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起源于哪個朝代,目前沒有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茶葉的發(fā)明者是中國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人就開始種植茶葉了。到了唐朝,茶葉已經成為人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宋朝時期,茶葉的價格更是高達每斤幾十兩黃金??梢哉f,茶葉是當時的奢侈品。而且,茶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養(yǎng)生。古人認為,喝茶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延年益壽。所以,在古代,人們對茶葉的需求量非常大。
“蘇格拉底和孔子是人類的兩張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張人類理性的面孔?!?/p>
希臘文學巨匠卡贊扎基斯說,人類的生命本源是共同的,最終理想亦是共通的。
中西相遇,是兩個文明圈的撞擊。
世界視野下的中國展現(xiàn)著何種迷人的表情?河大衛(wèi)特別策劃——世界文化中的中國模樣,從琴棋書畫詩酒茶里,讓我們一起慢慢揭開那個答案。
春意濃濃,草長鶯飛;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今天咱們聊聊火遍世界的中國茶。
01茶Cha
待到春風二三月,
石壚敲火試新茶。
莫負春光,且飲春茶。
從遠古以茶充饑到“神農嘗百草”,從“南方之佳木”到“從來佳茗似佳人”,小小的一片綠葉孕育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蘊。
茶的英文叫tea,但你知道嗎?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種語言,然而在眾多的語言中,茶的讀音卻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一致性。
除了少數地區(qū)之外,全世界的茶實際上只有兩大類讀法。
一種與英語說法tea類似,比如西班牙語中的té和阿非利卡語中的tee。另一種是cha的讀音類似,例如印地語中的chay和俄語中的чай 。
那么問題來了?茶為什么有兩個讀音呢?
這還要和絲綢之路與茶的關系說起,漢代是茶葉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朝代,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茶葉貿易,這也是絲綢之路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興盛的年代。
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都會把茶稱為“cha”,所以從陸上絲綢之路運輸的茶葉,所到之處幾乎都讀作“cha”。
這片來自中國的神秘樹葉,穿越中亞,最終在波斯語中變?yōu)椤癱hay”,在俄羅斯變?yōu)椤哀椐学邸?,它甚至傳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斯瓦希利語中稱為chai。
除了陸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之外,東亞的一些國家也將茶讀作“cha”,因此日語和韓語中,“茶”的說法也以cha為基礎。
在日語中,直接使用了“茶”這個漢字,綠茶叫matcha(抹茶);在韓語中,茶寫作“?”,讀作“cha”;所以,日語和韓語出現(xiàn)茶這個詞的歷史可能比波斯語、俄語更久。
02茶Tea
那茶的另一個讀音“Tea”又是源于哪里呢?答案是中國南方。
在海洋貿易的推動下,原先只通過絲綢之路運往歐洲的中國茶葉有了新的運輸途徑,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茶葉乘著西方人的帆船漂洋過海到了歐洲,這種沿海方言的發(fā)音也被帶到了歐洲。
最先把茶讀作“Tee”的是擅長航海的荷蘭人,在17世紀,荷蘭人是歐洲和亞洲之間主要的茶商。荷蘭人在東亞主要使用的港口位于福建和臺灣,這兩個地方的人都把茶讀作tee(閩南語),如今南洋的肉骨茶就叫bak kut tee。
于是經過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有了如今法語中的thé,德語中的Tee和英語中的Tea。
03中國茶
透過“茶”的兩個讀音,我們似乎看到了千年前,經由兩條絲綢之路,一杯香氣氤氳的茶,勾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也將中華文化順著綠綠的茶葉帶向廣闊的世界。
陸羽《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焙髞砹鱾魅諒V,逐漸形成風氣,到了唐朝,飲茶之風盛行。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的習俗。
飲茶和品茶貫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隋唐煮茶、唐代煎茶、宋代點茶、元明之后泡茶……
在我國,漫長的種茶、制茶、飲茶和茶俗的歷史,已成為一條支系發(fā)達、水量充沛、繁星閃爍的文化之河。
一片葉子跋山涉水、漂洋過海,一個嶄新的世界開啟,那是中國茶。
但除了茶的日常功用之外,中國茶還傳達了潤物無聲、包容并蓄的理念,單看“茶”這個字就禪意無限:人在草木間。
品茗話天地,賞花悟人生,茶是天人合一的圓滿境界,也告訴人們:人生如茶,經歷煎熬才能品味甘爽!功名與浮沉,榮辱與炎涼,苦樂皆由心生,而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53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天天喝玫瑰花茶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