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莊,三個石頭架在火塘支鍋代灶,即“支鍋之樁”。打箭爐原為荒蠻之地,商人來到這里,自搭帳蓬,支鍋莊,燒水煮飯。在鍋莊邊喝茶飲酒,繞鍋莊翩翩起舞,以派遣勞苦,成為世風(fēng)。
明中葉后,明正土司的大小管家在司職時,一些人先是以家招待,后是以家為店,接待客商。很快,打箭爐出現(xiàn)了由美麗大方、聰慧能干女主人操持的鍋莊。在川藏古道口傳里,鍋莊又叫“阿佳卡巴”,即“住著美麗能干、能說會道女主人的地方”。鍋莊漸漸集旅店、商棧、牙行、錢莊為一體,漢藏客商的交易,大多在鍋莊進行。
在清代中葉漢藏貿(mào)易的鼎盛時期,康定城有48家鍋莊。其中最大的包家鍋莊,好年景,年交易額達80萬大洋。
如今的鍋莊,成為歡快自然、輕盈飄逸的藏族男女群舞。在當(dāng)?shù)厝耸堪才畔拢覀円恍腥艘娮R了鍋莊的韻味,感悟到藏族兄弟姐妹的樸質(zhì)和善的人性,和浪漫純真的風(fēng)情。
越野吉普開出幾十公里,來到一個康巴人族聚的村莊。走進一家又一家雕梁畫棟的藏式石木樓,我們看到的是富庶、美滿、和樂、知足、感恩、熱情和風(fēng)情。
踏進村邊木樓,熱情美麗的女主人,和她那純情美麗的妹妹們,讓我們留住了腳步。
現(xiàn)實中的藏族姑娘,美麗、純潔、善良、大方而熱情。女主人是27歲的少婦,精明能干,魅力四射;4個16~24歲的妹妹,如花似畫,青春含情。喝著端上的酥油茶,聽著女主人用不大標(biāo)準(zhǔn)的四川漢話,講述她們的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打破人民公社大鍋飯,家家戶戶分到幾十頭牛羊。藏民以蓄牛羊為財富象征,經(jīng)過這些年放牧,她家有牛50多頭,羊300多只。跟以前比,日子好得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上н\輸困難,1頭牛才賣300多元錢,1只羊才幾十元。聽說在成都,1頭牛能賣上千呢!
我心算一下:她家牛羊總值3萬多!在那個萬元戶稀罕的年代,我工資一月才70多;那差不多是我一輩子所得。一路調(diào)查走來,比她家富裕的有的是!難怪藏族兄弟要真心誠意“感謝黨的政策好”了。
這酥油茶,越喝越有滋味!
康巴人,是一個優(yōu)秀的種族,康巴少女,是美麗、魅力、動人的姑娘。大概是游牧民族財富隨身的習(xí)俗吧,藏族姑娘的服飾,真讓人大開眼界。綴著貓眼、紅寶石和綠松石的長長項鏈,流光四溢;寬厚結(jié)實的銀腰帶,鑲嵌著和闐玉、雞血石、田黃石,千金難求,那是她們祖輩的留傳,有幸逃過了“文革”劫難。尤其是美麗的三妹,項鏈垂胸、腰帶束身的婀娜身姿從身邊飄過,帶來一陣陣淡淡的處女之香,令人神思睱往……茶美歌美人更美,佳茗須得美人炊!美麗的三妹,是茶馬古道上,一道最美最靚的風(fēng)景線!
紅酥手,青稞酒,滿面春色腰如柳。豐盛的飯前,姑娘動情地唱起請酒歌,未飲人先醉。
飲過久聞盛名的青稞酒,吃過姑娘們在燕語鶯聲中爭先恐后備好的家宴,半熏半醉中,再飲姑娘茶。
按漢地風(fēng)氣,三妹把茶罐在火塘煨熱,放進茶葉,沸水入罐,一股迷人的茶香,即刻在屋中飄升。豐隆如膽的鼻梁上,泛起細汗珠,豐美柔麗的臉蛋上,泛起紅潤色,豐嫩柔荑的一雙手,端上香噴噴的姑娘茶,豐美如畫的少女站在你對面,粉嘟嘟的紅唇間,為你唱起清脆嘹亮、情動人心的請茶歌,情怯怯的大眼睛,為你泛起真情熱辣、秋水麗色的知春曲,近眼玉峰三兩尺,奉茶酥手萬千情,四位姑娘隨歌起舞,長袖飄飛。
斯情斯景,你能不未飲先醉,心亂神迷?你能不樂如神仙,今夕何年?你能不恨不生當(dāng)巴蜀漢,香茶美女醉人間!
夜晚,屋外的坪壩,升起篝火。我們圍坐在火堆邊,少男少女們漸漸聚合而來,清純激越的藏族歌聲一起,不由得人即刻興奮激動起來。男男女女,圍著院壩火堆,跳起歡樂的鍋莊舞。一首首天籟之聲,在鍋莊舞中響起;一圈圈激情洋溢的舞蹈后,我也漸入佳境。汗流浹背時,我推出圈外,和美麗的三姑娘唱起《康定情歌》。其樂幾何,惟當(dāng)事者知。
在艱險辛勞的川藏苦旅中,康定鍋莊,成為我心中溫馨無比的港灣。人當(dāng)其中,真有樂在巴蜀,演繹一生的浪漫情懷。
打箭爐西去,擋在古道上的那排群峰疊嶂、白雪皚皚、高聳云天的雪山中,如鬼斧神工般劈開一道口子,就是“雪門坎”。秦漢以來,貢嘎山以西的“旄牛夷”各部,都要翻過“雪門坎”,下“雅家埂”,去滎經(jīng)、雅安以至成都,與漢地進行交易。漢地的茶貨,則經(jīng)此西去北上,運至西藏,或轉(zhuǎn)出口。
站在“雪門坎”,眼前雪山層疊,云霧繚繞,其雪景之美,驚心動魄;身后,是空蒙壯闊、如一浪又一浪奔涌而來的群山云海?!把╅T坎”風(fēng)光,讓人感受到舉世罕見的雪域壯美。
由打箭爐經(jīng)道孚、甘孜、德格、江達,至昌都的茶馬古道,被稱為“川藏商道”。茶馬古道日漸繁榮,帶動沿線道孚、甘孜、江達、昌都等一大批藏區(qū)市鎮(zhèn)迅速興起和繁榮。
昌都地處西藏東大門,地域廣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眾多,民風(fēng)民俗淳樸多姿。昌都,位于亞洲幾條大江大河中上游,昂曲河、扎曲河在此匯流成瀾滄江。金沙江、怒江貫通境內(nèi)。紅拉山滇金絲猴保護區(qū)、然烏、莽措等高原湖泊,卡若新石器遺址,遠古大腳獸足跡,強巴林、孜珠寺、查齊瑪大殿等都令昌都人驕傲;山高谷深,三條世界級的大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蜿蜒穿行,形成氣象萬千的峽谷地貌。
拜謁過強巴林、孜珠寺和查齊瑪大殿,與講經(jīng)師和朝拜者交流過他們對宗教的信念,你就會領(lǐng)悟到:一個有信仰的人,是能夠在宗教的他律規(guī)范中,找尋心靈歸宿的自律修善者;一個有信仰的民族,是能夠在宗教的信念中,找尋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種族整體。深入人心的藏傳佛教,使得藏民族成為現(xiàn)世中皈依和平和向善的民族。
昌都,是茶馬古道入藏的要地,藏族對茶葉的需求,托起昌都這個雪域高原的圣城。
只有來到昌都,你才能感受到,茶馬古道對于民族交流、文明交往的意義真諦!
在雄峻的青藏高原上,生活著游牧的藏民族。西藏,古為三危,漢代為羌,唐宋為吐蕃。這塊土地,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復(fù)雜的高原。西北為昆侖山脈所阻斷,西南橫貫世界屋脊喜瑪拉雅山脈,東南是念青唐古拉山,東北交疊巴顏喀拉山和唐古拉山脈。封閉性的高原環(huán)境,困頓了偉大民族的生存,束縛了她雄鷹般的翅膀。
公元7世紀(jì)初,松贊干布完成了統(tǒng)一西藏高原的大業(yè),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政權(quán):吐蕃王朝。8世紀(jì)后半葉,贊普墀松德贊時,吐蕃擴張,勢力達到西域河隴地區(qū),占據(jù)了青海、甘肅;南進之勢,直抵川滇。
茶葉傳入西藏的過程,最典型地反映了文明交流,對民族進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貢獻。
據(jù)藏文古史《漢藏史集》中記載:松贊干布的重孫赤都松繼承王位后,把吐蕃治理得非常強盛。身體強壯,勇猛異常的赤都松突然得了病,很多醫(yī)生都沒治好。一天,一只鳥兒銜了根綠油油的樹枝,飛落宮墻。赤都松摘了兩片葉子嚼了嚼,滿口清暢,病也好了許多。他派大臣到各地尋找這種能治病的藥。一位大臣渡過幾條很大的河,在東方找到了這種樹,運回吐蕃,獻給了赤都松。赤都松非常高興地問:“這些藥樹叫什么名字?”大臣回答:漢人稱它為“恰”,恰是茶的變音。
赤都松派大臣到中原朝拜唐皇天子,請求賜給一些瓷碗。唐皇不但賞賜了大批瓷器,還派來最好的工匠。在扎朗建立了第一個瓷窯,燒制出第一批瓷碗。這些瓷碗有三種圖案,其中一種圖案是鳥銜茶葉,表示不忘本的意思。從赤都松開始,茶葉和瓷器大量引進了吐蕃。
從宮廷到民間,從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喝茶成為習(xí)慣。隨著藏民對茶葉的需求越來越大,漢藏邊界到處都有茶葉貿(mào)易。唐朝在北方邊境許多地方設(shè)置“茶馬司”,管理交易。而南線入藏的茶馬古道,沿途商號林立,馬幫云集。
藏民族以游牧為主,多食肉、奶、糌粑,而鮮有蔬菜。很快,維生素和粗纖維豐富的茶葉,成為其生活必需品,藏民食用酥油茶的大量需求,使得茶葉成為漢藏貿(mào)易的主要商品。藏族民諺有“漢家飯裹腹、藏家茶飽肚”,“魚兒離不開水,藏人離不開茶”之說。藏民族的體質(zhì),由此得到提高。
俗話說得好:“無利不起早,圖利破嘵行?!?/p>
正是利益的驅(qū)使,千百年來,人們歷盡千難萬險,跋涉萬水千山,披星帶月,經(jīng)年累月地行進在茶馬古道上,為川藏人民帶來生活必需的茶葉、瓷器、絲綢、布匹、鹽巴、馬匹、皮毛和藥材,交流著漢藏兩地物資和文明。
抗日戰(zhàn)爭,當(dāng)沿海淪陷和滇緬公路被日寇截斷后,“茶馬古道”成為中國唯一的陸路國際通道,對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大局,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歷史作用。當(dāng)時,國民政府曾組織了8000頭牦牛和20000匹馱馬,到印度運送美國支援的抗戰(zhàn)物資。
茶馬古道,見證過中華民族的生死抗敵,演繹過中華民族的悲壯節(jié)烈。
同行伙伴于西藏高原的突發(fā)不適,折斷了我們西去的羽翼。帶著深深的遺憾,我們打道回京。
幾次欲行滇藏線,幾次不意斷旅程。
在我心中,總有個夢:去領(lǐng)略過傣家竹樓里小卜哨的仙姿妙舞,在“月光下的鳳尾竹” 葫蘆絲聲中啟程,從西雙版納到思茅,看不盡風(fēng)景如畫,品不完熱帶風(fēng)情。在普洱喝普洱茶,經(jīng)古國故都大理,看過聯(lián)合國確定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麗江古城,再游傳譽人間的香格里拉,從中甸、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后隨茶馬古道伸展,再經(jīng)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
在我心中,總有個夢:尋求刺激和征服險惡是人類的天性,探險為人們帶來最大的滿足感。隨茶馬古道穿行橫斷山脈、岡底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涉過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雄峻險惡的峻嶺峽谷,絕壁千仞的懸崖小道,穿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險象環(huán)生的怒江大峽谷,舉世聞名的怒江大拐彎,見識沿途兄弟民族的生活和風(fēng)情,體驗古道天險的挑戰(zhàn)和刺激,感悟人生的征服和滿足。
有夢最美,有夢就有未來!
只有走過茶馬古道,你才有血脈相連的民族親情感;只有走過茶馬古道,你才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承載力!
多少年來,每當(dāng)聽到來自雪域高原的悲愴聲,我就想起那永遠顫動心靈的天籟之音,我就想起那永遠妙曼絕世的美麗身影;我的心,與這個世界上最為追求和平向善的藏族兄弟姐妹而一同感受和哭泣。
我的藏族兄弟姐妹們,在這個人世間,我的情,永遠與你們相連;我的心,永遠與你們同在!
世象萬千迷眼處,清茶一盞定風(fēng)波養(yǎng)心的茶!
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shù),也是生活的藝術(shù),更是人生的藝術(shù),茶熱起來,人淡下去。茶能生善、人間奇香、飲茶洗心和入清涼地。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品茶悟人生
對于“茶”,我接觸得并不多。雖說有時會與朋友坐在一起泡泡茶,但那純屬消遣與打發(fā)時間。至于說“茶”論“道”,根本就輪不到我這個門外漢,所以不敢贅述。但那年在福州與一位朋友在我親戚家泡茶品茶,不敢說從其處領(lǐng)略了茶的精髓,倒也是從他的一席話中悟出了一點人生感嘆。
記得那次是剛爬完鼓山,坐車回到妹夫家。因爬山出了一身汗的緣故,只感到口干舌燥,情急間只想尋些冷開水解渴。此時,妹夫正與一位朋友坐在那泡茶,見我找水,就順手遞過來一杯茶,我“咕”地一下倒進喉嚨,根本沒吃出味來,更別說解渴了,直囔囔要大杯白開水。妹夫看我那猴急的樣子,笑了:看把你急得,坐下來慢慢喝點茶,茶也解渴。我坐下端起第二杯:“呸,又苦又澀,而且根本不解渴過癮。”“這你就不懂了,茶是要品,要慢慢地喝才能喝出味道來。你是急不得惱不來的?!边@時,是那位朋友說話了?!芭?,這里面還有學(xué)問啊,說來聽聽?!狈凑龥]有白開水解渴,不如坐下來喝點茶,聽點有關(guān)茶的知識?!芭?,那我就賣弄賣弄羅。品茶品茶,你得靜下心來品,要讓自己進入一種‘拋卻紛紛擾擾,細聽雨落梧桐’的境地。喝茶,不能單單只是喝,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那種滋味。要學(xué)會品,從品茶中嘗出一種一種心情,一種意境?!薄暗昧税?,喝茶不就是為了解渴嗎?還有那么多名堂?”我不屑地說道。“你是沒真真接觸到茶,不信你靜下心來試試?”聽了他的話,我試著又端起茶盅,慢慢送到口邊抿進嘴里徐徐吞下肚......咦,還別說,隨著茶水絲絲入喉,真的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就連心情也似乎變得舒暢起來?!捌鋵?,我們國家茶文化源遠流長......”“是嗎?那你說說。”我一下子被他勾起了話癮,感到口也沒那么渴了?!捌鋵?,你不知道,茶也解渴,且比白開水更解渴,只是需要時間。時間長了,你不光能喝出茶的滋味,還能喝出內(nèi)心和人生的滋味。這可都是有講究的?!边€真是越說越神了,我雖有點不以為然,但沒吭聲,只是看著他,他也沒在意,而是繼續(xù)說他的:“就說泡茶吧,泡茶講究的是心境,其實并不在乎茶葉優(yōu)劣,因為泡茶是動詞,主要是動作上的活計。只要動作到了,心到了,也就算泡茶的意思到了,喝不喝倒在其次。所以也可以說泡茶不是為喝茶,享受的是泡的過程。從人生的角度上來說,也就是做某件事追求的是盡力了就行,不一定要臻于完美。”說著,他又提起茶壺給我倒茶,只見壺嘴傾倒之間水垂一線,不滿不溢:“倒茶也有講究。倒茶不滿則不溢,傾杯成空則無憂?!薄昂伲@里面還蠻有學(xué)問的?!薄翱刹皇菃?,‘倒茶七分滿,做人留一線’?!窂秸幜粢徊?,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就是這個道理。”聽了他的話,我又端起茶細細地品起來。哦,不,正如他所言,這已不是單純的品茶了,正如他所言,是品嘗著一種心情一種意境,茶湯中的香味讓人感覺一陣過醉,原來,好茶真可以醉人的......
正所謂茶中有道,道中有茶。 這次喝茶,隨著領(lǐng)略茶的從苦到甜到香的過程,我也通過深思悟出一點道理,從茶中品味人生,就如同品茶時的三種境界:剛開始有清苦之味,寓意人生的苦境。面對苦境,只能學(xué)習(xí)忍耐,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生活的原汁原味,認清人生之旅的艱辛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從而奠定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念;茶從嘴過,苦去甜來,此也寓意人生經(jīng)過歲月的浸泡和困苦的煎熬,幸福的種子開始發(fā)芽、成長。這是對勤勞的肯定,給付出的回報,讓你產(chǎn)生一種在品嘗勝利之果實時感受到人生的快意;茶進肚子,嘴中回味,此已進入第三種境地,即清香回味。這也寓意著人生的淡靜。回味一生,酸、甜、苦、辣、咸,經(jīng)歷的太多太多,曲折、平坦、甘苦......。如果一味沉緬于成功或失敗當(dāng)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zhí)著,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喪失許多的人生樂趣。這就需要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巨集遼闊的氣度,才能真正做到“富貴于我如浮云”、“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沒有開始的苦,就沒有后來的甜??嗫嗵鹛鹁拖褚徊拷豁懬鷧R進我們的一生。
有人說:“人到中年,唯心獨醉。人生沉浮,如一盞苦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泊利、無爭、毋奪。一切自然,一切脫俗,一切入幽美貌遠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水甘味真,茶清楚好!人到中年,一杯好茶,一顆清靜心。靜靜地守望者生活與歲月的點滴幸福......”。此話說得多好啊。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shù),也是生活的藝術(shù),更是人生的藝術(shù)。“一苦二甜三回味”,這也寓寄著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種人生境界。你,到哪一層了呢?
2
品味茶道
何為茶道?其實它是一種茶文化的濃縮與精煉,而茶文化又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不管是煮茶、聞茶,還是賞茶,抑或是品茶都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中華精神的內(nèi)涵。
從古至今,茶道都有著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興于唐代,盛于宋代與明代,雖說不用將其奉為圭臬,但也會默默遵循。唐代的茶道必須將“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極致演繹;而到了宋代,“三點品茶說”流行一時,三點之一乃新茶、甘泉、潔器,三點之二為天氣好,風(fēng)流儒雅而心有靈犀的佳客即為三點之三。在唐宋時期,中國茶道對“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這五境的要求極高,只為讓“味”和“心”同時達到最佳享受狀態(tài)。就連以“和、敬、清、寂”為核心的日本茶道,也繼承了唐宋遺風(fēng)。明代品茶的“十三宜與七禁忌”規(guī)則較為人們認同。時光荏苒之間,改變的只是形式,那深刻而內(nèi)斂的茶品卻從未改變。
品味茶的韻致,鑒賞茶的美感可謂茶道,而茶道其實更被認為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shù)、社交禮儀、修身之媒。茶道既能靜心又能安神,還能陶冶情操,“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羨仙人做茶人?!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茶道修的不僅僅是茶,更是心。在這紛繁復(fù)雜的塵世間,將心放在茶之上,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茶是起因也是結(jié)果,以茶讀人,讀事,讀物,都會有別樣的風(fēng)景,只因它是茶。
3
茶道
早上一杯茶,清心明目,潤喉通神;午間一杯茶,提神解涼,止渴生津;晚上一杯茶,解膩和胃,健身強體。綠茶,與蜂蜜一道,在飲品中名列世界第一。
早上起來,泡一杯茶,成了愛茶人生活中的第一件事。那墨綠或黃綠色的茶葉,在開水中,慢慢地沉于杯底,葉片漸漸舒展,葉色慢慢變綠,呈現(xiàn)出嫩綠的生命本色,湯色也隨之變成淡綠,滿杯都是春天的色彩。一杯茶,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充滿希望、滿是朝氣的春天的世界。端著一杯茶,靜靜地隨著春天的腳步,邁開新的一天輕松、健穩(wěn)地腳步,心舒神爽,意趣幽然。三五分鐘后,開啟杯蓋,飄著清香的熱氣,嫋嫋升起,慢慢散開。此時,閉上雙眼,用鼻子吸允那飄渺的熱霧,頓覺氣舒脈通,通體飄逸,如神仙駕著彩云,悠哉游哉。稍后,我都會習(xí)慣地摘下眼鏡,把杯口對著眼睛,任由那升騰的熱氣,熏蒸著、溼潤著我的雙眼,然后戴上眼鏡,眼前的世界仿佛明亮了許多?,F(xiàn)在開始喝茶了,嘬上一小口,在口中慢慢品味,一股綿綿的清香,會從鼻孔中溢位,咽下那口茶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全身飄著茶香,等喝去一半以后,再斟滿,就是第二杯茶了。
“頭碗水,二碗茶。”,說的是第一次用開水沖泡的茶水,色美味香,而第二杯茶,就沒有第一杯那樣的悠悠的清香了,有的是濃濃的、綿綿的清苦的勁道,這杯茶是解渴、提神、生津的上品。如果你又渴又累,喝上一杯二碗茶,不但立即止渴,而且疲勞頓消。
第三杯就是最后一杯了,既沒有了頭杯茶的茵茵的綠色、飄然的清香,也沒有了二杯茶的濃濃的、綿綿的勁道,只是不像白開水、礦泉水那樣索然無味,茶癮大的,干脆就不喝了,一般人將就著喝喝,當(dāng)然更沒有誰去細品了。
一杯茶,就這樣在沸水的三次煎泡中,漸漸淡去了它的色香味,被毫不吝惜地倒進花盆或者田坎,與大地融為一體,走完了它來自自然又回歸自然的生命歷程,實現(xiàn)了它作為飲料精品的所有價值。
從采集到高溫制作,然后被開水一次次煎泡,茶的一生可謂歷經(jīng)磨難、九死一生,淡化自己的過程是那樣痛苦,淡化自己的同時,卻又是被人享受的時候,而它依然平靜面對,也許它在對人類付出所有時,得到了我們不知道的快樂吧。
我在品茶中享受生活,更在品茶中感悟人生,總覺得人生如茶。《道德經(jīng)》說:“大道自然。”我想,人的一生也應(yīng)在付出中淡化自己,然后悠然的了無牽掛地回歸自然,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正所謂“道法自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76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品茶道:行于茶(上)
下一篇: 廣東挽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