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創(chuàng)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腦,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之意.無論是過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來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塵,品茶敘舊,增進情誼;客人來訪,初次見面,敬茶以示禮貌,以茶媒介,邊喝茶邊交談,增進相互了解
;朋友相聚,以茶傳情,互愛同樂,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愛之舉
;長輩上級來臨,更以敬茶為尊重之意,祝壽賀喜,以精美的包裝茶作禮品,是現(xiàn)代生活的高尚表現(xiàn).”
清——“清者,廉潔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舉,也是現(xiàn)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現(xiàn).1982年,首都春節(jié)團拜會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顯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舊,國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國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天強調(diào)廉政建設,提倡廉潔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發(fā)揚.‘清’字的另一層含義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飲茶保健是有科學根據(jù)的,已故的朱德委員長曾有詩云:‘廬山云霧茶,示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體會之深,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
、和睦友誼之意.舉行茶話會,往往是大家歡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朋友,親人見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氣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團體商談,協(xié)商議事,在融洽的氣氛中,往往更能促進互諒互讓,有益于聯(lián)合與協(xié)作,使交流交往活動更有成效.由此可見,茶在聯(lián)誼中的橋梁組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兩位專家還認為:中國的茶,“能用來養(yǎng)性
、聯(lián)誼
、示禮、傳情
、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適應各種階層,眾多場合,是因為茶的
、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華民族的平凡實在
、和誠相處
、重情好客
、勤儉育德
、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繼承與發(fā)揚茶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中國茶德,對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在此之前,臺灣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國“茶藝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儉
、靜
、潔.”(《臺灣茶文化論》43頁“探求茶藝的根本精神”,臺灣碧山出版公司出版.)范先生的茶藝根本精神,就是茶道的精神,也就是上述的茶德.雖未加以詳細解釋,但其含義仍不難理解,與前述幾位專家的意見相去不遠.
更早一點,在1982年,臺灣的國學大量林荊南教授將茶道 精神概括為“美、健
、性
、倫”四字,即“美律、健康
、養(yǎng)性
、明倫”,稱之為“茶道四義”.其具體解釋如下: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為,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潔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見諸儀容氣度.所謂物,是茶之所屬,諸如品茶的環(huán)境,的器具,都必須美觀,而且要調(diào)和.從潔身、正心,至于環(huán)境
、器具,務必須知品茗有層次,從層次而見其升華,否則茶功敗矣,遑信茶德.”
健——“‘健康’一項,是治茶的大本.茶葉必精選,劣茶不宜用,變質(zhì)不可飲
;不潔的水不可用,水溫要講究,沖和注均須把握時間.治茶當事人,本身必健康,輕如風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權(quán)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勞.茶為健康飲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無疑問的.推廣飲茶,應該從家庭式開始,拜茶之賜,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國健康,見到全體人類健康;茶,就有‘修
、齊
、治、平’的同等奧義.”
性——“‘養(yǎng)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與茶之性相近,卻因為人類受生活環(huán)境所污染,于是性天積垢與日俱加,而失去其本善
;好在茶樹生于靈山,得雨露日月光華的灌養(yǎng),清和之氣代代相傳,譽為塵外仙芽
;所以茶人必須順茶性,從清趣中培養(yǎng)靈尖,滌除積垢,還其本來性善,發(fā)揮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參悟禪理,得天地清和之氣為已用,釋氏所稱彼岸,可求于明窗凈幾之一壺中.”
倫——“‘明倫’是儒家至寶,系中國五千年文化于不墜.茶之功用,是敦睦聳關系的津梁:古有貢茶以事君,君有賜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湯以事父母
;夫唱婦隨,時為伉儷飲
;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來,以茶聯(lián)歡.今舉茶為飲,合乎五倫十義(父慈
、子孝、夫唱
、婦隨
、兄友
、弟恭、友信
、朋誼
、君敬、臣忠),則茶有全天下義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蔡榮章《現(xiàn)代茶藝》200頁,臺灣中視文化公司,1989年7版)
此外,臺灣的周渝先生近年來也提出“正
、靜
、清、圓”四字作為中國茶道精神的代表.(周渝:《從自然到個人主體與文化再生的探尋》,《農(nóng)業(yè)考古》1999年2期)
以上各家對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茶德)的歸納,雖然不盡相同,但其主要精神還是接近的,特別是清
、靜
、和、美等是符合中國茶道的精神和茶藝的特點,和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據(jù)陳香白教授研究,他認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著天和
、地和
、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tǒng)一與和諧,并因此產(chǎn)生實現(xiàn)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諧之美.“和”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作為中國文化意識集中體現(xiàn)的“和”,主要包括著:和敬、和清
、和寂
、和廉、和靜
、和儉
、和美、和愛
、和氣
、中和、和諧
、寬和、和順
、和勉、和合(和睦同心
、調(diào)和、順利)
、和光(才華內(nèi)蘊
、不露鋒芒),和衷(恭敬、和善)
、和平
、和易
、和樂(和睦安樂
、協(xié)和樂音)、和緩
、和謹
、和煦
、和霽、和售(公開買賣)
、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為和)
、和戎(古代謂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結(jié)盟友好)、交和(兩軍相對)
、和勝(病愈)
、和成(飲食適中)等意義.“一個‘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
、‘寂’
、‘廉’、‘儉’
、‘美’
、‘樂’
、‘靜’等意義,而且涉及天時
、地利、人和諸層面.請相信:在所有漢字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和’更能突出‘中國茶道’內(nèi)核
、涵蓋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陳香白:《中國茶文化》43頁,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香港的葉惠民先生也同意此說,認為“和睦清心”是茶文化的本質(zhì),也就是茶道的核心(《茶藝報》19頁,香港茶藝中心1993年出版).
茶藝與茶道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shù),包含茶禮
、禮法、環(huán)境
、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于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shù),以獲得審美享受
;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yǎng)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nèi)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內(nèi)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nèi)涵大于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
、烹茶
、品茶等藝茶之術(shù);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
;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
、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茶道,就是精神
、道理
、規(guī)律、本源與本質(zhì),它經(jīng)常是看不見
、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jié)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zhì)與精神高度統(tǒng)一的結(jié)果.茶藝
、茶道的內(nèi)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qū)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
、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zhì)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huán)境
、氣氛、音樂
、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
、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
、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個人認為:在中國,不存在茶道,在中國,只存在"茶文化"!理由如下:
1
、在中國,“道”是一種很嚴肅的東西,而不是這些生活的枝葉.反觀日本,它從中國拿過去的一些皮毛就堂而皇之地稱之為“道”!中日茶文化的根源都在中國,而其發(fā)展之路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中國茶文化的主體是人,茶是作為人的客體而存在的,茶是為人而存在的.中國茶文化被稱為美的哲學.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1.中國茶文化美學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晉南北朝.奠定中國古典美學理論基礎的宗師是大哲學家.
2.其理論基礎源于一些哲學命題.
3.中國茶文化美學在發(fā)展過程中主要吸收了釋,道,儒三教的哲學理論,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學家的推動.
4.中國茶文化美學強調(diào)的是天人合一,從小茶壺中探求宇宙玄機,從淡淡茶湯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國茶文化美學從哲學的高度,廣泛深刻的影響著茶人,特別是從思維方式,審美情趣,藝術(shù)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總之,中國古典哲學中的美學理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滋潤著中國茶文化這朵奇葩.在中國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圓通空靈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曠達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反觀日本茶道,強調(diào)的是以下三個觀點:.
(一)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被稱為茶道的四諦、四規(guī)
、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一提這四個字,人們馬上就會和茶道聯(lián)系起來.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元”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xiàn)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
、敬、清
、寂.它們是“無”泊出生的四種現(xiàn)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chǎn)生了日本茶道藝術(shù)成千上萬種諸形式.
(二)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中 “一期”指“一期一命”“一生”“一輩子”的意思.一期一會是說一生只見一次,再不會有第二次的相會,這是日本茶人們在舉行茶事時所應抱的心態(tài).這種觀點來自佛教的無常觀.佛教的無常觀督促茶人們尊重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舉行茶事時,要抱有“一生一世只一次”的信念.時至今日,日本茶人仍忠實地遵守著一期一會的信念,十分珍惜每一次茶事,從每一次緊張的茶事中獲得生命的充實感.
(三)獨坐觀念
“獨坐觀念”一語也出自井伊直弼的《茶湯一會集》.“獨坐”指客人走后,獨自坐在茶室里,“觀念”是“熟思”
、“靜思”的意思.面對茶釜一只,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日不會重演.茶人的心里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涌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作“主體的無”.
由此可見,在日本茶道中,刻意地淡化了人的存在,而一味地強求對茶的突出.這正是兩國茶文化上最大的差異,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兩國文化、價值取向上的差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 結(jié)論:
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發(fā)展的特點是在廣度上,以求博大,所謂之:茶文化,并與儒家思想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講,把中國茶文化從儒家思想體系中剝離出來研究是不現(xiàn)實的,也正是這一點,因為中國文人的灑脫不羈,中國茶文化,呈現(xiàn)出一種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同時,又由于在中國文化中,“道”是一種非常神圣
、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中國對于茶,只是籠統(tǒng)的稱之為“茶文化”或“茶藝”,而不敢奢談“茶道”.
反觀日本,從一開始,茶的傳播就是自上而下的,上層社會將茶上升為一中莫名其妙的宗教,統(tǒng)治階級為了自己的某種需求,將茶套入一個神圣的光環(huán)中,務精務細,不能不說拘泥于表象而淪落為形式了.在茶道中,人已經(jīng)淪為茶的奴仆,似乎是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這樣,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從表象上看,自近代以來,中國的茶文化趨向于沒落,反而不及日本這家后來者了;但從深層次上看來,這是由兩國的民族心態(tài)和文化底蘊所決定的:在中國,茶只是一門藝術(shù),是從屬于人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
;而日本,則是神圣
、嚴肅的大“道”.
找10篇精美的散文(做書面摘記用),急!!
嘿嘿,下面是我自己寫的一些散文
,希望你能喜歡
。
一池春水 文 / 霧濕樓臺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卓君
,你看這一池春水被春風吹散,不正像江南一樣讓人迷戀
?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不知草長鶯飛的江南三月
,是否也有一番這動人的風景
。我曾聽過江南閨婦的哀嘆: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蛟S是一位“心怯空房不忍歸”的少婦,留在青青柳上的絕句,被才人撿去
,遂成千古流傳的佳話
。
側(cè)坐莓苔草映身,于青草更青處垂下線綸
,開始了我漫長而幸福的等待
。
卓君,這一池水春水
,似你的容貌
,傾國傾城,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鬢如刀裁,眉如墨畫
,呵呵
,你可曾記得那首《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似小小的寂莫的城
,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
,
你的心似小小的窗扉緊掩
,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
或許等待本來就是一個錯誤
,因了人們的詮釋而出落得分外絢麗
?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ㄔ抡猴L
。
我苦苦求索,“可憐薄命作君王”李煜在等待些什么
,或許是宮女手中溫馨的茶香
,或許是龍椅之上曇花一現(xiàn)的輝煌,可親可愛的卓君能否給以解答?
靜水流深
,然而靜水之下
,游魚咬釣鉤。水面泛起了一層淡淡的漣漪
,如夢一般漸漸地遠去
,靜靜的晚風送來漁舟的晚唱,將一縷愁苦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
等待是什么
?
等待是一樽芳香的醇酒。有了等待的醇酒
,生活便如詩如畫
。
等待是一杯馨香的淡茗,有了等待的淡茗
,生活便如韻如歌
。
卓君,你看
,我釣得一尾鯉魚
,我又將它放回水里,因為我已了卻了一樁心愿
,我已完成了一場等待的游戲
。
櫻花祭 文 / 霧濕樓臺
寂寞的三月,櫻花開始飄散
。每一朵花開
,都會取代另一朵花的位置。于是每一次的盛開
,都意味著一個小生靈的悄然墜地
,無聲無息。
寂寞的櫻花落了一地傷感
,每一次消逝
,都維系著筆者的心。面對著這般美麗的生靈
,自然界的一切似乎都在此刻歸復了寧靜
。
開放意味著凋亡,凋亡意味著重生
。破繭成蝶
,是三月春蟲的美夢。然而破繭而出的
,往往是一只型陋若斯的飛蛾
。從一出生開始
,它們便永無休止地舞蹈著,向著月亮
,向著燭光
,跳著一段最美的舞蹈。
天使的聲音漸漸傳來
,悠遠荒蕪又寧靜
。有的人用文字構(gòu)筑了一個美麗的圍城,于是便有人愿意走近他
,走進他構(gòu)筑的美麗的城市
。
也有的人用文字抒發(fā)心靈,他們的文字真如櫻花一般
,即開即謝
,凋落一地傷感。那種讓人感傷的美
,只應在人心里出現(xiàn)
,卻無從收拾。
正如那一地凋落的花瓣
,無從收拾
。
是誰播種了春天的種子,是夏天的希望
,而后變作秋的金黃
。是誰搖落了那一樹櫻花,在每個明月懸天的夜
,訴說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
我想我的文字當是櫻花,即開即謝
,一地無從收拾的傷感
,訴說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三月
,我看見
,櫻花正在飄散,有些落在了文人墨客的肩頭
。并化為了不朽的詩篇。
來去匆匆
,是櫻花轉(zhuǎn)瞬即逝的生命
。你知道嗎,正如天地間萬物一樣
,櫻花的生命也很短暫
。我想
,我們?nèi)祟愐蚕裉斓亻g萬物一樣,一直進行著生命的接力
,一棒又一棒
,接連傳下去。而今它傳到我的手中了
,我便以最快的速度
,飛馳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
櫻花也進行著生命的接力
。它們的生命太過短暫
,長的一星期,短的兩三天
,但是耐人尋味的是
,無論生命多么短暫,每一朵櫻花都傳遞著關愛的訊息
,傳播著人間溫情
。
它們默默地開著,不管哪一陣風會帶走它們輕盈的花魂
。
飄散在風里的
,永遠是一曲生命的歡歌。
用心傾聽
,便能知曉
,那是一曲關于生命的頌歌。不管生命多么短暫
,都要開出應有的絢麗
。不管凋謝何時叩門,都要用心譜寫一曲生命的歡歌
。
生命的接力棒
,一棒一棒傳下去,傳到某一個櫻花手中時
,便促成了一朵鮮花的美麗
。
然后我聽見了一種鮮花墜地的聲音。我敢說
,那是一種迄今為止
,我聽過的最美的聲音。
當有一天
,一陣遲來的夏風吹散了陽春三月所布置的一切美景
,當櫻花在最后一縷清風里悄然飄散,我便拿了筆記本
,將那飄散的櫻花接住
,永遠地封存在我的記憶里
。
它們,是不能夠被人遺忘的
。
它們
,是不應該被人遺忘的,同時
,它們也不會被人遺忘
。
至少,我不會
。
又一陣櫻花從我眼前飄過
,悠悠墜地,落成了一方香冢
。那里埋藏的
,是一個永不消逝的靈魂。
落花的聲音 文 / 霧濕樓臺
五月
,已經(jīng)沒花了
,但是,我卻突然想聽聽落花的聲音
。
于是我來到論壇上
,來尋找落花的聲音。我用我的一切來尋找它
,那落花的聲音
。
可是,我什么也沒有找到
,因為我已經(jīng)失去了一切
,我把我當成了四川的難民,我就失去了一切
。
那些風花雪月夜
,那些花影弄窗時,都如四散的煙花
,瞬間就消逝在我的記憶里
。
我想我就是四川的難民,我的腿卡在墻縫里
,我的靈魂在四處游蕩
,我的理想在災難中化為烏有。
我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都消失了,包括我的夢
,我的理想
,我的明天。死去萬事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但是,我不是四川的難民
,所以我有明天
,我有未來,有夢想
。去往天堂的路太擠太擠
,我還是趕下一班把。四川
,我的家
。
可是,我那不甘寂寞的心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尋找
,我尋找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