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滅后一百年,由于大天五事或十事非法說,佛教遂由原始佛教進入部派分裂的階段。這段期間佛教除了對補特伽羅、業(yè)等傳統(tǒng)議題持續(xù)爭辯之外,也因為城市中商業(yè)的興起的環(huán)境因素,開始進入宗教化的發(fā)展方向。
原始佛教在釋迦本人的教誡下,展現(xiàn)出當(dāng)時印度宗教少有的純凈;釋迦本人要求弟子不得建立膜拜的圣像,不得對于未知的事物盲目崇信及進行神秘的儀式。然而在佛滅后,精粹而單純的佛教,無法滿足民眾的所需。這是因為并非每個人都能以堅貞理智的態(tài)度處理憂苦及情緒的變化,單純的對圣者的祈求,分享圣者的恩典,一向為最簡單的救贖來源。所以人們基于信仰的需求,開始將宗教的內(nèi)容依各自的習(xí)慣帶入佛教思想。佛滅后七百年,諸多密教經(jīng)典建立。曾為釋迦所斥退的多神信仰,堂而皇之的藉佛化的模合,進入了佛教。唐朝時,這股真言的風(fēng)潮來訪中國,開元年間,不空、善無畏、金剛智等密教高僧,為中國譯出了大日經(jīng)及金剛頂經(jīng),建立了胎藏界及金剛界的純密系統(tǒng)。由于密教的兼雜特性,中國本土宗教也于此時與佛教文化進行第三次的交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星宿信仰。星辰,是各民族原始信仰的來源之一,在中國尤其相信星宿與世人宿命的關(guān)連。在中國,北斗七星或二十八宿的神秘信念,顯然打動了密法上師們。
那么,茶與密教的關(guān)連是如何發(fā)生的呢?源于印度的密教原本未使用茶飲。唐代翻出的大量密法儀軌中,舉凡擇地、施法、火供護摩、十八契道等,大多使用的是沉檀香料、香水 、蓮花、酥蜜、谷、鹽、苦楝木等物品。更尤于密教強調(diào)傳承的嚴(yán)肅性,使得更改這些儀式用品的可行性并不高。 一行法師是少數(shù)能讓茶與密法產(chǎn)生關(guān)連的高僧。一行,密教根本圣典《大日經(jīng)》的翻譯者。除了身為中國密教五祖的高僧身份之外,同時也是中國天文歷算學(xué)家;他曾制定《大衍歷》,也曾以「黃道游儀」,測定出一百五十余顆恒星的位置及子午線長度。 這樣的一位學(xué)者為密教撰寫出星宿信仰的儀軌應(yīng)該并不令人覺得奇怪,《大藏經(jīng)》中有著一卷一行撰寫的《七曜星辰別行法》,據(jù)說是有一天晚上,玄宗與一行在一起。一行忽然作法,讓二十八位星辰之神與所管轄的三十位「行病鬼」出現(xiàn)。一行對玄宗說明,這些精魅日夜常游人閑,以依附衰弱者的方式為生,并將對治的方式教授予玄宗。 這部《七曜星辰別行法》中與茶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是「井宿」的一節(jié)。原文說:「井宿值日,鬼名聞度直,此日是此鬼行病,令人忽倒地置死卻活,即是此鬼所為。如不此法。病人七日內(nèi)須死」。那么要如何救治呢?「當(dāng)以紙錢四十九貫煎好茶祭之」就能解救。 這部儀軌顯然充滿中國風(fēng)情,神異的傳說故然不甚可信,但見到密法大師所寫的神圣法教中,竟然有著「聞度直」這一位愛喝好茶的精靈,不覺讓人感概時空中諸種文化因緣的不可思議交會。這樣的內(nèi)容不會是偶然發(fā)生,開元年間也正是飲茶風(fēng)俗由中國西南方傳向北地的重要紀(jì)元。京師中茶鋪相連,飲茶頓成風(fēng)尚。其中與茶相關(guān)的典故傳說也逐漸增多,其中不乏與鬼魅相關(guān)者,陸羽《茶經(jīng)》中便記錄了鬼怪接受祭茶和飲茶的奇聞。
所以,茶、密教就在中國星曜神靈的注目下,留下了吉光片羽般的融合痕跡。除了雜密的《七曜星辰別行法》,《大藏經(jīng)》密法中極少有以飲茶行法的記載,而中國密教的傳承也隨著日本空海的歸國,不久后就因武宗的滅佛而衰竭,世事無常,只有星辰如故。
護摩
護摩,為密教大法。凡求成就,必作護摩。護摩者,焚燒之義。亦有淺深二解。淺者,因印度外道,有事火之法,以火為梵天之口,為令供物,上達于天,故以火進之。今密教為攝伏彼故,借用彼法,造作壇,構(gòu)設(shè)爐器場,以諸供物,順次加持,投于爐中,供養(yǎng)本尊,求成就也,是名外護摩。此雖云淺,然其義趣,比之外道,猶如天地,不可相并。如大疏云:若但作世諦護摩,不解此中密意,則與韋陀火天無異,故須作三平等觀。自身、本尊及爐,一體無二。以智火,燒無明薪。以一切眾生,皆從業(yè)生。今燒除前業(yè),即得解脫也。是即佛法真正護摩,深秘火法也。但以密教當(dāng)相即道,此外護摩,亦不可廢除。
凡欲求成就者,依所求之事不同。是以設(shè)壇之方法,亦異,所求之事雖多,而經(jīng)中略有四種、五種不同。四種者:
一、息災(zāi),所以除災(zāi)生德也。
二、增益,所以增進福智,圓滿萬行也。
三、降伏,所以損減怨敵,克服強暴為能。
四、敬愛,所以得人宗仰,使眾和合為功。
此四種外,加鉤召,名五種法。鉤召者,攝召之義,所以召攝欲得之人也。
又四種各各互具,謂息災(zāi)息災(zāi)、增益息災(zāi)、敬愛息災(zāi)、調(diào)伏息災(zāi)等也。
更有延命法,亦增益之部所分出。
內(nèi)護摩
護摩,梵語homa,為火祭、焚燒之意,即投供物于火中之火祭祀法。密教分護摩法為內(nèi)、外二種。
內(nèi)護摩即行者觀想智火,將本尊、爐、行者三處合一,即身、口、意三業(yè)合一,觀住于我即大日如來,以智火焚燒一切無明,令獲菩提心。
以其于行者心內(nèi)觀想作法,故稱內(nèi)護摩。其為理法之觀,故又稱理護摩。
五部護摩
護摩法總有六種,其中延命之一法入于增益中而為五種以配五部。諸經(jīng)軌之說不同。
又內(nèi)外八供,通用于一切法。此二者屬于五部,是三十七尊雖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別互說也。
今略解秘藏記之說,先息災(zāi)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兩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母。佛部之尊甚多,于其中獨舉此尊者,佛眼有破諸宿恨之功能,一切災(zāi)難多者。系惡星所為,故歸于此尊而除其災(zāi)厄也。
次增益段,各隨所求之事而以四菩薩為本尊。求福德者,以寶菩薩為本尊。寶菩薩者即虛空藏,以寶珠為三昧耶形,故求福者歸之。求智慧者,以光菩薩為本尊?;酃庹掌朴薨?,故其義相應(yīng)。求官位者,以幢菩薩為本尊。于高幢上安寶珠,是為幢,官位者秀出,其義相應(yīng)也。求愛念者,以笑菩薩為本尊。歡喜微笑,為愛念之至極,故其義相應(yīng)。
次降伏段,忿怒尊者,依瑜伽軌之意,降伏之法,以降三世為本尊,以四忿怒為眷屬。四忿怒者薩王愛喜之四菩薩也。是即東方之五尊,各住于忿怒之三摩地,故云忿怒尊。降伏之法,以摧破他人為功能,故此教令輪之忿怒尊,獨為相應(yīng)。
次敬愛段,觀音者,西方四菩薩中之法菩薩也。敬愛之法,以蓮華為標(biāo)幟。阿彌陀雖為蓮華部之主,而觀音正手持蓮華,為敬愛之表示,故獨舉此尊也。
次鉤召段以鉤菩薩為本尊,此有二義:一按瑜伽軌之意,鉤召之法,以阿閦為本尊,薩王愛喜為眷屬。其中菩薩特與鉤召相應(yīng)。言其故,則王菩薩以鉤為三昧耶形故,以義名鉤菩薩也,一四攝中之鉤菩薩也,瑜只經(jīng)云:鉤索鎖鈴四,盡成鉤召事。
四攝者利他之相,北方之釋迦,亦居于化他之極,仍以四攝菩薩屬于北方,以其中鉤菩薩為本尊也。其以北方羯磨部之鉤召法,出東方金剛部之尊者,以經(jīng)軌中往往東北二部有相通之義,今依通義而出之也。
能作如是內(nèi)護摩法,現(xiàn)身得見一一佛剎微塵等數(shù)諸佛世尊
若瑜伽行者。能作如是內(nèi)護摩法。現(xiàn)身得見一一佛剎微塵等數(shù)諸佛世尊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jīng)護摩品第九
爾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為修一切瑜伽行者。演說真實內(nèi)護摩法。永為調(diào)伏滅煩惱賊。及一切鬼神故。作如護摩。增長三昧。各觀本尊并本方色。
若作佛部成就護摩。瑜伽行者諦觀毗盧遮那如來。想我即是金剛薩埵。從其身中流出白光。如凈琉璃內(nèi)外明徹。于月輪中結(jié)跏趺坐。從我身中光焰涌出。即成圓光。莊嚴(yán)自身最勝第一。一切眾生悉皆喜見。想十方諸佛皆悉白色。猶如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shù)量。入我身中。是名寂靜護摩之法
復(fù)次若作調(diào)伏護摩之法。當(dāng)觀東方阿閦如來。從其身中流出青光。眾德圓滿。坐于東方月輪之中。結(jié)跏趺坐。圓光巍巍莊嚴(yán)自身最勝第一十方世界。想一切菩薩作金剛怒。入我身中。摧滅煩惱諸惡鬼神故。
若作求財護摩之法。當(dāng)觀南方寶生如來。想一切菩薩。皆悉歡喜入我身中。從自身中流出金色光?,搩魣A滿。坐于南方月輪之中。結(jié)跏趺坐莊嚴(yán)其身。眾生喜見。令一切煩惱。不能亂心。一切惡鬼不敢親近
復(fù)次若作愛敬護摩。行者當(dāng)觀西方無量壽佛。從其身中流出紅光。瑩凈圓滿。坐于西方月輪之中。結(jié)跏趺坐。眾生喜見。自作此想。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如三千世界微塵等數(shù)。以百億寶無數(shù)瓔珞無量天衣種種寶物。莊嚴(yán)其身。猶如無比天女形狀。悉入我身。能令國王大臣一切眾生見者悉皆歡喜
復(fù)次若作增益護摩法者。當(dāng)觀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從其身中流出五色光?,搩魣A滿。坐于北方月輪之中。結(jié)跏趺坐莊嚴(yán)其身。眾生喜見。想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如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數(shù)。放五色光入我身中。能令一切事業(yè)無不通達
如是所說內(nèi)護摩法。過去諸佛已說。未來諸佛當(dāng)說。現(xiàn)在十方一切世尊現(xiàn)今演說。若觀行者。常作如是護摩之法。三昧善法福德智慧日夜增長。一切諸佛親近行者。摩頂護念。
若瑜伽行者。能作如是內(nèi)護摩法?,F(xiàn)身得見一一佛剎微塵等數(shù)諸佛世尊。是諸如來。哀愍行者。令得成就一切悉地。諸天宮殿寶閣金臺。諸天甘露盈滿寶器。乃至阿修羅宮。皆得隨心現(xiàn)行者前。
譬如摩尼寶珠懸虛空中。能雨一切眾生愛樂之物。此妙瑜伽最勝教主。亦復(fù)如是。能令行者。圓滿一切世出世愿。瑜伽行者。應(yīng)常想愿。我從無始已來。所作一切種種善根。悉皆回施十方無量世界一切地獄餓鬼傍生修羅八難受苦眾生。所有罪障愿皆消滅。得如意樂。此諸眾生所有眾罪。應(yīng)受諸苦。我以此身。愿當(dāng)代受。一切眾生罪業(yè)既除。悉當(dāng)成佛。
〔b〕息、增、懷、誅壇城的差別:
息:壇城為白色,觀想佛菩薩為白色,修行之上師和弟子均穿白色衣服。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白色,且盤內(nèi)的福物也為白色。其意義為消除內(nèi)外之障礙及魔障(四魔),而得?;鄱N資糧,為利濟眾生,圓成佛道。
增:壇城為黃色,觀想佛菩薩為黃色,上師及弟子均需穿黃色衣服。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黃色,且盤內(nèi)的福物也為黃色。其意義為佛法根本之菩提心增長,慈悲、智能、財勢、長壽、空性、?;鄱Y糧均增長,并愿眾生均沾以上法益,共登覺岸。
懷:壇城紅色,觀想佛菩薩為紅色,上師及弟子均穿紅色衣服。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紅色,且盤內(nèi)的福物也是紅色。其意義為勾召從空性中來自十方諸佛菩薩之加持力,菩提心、慈悲、智能、空性、財勢、長壽,所有神通力,不可思議之力量,融入我及一切眾生之心,并轉(zhuǎn)為空性,令一切眾生圓滿且獲得一切諸佛菩薩之力量泉源,并成就不生不滅之佛果。
誅:壇城為藍色、綠色、黑色,觀想佛菩薩為忿怒本尊,其顏色則其中任一顏色即可,無特別規(guī)定。盛裝共的福物與不共的福物之盤子為黑色或藍色,盤內(nèi)之福物為黑或藍色。
*(注)誅火供分有誅作法和誅供養(yǎng)兩種:
誅作法火供的對象必須為十惡怨賊。器世間少有此類極惡之魔鬼,即使有之,諸佛菩薩慈悲,亦不忍誅之,所以目前沒有上師作誅作法火供,只修誅供養(yǎng)火供。以供養(yǎng)方式勾召魔鬼,使其皈依佛門,遵善法行善事。
◎誅作法之對象:此魔為十惡怨敵及十逆怨賊:
1.毀滅佛教。 2.摧殘三寶。 3.劫奪僧財。
4.謾罵大乘。 5.戕害上師。 6.挑撥金剛兄弟。
7.障難修行。 8.絕無慈悲。 9.背棄誓戒。
10.顛倒業(yè)果。
◎誅作法上師之條件:
1.如蓮花生大士....等大持明者。
2.誅殺十惡魔之后,有能力將其度至阿彌陀佛凈土者。
3.使十惡魔死后,神識沒有痛苦者。
4.修法上師和十惡魔之間要大因緣者。
◎誅作法之福物:
作法福物一律黑色,含有毒性。須以咎粑加上前面息增懷之福物和成黏土,作成息神(魔鬼形象)朵瑪,此朵瑪中須加入人血,有毒的水,而八供杯也不一樣。人的血、毒水、花三者代表人的五根。以人的脂肪香,脂肪做成的燈、膽的毒,及五大肉(人肉、大象肉、馬肉、狗肉、孔雀肉)供養(yǎng)忿怒金剛之火,口念忿怒的咒語,勾召魔鬼。此為蓮花生大士所作,目前無為之。
◎誅供養(yǎng)之福物:與息、增、懷福物一致。
◎誅供養(yǎng)之處所:山谷、魔鬼聚集處、尸陀林、峭壁、尸骸、不吉祥處。
◎誅供養(yǎng)之壇城:火爐壇城呈三角型,色黑。炭火是人骨之余燼。若是沙子壇城,必須是黑沙。而壇城上之福物與息增懷一樣,顏色為黑色。
3.火爐壇城布置與說明:
(1)火供之火爐壇城布置可分為大小二種:
大壇城:高度--手肘長。長度--二手張開之手臂長。
小壇城:長度、高度約為東南西北二個手肘見方。上面為黃色壇城。
火供壇城之形式:息-白色-圓形。增-黃色-四方形。懷-紅色-半圓形。誅-黑色-三角形。壇城中本尊所拿之法器,各壇城中心位置所使用之法器,各個續(xù)部解釋均不一樣。就使用木頭而言,除誅法之木頭可隨便使用外,其余息、增、懷均有規(guī)定。密宗有一千多種火供,壇城一定要用白色細沙子。使用頭之長度、高度則約半個肘高。冰片,西藏紅花須灑在地上及息增懷之木頭上,但誅之木頭則不需要。在壇城中心,須要置油燈,火供開始時,才點燃油燈。壇城四方須有四支旗子,東方白色,南方黃色,西方紅色,北方藍色,東南中間有大的旗子,代表火神,為本尊或火神顏色。以上所述的壇城布置,乃依密宗續(xù)部之規(guī)矩。郊外修火供,必須按照這些規(guī)矩如法修之。但若在佛寺,閉關(guān)中心,佛堂時,因空間有限,壇城位置由主法上師觀想方位,沒有嚴(yán)格規(guī)定。
4.火神介紹:
在輪回中有八護方神(東方帝釋天、南方焰摩天、西方水天、北方藥叉、東南火天、西南羅剎、西北風(fēng)天、東北自在天)其中的東南火天就是火神,他永遠住在東南方向。修火供時,上師及弟子在禪定中觀想,祈請火神降臨于火壇城的火焰中,此時火焰和火神無二無別??吹交鹧鏁r,心中要堅信他是火神,火神腹中真有壇城和本尊。
火神的形象:火神臉上胡須滿腮,頭頂束發(fā),身騎土黃色的羊,右手執(zhí)小水瓶,左手執(zhí)火爐,面露慈悲相。
火神的顏色:息火神:白色。 增火神:黃色。 懷火神:紅色。 誅火神:藍色。
火供壇城:布置火供壇城前須完成借地程序,壇城還沒開始布置前,使用之地須如玻璃平滑,爾后須于地上灑冰片,西藏紅花,白檀香。
5.火供福物的布置與說明:
(1)火供福物的布置 安置在上師的右側(cè),如下所示:
25%--第一次供養(yǎng)火神之福物
50%--供養(yǎng)本尊之福物
25%--第二次供養(yǎng)火神之福物
(2)福物的種類:
〔a〕共的福物:
1 橄欖油、奶油、食用油、芥子油:財富的力量
息:漸次恢復(fù)已失去的資產(chǎn)、財富。
增:增長資產(chǎn)、財富。
懷:勾召財神、龍王、五大....等財富,融入自身。
誅:立斷阻礙一切資產(chǎn)、財富的力量。
2 柳木:威嚴(yán)的力量
息:漸次恢復(fù)威嚴(yán)的力量。
增:增長威嚴(yán)的力量。
懷:勾召諸佛菩薩、大自在天王、神、龍王....等一切威德力,融入自身。
誅:立斷阻礙威嚴(yán)的力量。
3 芝麻:(白、黑)除障的力量。
息:消除貪、嗔、癡、破戒、殺生....等罪障。
增:增長福、智二資糧。
懷:勾召諸佛菩薩之慈悲、智能的力量,來對治諸種障礙。
誅:立斷我執(zhí)、除病障、消諸業(yè)。
4 糌粑:大樂的力量。
息:漸次消除不快樂之因,使之恢復(fù)快樂。
增:增長大樂的力量。
懷:勾召一切大樂的力量。
誅:立斷痛苦。
5 米:福德的力量。
息:消除阻礙福德的力量。
增:增長福德的力量。
懷:勾召世間出世間的福德力量。
誅:立斷阻礙福德的力量。
6 青稞:精神的力量。
息:漸次消除精神萎靡的力量。
增:增強精神。
懷:勾召精神力量。
誅:立斷萎靡不振,使之神采奕奕。
7 帶殼之谷物:失物失而復(fù)得的力量。
息:已走失的牲畜(如大象、馬、牛....)或丟失的谷物,再度尋回。
增:增加牲畜方面的財富。
懷:勾召福德的力量。
誅:立斷阻礙牲畜方面財富的力量。
8 豆:力氣的力量。
息:白豆,漸次恢復(fù)力氣。
增:黃豆,增強力量,使力大如獅、虎。
懷:紅豆,勾召力氣。
誅:黑豆、綠豆、藍豆,立斷無力之障礙。
9 麥(大、小麥、高梁):除病的力量。
息:除病障,漸次恢復(fù)健康。
增:增強健康的力量。
懷:勾召藥師佛之力量,消除病障。
誅:立斷病障。
10百節(jié)草、茅草:長壽的力量。
息:消除阻礙長壽的力量。
增:延壽的力量。
懷:勾召長壽佛、天王、五大、太陽、月亮....等長壽的力量。
誅:立斷阻礙長壽的力量。
11芥子:驅(qū)魔的力量。
息:阻止魔鬼的侵入。
增:增強驅(qū)魔的力量。
懷:勾召普巴金剛、忿怒蓮師....等忿怒本尊及護法的力量融入自身。
誅:殺魔的力量。
12吉祥草:吉祥的力量。
息:漸次消除不吉的力量。
增:增長吉祥的力量。
懷:召請一切吉祥的力量融入自身。
13金子、銀、銅、珊瑚、七寶、瑪瑙、象牙:消除煩惱,所知二障,如吝嗇、慳貪等障礙,恢復(fù)其本來俱足之福德、資糧。
14五色布:供養(yǎng)火神,消除障礙,福德增長,此物為特別對火神之供養(yǎng),其余14種福物均為對佛菩薩之供養(yǎng)。其中檳榔只需一、二顆。其它供物則愈多愈好。以上為密續(xù)所講之共的福物種類及意義。
〔b〕不共的福物:消除二障,得到的福德、智能二資糧,并以下列物品代表之:
1訶子、白檀香、茶、無毒、無肉之中藥。
2水果:放置很久、破掉、爛掉、有毒之水果不可,其余不受限制。
3花:息-白花:增-黃花;懷-紅花;誅-不一定需要花,但若供養(yǎng),則以藍綠為主,無供養(yǎng)亦可,有毒性亦可。顏色相同最好。
4在共福物中沒有提到之谷物-如玉米等都可以,但需無毒。
5糖果、餅干、酒、果汁、牛奶等均可。
火供時薈供之共與不共之福物:火供之供養(yǎng)時,特別供養(yǎng)火爐壇城之本尊有:
1.朵瑪 2.白菩提 3.紅菩提
4.薈供品-愈多愈好 5.八供杯。
三.火供的目的
(一)閉關(guān)的人,持咒語或觀想不清凈之障礙消除殆盡,得到閉關(guān)之成就,所以閉關(guān)圓滿一定要修息、增、懷、誅之火供,若果無法四種皆修,最少要修息之火供。
(二)犯五無間罪、破三昧耶戒之后,發(fā)露懺悔,以身(頂禮、大禮拜、小禮拜、繞佛)、口(咒語、如百字明....)、意(發(fā)愿不再犯),在菩薩面前懺悔,爾后再修息火供,可滌除破戒之罪障。
(三)往生人之息火供(又稱超度)
此火供根本福物是往生者之身體。將共、不共之福物放在往生人身上,然后一齊觀想甘露,供養(yǎng)火壇城之本尊,往生者之業(yè)障盡除,煩惱、所知二障永斷,福德、智能二資糧俱足,便可超脫生死輪回之桎梏,往生極樂凈土。
(四)為期超過一星期、十天、一個月之大法會圓滿后要修息、增、懷、誅火供,表示法會圓滿、吉祥。
(五)興建廟宇、舍利塔之前一定要修息、增、懷、誅火供,因其中都有借地法。如此工程才能順利完竣。
(六)國家戰(zhàn)爭、地震、臺風(fēng)、火災(zāi)、水災(zāi)頻乃,若修火供,三災(zāi)八難均得滅熄。
(七)舍利塔、佛像、廟宇開光及連續(xù)大灌頂圓滿之后,一定要修息、增、懷、誅火供。
(八)個人為了消災(zāi)、祈福,得安樂、解熱惱,修火供最善妙。
總之,人生活在娑婆世界期間,修火供可助眾生消災(zāi)解厄,償愿滿意,但火供之究竟目的是幫助眾生永難煩惱深淵,得無苦之真樂,成就涅盤佛果。
四.火供主法者之條件:
(一)上品主法者之條件:
1.任一本尊之成就。
2.顯、密圓融,學(xué)行精湛。
3.具大菩提心及無量之慈悲心。
(二)中品主法者之條件:
1.雖然沒有成就任一本尊,但密法之升起次第,圓滿次第意義了解。
2.學(xué)行高深。
3.具無量慈悲心。
4.持守小乖律儀戒律之一。
5.持守大乘菩薩戒之戒律。
(三)下品主法者之條件:
1.佛法了解,升起次第,圓滿次第意義了解。
2.具無量慈悲心。
3.接受本尊灌頂。
4.閉關(guān)可有可無。
5.熟悉修行方法及程序。
五.火供的生起次第:
(一)以第一次供養(yǎng)火神的福物來供養(yǎng)火,火神意樂,供畢,上師及弟子禮贊他,于是智能尊(火神之自性)離開火壇城,安住在火壇城的東南隅。
(二)上師及弟子觀想三昧耶尊(火神之形體)。三昧耶尊腹中有本尊的壇城,壇城中間是本尊,周圍是十方諸佛菩薩圍繞。
(三)上師及弟子祈請本尊及十方諸佛降臨,融入火神的三昧耶尊,于是拿供養(yǎng)本尊的福物來供養(yǎng)本尊。供畢,禮贊本尊,在本尊面前祈愿:障云消盡,?;垡骘@,于是本尊的身、口、意、事業(yè)、功德等的加持都融入自身。
(四)本尊的智能尊回自己的凈土,或融入自性中。
(五)祈請已安住在東南隅的火神之智尊再度降臨到火壇城的三昧耶尊中,再以第二次供養(yǎng)火神之福物來供養(yǎng)、禮贊他?;鹕裨俣纫鈽?,此時我們禱祝息、增、懷、誅都能滿愿。
(六)心中竭誠感謝火神,并祈求他下次修火供時再度降臨,火神應(yīng)允。
(七)火神智能尊回住東南隅,他的三昧耶尊融入上師及弟子的肚臍中(因為我的身體火輪在肚臍中)。
(八)發(fā)愿吉祥圓滿。
六.火供蘊涵六波羅密之修行:
無論修任何佛法,其中均蘊涵有六波羅密多之修行,火供也不例外。續(xù)部中,修火供之規(guī)矩,亦提到修火供時,升起次第非了解,便具足六波羅密多的修行。
(一)布施波羅密:
修火供、燒福物來上供下施,是財施。
觀想、禪定、念咒語、修息、增、懷、誅火供是法施。真正高修行者,以禪定修火供,了解火供意義是無畏施。布施波羅密火供圓滿,可得布施波羅密成就。
(二)持戒波羅密:
息火供:觀想息本尊,準(zhǔn)備息壇城、息福物、修息法。
增火供:觀想增本尊,準(zhǔn)備增壇城、增福物、修增法。
懷火供:觀想懷本尊,準(zhǔn)備懷壇城、懷福物、修懷法。
誅火供:觀想誅本尊,準(zhǔn)備誅壇城、誅福物、修誅法。
依以上四者如履如法地修行,均不混淆,不犯續(xù)部規(guī)矩,便是清凈之持戒波羅密,可得持戒波羅密之成就。
(三)忍辱波羅密:
1.安所苦忍之忍辱:
修行人心中產(chǎn)生:眾生之痛苦是我之痛苦,我之痛苦是我之痛苦,如此隨順眾生心,為他解脫一切障礙。消除對治痛苦的方 法是火供時準(zhǔn)備福物....等沒有吝嗇,為眾生及佛事業(yè)任勞任怨。
2.耐怨害忍之忍辱:
阿底峽尊者說:「....他恨我不恨,他害我不害,他打我不打,他罵我不罵,忍辱自可泯滅冤仇」修行人以慈悲心替敵人、嗔厭的對象修火供,祈祝他們超脫三途之苦,得永久之真樂,便是高度的忍辱修行人。
3.諦察法忍之忍辱:
相信佛法、信仰佛法,深信密法息、增、懷、誅之事業(yè)都很珍貴難得,天天都修火供,不但沒有辛苦、埋怨,進而有悅樂之心。
修火供時圓滿以上三者可得忍辱波羅密之成就。
(四)精進波羅密:
精進的最大障礙便是懈怠、昏睡、不悅等,修火供時,應(yīng)當(dāng)有人一我十,人百我十之勇猛心,調(diào)伏精進之?dāng)橙耍⒃付U定精進,持咒精進,觀想本尊精進,方能得火供之功德,得精進波羅密之成就。
(五)禪定波羅密:
修火供時,升起息、增、懷、誅等事業(yè)永不斷滅的堅固念頭,是禪定波羅密。修火供時,觀想供品變甘露,觀想一切功德在利濟眾生,是禪定波羅密。面向火壇城,心中堅信火是本尊,是壇城,是禪定波羅密,不用火和福物等外相之物,禪定功夫越好,火供力量越大,是禪定波羅密的最高境界,可得禪定波羅密成就。
(六)般若波羅密:
修火供的目的、功德、修行、禪定,屬于般若波羅密。
觀想壇城、本尊、供養(yǎng)亦是般若波羅密。修法時,具有空心、悲心、智能,三者一體,不缺其中任一,更是般若波羅密。以上火供的目的均在助眾生離諸種苦,獲究竟解脫,可得般若波羅密的成就。
七.火供的時間
(一)以月分:
1.息、增火供:農(nóng)歷每月一日至十五日。
2.懷火供:農(nóng)歷每月一至廿五日。
3.誅火供:農(nóng)歷每月下旬,若是護法火供,以九日、十九日、廿九日最吉祥。
(二)以天分:
1.息火供:旭日東升午時之前。
2.增火供:一天中,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之間。
3.懷火供:中午到下午五時,或者下午到晚上七時。
4.誅火供:黃昏到晚上。
八.火供的性相:
(一)禪定的力量。
(二)福物的功德。
(三)修法的方法。
(四)咒語的加持力。
(五)佛法的威德力。
(六)火爐變成本尊或壇城。
以上六種性相力量和合相聚,才算是真正火供。
九.火供的功德:
息火供:消除所知、煩惱二障,得到佛果成就。
增火供:增益福、慧二資糧。
懷火供:勾召?;鄱Y糧,消除所知、煩惱二障。
誅火供:斷我執(zhí),除四魔,以忿怒的智能來打、破、殺二障、四魔,可以即世成佛。
(一)勝義諦之功德:
密乘修行持明者,為成佛果位,修息、增、懷、誅火供。
息火供:可得東方佛金剛薩垛及所有息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增火供:可得南方寶身佛及所有增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懷火供:可得西方阿彌陀佛所有懷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誅火供:可得北方不空成就佛及所有誅本尊之報身佛成就果位。
四者一起修,可得中央毗盧遮那佛及所有本尊的成就。
修行高深之持明者,修禪定勝義諦,不須火供和福物,只了解火供意義,用禪定來修火供,可法身佛普賢王如來最究竟之果位。
(二)世俗諦之功德:
增壽、除病、改運、開智、種福、得子、化解災(zāi)厄、生意興隆、家庭和諧、國家平安....,功德可謂無量無邊。
十.火供的回向:
(一)勝義諦:
以三輪體空之回向,布施六道一切如母眾生,希望眾生免于陷入輪回漩渦,進而獲得究竟解脫的永遠喜樂。三輪體空之回向,功德永遠不壞,而且漸次增益。
(二)世俗諦:
回向給眾生,愿世間的眾生獲得外相上的利益。如失明者重現(xiàn)光明,欲得壽者得長壽,欲除病者病除之,....陷于三惡趣的眾生,速離之,進而升至三善道。
顯密之分主要是在證悟空性的方法、身口意的途徑、修持的方法。雖然證悟空性的總體目標(biāo)沒有差別,但方法卻有許多不同。
1、證悟空性的方法
顯宗是用何種方法來證悟空性的,凈土宗以念佛作為證悟空性最根本的方式。顯宗證悟方法就是因明(邏輯)的思維。肉眼是無法看到這個空性的,而這種方法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概念,并用因明去作推理。
密宗的方法則主要針對根機極好的人,所以顯得很簡單,缺乏從加行到正行的一整套系統(tǒng)。
2、身口意的途徑
顯宗認(rèn)為只要按照那些公諸于世的佛經(jīng)去做就可以了,所以顯宗主張公開宣道弘法,顯宗被稱為顯宗也是因為他們的這個觀點。
而密宗認(rèn)為要想達到到"身口意"除了公開的佛教以外,還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沒有人傳授密法修行很難達到"身口意",所以密宗強調(diào)傳承、真言、密咒和灌頂和?;垭p修最后成佛。
3、修持的方法
在顯宗來說,雖沒有特別強調(diào)三密的修持方法,但當(dāng)一位凈土宗的修行者在念經(jīng)或念佛之時,其身體亦停止了造作世間的業(yè),可說是已交結(jié)了最普通的印契,亦可說是一種意密了。
在密宗的角度來說,具備了密乘行者所修持之普通層次之三密即可。這些便是比較特定而又進一步的三密修行形式,這點便是密宗的特有修持方式。
擴展資料:
1、歷代顯宗
東漢的劉莊、東晉的司馬衍、金朝的完顏允恭、元朝的孛兒只斤甘麻剌。
2、歷代密宗
密教在唐開元初期,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傳入并成為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長安青龍寺惠果又傳日本空海,空海在日本創(chuàng)立真言宗,至今信徒眾多,傳承不衰。
密宗尊奉大日如來,以真言密法為精髓,強調(diào)修行儀式。青龍寺一切修持都按教理規(guī)定進行?;莨㈥^梨為傳法高僧,精通奧秘,廣收門徒,善于教學(xué),傳授的兩部大法,遠及國外,今日的日本仍在盛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顯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密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57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南宋的吃茶
下一篇: 湘茶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