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為什么叫公道杯,因為它的外形像一個公道杯,所以叫公道杯。這種杯子一般是用來喝茶的,不過也有一些人喜歡用來喝咖啡,或者是其他的飲料。不過,這種杯子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容量比較小,如果喝一些比較大的東西,可能就不夠用了。所以,大家在選擇杯子的時候,盡量選擇容量比較大的杯杯子。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如愿以償收到了新買的旗袍。
母上大人端來一碗銀耳蓮子羹,問我,618的快遞還沒收完?
趕忙賠個笑臉,低頭喝甜湯。
每到換季,就要進行一次“斷舍離”。
把去年不穿的衣服整理出來,讓衣柜有空余,才能放新衣服。
每當(dāng)這時候,母上大人都會一臉無奈:難道去年的衣服都爛了,穿不了啦?
其實只是享受穿新衣的快樂罷了。
在這個不大的衣柜里,也堆積了很多村姑陳的“舍不得”。
有小學(xué)時期珍藏的英語書和卡片,中學(xué)時期外婆從香山摘回來的紅葉,外公在上大學(xué)那年送我的手機……
日子真是不抗過,一轉(zhuǎn)眼,手機都變智能的了。
最早用的翻蓋手機,現(xiàn)在一看,感覺年紀(jì)比自己都大。
這些美好的回憶,自然是不能割舍的。
進而想起,很多朋友的茶桌上,總是亂糟糟的,什么都有,雜亂無章。
實際上,留下有用的,收起無用的,能讓整體看起來更加清爽!
從留言中,篩選出了3個經(jīng)常被問到的茶具,公道杯、茶濾以及蓋置。
來一起討論一下,它們的存在,是必須的嗎?
《2》
公道杯,又稱“勻杯”、“公杯”。
顧名思義,就是起到了均勻茶湯滋味的作用,保持喝茶者杯中湯水滋味相同。
因此,謂之公道。
不過,在一些功夫茶道表演中,會省略掉公道杯,直接用蓋碗往茶杯中分湯。
具體操作是,把三個茶杯緊靠在一起,把蓋碗沿著三個小杯打轉(zhuǎn)地注入茶水。
這個動作是巡回的運動,目的是要把茶水的份量和風(fēng)味均勻地分配給三只杯子,以免厚此薄彼。
后來,又被形象地稱為關(guān)公巡城。
但實際上,這個方法只適合濕泡臺。
并且,要把喝茶的人數(shù)控制在3-4人,人數(shù)一多,巡城的難度就變大了。
局限性比較大,未必適合所有場合。
而公道杯則不同,不管大家平時是喜歡濕泡臺還是干泡臺,都能用到。
只要操作得當(dāng),就能讓蓋碗里的茶湯,全數(shù)進入到公道杯里,不會造成太多的浪費。
況且,按照如今的趨勢來看,干泡臺更簡約大方,收拾起來也容易。
還能根據(jù)主人的喜好,隨心所欲地更換茶席和茶盤的款式,增添布置茶桌的樂趣。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動作,防止把水弄得到處都是。
濺出來的水漬,及時用茶巾擦干凈,以免留下不雅的印記。
正常情況下,村姑陳習(xí)慣把公道杯擺在左側(cè),蓋碗擺在右側(cè)。
這是右撇子的沖泡習(xí)慣,右手端蓋碗出湯,正好倒在左邊的公道杯里,一氣呵成。
當(dāng)然,大家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變化。
茶湯倒進公道杯里后,可以稍微晾一會兒,待溫度慢慢降低,更好入口。
如果有些許的茶渣,也會沉淀到底部,不會影響喝茶體驗。
這里再插個嘴,如果您平時喜歡一個人喝茶,則可以選一個容量稍大的主人杯,充當(dāng)公道杯的角色。
直接把茶湯倒進去,反正是自己喝,省事又方便。
《3》
茶濾,也是茶桌上常見的器具之一。
它的作用很簡單,過濾茶渣。
尤其是沖泡一些撬得太碎的餅茶,或者是箱底的碎茶時,出場頻率極高。
正常操作是,把它架在公道杯上,蓋碗出湯的時候,碎茶就會被阻隔在上方,留到杯子下面的茶湯,則清澈透亮。
碎茶的滋味物質(zhì)釋放很快,如果大量掉入公道杯里,便會造成湯水苦澀。
并且,茶湯入口,滿嘴茶渣,實在是影響喝茶體驗。
所以,基于這種情況,茶濾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
不過,也僅限于以上所說的情況。
有些泡茶新手,過于依賴茶濾,反而適得其反。
表現(xiàn)為,即便碎茶很少,但也會把條索完整的茶葉給倒出來,和茶湯一起匯入公道杯。
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蓋碗的開口太大,沒有控制好。
這與茶葉本身沒有關(guān)系,而是自己的沖泡手法不夠熟練。
盲目地使用茶濾,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一來,一些細(xì)嫩的茶葉表面會有茶毫,比如白茶。
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的芽頭和葉背上,往往存在著明顯的白毫。
這些白毫,富有充足的茶氨酸,能帶來鮮爽感和淳和感。
可想而知,如果用茶濾把它們阻隔掉,無疑會讓白茶的風(fēng)味少一半,太浪費了。
二來,如今的茶濾通常是金屬和木頭材質(zhì)。
因為這些東西本身含有氣味,和茶湯接觸后,或許會破壞到茶葉的原汁原味。
另外,時間久了,濾網(wǎng)上還會留下清洗不干凈的茶垢。
這些臟臟的東西,喝進身體里,沒多大好處。
所以說,茶濾要在合理的情況下,合理使用,切勿濫用。
用完之后,也要及時清洗,通風(fēng)晾干,保持干凈,收納在柜子里。
《4》
蓋置,算是茶桌上比較小眾的一個單品。
有些朋友,甚至從來沒聽說過,感到非常新奇。
但后臺還是有個別細(xì)心的茶友提到了,便趁機來說一說。
蓋置,是一種用來安放茶壺蓋子或蓋碗蓋子的器皿。
按理來說,有了它的存在,可以更好地安放蓋子,看起來也更衛(wèi)生。
同時,也能防止蓋子上的水滴落到茶席上,影響美觀。
如今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蓋置做成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和造型,更具觀賞性和收藏性。
可如果是一位追求精簡的茶客,蓋置的作用其實不大。
原因在于,實際沖泡的時候,大多數(shù)的茶葉出湯完以后,不需要揭蓋透氣。
揭蓋晾茶的說法,來源于消青鐵觀音。
怕葉子被高溫悶黃了,影響茶湯的口感,才要把蓋子揭開。
但不代表所有的茶類,每沖出湯之后,都要揭蓋。
傳統(tǒng)工藝的正味鐵觀音,就不需要。
而對于其它的茶類,比如白茶、巖茶、紅茶,同樣是多此一舉。
揭蓋晾茶,反而會讓香氣消散到空氣當(dāng)中,影響風(fēng)味的呈現(xiàn)。
正好坐在窗邊,吹來一陣風(fēng),帶來什么臟東西,茶葉暴露在空氣中也容易遭受污染。
所以,老茶客們在泡茶的時候,基本不會考慮這個問題。
一手持蓋,一手持壺,完成注水,壓根就沒有蓋置什么事。
《5》
品茶,是一項雅事。
如果在雜亂的空間下進行,心情也會大受影響。
就這一方小小的茶桌,將茶具化繁為簡,更能呈現(xiàn)出一派井然有序的樣貌。
與當(dāng)天無關(guān)的雜物,該歸置的,就歸置起來。
不要一股腦全部擺出來,茶桌上的東西多了,難免會看起來“臟亂差”。
整個臺面上,只要配備好一幅完整的茶具,包括蓋碗、公道杯、品茗杯。
如此,便能應(yīng)對大部分的泡茶需求。
若還需要一些輔助的工具,則可以另外添置。
譬如當(dāng)天喝茶餅,就要提前準(zhǔn)備好茶刀。
至于那些使用率不高的小物件,建議專門收納起來。
總而言之,茶桌上的陳列,宜簡不宜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591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云南名普洱茶屬于云南著名普洱茶
下一篇: 西湖龍井茶葉多少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