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道家

      論語中的勞動觀

      荊十三 2023-12-25 20:04:49

      春秋末期的左丘明除了寫《左氏春秋》外,還寫了一部書叫《國語》,這部書里有一篇《敬姜論勞逸》

      ,敘述了古代一位叫敬姜的母親教育兒子的一番話:“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逸則淫,淫則忘善
      ,忘善則惡心生
      。”意思是:只有經(jīng)歷勞累困苦才能思考節(jié)儉和自律
      ,只有思考這些問題
      ,才會使自己的心地善良起來;無所事事就會放肆
      ,一旦放肆
      ,就會忘記善良,沒有善良就會滋生作惡之心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微信圖片_20231225201054.png

      “勞則思”中的“勞”并不單單是“勞動”,而是說人只有經(jīng)歷艱難困苦

      ,才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由此設(shè)身處地,由己及人
      ,才會產(chǎn)生憐憫之心
      ,繼而才會有所作為。

      敬姜論勞逸

      一個人一定要吃“勞其筋骨”的苦

      ,意志才會得到磨煉。

      東晉時期

      ,荊州刺史陶侃一心想收復(fù)中原
      ,結(jié)果遭到權(quán)臣的猜疑,被調(diào)到偏僻的廣州當(dāng)刺史。廣州的政事不多
      ,比較清閑
      ,陶侃每天將一百塊磚(原文是“甓”讀pì,磚的意思)從書房搬到庭院中
      ,傍晚又將這些磚從庭院中搬進書房
      。人們看他這么做,很不理解
      ,就問他:“你為什么每天總是折騰這些磚呢
      ?”陶侃回答道:“我竭盡全力想要收復(fù)中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藗冞€是不理解
      ,折騰這些磚跟收復(fù)中原有啥關(guān)系呢?陶侃解釋道:“我每天靠這些磚來鍛煉自己
      ,使自己的身體不至于懈怠下去
      ,一旦朝廷有任務(wù),我怕自己因為長時間不鍛煉而無力承擔(dān)北伐的重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惫唬瑳]過幾年
      ,陶侃調(diào)回荊州被封為大將軍
      ,成功收復(fù)了中原。這就是“陶侃運甓(音讀pì)”的故事
      ,這說明只有“勞其筋骨”
      ,意志就會得到磨煉,才會奠定成事之基

      陶侃運甓

      一個人環(huán)境好

      ,什么都安逸,往往很容易墮落

      “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編撰過一部史書叫《新唐書》

      ,其中有一篇叫《褚遂良傳》,里面有記載了褚遂良向唐太宗的勸諫名言:“奢靡之始
      ,危亡之漸”
      。原來,唐太宗的第四個兒子叫李泰
      ,被封為魏王
      。李泰講究的禮儀和生活待遇幾乎和太子一樣,生活也極為奢侈
      ,唐太宗對他的行為也很寬容
      ,并說:“舜帝制造了漆器
      ,禹帝雕飾俎器,當(dāng)時認為這樣做不對而勸諫的人有十幾個
      ,而舜帝和禹帝并沒有因此而停止這些食器之類的事情
      ,李泰這些小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褚遂良還是勸諫說:“雕琢害力農(nóng)
      ,纂繡傷女工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馑际钦f:雕琢妨害了農(nóng)事,過分的彩繡耽誤了女工
      。奢侈浪費的開始
      ,漸漸就會有危險而滅亡。

      褚遂良向唐太宗的勸諫

      無獨有偶

      ,在《論語·別裁》里也記載過孔子的一句話:“愛之
      ,能勿勞乎?”這句話體現(xiàn)了孔子對家庭教育的思想
      ,孔子認為
      ,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能太溺愛
      ,太溺愛就等于害了他
      ,要讓他受到勞苦,這個“勞”不一定只是讓他勞動
      ,而是讓他體驗到人生的艱難困苦

      子曰:“愛之

      ,能勿勞乎?忠焉
      ,能勿誨乎

      ”能勿勞乎:使之勤勞,不能好逸惡勞

      ▲能勿誨乎:規(guī)勸

      ,勸諫,使之知錯能改

      【譯文】

      孔子說:“愛他

      ,怎能不叫他懂得吃苦耐勞呢?真心對待他
      ,怎能不盡心勸諫呢
      ?”

      好逸惡勞,好吃懶做的人只會一事無成

      。父母和子女之間
      ,師長和弟子之間
      ,君主與臣子之間都要做到相互勸勉
      ,以驕奢淫逸為恥辱
      ,不能貪圖安逸享樂,懂得勤儉節(jié)約
      ,吃苦耐勞

      《憲問篇》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國語·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論勞逸》:“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逸則淫
      ,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譯文】百姓勤勞就會想到節(jié)儉,想到節(jié)儉就會產(chǎn)生善良的心

      ;安逸則會放縱
      ,放縱就會忘記善良,忘記善良就會產(chǎn)生壞心

      爾今曰:“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宮
      ,余懼穆伯之絕嗣也

      【譯文】你剛才卻說:‘為什么不自求安逸?’用這樣怠惰的態(tài)度來擔(dān)任國君賦予你的官職

      ,我真擔(dān)心你父親穆伯要斷絕后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左丘明的《國語》一書中

      ,有一篇敬姜論勞逸
      ,敘述魯大夫公父文伯的母親——敬姜,對兒子的一番教訓(xùn)
      ,政治思想非常高
      。她說人必須要接受勞苦的磨練:“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逸則淫
      ,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粋€人環(huán)境好
      ,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墮落
      。民族
      、國家也是這樣。所謂“憂患興邦”
      ,艱難困苦中的民族
      ,往往是站得起來的。

      所以古代許多懂得為政的人

      ,都善于運用“勞之”的原則
      ,使得官吏、百姓沒有機會耽于逸樂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皠凇卑饲趧凇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運動許多意義
      。所謂“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嗽谛羷诶Э嗟臅r候,對人生的體會較多
      ,良善的心性容易發(fā)揮出來
      。不過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
      ,也有把這個原則反用了的
      ,就是不使人太過安逸,盡量使他勞苦
      ,永遠不能安逸下來
      ,沒有機會思想,也不敢思想
      ,這就是用反的一面

      最好自己多做“苦役”

      ,做勞動。你說
      ,那我多拜幾次佛
      ,那還不算勞動啊
      ?多做一點為大家
      、為別人應(yīng)該做的勞苦的事,勞其筋骨的事情
      。這個道理
      ,就是古人的一句話:“勞者善心生”
      ,一個人適當(dāng)?shù)貏谝郏鸵鹕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所以孔子也說過
      ,“小人閑居為不善”,自己四體不勤
      、五谷不分
      ,悠閑到極點,一天坐在那里叫做修行
      ,實際上變成了不好,就是“小人閑居為不善”
      ,反是糟了
      。所以,這個時候
      ,重點就是告訴你
      ,要做很深的“懺悔”,同時要做一切的“苦役”
      ,自己拿苦頭給自己吃

      武術(shù)是人體在運動,不過雖是外動而內(nèi)心反易得靜

      ,以此求靜境
      ,也同樣得到殊途同歸的妙用,利用這個動靜相應(yīng)的道理而發(fā)明武術(shù)
      。凡人身體在勞動時
      ,思緒反而不會紊亂,亦即有所寄托
      ,若體不活動
      ,無所事事,呆然不動
      ,則反比死還難受
      ,要不胡思妄想,亦不可得
      ,孔子有言:“小人閑居為不善
      。”足見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
      ,自然有其相互關(guān)聯(lián)互動影響的作用

      一個孩子的家庭條件特別好,生活環(huán)境太舒服

      ,得到的東西太容易
      ,弄不好就毀了孩子一生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道理,只有讓孩子受苦
      ,讓他們感受只有通過努力和千辛萬苦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他才會去奮斗,才會去珍惜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史上

      ,基本上都是北方人能打敗南方人,而南方很少有打敗北方的時候
      ,不光是南北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南方,尤其是生長在江浙一帶所謂魚米之鄉(xiāng)的人
      ,自清朝三百年以來
      ,安定富裕的生活條件往往使他們喪失了斗志,很多人在戰(zhàn)爭中弱不經(jīng)風(fēng)
      ,意志消沉
      ,不知道生活的苦,更不懂得人生的艱難
      ,沒有了進取心
      ,所以在戰(zhàn)爭中多以失敗而告終。

      如果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

      ,就不要讓自己安逸起來
      ,如果不吃些苦,不經(jīng)歷一些挫折
      、困苦和心志上的煎熬
      ,很難有一番作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jia/140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 rel="prev"> 易經(jīng)入門

      相關(guān)文章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南懷瑾
      前言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人
      ,充滿了多欲與好奇的心理
      。欲之最大者,莫過于求得長生不死之果實
      ;好奇之最甚者
      ,莫過于探尋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
      ,超越世間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兩種心理之總和
      ,構(gòu)成宗教學(xué)術(shù)思想之根本
      《道德經(jīng)》
      ,“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鄉(xiāng)
      ,其德乃長;修之于邦
      ,其德乃豐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
      ,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
      ,以邦觀邦
      ,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善于立法的人自己就會被禁錮在法律的規(guī)范之內(nèi)無法自拔
      ,善于聚攏徒眾的人自
      2024-05-29
      《道德經(jīng)》,“修之天下<div   id= ,其德乃博”" onerror="nofind(this)" >
      【炁體源流】|短摘匯宗|火 候
      火 候(《伍柳仙宗?天仙正理?火候經(jīng)第四》)此直言説出火候
      你的福報
      ,藏著承負。
      《太上感應(yīng)篇》里說:“見人之得
      。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笨匆妱e人的過失
      ,就如同看見自己的過失一樣,要保護別人的自尊
      ,維護別人的面子
      ,不要張揚出去。這樣的人
      ,是有仁愛之心的善人
      ,連神仙都會護佑這樣的好人。南北朝時
      ,有個叫范元琰的人
      站樁
      、打坐適合共修
      張至順真人乾元觀開示|五個火球|文字版
      靈官爺衪的有腳踏風(fēng)火輪,跟你們說打坐
      ,先開始往腳心里走一走
      ,我都練過,開始像有螞蟻朝那個地方拱
      ,然后越拱越大
      追憶張至順真人|炁體源流|清靜元君坤元真經(jīng)
      孫不二祖師爾時元君在華陽洞天
      ,與諸天延那仙姑
      、十二溪女,説坤元妙經(jīng)曰:「天陽地陰
      ,天動地靜
      。乾行坤順,元享利貞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獨陰不長
      ,獨陽不生
      。剛?cè)岬闷渲杏梗鹗寄芗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孕生萬物
      ,蓋載蒼生,慈忍無爭
      ,敬順輔相
      。是故居母道之仁,爲(wèi)後元之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