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十二韻】
作者:王禹偁
勤王修歲貢,晚駕過郊原。
蔽芾余千本,青蔥共一園。
芽新?lián)卫先~,土軟迸深根。
舌小侔黃雀,毛獰摘綠猿。
出蒸香更別,入焙火微溫。
采近桐華節(jié),生無谷雨痕。
緘縢防遠道,進獻趁頭番。
待破華胥夢,先經(jīng)閶闔門。
汲泉鳴玉甃,開宴壓瑤罇。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諫,苦口類嘉言。
未復金鑾詔,年年奉至尊。
【釋義】
蔽芾(fèi),幼小貌。《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p>
侔(móu),相等。桐華節(jié),指清明節(jié)。
華(huá)胥夢,泛指入夢。
閶闔(chānghé)門,天門。甃(zhòu),井壁。
【詳解】
王禹偁曾任貢茶督造。此詩描繪茶園景象,以及身為采貢官勤修歲貢的情景。
蔽芾的讀音為bì fèi。
一、基礎(chǔ)釋義:形容樹木枝葉小而茂密。芾(fèi)。
二、詳細釋義:
1、茂盛貌?!对姟ふ倌稀じ侍摹罚骸氨诬栏侍?,勿翦勿伐?!?/p>
2、朱熹集傳:“蔽芾,盛貌?!币徽f,小貌。
3、孔傳:“蔽芾,小貌?!?/p>
4、宋王禹偁《茶園十二韻》:“蔽芾馀千本,青蔥共一園?!?/p>
5、清張岱《陶庵夢憶·天臺牡丹》:“有侵花至漂發(fā)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壽?!?/p>
6、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蔽芾蔥蘢,恍逢豐木。”引申為蔭庇。
7、宋蘇軾《寶月大師塔銘》:“錦城之東,松柏森然,子孫如林,蔽芾其陰?!?/p>
8、植物幼嫩或樹葉初生貌?!对姟ば⊙拧の倚衅湟啊罚骸拔倚衅湟埃诬榔溟??!?、陸德明釋文:“蔽芾,葉始生貌。”
10、宋蘇軾《和趙景貺栽檜》:“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p>
11、相傳西周的召伯曾在棠樹下聽訟斷獄,辦理政事,公正無私,使官民各得其所,天下大治。后人因作《甘棠》詩歌頌其政績,詩中有“蔽芾甘棠”之句。后因以“蔽芾”、“甘棠”等頌揚有政績的官吏或其政績。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后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shù)千首。中國歷代詠茶詩詞具有數(shù)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征,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的詩句,贊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chǎn)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chǎn)與貿(mào)易的發(fā)展,涌現(xiàn)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后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nóng)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nèi)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jīng)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xiàn)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nèi)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gòu)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lián)。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后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于茍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xiàn)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nèi)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游和楊萬里的詠茶詩。陸游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xiāng)。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抒發(fā)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yīng)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為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陳繼儒的《失題》、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如高啟的《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nóng)把茶葉供官后,其余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舍不得嘗新的痛苦,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guān)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jù)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后來都因賦詩而慘遭迫害,高啟腰斬于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為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為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為后人傳誦的是《觀采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xù)續(xù)添,干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jīng)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在我國數(shù)以千計的茶詩、茶詞中,各種詩詞體裁一應(yīng)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絕、六絕、七絕,還有不少在詩海中所見甚少的體裁,在茶詩中同樣可以找到。⒈ 寓言詩
采用寓言形式寫詩,讀來引人聯(lián)想,發(fā)人深思。這首茶寓言詩,記載在一本清代的筆記小說上,寫的是茶、酒、水的“對陣”,詩一開頭,由茶對酒發(fā)話: “戰(zhàn)退睡魔功不少,助戰(zhàn)吟興更堪夸。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 酒針鋒相對答曰: “搖臺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著談黃湯?!边@里說的黃湯,實則是貶指茶水。水聽了茶與酒的對話,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歸石鼎,引泉釀酒注銀瓶。兩家且莫爭閑氣,無我調(diào)和總不成!”
⒉寶塔詩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為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⒊回文詩
回文詩中的字句回環(huán)往復,讀之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寫過茶詩幾十首,而用回文寫茶詩,也算是蘇氏的一絕。在題名為《記夢回文二首并敘》詩的敘中,蘇軾寫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余,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睡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xù)之,為二絕句云。”從“敘”中可知蘇東坡真是一位茶迷,意連作夢也在飲茶,怪不得他自稱“愛茶人”,此事一直成為后人的趣談。詩曰: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蘇軾用回文詩詠茶,這在數(shù)以千計的茶詩中,實屬罕見。
⒋聯(lián)句詩
聯(lián)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lián)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為《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 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為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 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崔萬)。
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lián)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為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guān)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為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lián)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⒌唱和詩
在數(shù)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jīng)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nèi)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xiāng)風情,茶農(nóng)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1. 關(guān)于茶盤的詩句
關(guān)于茶盤的詩句 1.求大神賜教點古詩中茶盤的句子
關(guān)于"茶具"的詩句1、有釣車茶具(宋·辛棄疾·《漢宮春》)2、修茶具(宋·周密·《滿江紅》)3、穩(wěn)載取、筆床茶具(宋·劉克莊·《解連環(huán)》)4、都在酒瓢茶具(元·陶宗儀·《南浦 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
其西九山》)5、筆床茶具(元·張雨·《蘇武慢 至正八年夏和虞道園 原作月高山》)6、試問釣車茶具外(宋·陶夢桂·《與弓王二尉談詩二首》)7、茶具隨行試一甌(宋·楊光·《淳熙丁未初伏奉親避暑中巖》)8、筆床茶具老空山(宋·黃升·《西河》)9、蕭疏桂影移茶具(唐·皮日休·《褚家林亭》)10、茶具筆床陪語笑(宋·陳造·《次韻嚴文炳兼簡張守二首》)11、每攜茶具竹間來(宋·盧祖皋·《煎茶》)12、愿攜茶具作清歡(宋·梅堯臣·《依韻和吳正仲聞重梅已開見招》)13、酒壺茶具船上頭(元·王冕·《吹簫出峽圖》)14、酒壺茶具船上頭(元·王冕·《吹簫出峽圖》)15、茶具權(quán)行酒(宋·胡仲參·《過千頃寺訪谷隱老》)16、茶具偏於野客宜(宋·歐陽修·《答杜相公惠詩》)17、午鍆添茶具(宋·宋無·《答馬懷秀兄弟見訪》)18、惟攜茶具常幽絕(宋·文同·《送提刑司勛》)19、陸子新茶具(宋·姚勉·《送廬陵郭僉判致仕歸》)20、茶具鄰家自借將(宋·鄭剛中·《磨茶寄羅池一詩隨之后以無便茶與詩俱不往今》) 沈存周(1629-1709年),浙江嘉興人。據(jù)《耐冷談詩話》載?「康熙初,沈居嘉興春波橋,能詩,所治錫斗,鐫以自作詩句。
錢籜石詩集中載有《錫斗歌》,頗令人稱贊。元明以來,朱碧山之銀槎,張鳴岐之銅爐,黃元吉之錫壺,皆勒工名,以垂后世,而不聞其能詩。
」沈存周善制各種式樣的錫茶具,所雕刻的詩句、姓氏、圖印均規(guī)整精良。這件沈存周刻詩句錫茶壺,高12.9cm、口徑6.9cm、底徑6.9cm,壺身呈核桃形,短直徑嵌入飾白玉珠鈕的拱蓋,執(zhí)柄鑲嵌髹黑漆的紫檀,曲流,矮圈足。
壺腹部一面刻「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陸希生句,沈存周書」。
詩的右上角刻橢圓形「竹居」篆書白文戳記,句末刻方形「存」、「周」篆書白文連珠印。另一面刻「愛其真成癖,嘗多合得仙。
徐弦句,存周再筆」,其后刻方形「存周」篆書白文戳記。底部圈足內(nèi)刻方框「竹居主人」篆書款。
如果說這件錫茶壺上所引用的均為他人的詩句,那么在另一件錫茶葉罐上的吟荷塘采蓮七律,則足以證明沈存周的詩文之工。詩云?「長歌一曲采蓮舟,四壁花屏韻逼幽。
雨蓋底擎獨高珍,露花才吐半含羞。盤珠錯落驚魚戲,香氣融合滯客游。
自恨欲無佳句贈,空余花片夕陽流?!鼓┯小肝焐甓隆辜啊干虼嬷堋箍?。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孫楚的《孫楚歌》,用“姜、 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后人傳誦。
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nóng)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
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
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nèi)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 《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歐陽修的《雙井茶》詩: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高啟的《采茶詞》: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觀采茶作歌》詩: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地爐文火續(xù)續(xù)添,干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jīng)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采制茶葉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余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
詩中說由于茶味好,詩人連飲數(shù)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
2.關(guān)于茶具的詩句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蘇軾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嘗茶和公儀梅堯臣都籃攜具上都堂,碾破云團北焙香。
湯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靈一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儀嘗建茶歐陽修溪山擊豉助雷驚,逗曉靈芽發(fā)翠莖。
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馀清。
3.有關(guān)茶具的詩詞
關(guān)于茶具的詩,首推陸龜蒙《奉和襲美茶具十詠》
詩人介紹: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nóng)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xiàn)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詩句節(jié)選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塢
作者:陸龜蒙
原文:
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繚繞。向陽就中密,背澗差還少。
遙盤云髻慢,亂簇香篝小。何處好幽期,滿巖春露曉。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人
作者:陸龜蒙
原文:
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閑來北山下,似與東風期。
雨后探芳去,云間幽路危。唯應(yīng)報春鳥,得共斯人知。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舍
作者:陸龜蒙
原文:
旋取山上材,駕為山下屋。門因水勢斜,壁任巖隈曲。
朝隨鳥俱散,暮與云同宿。不憚采掇勞,只憂官未足。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焙
作者:陸龜蒙
原文:
左右搗凝膏,朝昏布煙縷。方圓隨樣拍,次第依層取。
山謠縱高下,火候還文武。見說焙前人,時時炙花脯。
望采納,謝謝。
4.關(guān)于茶具的詩句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蘇軾
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嘗茶和公儀
梅堯臣
都籃攜具上都堂,碾破云團北焙香。
湯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
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
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儀嘗建茶
歐陽修
溪山擊豉助雷驚,逗曉靈芽發(fā)翠莖。
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馀清。
5.有關(guān)茶具的詩詞有哪些
1、《漢宮春·行李溪頭》宋·辛棄疾
行李溪頭,有釣車茶具,曲幾團蒲。
兒童認得,前度過者籃輿。
時時照影,甚此身、遍滿江湖。
悵野老,行歌不住,定堪與語難呼。
一自東籬搖落,問淵明歲晚,心賞何如。
梅花正自不惡,曾有詩無。
知翁止酒,待重教、蓮社人沽。
空悵望,風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2、《西河·天似洗》宋·黃升
天似洗。殘秋未有寒意。
何人短笛弄西風,數(shù)聲壯偉。
倚欄感慨展雙眸,離離煙樹如薺。
少年事,成夢里??统罡杜c流水。
筆床荼具老空山,未妨肆志。
世間富貴要時賢,深居宜有馀味。
大江東去日西墜。想悠悠千古興廢。
此地閱人多矣。且揮弦寄興、氛埃之外。
目送蜚鴻歸天際。
3、《褚家林亭》 唐·皮日休
廣亭遙對舊娃宮,竹島蘿溪委曲通。
茂苑樓臺低檻外,太湖魚鳥徹池中。
蕭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蘋花上釣筒。
爭得共君來此住,便披鶴氅對清風。
4、《滿江紅·秋水涓涓》宋·周密
秋水涓涓,情渺渺、美人何許。
還記得、東堂松桂,對床風雨。
流水桃花西塞隱,茂林修竹山陰路。
二十年、歷歷舊經(jīng)行,空懷古。
評硯品,臨書譜。箋畫史,修茶具。
喜一愚天稟,一閑天賦,
百戰(zhàn)征求千里馬,十年饾饤三都賦。
問何如、石鼎約彌明,同聯(lián)句。
5、《過千頃寺訪谷隱老》宋·胡仲參
別久交情淡,重來似舊時。
人生云聚散,世事月盈虧。
茶具權(quán)行酒,禪床借看詩。
漫天多雪意,預約探梅期。
6.本人新開茶盤店,請問大家有關(guān)于茶盤文化的詩有哪些呢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
吹噓對鼎”《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 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 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 的感遇,而廣為后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nóng)桑,采摘實 苦辛。
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 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 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 表現(xiàn)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nèi)心的苦悶。
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 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等等,都顯 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高啟的《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觀采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xù)續(xù)添,干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jīng)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采制茶葉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余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于茶味好,詩人連飲數(shù)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袁高 《茶山詩》 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后王失其本,職吏不敢陳。
亦有奸佞者,因茲欲求伸。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
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氓輟耕農(nóng)耒,采采實苦辛。
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
陰嶺芽未吐,使者牒已頻。心爭造化功,走挺糜鹿均。
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眾工何枯櫨,俯視彌傷神。
皇帝尚巡狩,東郊路多堙。周回繞天涯,所獻愈艱勤。
況減兵革困,重茲固疲民。未知供御馀,誰合分此珍。
顧省忝邦守,又慚復因循。茫茫滄海間,丹憤何由申。
《謝灉湖茶》 灉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
《嘗茶》 石屋晚煙生,松窗鐵碾聲。因留來客試,共說寄僧名。
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春風霅川上,憶傍綠叢行。
《詠茶十二韻》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云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匱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謝人惠扇子及茶》 槍旗封蜀茗,圓潔制鮫綃。好客分烹煮,青蠅避動搖。
陸生夸妙法,班女恨涼飆。多謝崔居士,相思寄寂寥。
《琴茶》 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 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夢, 不讀書不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 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 難道吾今無往還? 《吟元郎中白須詩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吟詠霜毛句, 閑嘗雪水茶。
城中展眉處, 只是有元家。 《謝蕭員外寄蜀茶》 蜀茶寄到但驚新, 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 況是春深酒渴人。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園周匝向交親, 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 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 天下刀圭攪曲塵。
不及他人先寄我, 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重題居東壁》 長松樹下小溪頭, 班鹿胎中白布裘。
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 野麋林鶴是交游。 云生潤戶衣裳潤, 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 清泠屈曲繞階流。 還有很多呢。
7.關(guān)于茶具的詩句有哪些
1、《詠茶十二韻》(唐·齊已·五言排律)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云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柜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2、《嘗茶和公儀》梅堯臣
都籃攜具上都堂,碾破云團北焙香。
湯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
3、《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4、《夏日閑居》宋代 俞汝尚
無事門多閉,偏知夏日長。
早蟬聲寂寞,新竹氣清涼。
閑對臨書案,看移曬藥床。
自憐歸未得,猶寄在班行。
5、《嘗茶》【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74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葉的利用與傳播(茶的利用經(jīng)過了哪幾···
下一篇: 普洱府思茅茶文化的熏陶和慰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