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要放少來泡嗎為什么
綠茶要放少來泡嗎為什么我泡出來的綠茶顏色不均勻?這是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在氧化過程中產(chǎn)生了自由基
,使茶葉變黃
。所以
,我們在沖泡綠茶時
,一定要控制好好水的溫度,盡量不要超過80℃
。另外
,我們還可以用沸水浸泡綠茶,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茶葉中的黃曲霉素
。如果我們不小心燙傷了皮膚
,我我們可以用冷水沖洗,然后涂抹一些牙膏
,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
。此外,我們還可以用鹽水漱口
,這樣可以有效地殺死口腔中的細菌
。
北風(fēng)呼嘯,氣溫降低
,又到了喝茶暖身的季節(jié)
。一盞溫潤甘甜的茶湯,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了無限的溫暖
。
在生活中
,可以發(fā)現(xiàn)喝茶的人很多,寫字樓里的精英們品著茶談合作
,就連大街上收破爛的大爺也隨身攜帶一個大茶杯
,里面泡著大把茶葉,只不過喝茶的目的不同罷了
。
但是
,無論是出于何種目的喝茶,都應(yīng)該學(xué)會一個技能
,那就是會泡茶
。
筆者之前喝茶的時候有疑惑,為啥別人泡的茶有滋有味的
,甘甜爽口
,而自己泡出來的茶湯又苦又澀,簡直難喝極了!
之后經(jīng)過多次的練習(xí)研究
,再加上一些老茶客的指點
,竟然也學(xué)會泡茶了,想起以前泡茶都是投點茶葉就直接沖開水
,也難怪茶湯苦澀難以下咽
。
所以,大家在泡茶時
,別再直接沖開水了
,學(xué)會這3個技巧,讓你以后泡啥茶都甘醇可口
。
一、泡茶前,先熟悉不同茶類的特性
很多新手小白
,對茶葉不了解
,覺著茶葉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
,我國有6大茶類
,每種茶的特點和風(fēng)格都是不一樣的。
綠茶:不發(fā)酵
,口感更注重鮮爽感
,茶葉多鮮嫩,綠葉綠湯
。
紅茶:全發(fā)酵
,滋味更醇厚甘甜
,比較溫和
,紅葉紅湯。
烏龍茶:半發(fā)酵
,清香甘潤
,風(fēng)格獨特。
黃茶:輕發(fā)酵
,跟綠茶相似
,偏鮮爽。
白茶:新白茶鮮甜爽口
,老白茶醇和甘溫
,能久放。
黑茶:成熟度高
,后發(fā)酵
,也能長期存放,醇和甘潤。
了解了各大茶類的特性
,才能根據(jù)它們的特點來選擇泡茶方式
。
二、合理投茶很重要
茶湯可不是越濃越好
,很多人泡茶時
,茶葉都是可勁的放,一杯濃茶雖然香味充足
,但是口感可不好啊
,大量的茶堿析出,喝著自然是苦澀的
!
但是
,如果投茶少了,泡出來的茶湯水味太重
,喝著不過癮
。
經(jīng)過茶客們的經(jīng)驗得出,茶與水的比例在1:50是比較合理的
,茶香和茶味都是剛好
。
三、泡茶水溫、水質(zhì)
、出湯時間是關(guān)鍵
不同性質(zhì)的茶葉,泡茶水溫也是不同的
,不能一律用開水
,要不然茶質(zhì)細嫩的茶就會泡出苦澀味。
綠茶
、黃茶可用90度開水沖泡
;紅茶、烏龍茶用95度左右開水
;白茶
、黑茶用100度開水沖泡。
泡茶時最好用軟水
,也就是礦泉水
,如果用硬水的話,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
當然
,還有重要的一點,也是經(jīng)常被忽略的一點
,那就是出湯時間
。茶葉沖泡之后
,最好在30秒內(nèi)出湯,免得因為浸泡太久
,茶湯過濃而產(chǎn)生苦澀感
。
當然,除此之外
,想要茶喝得更舒服
,還要會選茶,一般來說每個季節(jié)所適合的茶都有所不同
,大家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來選
,如果愛上火的話,那可以喝一些清爽的綠茶類
,但如果腸胃寒的話
,那就要避開刺激性大的綠茶了,盡量喝些溫性茶
。
而且現(xiàn)在是冬天
,大多數(shù)老茶客們都已經(jīng)換上了紅茶、熟普洱茶之類的溫性茶
,如果不知道喝什么茶的話
,可以看看這“1紅1黑”,都是品質(zhì)極佳的口糧茶
,很適合冬天
。
紅茶——仙霧鳳茗
紅茶向來是冬天的“寵兒”,因為它溫和適口
,而且還甜潤補水
,暖腹生溫,能很好的抗寒
,幾乎是不太挑人群的
。
這款仙霧鳳茗是來自“川紅之鄉(xiāng)”四川宜賓的一款高山紅茶,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優(yōu)越
,自古就盛產(chǎn)好茶
,生長在這里的茶葉非常優(yōu)質(zhì)
。
此茶之所以能受到大眾認可
,主要有2點原因,
一是品質(zhì)好,二是很實惠。
其鮮葉生長在海拔千米的烏蒙山脈,溫潤的空氣
,肥沃的土壤
,充沛的雨水都為茶樹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條件
,而且茶葉都采自明前,每一片都極盡優(yōu)質(zhì)
,肥美鮮嫩
。
加上傳承千年的古法“非遺”工藝,不僅保留了鮮葉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還使其帶有獨特的橘糖香味
,馥郁襲人,此茶也是被評為了“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
。
令人驚訝的是
,如此好茶價格卻不太高,非常親民
,而且它沒有品牌溢價
,比較樸實,定位也是老百姓喝得
口糧茶。
此茶的干茶具有:形美
、香濃、潔凈勻整的特點
;沖泡上一杯
,茶湯呈現(xiàn)橘黃色,很清透干凈
,蜜香伴著果子甜香四散而來
,令人垂涎不已,入口甘甜醇厚
,很是細膩潤爽
,沒有澀味
,喝著滿口生津
,回甘明顯
,唇齒留香持久
。
黑茶——老曼峨
現(xiàn)在茶圈中
,黑茶也是越來越受歡迎了
,因為它不僅好喝
,還具有收藏價值
。
而老曼峨這款普洱茶就是產(chǎn)自云南的一款名品黑茶
,它產(chǎn)自核心產(chǎn)茶區(qū)
,是很多老茶客的心頭愛。
此茶的外形比較肥壯
,緊結(jié)厚實
,沖泡之后,茶香馥郁
,散發(fā)著花蜜的香味
,很是好聞
,茶湯明亮,入口濃烈
,苦后回甘明顯
,喝著也是比較過癮的!
綠茶應(yīng)該怎樣泡才好?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須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這些
,而沒有掌握好泡茶技術(shù)
,還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個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
,第二是泡茶水溫
,第三是沖泡時間。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適當分量的茶葉
,泡茶水溫就是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
,沖泡時間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將茶時泡到適當?shù)臐舛群蟮钩鲩_始飲用
,二是指有些茶葉要沖泡數(shù)次
,每次需要泡多少時間。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
,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
。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
,主要根據(jù)茶葉種類
、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xí)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
,茶類不同
,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
、綠茶
,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
,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
,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
,每杯放5~10克
。如用茶壺
,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
。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
,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傊莶栌昧康亩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關(guān)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
,茶多水少,則味濃
;茶少水多
,則味淡。
2.泡茶水溫
以剛煮沸起泡為宜
,用這樣的水泡茶
,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
,即古人所稱的“水老”
。此時,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fā)殆盡
,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
。未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
,也不適宜泡茶
,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
,使香味低淡
,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
。泡茶水溫的掌握
,主要看泡飲什么茶而定。高級綠茶
,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
,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為宜
。茶葉愈嫩
、愈綠,沖泡水溫要低
,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
,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
。而在高溫下
,茶湯容易變黃
,滋味較苦(茶中咖啡堿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
。正如平時說的
,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
。泡飲各種花茶
、紅茶和中、低檔綠茶
,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
。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
,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
,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
、普洱茶和沱茶
,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
,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
。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
,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
,沖泡后在壺外淋開水。少數(shù)民族飲用磚茶
,則要求水溫更高
,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
,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guān),水溫愈高
,溶解度愈大
,茶湯就愈濃,反之
,水溫愈低
,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
,一般60度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里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度的水沖泡
,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后(水溫達100度)
,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
,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
3.沖泡時間和次數(shù)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
,差異很大
,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
、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xí)慣等都有關(guān)系
,不可一概而論。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
,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
,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后
,便可飲用
。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
,則難以泡出茶味
;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
,浸泡過久
,茶湯變冷,色
、香
、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
;將茶葉放入杯中后
,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
,加蓋3分鐘左右
,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
。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
,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
。據(jù)測定
,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zhì)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
,能浸出30%左右
,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
;泡第四次
,則所剩無幾了。所以
,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
,用沸水沖泡3~5分鐘后
,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
。飲用速溶茶
,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
。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
,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
,第三泡1分40秒
,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
,這樣前后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shù)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
。水溫高
,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
,水溫低
,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
。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
泡 茶 五 誤
茶葉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上乘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因此
,茶葉有“康樂飲料之王”的美稱。但是飲茶還需要講究科學(xué)
,才能達到提精神益思維
、解口渴去煩惱
、消除疲勞、益壽保健的目的
。但有些人飲茶習(xí)慣不科學(xué)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
,不宜用保溫杯
。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
,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
,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堿過多
,有苦澀味
,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yǎng)成分
。
(2) 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
,會破壞很多營養(yǎng)物質(zhì)。例如維生素C
、P等
,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zhì)
,使茶帶有苦澀味
。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yīng)掌握在70℃~80℃
。尤其是綠茶
,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
,變成了紅茶
,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
(3) 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后飲用最佳
。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zhì)已經(jīng)浸泡出來。時間太長
,茶水就會有苦澀哧
。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
,不宜再飲用
。
(4) 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shù)人泡過茶后,把用過的茶葉扔掉
。實際上這樣是不經(jīng)濟的
,應(yīng)當把茶葉咀嚼后咽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yǎng)物質(zhì)
。
(5) 習(xí)慣于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
,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
。茶水太濃
,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
。泡一杯茶以后可續(xù)水再泡3~4杯
。
水質(zhì)。水之于茶
,猶如水之于魚一樣
,“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
、有其色
、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
,茶人對水津津樂道
,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
,借水而發(fā)
,無水不可論茶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茶人獨重水
,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chǎn)生
,無窮意念的回味
,都要通過水來實現(xiàn)。水質(zhì)欠佳
,茶葉中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會受到污染
,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
,看不到茶的晶瑩
。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
、溪水
、江水、湖水
、井水
、雨水
、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
、活
、甘、清
、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
,“甘”是指水略有甘味
,“清”是指水質(zhì)潔凈透澈,“輕”是指分量輕
。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
,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巖石重疊的山巒,污染少
,山上植被茂盛
,從山巖斷層涓涓細流匯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jīng)過砂石過濾
,清澈晶瑩
,茶的色
、香
、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xué)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
,深井水第二
,蒸餾水第三,經(jīng)人工凈化的湖水和江河水
,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
。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
,清宜冽”之說
,但泉水在地層里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zhì),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
,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
,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后
,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為“天下第一泉”
。玉泉山水不僅水質(zhì)好
,還因為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
,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
,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
,如老龍噴涉
,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磥砗盟艘焚|(zhì)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guān)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疤煜碌谝蝗钡拿烂瑲v代都有爭執(zhí)
,有揚子江南零水
、江西廬山谷簾水、云南安寧碧玉泉
、濟南趵突泉
、峨嵋山玉液泉多處。泉水所處之處有的江水浩蕩
,山寺悠遠
,景色靚麗;有的一泓碧水
,澗谷噴涌
,碧波清澈,奇石沉水
;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詞
,水質(zhì)清冷香冽,柔甘凈潔
,確也符合此美名
。民間所傳的“龍井茶”、“虎跑水”
、“蒙頂山上茶”
、“揚子江心水”,真可謂名水伴名茶
,相得益彰
。
綠茶沖泡方法
沏泡訣竅
泡綠茶采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于外形緊結(jié)的高檔名優(yōu)綠茶
,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熱水沖入杯中
。二是下投法
,先放茶葉后直接倒85度左右的熱水,適合普通綠茶
。
正確的泡綠茶飲用
,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來更加健康
。泡茶有一定的講究
,尤其是水溫。
一般的綠茶沖泡方法及注意事項
沖泡綠茶時
,水溫控制在80℃~90℃左右
。若是沖泡綠茶粉,以40℃~60℃的溫開水沖泡即可
。份量是2公克綠茶粉配450毫升的白開水
。
沖泡茶葉的第一泡不要喝,沖了熱水后搖晃一下即可倒掉
。
綠茶粉不可泡得太濃
,否則會影響胃液的分泌,空腹時最好不要喝
。
泡綠茶的三要素
泡茶技術(shù)包括三個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
,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
1.茶葉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
,首先要掌握葉用量
。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
,主要根據(jù)茶葉種類
、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xí)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
,茶類不同,用量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