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我國茶館業(yè)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茶館的顯著特點便是各種戲曲演出活動在茶館里找到了它們的廣闊天地
所謂“茶園”,據包世臣《都劇賦序》記載:嘉慶年間北京的戲園即有“其開座賣劇者名‘茶園’的說法”
北京茶園的興起
為了適應茶客們精神方面的需求
至于戲曲(一般為素唱或小折子戲)走進茶館
,使茶館的功能容量提升到茶園的內涵,還有一段歪打正著的傳聞。據傳清道光三十年(1821年)皇帝駕崩北京茶園的產生,是否與這個傳說故事有關
,尚不得而知。但是戲曲走進茶園使茶館文代迅速提升。戲曲借助茶園這個為大眾所樂于接受的平臺,發(fā)展了自身,影響了社會,這已是個不爭的事實。據載,清末民國年間,不少戲曲名角都在茶園里走穴獻藝。北京一些有名的茶園,如“廣和茶園”、“東順和茶園”、“青云閣茶園”等,都邀請過京劇名角如程硯秋、李世進、馬連良、梅蘭芳等到園里登臺亮相,曾轟動京師朝野。對于老北京茶園情景的記述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話最具權威性。他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中說:“(北京)最早的戲館統(tǒng)稱茶園,是朋友們聚會喝茶談話的地方,看戲不過是附帶性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時下,各具特色的茶藝館
、茶藝中心、戲曲茶座、茶藝廳等,尊貴高雅、琳瑯滿目,功能更具周全時尚,內飾更加經典豪華。但老北京的茶園,無疑是它們發(fā)展的原始平臺,是現代茶館文化的光彩史頁。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60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漳州的茶葉出口
下一篇: 茶葉促使世界發(fā)生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