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用材
、規(guī)格
、制作方法、用途
,以及器具對茶湯品質(zhì)的影響
,還論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壞及使用規(guī)則。下卷6節(jié):"五之煮"寫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zhì)的優(yōu)劣
,敘述餅茶茶湯的調(diào)制
,著重講述烤茶的方法,烤炙
、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
,煮沸程度和方法對茶湯色香味的影響
。提出茶湯顯現(xiàn)雪白而濃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飲"
"講飲茶風俗
,敘述飲茶風尚的起源
、傳播和飲茶習俗,提出飲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敘述古今有關(guān)茶的故事
、產(chǎn)地和藥效。記述了唐代 以前與茶有關(guān)的歷史資料
、傳說
、掌故、詩詞
、雜文
、藥方等。"八之出"評各地所產(chǎn)茶之優(yōu)劣。敘說唐代茶葉的產(chǎn)地和品質(zhì)
,將唐代全國茶葉生產(chǎn)區(qū)域劃分成八大茶區(qū)
,每一茶區(qū)出產(chǎn)的茶葉按品質(zhì)分上、中
、下
、又下四級。"九之略"談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過程
、工具或煮茶
、飲茶的器皿。
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葉
,隨采隨制
,可簡化七種工具。"十之圖"提出把《茶經(jīng)》所述內(nèi)容寫在素絹上掛在座旁
,《茶經(jīng)》內(nèi)容就可一目了然
。《茶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總結(jié)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guān)茶事的綜合性茶業(yè)著作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
。作者詳細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diào)查和實踐的經(jīng)驗
,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歷史
、產(chǎn)地、茶的功效
、栽培
、采制、煎煮
、飲用的知識技術(shù)都作了闡述
,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產(chǎn)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jù)
,對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
。
http://baike.baidu.com/view/69079.htm
2、陸羽
陸羽(733-804年)
,字鴻漸
,一名疾,字季疵
,號竟陵子
、桑苧翁、東岡子
,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聞名于世
,對中國茶業(yè)和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
,祀為“茶神”
。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
陸羽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
,三歲時,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當?shù)匚骱疄I拾得
。積公以《易經(jīng)》自筮
,為孩子取名,占得“漸”卦
,卦辭曰:“鴻漸于陸
,其羽可用為儀”。于是按卦詞給他定姓為“陸”
,取名為“羽”
,以“鴻漸”為字。陸羽在黃卷青燈
、鐘聲梵音中學文識字
,習誦佛經(jīng),還學會煮茶等事務
。雖處佛門
凈土,日聞梵音,但陸羽并不愿皈依佛法
,削發(fā)為僧
。
九歲時,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jīng)念佛
,陸羽卻問:“釋氏弟子,生無兄弟
,死無后嗣
。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出家人能稱有孝嗎?”并公然稱:“羽將授孔圣之文
。”住持聞言
,頗為惱怒
,就用繁重的“賤務”懲罰他,迫他悔悟回頭。陸羽被派去“掃寺地
,結(jié)僧廁
,踐泥污墻,負瓦施屋
,牧牛一百二十蹄”
。陸羽并不因此氣餒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強烈
。他無紙學字
,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張衡《南都賦》
,雖并不識其字
,卻危坐展卷,念念有詞
。積公知道后
,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
,又把他禁閉寺中
,令芟剪卉莽,還派年長者管束
。
眨眼三年
,陸羽12歲,覺得寺中日月難渡
。乘人不備
,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里學演戲
,作了優(yōu)伶
。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
,但卻幽默機智
,演丑角極為成功,后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
。
俗話說
,吉人自有天相,陸羽亦不例外
。唐天寶五年
,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
,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
,當即贈以詩書
,并修書推薦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習。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
。是年
,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與羽相識
,兩人常一起出游
,品茶鑒水,談詩論文
。天寶十五年陸羽為考察茶事
,出游巴山峽川。行前
,崔國輔以白驢
、烏犁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
,他逢山駐馬采茶
,遇泉下鞍晶水,目不暇接
,口不暇訪
,筆不暇錄,錦囊滿獲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
,鉆研茶事
。次年,旅居丹陽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
,閩門著述{茶經(jīng))
。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
,獨行野中
,深入農(nóng)家,采茶覓泉
,評茶品水,或誦經(jīng)吟詩
,杖擊林木
,手弄流水
,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
,方號泣而歸
,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
唐代宗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
,又徒太常寺大祝
,但都未就職。
陸羽一生鄙夷權(quán)貴
,不重財富
,酷愛自然,堅持正義
。(全唐詩)載有陸羽的一首歌
,正體現(xiàn)了他的品質(zhì):
不羨黃金壘,
不羨白玉杯
,
不羨朝入省
,
不羨暮登臺;
干羨萬羨西江水
,
曾向竟陵城下來
。
陸羽的(茶經(jīng))
,是唐代和唐以前有關(guān)茶葉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總結(jié)
;是陸羽躬身實踐,篤行不倦
,取得茶葉生產(chǎn)和制作的第一手資料
,又遍稽群書,廣采博收茶家采制經(jīng)驗的結(jié)晶
。{茶經(jīng))一問世
,即為歷代人所寶愛,盛贊他為茶業(yè)的開創(chuàng)之功
。
陸羽除在(茶經(jīng))中全面敘述茶區(qū)分布和對茶葉晶質(zhì)高下的評價外,有許多名茶首先為他所發(fā)現(xiàn)
。如浙江長城(今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茶
,經(jīng)陸羽評為上品,后列為貢茶
;義興郡(令江蘇宜興)的陽羨茶
,則是陸羽直接推舉人貢的。(義興縣重修茶舍記)載:“御史大夫李犧范實典是邦
,山俗有獻佳茗者.會客嘗之
,野人陸羽以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
,可以薦于上
。棲筠從之,始進萬兩
,此其濫觴也
。”
不少典籍中還記載了陸羽晶茶鑒水的神奇?zhèn)髡f
。唐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記述了陸羽這樣一件事:
‘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維揚(今江蘇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