯酒。酒用酒糟蒸造者,為燒酒;用白曲蒸造者,為甜酒;取白甜酒和燒酒煮成者,為蜜林擒。至今泉州人還稱飲酒為“喝燒酒”。民國年間,漸有“紹興酒”等外來酒。
自古以來,酒在泉州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個人品飲,重酒不重菜,小菜一碟,或花生半抓,也無礙飲興。款待客人,即使?jié)M桌佳肴,如“無酒下菜”,主人也會自愧“不成敬意”。泉州在整個福建的酒類市場舉足輕重,占據了泉州酒市,等于穩(wěn)住了福建的半壁江山。泉州人不僅能飲,更以豪飲著稱,劃起拳來,虎虎生威。筆者的一位朋友在證券公司工作,他酒量不行,不過有一次去南京參加總部的會議,晚上聚餐,有人找他拼酒,好家伙,他說輸一次一瓶,當場其他人都懵了,再不敢跟他拼了,也因此逃過一劫。
事實上,泉州人喝酒,不僅僅是好酒,還能利用酒來滿足精神寄托。唐代貞元九年(793年)八月,泉州刺史席相以鄉(xiāng)飲之禮餞送邑中赴舉八秀才,更設酒宴東湖亭,款洽備至,使閭里之士,皆以為榮,既示殷切之望,又達勸學化民之意。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八月十一日,南安人傅自得攜酒邀請忘年之交南宋大儒朱熹于九日山,當夜載酒泛舟金溪,“月愈好,舟愈快,氣愈逸,飲愈豪,興愈無窮,”于是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金溪泛舟序》:“秋月天然白,溪流鏡樣平。喚船同勝賞,把盞話平生。擊楫魚頻躍,忘機鳥尚驚。茲游還可繼,家釀為君傾?!泵髂┲M步思想家李贄,本屏絕聲色,卻對其弟子說:“不如攜歌妓舞女淺斟低唱”,“也強似與道學先生做伴”,其醉翁之意,乃在于痛惡偽道學。
酒,讓得意者暢懷,助失意者超脫,使狂狷者放達,催入世者奮發(fā),古今皆然。但凡飲酒需適度,喝得八九分就行了,適可而止,皆大歡喜。
閩南泉州的婚嫁習俗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說起閩南泉州的婚嫁,不僅禮節(jié)繁多,而且每種習俗都富有地方色彩。當男女情投意合,不管對象是自由戀愛的也好,媒人介紹的也好,如果想結婚,無不例外的都要先來個“定婚”手續(xù)。所謂的“定婚”就是小伙子由其長輩或族親長輩擇個吉日,帶上金銀手飾、禮(聘)金、喜糖、香煙等禮品到女方家“壓定”,或稱訂盟,宣告婚事已定。閩南人是很注重這個的,因為它是結婚前的必經手續(xù),被看作是未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實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價于結婚。年輕女子在定婚后就視對方為未來的終生伴侶,對外亦不必再羞答答地玫瑰靜悄悄地開,扭扭捏捏,不敢向外人道了。更有甚者,讓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經地義,不必擔心他人有什么閑言碎語,流言蜚語了。
定婚的金銀首飾起早就該準備好了,一般是“從頭到腳”都要有,什么金耳環(huán)、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鏈、金腳鏈,上下珠光寶器,金光閃閃的。數量多少根據不同的家庭經濟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為。禮(聘)金是不可沒有的。按照以前的說法,這聘金是男家給女家的“養(yǎng)錢”(養(yǎng)育姑娘的錢)。女家先出個價,男家則視自家的經濟情況來還價,再由媒人從中說和。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會把聘金留一部分貼補家用。如今這樣做就顯得太過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為嫁妝費用,還得再加一些,以免顯得小氣,姑娘嫁過去面子上也好看些。依現在一般情形,這禮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萬元之間,最少的依據是夠上買一部摩托車或彩電、冰箱、洗衣機之類來做嫁妝,最多就沒封頂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禮(聘)金較少,有的地方還把這聘金以最大的面額一張張鑲在玻璃框里,讓人看得見,更多的是一種炫耀?,F在不同了,誰也不愿那么麻煩,或者說不愿“冒富”,簡單的只要帶上一張活期存折就行了。此外,喜糖也是定婚必不可少的,它是給女方用來分發(fā)親戚朋友,遍告親友家中的閨女已許了人家,即將出閣了。喜糖的數量多少,就要看女家的需要了,一般三兩百斤就夠了。
準備好這些東西后,男方可擇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賓主落座之后,姑娘端來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后由媒人對男家來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了介紹。應該說媒人在整個訂婚的過程中起的是主持的作用,其地位不得而知。一些男女自由戀愛而喜結良緣的,也會趕緊拉一個做媒人,這樣覺得自然些。當然媒人倒不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媒人男女雙方不拘禮節(jié)的不會計較,反而覺得親切些。
介紹完了, 姑娘過來收回茶杯。儀式的高潮是戴定婚戒指,姑娘由家中的長輩婦女陪同,在祭祀祖宗的正廳,臉向外坐在凳子上,兩只腳擱在小凳子上,媒人上前說幾句吉祥話語,諸如:“坐得正,才會得人疼”“坐得歪,以后才會乖” 等。接著由小伙子拉上姑娘的手,小心翼翼地為心中的伊人戴上訂婚戒指,從此緣定三生,白頭偕老。其他聘禮交給姑娘家人即可。同時媒人還應告訴姑娘的父母,男方已擇某月某日吉時將來迎娶姑娘,婚前的7天、5天或3天,將送給女家“轎前盤”,需要什么物品,需要多少也在這個時候定好。
女家收下的禮物要供奉祖先,意思可這般理解:敬告祖先,你的子孫某某已經完成與某某訂婚的禮儀了。完成了儀式。有的女家還置辦酒席來招待男家的客人,并由女家的伯叔長輩陪席,席間彼此談笑風生,融洽了氣氛,增進了了解。這樣以后,訂婚的儀式就算結束了。
婚期前的“轎前盤”俗稱“花包”,除了豬肉、雞、羊之外,就是“花包”了。一般“花包”每個重一斤左右。像一個直徑六寸的圓盤,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餡。面皮的正中,要蓋上圓的雙喜字。花包的多與少,依女方的需要,一般要100個,多則200個,分成若干盛(農村中的一種盛具),裝成若干擔,每盤上面要還要放上一個大紅的雙喜字。除此之外,還要準備一擔 “禮擔”,連同“轎前盤”一起送往女方家?!岸Y擔”裝有豬蹄、豬肉、面線、雞蛋、雞、酒等,專門來孝敬女方父母養(yǎng)育之恩。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閩南泉州婚嫁中的“定婚”風俗也逐漸趨于簡單、淡化,如“轎前盤”、“禮擔”除了在偏僻的農村還有外,城鎮(zhèn)幾乎沒有了,但“定婚”的儀式仍然存在,只是禮節(jié)不再那么繁瑣而已。
早茶,中國社交飲食習俗。早茶習俗多見于中國南方地區(qū),尤其是江蘇揚州、泰州、鹽城、里下河地區(qū)和廣東。談及廣東的傳統(tǒng)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早茶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親情,一種文化 ,正月初一早上在家吃早茶是一些地區(qū)的習俗。
在惠州
“大年初一吃早茶是新年一家人吃的第一餐,因此很重視,氣氛也會比較嚴肅,但很溫馨?!睘閭浜贸栽绮栌玫氖澄?,村民一般在年前臘月二十左右便蒸煮傳統(tǒng)的甜粄和粟粄,每家都會備上一籠甜粄和粟粄,而每蒸煮一籠甜粄或粟粄要連續(xù)用火約12小時,由于時間較長,比較辛苦,家人要輪流“上崗”。
到了年初一早上一家人穿著新裝開始吃早茶的時候,家里的長者會說一番祈求新年生活更美好之類的祝愿,之后一家人便開始吃早茶。
早茶的起源
揚州、泰州地區(qū)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蘇式早茶,比較多的是豆制干絲和面點小食,比如餛飩,魚湯面,干拌面,炒面等各種面條,以及蟹黃湯包,鮮肉筍包,干菜包等等。其實南方人也有很多面點,但是這些面點的做法,形制,味道,都和北方的面食區(qū)別很大。至于干絲,是由豆腐干切成的,先用刀將一塊豆腐干均勻削成20片左右,再斜鋪切成和火柴棒相當的細絲,然后倒進沸水里反復沖燙。當然,干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全得依賴調料來調和。醬油、水、糖、鹽,調到濃淡適度,略帶甜味和鮮味;撒上姜絲、香菜、胡蘿卜絲、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燙干絲。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了茶居,規(guī)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fā)精致多樣,這種傳統(tǒng)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qū)別在于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于消化。常見的有發(fā)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等),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導語:茶是露水財,不肥自己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于茶的諺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茶的諺語 1、 種茶不管理,等于害自己。
2、 祝壽喝?壽茶?,結婚喝?喜茶?、?交杯茶?;
3、 七月半接老客(已離去的親人)要?祭茶?;
4、 ?三杯酒、三碗面、三杯茶,初一十五敬菩薩(一種宗教信仰。)
5、 坐吃(茶)山也空,一生哪來不受窮。
6、 待客茶為先。
7、 茶好客常來。
8、 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9、 人熟好辦事,煙茶不分家。
10、人走茶就涼。
11、酒滿敬人,茶滿傷人。
12、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
13、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14、客來敬茶。
15、好茶敬上賓,次茶等???。
16、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17、清茶一杯,親密無間。
18、無茶不成儀。
19、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藏、蒙)
20、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藏、蒙)
21、藏人茶飽肚,漢人飯飽肚。(藏)
22、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藏)
23、茶葉兩頭尖,價格時時變。
24、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25、二兩茶葉一斤鹽,斤半茶葉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葉十斤鋼,四斤茶葉百斤糧,建設祖國富強。
26、吃飯靠禾蔸,用錢靠茶蔸。(湖南湘潭)
27、茶是露水財,不肥自己來。
28、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帶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29、清晨一杯茶,餓死賣藥家。(廣東)
30、年頭三盅茶,客符藥店材無交家。(福建福安)
31、東南路里水泡茶,城西兩路罐茶,北路河里油炒茶。(陜西漢中地區(qū)略陽)
32、勤儉姑娘,雞鳴起床,梳頭洗面,先煮茶湯。(贛南客家)
33、早茶晚酒黎明亮。(深圳)
34、茶好客自來。(深圳)
35、好茶一杯,不用請醫(yī)家。(廣州)
36、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指廣州老茶客,一盅在手,互訴心曲)
37、婦水夫茶。(江西表陵)
38、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39、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40、平地人不離糍粑,高山人不離苦茶。(湖南江華)
41、客來敬茶。
42、一天三餐油茶湯,一餐不吃心里慌。(鄂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
43、好茶敬上賓,次茶等???。
44、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45、清茶一杯,親密無間。
46、寧可一日無油鹽,不可一日無茶。
47、茶頭酒尾飯中間。
48、吃飯勿過飽,喝茶勿過濃。
49、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50、酒滿敬人,茶滿傷人。
51、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
52、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53、客來敬茶。
54、神農遇毒,得茶而解。
55、壺中日月,養(yǎng)性延年。
56、苦茶久飲,可以益思。
57、人熟好辦事,煙茶不分家。
58、人走茶就涼。
59、茶好客常來。
60、常喝茶,少爛牙。
61、不喝隔夜茶,不喝過量酒。
62、夏季宜飲綠(春茶),冬季宜飲烏(烏龍茶)
63、酒是九分好,茶是八分足。
64、客來敬茶,禮儀人家。
65、客來茶相待,情誼融其間。
66、客來茶相迎,應恐是癡人。
67、客來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68、空腹茶心慌,晚茶難入寐;
69、燙茶傷五內,溫茶保年歲。
70、糧收萬擔,也要粗茶淡飯。
71、留有三分茶園在,何愁一生無茶喝。
72、蘿卜進了城,醫(yī)院關了門。
73、農忙時節(jié)工霸王,看誰的伙食強;
74、十冬臘月雪花飄,餓其脊梁躬起腰。
75、男人也懶、女人也懶,三餐茶飯叫艱難。
76、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
77、品茶評茶有學問,看色聞香比喉韻。
78、千杉萬松,一生不空;千茶萬漆,(生漆),一生歡喜。
79、千魔(芋)萬連(黃連,一種名貴藥材),安享晚年。
80、窮要養(yǎng)豬、富要讀書、健要飲茶。
81、勤快人講實干,懶惰人講茶飯。
82、琴棋書畫詩舞酒,柴米油鹽醬醋茶。
83、清茶一杯,親密無間。
關于茶的俗語 茶壺有嘴難說話熱情在里頭
茶壺里煮掛面一一難撈
茶壺里煮元宵滿腹心事(食)
茶壺里煮餛飩?肚子話(貨)
茶壺里煮凍梨道(倒)出來也是酸貨
茶壺有嘴說不出話
茶鋪里招手胡(壺)來
茶鋪里不要的.伙計~一哪一壺不開單提哪一壺
花鋪里的水滾開
茶食店失火果然(燃)
茶杯掉在地上凈崩詞(瓷)
茶鋪搬家另起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重新做起。)
茶壺有嘴說不出話
茶壺里下元宵只進不出(比喻非常吝嗇,只許別人給他東西,他的東西從不外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51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綠茶減肥配方(二)
下一篇: 綠茶減肥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