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qū)有名的風(fēng)俗之一。
所謂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指的是沏泡的學(xué)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廣東的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shù)、評品質(zhì)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近十年來,佛山也有不少人開始青睞功夫茶,近幾年更是興起一股濃厚的品飲功夫茶風(fēng)氣。
茶具
功夫茶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舊時“茶房四寶”即潮汕爐―――廣東潮洲、汕頭出產(chǎn)的陶瓷風(fēng)爐或白鐵皮風(fēng)爐;玉書喂―――扁形薄瓷的開水壺,容水量約250mL;孟臣罐―――江蘇宜興產(chǎn)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壺,容水量約50mL;若琛甌―――江西景德鎮(zhèn)產(chǎn)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約5mL。當今泡飲烏龍茶的茶具仍然脫離不了這“茶房四寶”,目前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小電爐、鋼質(zhì)開水壺?穴也有電爐與開水壺配套稱為“隨手泡”?雪、沖罐(茶壺)或白瓷蓋碗(鐘形,放茶葉、嗅香氣、沖開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此外還講究的是泡什么茶用什么壺。普洱、凍頂烏龍、鐵觀音等都有各自專用的茶壺,綠茶則用白色蓋碗。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極薄,一套三件(一個茶杯+一個聞香杯+一個茶托)。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為“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多個小眼,為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于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沖罐(茶壺),并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yǎng)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倒入其中,養(yǎng)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水和茶
以泉水、井水為最佳。山泉水、雨雪水為“軟水”?熏河水、井水、自來水為“硬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動的天然“軟水”來泡茶是最為理想的。其次,沒有污染的井水、自來水也可以泡茶。泡制工夫茶,一般不用紅茶、綠茶,而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以福建產(chǎn)的鐵觀音為最佳,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fā)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chǎn)自潮州鳳凰山區(qū),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zhì)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fēng)味。一種半發(fā)酵后即烘炒定型的茶。
技巧
泡茶時先將水燒開后沖茶。標準的功夫茶藝,沖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lǐng),即:“高沖”、“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在茶館里,則由熟練的專職茶藝師來操作。
首先點火將水煮沸,此道程序稱之“山泉初沸”,并將茶葉放入沖罐中(稱為“烏龍入宮”或“觀音進轎”),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燒開后,要把蓋碗?穴或沖罐?雪、茶杯淋洗一遍,這樣既衛(wèi)生又能加溫,此稱“白鶴沐浴”。接著提起開水壺,自高處往蓋碗或沖罐口邊沖入,稱之“懸壺高沖”,使碗?穴沖罐?雪里茶葉旋轉(zhuǎn),促使茶葉露香。開水沖滿后,立即蓋上碗(沖罐)蓋,稍候片刻,用碗(沖罐)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凈,稱之“春風(fēng)拂面”。泡一兩分鐘后(泡的時間要適當,太短,色香味出不來。太長,會產(chǎn)生苦澀味),用拇、中兩指緊夾蓋碗,食指壓住碗蓋,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間(斟茶時應(yīng)低行,以免散香失味),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yīng)恰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guān)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沖第二道茶時,仍要用開水燙杯,泡二三分鐘后斟茶。接下去沖第三道、第四道……泡飲程序基本一樣,只是泡茶的時間逐漸加長,沖泡的次數(shù)要根據(jù)茶的品質(zhì)而定。好的烏龍茶如鐵觀音,沖泡七八次仍有余香。
方法
茶水一經(jīng)斟入杯里,應(yīng)趁熱細啜,以免影響色香味。
茶藝師把茶斟入聞香杯后,徐徐將茶倒入茶杯,一邊倒一邊旋轉(zhuǎn)手中的聞香杯,一般是一杯茶倒完杯子正好旋轉(zhuǎn)一周,之后把聞香杯對準客人的鼻子,說“請聞香”??腿丝梢詼惤?、也可以自己拿住杯子,感受茶的香味。
喝茶時, 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稱為“三龍扶鼎”,稍稍轉(zhuǎn)動手腕,將虎口對準自己。一杯茶不能一口喝干,要分三四次喝完。稱為“品啜甘霖”。
講究
茶藝師在沖茶時,一定不能直接對準沖罐中間的茶葉沖水,而是要沿一條線由外而內(nèi)沖水入罐,以保證每一片茶葉都能泡開。
茶藝師斟茶時必須站在客人的右邊??腿吮猩弦慌莶枭形春韧?,不能續(xù)下一泡的茶水。
潮汕 ? 工夫茶。潮汕的工夫茶并非指某種茶葉或茶類,而是一種泡茶的技藝。因為這種泡茶工藝比較復(fù)雜和講究,操作起來需要花費不少功夫,故得名?工夫茶?。主要流行于閩南及廣東的潮州、汕頭一帶,最大的特點是: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及以茶寄情。泡飲潮汕功夫茶,一般選用半發(fā)酵的烏龍茶,如鳳凰單叢、鐵觀音等。相對來說,潮汕工夫茶,更講究的是茶具器皿。其沖泡須有?四寶?:玉書碨,即燒開水的壺;潮汕爐,即燒開水用的火爐;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壺;若琛甌,即品茗杯。
潮汕是個好客之鄉(xiāng),無論是在公司單位、街頭巷尾,還是在豪宅農(nóng)舍,以茶待人向來是潮汕人的迎客禮儀,每杯茶都伴隨著茶香、茶情。
?功夫茶?的意義,就是經(jīng)過精選的茶葉,是名詞組成的茶葉類型。如果用?功夫茶?來形容泡茶的一種形式,則容易被不懂潮州話的人誤解。因為除了?功勞?義項為?功?獨有,其它義項二者皆同。特殊的是在?素養(yǎng)、本領(lǐng)、造詣?義項中,現(xiàn)代人將?武術(shù)、武工?類單獨賦予了?功夫?,就不能用?工夫?了。這就等于說,如果泡茶不需要功夫,就不能說是功夫茶了。有空閑時間,還需要有講究,才是工夫茶的全部意義。
文化和旅游產(chǎn)品,講究的是精髓,追求的是精品,傳承的是內(nèi)涵,范圍大名聲不好并不強勢,魚目混珠的結(jié)果是滿盤皆輸。這也是延續(xù)城市文脈的必然。實際上,工夫和功夫,都包含時間、本事、素養(yǎng)的意義,工夫也有功底的意思,在閩語系指的是同一個意思,只是和茶搭配,究竟是用工夫還是功夫,就只能看歷史,結(jié)合源地人文歷史內(nèi)涵,外人是不能理解的。
首先,不叫?功夫茶?,而是叫?工夫茶?。其次,這個稱呼更多的是潮汕人在用,而非所有廣東人在用,這個是個閩南語系里面的稱呼。最后,之所以這樣稱呼,是由于喝?工夫茶?費時間、精力,非常講究。
喝?工夫茶就是慢工出細活?。喝工夫茶非常講究,茶葉、茶具、水質(zhì)、沖泡都非常講究,往往要沖泡一壺好茶,都需要這幾個因素的相互結(jié)合,才能沖泡出一壺讓人滿意的好茶。而北方人喝茶,大多是一大杯子,扔點茶葉進去,開水沖泡,完事。
潮汕人使用的茶具分為紫砂壺跟大蓋碗兩類。不管是哪一種,都離不開以下基本程序:洗壺洗杯、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
我們在沖泡的時候,第一遍的開水倒下去,是不能喝的,需要用茶蓋把上面的茶沫給去掉,這第一泡的茶水,是用來洗掉那些農(nóng)藥成分,那些無法入口的苦澀。沖完之后倒掉,洗掉那些茶沫,也燙了一遍茶杯,第二泡才可以喝。
而且,喝茶的時候,還有很多的講究。比如沖茶給別人的時候,不要倒得太滿,這樣拿茶杯的時候,容易被溢出的開水燙傷。比如人不多的時候,?認杯?,就不再一次次地用開水燙杯消毒,而是每個人認準自己的杯子喝茶就好了。
這樣的講究還有很多,不過對于從小到大都在喝茶的潮汕人而言,這樣的?工夫?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本能,不用專門去講究,也會自然而然地注意。
也正是對于茶道的講究,下了大?工夫?,所以潮汕地區(qū)的陶瓷茶具、紫砂壺茶具做得非常精美,潮州鳳凰單叢茶也成為當?shù)厝巳粘O矚g的茶葉,并形成了非常龐大的產(chǎn)業(yè),推動了當?shù)氐陌l(fā)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56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拉祜族的烤茶
下一篇: 彝家雷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