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氣功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其特點是氣功更廣泛地為醫(yī)家所掌握、所應用,大量養(yǎng)生著作編集出版,氣功養(yǎng)生方法紛紛總結推出,武術氣功也有了新的發(fā)展。
明清時期醫(yī)家對氣功的理論和臨床應用有不少精辟的見解。杰出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不僅倡導氣功鍛煉,而且結合自己的練功體會研究論述了氣功與經絡的關系等問題,其內容可見于《奇經八脈考》,也散見于《本草綱目》中。另一代表人物李梃所著的《醫(yī)學入門》將氣功功法分為動功、靜功兩大類,強調練功要動靜結合,提出臨床辨證施功的思想。
這一時期也出現(xiàn)了大量以氣功功法為主要內容的專著。明初冷謙的《修齡要旨》收集了延年六字訣、長生一十六字訣、十六段錦、八段錦、導引卻病歌訣等多種功法。公元1506年成書的《保生心鑒》一書,主要內容有二十四氣導引圖,為每一節(jié)氣介紹了相應的鍛煉功法。特別是這一時期整理的《赤鳳髓》,刊印了“華山睡功十二圖”“古仙導引圖”等,書中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很有歷史價值。
武術與氣功的結合在明清時期也有很大的發(fā)展,易筋經和太極拳的出現(xiàn)標志著武術技擊與內功修煉的結合已進入成熟階段。從前氣功導引術主要用于治病保健,并不強調內壯外勇,而易筋經以“氣盈力健,骨勁膜堅”為目的,注意了強身壯力的因素,從而成為武術習練的基本功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uantongwushu/669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術流派之兩宋金元時期的氣功
下一篇: 武術流派之練習摩肋勢有助于調理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