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①;聽之不聞,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日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④,故混而為一⑤。其上不皦(jiǎo)⑥?其下不昧(mèi)⑦,繩(mǐn)繩兮不可名⑧,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⑨。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⑩,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注釋】
①夷:看不見。
②希:聽不到。
③微:摸不著?!耙摹?、“?!?、“微”三字均形容感官所不能把握的“道”。
④詰(jié):追。
⑤一:即“道”。
⑥皦(jiǎo):光亮,光明。
⑦昧(mèi):昏暗,陰暗。
⑧繩繩(mǐn)、渺茫、不清楚。
⑨惚恍:閃爍不定的樣子。
⑩古之道:就是太初的大道。
?有:指世上萬事萬物。
?古始:就是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
?道紀:“道”的綱紀。紀,準則,法度。
【譯文】
怎么看也看不見,我們把它叫作“夷”;怎么聽也聽不到,我們把它叫作“希”;怎么摸也摸不著,我們把它叫作“微”。這三者的形象難以區(qū)分開來,它原本就是混沌一體的。它的上面并不顯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顯得昏暗,它綿延不絕而又不可名狀,又總要回到看不見物體的虛無狀態(tài)。這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具體物象的形象,這就叫作“惚恍”。從前方去接近它,看不見它的頭;從后面去追趕它,看不見它的尾。根據(jù)早已存在的“道”的運行規(guī)律,來考察現(xiàn)在的具體事物,我們就能了解宇宙的原始,這就叫作道的規(guī)律。
這一章的關鍵是通過觀“古始”,證“希夷”。
恍和惚要分開來解讀。
恍是恍,惚是惚。
恍,是心地生光;
惚,是無心有象。
恍惚乃是光明升起并凝結之象。
恍惚之后是窈冥。持咒果真進入恍惚之中并且一靈獨耀之時,就是老子說的“惚兮恍兮,其中有物”之境界。此“物”,就是“有物混成,獨立不改”之“物”,它先天地生,萬古長存,見之存之養(yǎng)之,可以長生久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620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