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
我國是茶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發(fā)展出獨立有關(guān)茶事劇種——“采茶戲”的國家。
采茶戲主要流行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在不同的地區(qū)其名稱也不相同,比如在廣東稱“粵北采茶戲”,在湖北則有“陽新采茶戲的地區(qū)其名稱也不相同,比如在廣東稱“粵北采茶戲”,在湖北則有“陽新采茶戲”、“黃梅采茶戲”、“蘄春采茶戲”等。其中,江西的“采茶戲”最為普遍,種類也多。在江西采茶戲的劇種中就有“贛南采茶戲”、“撫州采茶戲”、“南昌采茶戲”、“武寧采茶戲”、“贛東采茶戲”、“吉安采茶戲”、“景德鎮(zhèn)采茶戲”和“寧都采茶戲”等。這么多名目的劇種,大多形成于清代中期到清代末年的這一段時間里。 采茶戲,脫胎于采茶歌和采茶舞。其證據(jù)有兩個。一是采茶戲作為一種戲曲,就要有曲牌,而采茶戲中最早的曲牌名就是“采茶歌”;二是采茶戲的人物表演形式和民間的“采茶燈”極為相似,和茶燈舞一樣,最初的采茶戲一般只有兩小旦一小生,或者是一旦一生一丑,被稱為“三小戲”。此外,不少地方的采茶戲,比如蘄春采茶戲,保留了很多采茶歌、采茶舞的演唱形式。
采茶戲在風格上與花燈戲、花鼓戲相近,并且在發(fā)展中相互之間有影響?;魬蛑饕谠颇稀V西、貴州、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流行,以云南花燈戲種類為多,花鼓戲種類則以湖北、湖南為多,這兩種戲曲的形成時間和采茶戲都差不多,起源也都是民歌小調(diào)和民間舞蹈。這就使得它們的風格比較接近,并在發(fā)展中相互學習借鑒。 茶對戲曲的影響除了體現(xiàn)在采茶戲的產(chǎn)生上外,還體現(xiàn)在其他方面。茶文化影響著劇作家、演員、觀眾,浸染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以至戲劇一刻也離不開茶。在明代,有一個叫做“玉茗堂派”(也稱臨川派)劇本創(chuàng)作流派,其得名原因是大劇作家湯顯祖嗜茶而將臨川的住處命名為“玉茗堂”。最初民間曲藝如彈唱、相聲、大鼓、評話,包括戲劇在內(nèi),其演出場所最初是在茶館,或者是演出場所兼營賣茶。因此明清時期,營業(yè)性的戲劇演出場所都統(tǒng)稱為“茶園”或“茶樓”。而戲曲演員演出的收入,最初也是由茶館支付的,也就是說賣茶是主業(yè),演戲只是為了娛樂茶客或吸引茶客。因此有人說:“戲曲是我國用茶汁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sh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67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宣恩貢茶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