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太易先生2017年4.21年在羲黃講堂的講課錄音整理
陰符經(jīng)全文
上篇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中篇 富國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殺
下篇 強兵戰(zhàn)勝演術章 瞽者善聽
一
《陰符經(jīng)》的作者舊題“軒轅黃帝”這一點一直都沒有疑問
我們看,《陰符經(jīng)》的“道者,盜也”的學術思想,是古道家一大特征,與《列子》如出一轍。我們看《陰符經(jīng)》本經(jīng)的學術風格,也可以明顯看出,它特別的簡潔、凝練,與上古道家學風如出一轍。
而且古代道學有秘傳的習慣,很多經(jīng)典,在相當長時期內(nèi),都是道門里面師徒口口相傳,只是后來在某個時間段,由某種機緣,才流傳到世間,如太極圖
因此,我們還是可以認為,《陰符經(jīng)》是黃帝時期的集體智慧結晶,是黃帝至道、道術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陰符經(jīng)》在軒轅黃帝時期成書之后,輾轉(zhuǎn)流傳,商周之間,流傳于姜太公,戰(zhàn)國流傳于鬼谷子,鬼谷子傳蘇秦、張良,縱橫開闔;《戰(zhàn)國策》記載有“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史記》也記載:“周書《陰符》,蓋即《漢志》之《太公謀》八十一篇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稍晚的范蠡、諸葛亮,得之而建功立業(yè),張果得之修煉而位列“八仙”之一。后經(jīng)李筌之手,為之做注,方才大顯于世。其中
據(jù)說,李筌隱居嵩山多年
《陰符經(jīng)》博大精深,這個主題講座,我們重點開演《陰符經(jīng)》道術一體的特性,指明《陰符經(jīng)》的主體思想,是軒轅黃帝至道修煉的核心思想,并解密陰符經(jīng)具有原始《遁甲經(jīng)》的特質(zhì),而奇門遁甲正是始于黃帝打敗蚩尤的軍事經(jīng)驗。
二、《陰符經(jīng)》的主體思想
《黃帝陰符經(jīng)》是以至道修煉為核心、以奇門遁甲術為應用和道學元典。以道為體,以術為用
為什么說《陰符經(jīng)》以至道修煉為核心
我們看看《陰符經(jīng)》原文,第一句
以玄關而悟道
行
接下來
至道修煉有三大途徑,如老莊清靜無為的頓法,要將耳目口關閉并進而把整個身體忘記,忘我而真性顯,一步證入大道;七返九還三乘九轉(zhuǎn)的丹道漸法,要垂簾塞兌、收視反聽——兌;口也,也是把耳目口關閉并且通過觀照來轉(zhuǎn)化;還有頓漸結合的大成凈土的下手,通過正確持咒加內(nèi)觀,把耳目口之意升華為懸照之真意,實際上,還是有效的運用“三要”以達至返還目的的。
這里透露出的返還論,是后世至道修煉普遍遵循的主干思想了。再往下看
把以上講解聯(lián)系起來,“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鹕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禍發(fā)必克
再看看中篇